首页 理论教育 河北省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志:工厂尘毒防治与职业病防治成果

河北省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志:工厂尘毒防治与职业病防治成果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厂卫生保健机构会同企业工会组织、劳动保护部门、技术安全部门共同负责尘毒治理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改革开放后,全省纺织系统恢复和建立各级工业卫生管理机构,开展尘毒测定和治理达标活动。根据普查、测定结果,有计划地实施尘毒、噪音治理。

河北省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志:工厂尘毒防治与职业病防治成果

纺织生产全过程都有棉尘、麻尘、纤维尘等粉尘产生,尤以开棉、混棉、清棉工序为最。印染厂使用的一些染料在高温高湿下产生的有毒蒸气和使用的强酸、强碱,都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防治尘毒是纺织企业安全管理的又一重要任务。

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营纺织企业贯彻国家保护劳动的政策,推行劳动保护措施,开展对操作工人的个体防护。1954年12月试行纺织部转发卫生部《工矿企业医疗卫生组织机构设置办法》,在职工人数5000人以上的企业设厂卫生处(科),职工医院设保健站,车间设保健站、妇幼保健站;2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者设厂卫生科、厂保健站及车间保健站;500人以上2000人以下者设厂保健站;500人以下者设厂保健站或设联合保健站。工厂卫生保健机构会同企业工会组织、劳动保护部门、技术安全部门共同负责尘毒治理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1956年贯彻国务院《工厂安全卫生规程》,组织纺织企业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治理生产场所的尘毒、噪音环境污染,同时改进机具设备保护女工操作。根据纺织部《关于个人防护用品的暂行规定》,为工人发放呼吸系统防护用品、防护面罩与眼镜、防护服装和其他个人防护用品。

1957年按照卫生部《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明确的14种职业病种类和确定办法,开展各种职业病诊断并对职业病患者执行治疗、休养、死亡抚恤等待遇。当年邯郸国棉一厂测定梳棉机旁空气含棉尘量35.8毫克/立方米,超标10多倍。采取安装梳棉机抽尘设备的办法减少粉尘,同时适量喷雾加湿,防止粉尘飞扬。石家庄国棉二厂在灰尘较多的废棉打包车间和棉尘较多的清花罗威机安装机械排尘装置,在翻砂车间采用湿法作业,有效减轻粉尘危害。同年根据国务院规定,部属纺织企业医疗卫生业务工作由地方卫生部门统一领导,医疗卫生行政工作仍由企业负责。

1960年实行纺织设备技术改造,推行梳棉机辅助设备自动化、锡林和道夫针布机(“锡林”是梳棉机的主要元件,其作用是将刺辊初步分梳过的纤维剥取并带入锡林盖板工作区,做进一步细致分梳、伸直和均匀混和,并将纤维转移给“道夫”)机械化包卷,在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改善劳动环境卫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管理机构瘫痪,企业防尘工作停滞,尘毒危害加重。

面对严重的尘毒污染形势,1974年轻工业部选择石家庄国棉五厂、邯郸国棉一厂为全国纺织设备改造试点厂,以“两高、两大”(高产梳棉机、高速并条机,细纱增大牵伸倍数、加大卷装容量)为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广24个技术革新项目,进一步提高设备性能和自动化程度,降低车间空气含尘量。实行梳棉机高速高产改造后,采用“三吸”(机前吸道夫三角区,机后吸刺辊低压罩,机下吸大小漏底)装置吸尘排风。车间空气含尘量:石家庄国棉五厂由改造前的13.75毫克/立方米,降至5.03毫克/立方米;邯郸国棉一厂由改造前的13.7毫克/立方米,降至3.98毫克/立方米(R21S)和4.74毫克/立方米(B10S),均小于卫生部规定的含尘量。

改革开放后,全省纺织系统恢复和建立各级工业卫生管理机构,开展尘毒测定和治理达标活动。地、市二级局(公司)中,1981年邯郸市公司率先单独建立工业卫生处,下属各厂设立卫生科,医务室设专职医生。石家庄市纺织局对15个企业的105个粉尘作业点、136个毒物作业点进行粉尘、毒物普查;唐山市纺织局对清花、精纱、细纱、合股、布机等11个工种的噪声进行测定。根据普查、测定结果,有计划地实施尘毒、噪音治理。

1984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省纺织总公司督导纺织企业按国家规定提取安技措施经费,并保证专款专用;统一制订尘毒监测方法,确定监测周期,根据监测情况开展尘毒综合防治。同时组织专业力量检查企业防尘防毒工作,对查出的隐患由相关企业制订有针对性的措施,逐条逐项兑现落实;进行纺织企业劳动保护情况调查登记,大中型企业筹建劳动保护教育室,实行安全卫生教育经常化。

1986年根据安全系统工程原理组织编制棉纺厂《尘毒治理检查表》,各棉纺厂按检查表进行逐台设备、逐个项目的专业化、系统化检查。当年检查粉尘作业点51处,达标率84.3%;有毒作业点11处,达标率91%。

1988年石家庄棉纺二厂、石家庄纺织研究所完成织布车间噪声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设计、安装、调试试验,经省环保研究所测试,车间噪声由103.32分贝(DB)降至93.4分贝(DB)。随后织布车间噪声综合治理措施在各厂推广。

