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成旺:探索好教育的经验访谈

李成旺:探索好教育的经验访谈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我们需要时刻思考的是,要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能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访谈一开始,李成旺的一番话便把话题引向了深入。教过三年小学,十年初中,做过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再到今天的教委主任,一路走来,李成旺感悟着教育,思考着教育。“不一定能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什么指导意见,但是通过课堂可以看出学校的管理水平,这一习惯是我做老师、校长时养成的。”

李成旺:探索好教育的经验访谈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我们需要时刻思考的是,要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能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访谈一开始,李成旺的一番话便把话题引向了深入。

教过三年小学,十年初中,做过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再到今天的教委主任,一路走来,李成旺感悟着教育,思考着教育。

他喜欢进课堂,每到一所学校,只要有时间就习惯性地到课堂上看一看。“不一定能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什么指导意见,但是通过课堂可以看出学校的管理水平,这一习惯是我做老师、校长时养成的。”李成旺说。

“我18岁开始工作,因为上进心强,工作业绩一直不错,但是当初做教师时太迷信‘严师出高徒,,对学生太过严厉,现在想来对学生的确有点残酷了。”回忆起以往的经历,李成旺说,“生活中那些貌似正确的共识,有时候是需要怀疑的,对学生严格要求可能有效果,但有时不一定是正确的。”

教育不能被功利主义绑架,现在一些家长太短视,上好小学就是为了考好中学,上好中学是为了考好大学。其实,孩子在学校里有比考上好学校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成长。我们要有新的教育质量观,教育质量不仅是教学质量,还有学生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质量不是基于分数,而是基于人,基于学生的生命质量。新的教育质量观应该基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对于家长盲目择校的现象,李成旺认为,家长的需求不能一味地迎合,而是要给予适当的引领。

昌平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素有“京师之枕”美称。如今,这里的教育改革风生水起,联片教研以强带弱有效破解了农村学校的教研困境,校际联盟使课改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将使昌平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迈向深水区。

尤其是近年来,昌平区以引进名校、区域特色校、高校参与中小学体育美育特色建设、高校办附中附小等为中心,整合已有的联片教研、校际联盟等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区域学区制、名校办分校、跨学段拉手校等新型发展联盟,逐步构建东、西、南、北、中五大教育发展集群。如今,在昌平各集群内部,干部教师培训、特色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培育、综合素质提高、设施设备共享等资源整合平台被搭建起来,实现了学校间的抱团发展。

教育不能做削足适履的事情

褚清源:在你眼中,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李成旺:好的教育很难指向一个标准,每个人眼中好教育的标准都不尽相同。但是,作为教育人,我们要思考到底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好的教育首先应该让孩子有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态和良好的习惯,然后才是对知识学习的关注。好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快乐。孩子只有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学习动力。兴趣,是学习的起点;快乐,是学习的动力。有人说,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我很认同这一观点。我们的教育不能做削足适履的事情,一句话,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褚清源:好教育是由好学校提供的,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李成旺:好学校一定是学生喜欢的学校。如果我们的孩子刚上了几年学,就产生厌学情绪,我想这样的学校一定是有问题的学校。我的一个小侄女,有一天病了,家长说跟老师请个假,可以不去学校了,但是孩子不愿意,依然要去上学,学校成了孩子最难以割舍的地方,我想,这样的学校就成功了。

好学校应该是与众不同的,好学校会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当孩子离开这所学校时,带走的不只是高分数,还有精神的成长,美好的记忆;好学校是成就伙伴的地方,学生在学校里不仅仅是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说,学生在同伴身上学到的东西可能比教师那里还要多;好学校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

褚清源:你也曾经做过教师,在你的教学生涯里,给你留下深刻记忆的事情是什么?

李成旺:对于学生来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好的教师一定是学生喜欢的教师。他教给孩子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思维方式、生存能力和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品质。好教师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带着智慧做教育,而非仅仅带着教学任务和考点思维做教育。

做教师时记忆最深刻的是,我在教初中时,曾经遇到一个男生,因为对班上的一个女生产生好感,成绩急剧下降,家长为此很担忧。有一天放学后,我找到了这位学生,和他在操场上一边散步,一边聊天,我们大概围着操场转了两三圈,聊得很开心,解开了学生的心结,后来这名学生成绩很好,大学毕业后也做了教师。教育不是一厢情愿的说教,而是推心置腹的交流、交往。我们不能给孩子青春期的一些做法过早地贴上“早恋”的标签,要找准时机多沟通。沟通到位了,孩子成长的困惑就化解了。

褚清源:在你眼中,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你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怎么看?

