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尧臣:藤县杰出进士的成就与赞赏

李尧臣:藤县杰出进士的成就与赞赏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自然地,李馨只好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儿子李尧臣身上。父亲李馨工作之余,经常到私塾检查儿子的学习情况,每天帮助儿子复习功课,还经常给李尧臣讲故事。任职后,李尧臣勤政廉政,整顿吏治,努力发展生产,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为了表达对李尧臣学习用功、政绩显著、从政廉洁的赞赏,唐太宗给李尧臣故里藤州的一条街道赏赐“登俊”一名。“登俊”是赞扬李尧臣是位有才有德的进士。

李尧臣:藤县杰出进士的成就与赞赏

广西第一个进士

李尧臣

在藤县,知道登俊路的人有很多,但知道登俊路是一条有着近1400年历史的古街道的人却不多,知道“登俊路”这个名字是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所赐的,就更少了。而所有这些,都与唐代广西籍进士第一人、藤州才子李尧臣有关。

历史上,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读书人只要参加考试,便有机会走上仕途,一展抱负。

学子们在参加县、州考试并胜出后,便可以参加省试。省试中最为难考的是进士科。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读书人每年动辄上千人,但最终被录取的极少。正因为考取进士如此艰难,所以一旦考上便会“一举成名天下知”,在家乡会造成多大影响可想而知。

李尧臣的父亲李馨是一名贡生(即通过了县级和州级的考试),在当地担任着“文林郎”一职。“文林郎”是个地位普通的职位,作为读书人,考中进士一直是他的梦想,怎奈事与愿违,他屡考不中。很自然地,李馨只好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儿子李尧臣身上。所以,在李尧臣很小的时候,便被送到县城的学堂接受启蒙教育。

李尧臣天资聪颖,记忆力超人。他能把儒家的《礼记》《论语》等经典倒背如流。而李尧臣读书也十分讲究方法,坚持把一字一句读透,逐步融会贯通。父亲李馨工作之余,经常到私塾检查儿子的学习情况,每天帮助儿子复习功课,还经常给李尧臣讲故事。父子俩的关系就像好朋友那般。(www.xing528.com)

寒来暑往,李尧臣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比如,元宵节别的孩子欢天喜地跑去看花灯、逛圩市,李尧臣却躲在家里潜心读书。当然,李尧臣不是那种“读死书”的书呆子,在春风沉醉的季节里,他也会约上三五知己到城郊踏青赏花,这既陶冶了李尧臣的情操、调节了身心,又开拓了他的视野。

功夫不负有心人。唐贞观七年(633年),李尧臣考中进士。李尧臣成为广西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也是古藤州的第一个进士!消息传来,一家人喜极而泣,古藤州也沸腾了,街上人头攒动,人们欢呼雀跃,每天登门贺喜的人络绎不绝。

唐朝,考取进士的读书人是不能马上出任官职的,必须再经过吏部的考试,合格了才授予官职。李尧臣凭着自己的才华,继续“过关斩将”,通过了考试,得到了职位。任职后,李尧臣勤政廉政,整顿吏治,努力发展生产,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由于政绩突出,李尧臣深得唐太宗赏识,官至交州刺史。

为了表达对李尧臣学习用功、政绩显著、从政廉洁的赞赏,唐太宗给李尧臣故里藤州的一条街道赏赐“登俊”一名。“登”是指考中进士,“俊”是指德才出众。“登俊”是赞扬李尧臣是位有才有德的进士。后来,李尧臣的同榜进士刘从在登俊路旁建了一座“登俊桥”。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也不管里弄街巷如何更名,“登俊”这条街道的名称从未改变,藤县人民重视传统文化、仰慕先贤的优良传统可见一斑。

(整理/卢颖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