1989年7月实施纺织部《纺织工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将环保工作纳入全省纺织企业特别是印染企业的技术经济管理,并作为企业领导者目标管理的一项考核指标。企业排放污染物必须达到地方或国家排放标准。各级纺织工业管理部门和大、中型企业设立环保机构或专职人员,制订本地区、本单位纺织环保规划和年度计划,监督检查环保设施运转管理和环保工程施工、建设情况,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必须在发展生产、改变产品品种、改革工艺的同时实行减少污染、防止危害的措施,严格控制有毒有害化工原料使用量;生产设备、容器储库以及各类管道经常保证完好,消除跑、冒、滴、漏;保证车间减振、消声、隔音等设备正常运转,加强对噪声源的降噪、防噪工作;加强对有毒有害作业点操作工的个人防护;企业的综合利用和环保治理设施,按照设备分级管理规定,与生产设备同时进行维修、保养,并制定维修、保养制度,编制检修计划,保证回收、治理设备与生产设备同时运转;所有治理设施不得任意停用、拆除和报废,确需报废的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各项治理设施由于维修保养失职、运转管理疏忽造成“三废”未经处理排放的,作安全事故处理。企业根据需要建立监测站,对本单位尘毒和排污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变化趋势,监测数据和资料在向上级部门报送的同时,择要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www.xing528.com)

同年11月,贯彻纺织部《棉纺织企业除尘系统安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加强棉纺织企业除尘防火防爆工作,控制职业病发生。除尘系统由所在车间负责管理,根据除尘系统规模大小配备专职或兼职滤尘工,经专业技术培训和定期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企业有关部门负责对除尘系统的技术、设备、安全、消防等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加强滤尘设备维修,严禁带病运转。凡有下部集尘的设备,制订防止金属零杂件通过风道进入风机的措施,并建立定期清扫风道制度。滤尘室不准放置任何杂物,保持无积尘、无积水,配备数量足够、完好有效的消防器材并设置报警装置。使用布袋滤尘的企业,保持滤尘布袋完好并设置备用布袋,发现损坏立即调换。

企业有计划地添置必要的监测仪器仪表,定期监测车间和滤尘系统空气含尘浓度、温度、相对湿度压力,务使其保持在规定范围之内。清花、梳棉和精梳车间滤尘器保持在负压下工作。开棉机、清棉机、梳棉机、精梳机吸落棉采用间歇吸尘系统时,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并保证不堵塞,避免棉尘瞬时浓度超限。粉尘散逸较多的车间设置吸尘清扫装置,清除的尘杂随清随运,并建立尘杂交接班制度。

新、改、扩建除尘系统,其设计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棉纺织工业企业设计技术规定》等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有粉尘散逸的工序,设计时须有必要的除尘、防火、防爆措施,厂房建筑结构尽量减少积尘面。保持滤尘系统密封性,系统漏风量不能超过5%。滤尘设备的所有电气设施须符合电气安全规程,滤尘系统安装有效的防静电接地,滤尘室内不得安装电气开关。同时定期检查滤尘设备的所有电气线路,保持电气设施内部清洁,严禁在带电情况下检修电气设备。

1990年省纺织总公司开展纺织行业尘毒危害综合治理。组织企业定期测定作业场所尘毒浓度,有针对性地改进生产工艺,采用低毒、无毒材料代替剧毒、有毒材料,落实尘毒物质超标、噪音及工作面照度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全行业尘毒作业点合格率达到80%以上。按规定要求对从事尘毒作业工人进行健康体检,并按照纺织部统一部署,组织全省纺织系统企业开展纺织职工结核病普查。

1992年7月省纺织总公司依据纺织部《纺织工业企业现场管理基本要求》,制定《河北省棉纺企业现场管理实施细则》《河北省印染企业现场管理实施细则》,细化纺织、印染企业包括尘毒防治在内的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企业各要害部位建立有效的尘毒防护制度,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严格管理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保证各类仓库、材料室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并责成相关责任部门按照《实施细则》明确的项目,逐项检查和考核。建立全行业规划目标与具体措施、管理与应知应会培训、检查考核与岗位责任制以及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现场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要求国家一级企业率先成为行业现场管理的样板厂,国家二级企业一年内、其他企业三年内达到部颁《基本要求》,促进纺织企业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开展企业尘毒防治的同时,实施对以纺织工业“污染大户”为主的环保技术改造。当年经省环保局、国家环保部审批,原则同意《保定化纤厂老厂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唐山化纤厂2万吨/年粘胶短纤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采用国内外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按照以新带老、新老污染源一起治理的原则,实行排放物污染治理。

1996年全省纺织业面临原料、市场“两头受阻”,企业“限产压库”的不利局面。省纺织总会推行全省纺织业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的“两个转变”,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以资产重组为突破口进行纺织工业整体改组改造,积极扩大对内对外“两个开放”,加大引进国内外先进工艺设备和新技术、新材料工作步伐。当年合同利用外资4132万美元,在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档纺织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改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大幅降低尘毒危害。

1997年发现部分企业新建项目因资金困难削减安全卫生设施。省纺织总会立即组织检查各个在建项目,重点检查省重点项目、大中型基建项目和重点技改项目,严格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验收各环节的“三同时”管理,保证尘毒防治必备的物质技术条件。凡建设项目因不执行“三同时”规定导致发生安全、危害事故的,严厉追究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严格对尘毒防治人为因素的管理。企业法人代表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贯彻落实劳动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组织开展面向职工群众的尘毒防治宣传教育。改进劳动防护用品采购、发放、使用各环节的管理,严禁以发放现金代替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督导职工按规定穿戴和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2000年撤销省纺织总会。省经贸委设立纺织工业管理办公室,在尘毒防治管理方面,重点落实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安全卫生工作的主体责任。2003年省经贸委撤销后,省安监局负责纺织行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组织企业在新形势下依法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强化尘毒危害防范和治理措施,预防、控制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注释】

[1]“老虎车”为一种铁制、两小轮、可推可拉的运货车,载重量大,车身狭而低,能通行于小道,多用于仓库、车间内部短距离搬运。

[2]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esign(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即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顺序,循环不止地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程序。此程序为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从而也被称为“戴明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