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明:将军奋剑,李成栋反正

南明:将军奋剑,李成栋反正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成栋自己也有个外号,名“李诃子”。扬州陷落前后,李成栋率军向清军投降。李成栋因为这些“赫赫”功劳,被提拔为江南巡抚。为了麻痹广州的绍武帝和苏观生,李成栋让各地官员书写信件送递广州,报告说没有任何清兵到来,致使广州的绍武君臣以为没有任何迫近的危险。

南明:将军奋剑,李成栋反正

每每读明末历史,总为史可法、张煌言、陈子壮、夏完淳、瞿式耜、何腾蛟李定国等明王朝的忠臣扼腕叹息,也常常因阮大铖、马吉翔、孙可望、刘承胤、陈邦傅等奸臣佞贼而切齿欲碎。至于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这样一直食明朝俸禄,最终又因个人私利反复多端的“贰臣”,无论生前死后,都为人们所不齿。上述诸人,黑白忠奸分明,一生事业易辩。就连曾为明朝浴血苦战,最后在内外交困之下不得不降附清廷并“竭尽忠心”的祖大寿洪承畴等人,也早在乾隆年间被明白无误地列入《贰臣传》,盖棺而论定。毋须多言,投降后侍奉新主再诚心,道德上的污点无论如何难以拭揩干净。忠心耿耿与首鼠两端,气宇轩昂与猥琐低贱,刚毅伟岸与懦弱虚伪,坚贞爽直与狡诈奸猾,明末人物皆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波澜壮阔、血肉横飞的明清交替之际,唯独一个人难以用“忠”或“奸”加以评定,更难以用“好”或“坏”来对他进行品评——“扬州十日”大屠杀中有他作为清军卖力杀戮的身影;“嘉定三屠”则完全是由他一人屠刀上举发号施令而造成的惨剧;他是击灭南明诸帝之一隆武帝朱聿键的“首功”之将;他还是生擒绍武帝朱聿鐭的“大功臣”。

为了清朝,他立下赫赫战功,可称是清朝攻陷南明江浙、福建、两广等广大地区的第一功臣。

不可思议的是,忽然间,这个人良心发现,摇身一变,成为南明永历帝的忠臣,与金声恒、王得仁一起在南中国反正,重新成为明朝的“忠臣义士”。

重换明朝装束之后,他蹈死不顾,为明王朝死而后已。最后,为了报答一位红颜之死,这位曾经杀人不眨眼的三心二意的将军,竟能置安危于不顾,血战到底,赴水而亡,最终被南明天子亲口谥“忠烈”二字,赠太傅、宁夏王——这个人,就是臭名昭著、大名鼎鼎、难以定论的明末大人物李成栋!

率军降清杀人如麻
李成栋的乱世沉浮

据明末大儒王夫之《永历实录》记载,李成栋是陕西宁夏人,字廷玉,出身群盗,后被明朝官军招降,官至都督同知。显然,这位好汉是明末大起义中的佼佼者,乃李自成勇将、“翻山鹞”高杰的属下。

李成栋自己也有个外号,名“李诃子”。虽是盗贼出身,李成栋在“义军”中的时间应该不长。这从他的顶头上司高杰就可以推断得出。

高杰在睢州被许定国诱杀,作为部下的李成栋等人带兵屠戮睢州,杀人盈野,但仍被弘光朝廷视为内部矛盾,加上惹祸的许定国降清,朝廷就更对高杰诸将皆不予追究,仍旧命他们领兵镇守徐州、颍州等地,李成栋还被任命为徐州总兵。

扬州陷落前后,李成栋率军向清军投降。日后,作为清廷鹰犬,他在江南地区所做最大的恶事,就是“嘉定三屠”,对江南人民欠下累累血债。

经过残酷的“嘉定三屠”,江南大部分地区始剃发,自称大清顺民,血腥镇压终于使反抗的烈焰渐趋熄灭。李成栋因为这些“赫赫”功劳,被提拔为江南巡抚。不久,清廷又把他调往东南,派他去平灭南明的另一个皇帝隆武帝。

当把隆武帝一家三口的人头献上后,李成栋更得清廷垂青。清廷下令,让他与佟养甲一起,驻军福州。

隆武帝“御驾亲征”之前,留下四弟朱聿鐭在福州留守。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福州陷落,朱聿鐭仓皇乘船逃往广州。

不久,隆武帝死讯传出。十月,瞿式耜、丁魁楚等人在肇庆拥立永明王朱由榔(后来的永历帝)于肇庆“监国”。

隆武朝的大学士苏观生与丁魁楚素有过节,福州陷落时他正在广东募兵,出于个人恩怨,他提出“兄终弟及”之说,于十一月在广州拥立朱聿鐭为“监国”。三天后,一行人就举行了登基大典,改元“绍武”。不到半个月,永明王朱由榔也在肇庆称帝,改元“永历”。