李成旺:好课首先是孩子喜欢上的课。并不是专家说好就好,教师自我感觉好就好。在我看来,学生们感觉好、愿意听,听后意犹未尽的课,才是好课。要让每一节课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求教师从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与认知规律入手,基于学情用心设计好每节课。

课改势在必行。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突出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发展的个体性与差异性,重视开发个性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素质。其实这种改革将会使学校、教师、学生都成为课改的受益者。

追问教育的本质

褚清源:你对“好教育、好学校”的理解,带来的启发是,教育需要原点思维,有时候我们走得太快,太匆忙,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

李成旺:很多教育工作者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者的使命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解答,可以折射出不同的教育观。

台湾教育专家贾馥茗女士,在《教育的本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一书中提出:真正的教育必须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核心,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这一观点与《教育规划纲要》中“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的工作方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认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是围绕育人这一核心,传承优秀文化,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关于传承优秀文化。我认为,教育工作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初步形成并逐步优化其知识结构,培养有知识、有学识、有见识的人;要敢于发挥拿来主义精神,汲取国外先进文化的营养为我所用,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人;要把中华文化的精华渗透到学生的言行举止,培养有中国文化气质的人。

关于提高综合素质。北京市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课程教材改革都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内容,原因在于信息时代的快捷高效决定了新时期更需要一专多能型的人才,而一专多能所对应的必然是出类拔萃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需求,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德、敏锐的思维和高雅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于培养健全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独有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一种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虽然以遗传为基础,但后天的环境因素却是影响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后天环境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教育。是否具备健全的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拥有更幸福、更阳光的人生。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从为学生人生奠基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学生自我价值观、自我控制、自信心创造性、时间管理、人际处理及情绪控制等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和示范。

褚清源:作为教师,其传承优秀文化、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也是体验幸福的过程。

李成旺:《孟子·尽心上》中曾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很荣幸能拥有君子之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健全人格,从不同的维度赋予受教育者知识与能力,促进受教育者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我相信,有了这样的职业追求,我们实现教育理想的那一天就不会太遥远。

减负的减法和加法效应

褚清源:减压不只是我们成人的事情,更是孩子们的事情。(www.xing528.com)

李成旺:现在的孩子压力很大,尤其是来自家庭的压力。现在中国的家庭结构基本上就是“6+1”,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父亲母亲守着一个孩子。也就是说,6个人的期望都压在1个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亲人的爱和期望是孩子成长最大的压力。

在这种压力下,如何处理好孩子成长与学习的关系,是我们教育人必须面对的时代使命。

褚清源:“减负”是课改背景下的重要命题。昌平区近年来的“减负”工作卓有成效,请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李成旺:“减负”是我们教育人的责任,不仅要减,而且要彻底地减,将“减负”进行到底。“减负”工程启动较早的是城关小学,该校在特级教师柏继明校长的带领下,真正把“减负”减到底,形成了“减负”的昌平经验。无论是从一二年级不留笔头作业,还是每个学期人手一本的“时间作业本”……这一切都留下了“减负”的印迹。正是他们无所畏惧、坚忍不拔、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谱写了“减负”三部曲——“给教师减负”“给学生减负”和“给家长减负”。在这种“减负”理念的引领下,城关小学以“营造和谐,创造快乐”为办学理念,以“让每一颗心都快乐”为办学宗旨,实行人文化管理,充分体现“和而不同,乐而不松,和谐发展,快乐成功”的办学思想,实行“快乐成长教育”。城关小学曾针对四至六年级学生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快乐”占65.5%,“快乐”占32%,“不快乐”仅有2.5%。我想,这种快乐不仅是“减负”成效的证明,更是学生发展的成果。

褚清源:是的,“减负”不只是“减量”,更重要的是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李成旺:在推进“减负”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对“减负”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思考。学生之所以感到负担沉重,不是因为活儿累,是因为心累。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课堂,不喜欢学习,那么不管学什么、学多少都会感到累。找不到兴趣,一切皆为负担。因此,“减负”不只是“减量”,更重要的是“激趣”。

在昌平区,“减负”不只是做“减法”,还要做“加法”。一方面是给老师的学习做“加法”,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唤醒成长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关系,解放教学生产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让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另一方面,给学生的学习做“加法”,增加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一是促进学校校本课程多样化,为学生提供“超市化”的选择性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二是增加一些社会化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扩大学生的社会视野;三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和机会,举办更多的学生展示性竞赛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解放学生的学习力,形成“兴趣—学习—展示—提升兴趣”这样的良性循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减负”。

教育本身的特点是集约化的管理和个性化的教学,两者的统一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导向所在,通过“加法”实现“减法”,是我们减负的最终目的。

褚清源:课程改革要求在课程建设方面有新的突破,昌平区在课程建设方面有哪些成果?