隆武帝时,就有鲁王朱以海称监国。现在,南明又出现二帝并存的局面,大敌当前,形势如此严峻,这些人仍不改明后期的积习,互结朋党,各援派系。

最为可叹的是,苏观生还下令杀掉永历朝的来使,激得永历帝派兵部右侍郎林佳鼎举兵“讨伐”,绍武帝也派陈际泰向肇庆出发,旗号也是“讨伐”。十一月底,两支南明“讨伐军”相遇于广东三水。永历军先获胜利,攻杀八百多绍武兵,陈际泰狼狈而逃。林佳鼎得意忘形,挥军直向广州杀来。

绍武帝一下子着了慌,苏观生倒有主意,他派林察率数万海盗(现已招安成为绍武军)前往迎敌。

林察与林佳鼎是旧相识,就派人诈降。林佳鼎信以为真,置林察兵于不顾,径自带领战船追击海口方向窜逃的绍武残军。

林察所率的昔日海盗个个勇于海战,又富有经验,暗中设伏,突然向永历军船施放火器。永历兵大惊溃败,不是被水淹死、被火烧死,就是被自家明军杀死。林佳鼎遭到炮击,死无全尸。最后,永历军只有三十余骑人马逃出此动。

“窝里斗”中大获全胜,绍武帝飘飘然,自以为“天授帝位”,开始在广州搞郊天、祭地、幸学、阅兵的花架子。一帮君臣上下安逸,大肆封赏,胡乱赐官。究其实也,绍武帝只是广州一个城的“皇帝”而已,“七门之外,号令不行”(黄宗羲《行朝录》)。

永历、绍武两军在海口血战之际,李成栋、佟养甲的清军已在降臣辜朝荐(潮州人,退休明官)的带领下攻取漳州,袭取潮州,并诱降大盗陈耀,攻克惠州。李成栋的清军一路上最大的障碍是山路崎岖,真正的抵抗几乎没怎么遇到。清军往往在城下一列兵,南明守军就城门大开,府县守官拿着簿册恭谨献降。

为了麻痹广州的绍武帝和苏观生,李成栋让各地官员书写信件送递广州,报告说没有任何清兵到来,致使广州的绍武君臣以为没有任何迫近的危险。

隆武二年十二月十四日,李成栋派三百精骑兵从惠州出发,连夜西行,从增城潜入广州北。清军十多人化装成艄公,从水路大摇大摆乘船入城。这些清军上岸后,直到布政司府前,他们才在众人面前掀掉头上包布,露出满人发式,挥刀乱砍,大呼:“大清兵到!”一句惊呼,满城皆沸,百姓民众争相躲避,乱成一锅粥。

说来也真是奇怪,能征善战如李自成的大顺军,杀人如麻如张献忠的大西军,即使是出生入死、血斗无数次的明军勇兵武将,只要听到一声“鞑子来了”,个个魂魄皆飞,立时溃散。

绍武帝正和苏观生等人在国子监“视学”,忽然有卫士急报清兵入城。苏观生非常生气:“昨天潮州还有信报说一切无恙,今天怎么会有清兵来此!”他挥手让左右杀掉报信卫士。

入城的清兵很快杀掉广州东门守卫,大开城门,数百清兵策马冲入,大红顶笠满街驰奔。绍武君臣这才知道清兵真的杀到了,可是,绍武帝属下大军都西出和永历军交战未返,宿卫禁兵也一时召集不全。广州明军一时间作鸟兽散。

惶急之下,绍武帝易服化装外逃,但他最终在城外被清兵抓住,重兵围守,关押在府院。

李成栋大概因为广州城攻克得太容易,心情不错,既没下令屠城,也没有立刻杀掉绍武帝。他派人送食物给绍武帝,表示“慰问”。

绍武帝这位一直昏庸无能的朱明爷儿们倒是有骨气,坚拒不受,说:“我若饮汝一勺水,何以见先人于地下!”晚间,趁守兵不备,绍武帝朱聿鐭用衣带自缢而死,和他哥哥一样,做到了“国君死社稷”,算是条好汉子。

射死一帝,又生擒一帝,至此,李成栋的灭明之功臻至高峰。

最后,也要交代一下大学士苏观生。

呼天不应,唤地不灵,苏观生跑到他一手“提拔”的生死好友、吏部都给事中梁鍙处问计。梁鍙一脸忠义,平静地说:“死耳,复何言!”于是两人商定分入厅堂左右的东西房,准备上吊殉国。

梁鍙入房后,掐住自己脖子嗷嗷叫几声,踢翻凳子“配音”。旁边房间的苏观生认定这位好友已自杀殉国,便提笔在墙上大书“大明忠臣义士固当死”!然后上吊自杀殉节。梁鍙听得真切,马上冲进屋指挥仆人收拾后事,扛着苏观生的尸体向清军投降,声言有献“伪大学士”之功。此举,深获李成栋嘉奖。

乱世纷纷,生死是块试金石,忠奸善恶,亲情友情,美丑正邪,一切人间世相,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梁鍙这厮肯定是饱读史书的读书人,故而能把忠臣义士的“戏文”排练得炉火纯青。日后,他还“乞修明史”,得到清人批准。不知他在《明史》中,该怎样描写自己的“戏子”行为!