李成旺:课程建设在昌平区形成了行政、科研、教研、学校四方联动的工作局面。我们明确提出,国家课程要落实到位,开足开齐,真抓实干;地方课程要联系实际,融于活动,知行并重;校本课程要因需设课,积极研发,培养特长。

我们通过三级课程建设,激活学校办学潜力,开发出《走进昌平》《爱我昌平》《昌平历史》等地方课程。目前,昌平区小学阶段校本课程已开发348门,初中阶段校本课程开发已达165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机会。

另外,我们把体育、美育、科技教育、校外教育作为提升区域教育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将其纳入科学管理轨道,与德育、智育等同步发展:通过发展学校体育,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开展美育,提高中小学生艺术素养;通过开展科技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科技素养与创新能力;通过加强校外教育,促进昌平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充分发挥区少年宫的作用,努力将其打造成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的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

均衡发展一直在路上

褚清源:有关机构曾对全国122位县区教育局长任职前的身份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1%的县区教育局长来自政府其他管理部门,有19.7%是乡镇干部,只有18.9%是学校校长,15.8%是教育局中层管理人员、教师及其他竞争上岗者。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李成旺:在有些地方,教育局长的非专业化倾向的确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教育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你的决策是否符合教育规律,决定着工作推动能走多远。局长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对教育有自己独到理解和看法,能更直接切中教育工作的核心,会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汇报。有专家提出过“局长专业化”的课题,我想这与倡导教育家办学是一致的。我到学校往往喜欢到课堂上看看,不一定能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什么指导意见,但是通过课堂可以看出学校的管理水平,这一习惯是我做老师、校长时养成的。当然,不管是从系统外部调入的干部,还是从系统内部提拔的干部,前提是有一种干事创业的精神,想干事、能干事、真干事、不惹事,才能干成事。“行政”最终是为“教育”服务的,只要观念解放,善于用人,就能服务好教育发展。

褚清源:是的,行政是为教育服务的。

李成旺:就任昌平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后的第一次校长会上,我谈了四点:

第一,做事要“细、小、实”。细,就是要注重细节;小,就是要从小处着手;实,就是要真抓实干,脚踏实地。第二,做人要“真、善、美”。人格的魅力是无穷的,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可以影响一个团队。真,就是真诚坦率、真诚待人、情真意切,让教师感觉到你是真心地在为他的专业成长服务;善,就是要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包括学困生、特殊儿童、外来打工子弟;美,就是语言美、行为美、形象美。第三,工作要有“精、气、神”。校长要精神饱满,并用自己的精神状态来影响教师,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情绪。第四,下班要“健、习、乐”。没有好的身体不可能把工作干好,所以我倡议大家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书学习,进行一项健康的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

褚清源: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昌平区采取的战略是什么?面临的难题有哪些?

李成旺:昌平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四个主要目标:一是通过处理好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的关系,促进内涵发展;二是通过整体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共同发展;三是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是通过开展品牌学校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我们在学校建设、教育教学设施配备等方面,向山区校和农村校倾斜,提升山区校和农村校的办学条件;在教育教学指导、干部教师进修培训方面,向基础薄弱校倾斜,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干部配备方面,从城镇优质校选派优秀干部到农村校任职或挂职锻炼,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每年选派20—30名城镇地区优秀教师到山区支教,引领和带动山区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百善学校、长陵中学、亭自庄学校、阳坊中学等四校自发组织的“校际联盟”成为一个很成功的案例,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这样由学校自发自主结盟的发展共同体已有7个,参与学校有34所,成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成功经验。

总体来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基本实现了上述四个主要目标,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昌平区义务教育无论是在办学理念上,还是在发展思路上、制度创新上都上了一个台阶,无论是在硬件建设上还是在软件水平、综合实力上都有了很大的飞跃,无论是在课堂教学改革还是在课程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依然是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一位好校长可以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必然成就一所好学校。在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李成旺语录

校长要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走近教师。

亲人的爱和期望是孩子成长最大的压力。

要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要想办法让孩子愿意学,点燃孩子的学习欲望。

如果教师对整堂课的设计能让孩子学得愉快,学得成功,教师也会因此产生一种成功感和愉悦感。

学生认为好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只有了解学情,兼顾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教学预期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