穷追不舍誓平两广
李成栋对肇庆的进攻

深圳开车走广深高速公路,行至一半时总会看到一个大大的路标,上写“道滘”。看旁边拼音,才知第二字念“jiào”。如此奇怪而又罕为人知的地方,却是李成栋杀奔广东以来第一次惨遇败绩的战场。

李成栋、佟养甲攻陷广州城后,杀入东莞城(明末忠臣袁崇焕老家)。清军四处烧杀,仍是旧习不改。

顺治四年(1647年)一月,道滘义民叶如日等在江边设伏,忽然出击,杀掉没有任何防备的数百清兵。东莞清军闻讯来援,又被义军杀死二百多人。

时任广东提督的李成栋大惊。他先派总兵陈甲由水路前往,自己率大队人马随后由陆路行军,杀向道滘。

义军集各仓船只千余艘,在虎门与陈甲所率的清军大战,歼灭两千多清兵,并擒杀总兵陈甲。清兵能以数十骑袭破城坚兵众的广州,竟栽在道滘这个“小河沟”。一时间,明朝士民振奋,清军情绪低落。

东莞万江一带抗清的明将张家玉闻讯前往道滘,与叶如日以及博罗县的明朝举人韩如琰所率乡民一起,集兵齐攻东莞。义军勇敢,竟能在一天之内攻下坚城,俘斩当地清军任命的官员,取得重大胜利。同时,起事诸人还上书永历帝,准备收复广州。

刚刚过了一天多,李成栋大队清兵就杀至东莞城,挥兵攻城。不知是有内奸还是火药受潮,义军们事先摆好架在城头的多门大炮,在关键时刻一个也没响。清军很快就攻上城墙,混战半日,东莞城破,多名义军将领在战斗中被杀。

李成栋乘胜推进,在望牛墩与明将杨邦达大战,双方苦战了七天七夜,上千义军战死,杨邦达在混战中牺牲。

部队集结、休整后,李成栋挥兵直奔道滘杀来。明将张家玉以泥砖为垒,遍伏大炮,待清兵攻近时,炮火齐发,清兵死伤甚众。李成栋的坐骑也被炮火击中,他本人摔入泥中,狼狈不堪。这是李成栋数年争战中最危险的一次经历。

正在无计可施之际,张家玉的一个表兄李郝思把道滘防守的详细情况一一禀告,并请求李成栋事成后赏他道滘一块好地。李成栋大喜,马上指挥兵马集中力量攻打道滘防守薄弱的东北角,最终攻入道滘。

入城后,清军遍屠居民,把张家玉和韩如琰的宗族杀个精光。当然,李成栋也不食言,赏给叛徒李郝思一块上好的田地(现在的南丫乡李洲角)。义军首领叶如日等人一起战死西乡。张家玉暂时逃脱。

至此,李成栋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在肇庆即位不久的永历帝朱由榔。永历帝是明桂王朱常瀛的二儿子,乃袭爵桂王朱由楥的弟弟。桂王朱常瀛乃明神宗第七子,封地原本在衡州。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湖南,桂王逃往广西,当时的朱由榔(时封永明王)被农民军抓住。但他命好,张献忠这个大魔头竟然没有杀他,后来他趁乱逃跑,到了梧州与老桂王相会。1644年,老桂王病死,其子朱由楥袭封。小桂王命也不长,很快也病死。这样一来,桂王就由朱由榔承袭了。

隆武帝“御驾亲征”前,也曾讲过“永明王(朱由榔)神宗嫡孙,正统所系。朕无子,后当属诸永明王”。因此,隆武帝死后,瞿式耜等人就名正言顺地立永明王朱由榔“监国”。虽然绍武帝抢先称帝,又在内讧中获得先机,但不久就在骄傲中被清军攻灭。

1646年,就任“监国”的永明王朱由榔二十四岁,仪表飘逸,样貌酷似其祖父明神宗朱翊钧。虽然这位爷没有帝王端凝、深沉的气度,但他事母极孝,又无好色饮酒的恶习,在明末诸帝中,可以算是品质不差的人才。

称帝之后,永历帝在与绍武帝的交战中落败,而他御下的朝政也一片混乱。拥戴他登基的大学士丁魁楚贪婪误国,遍树朋党,裙带满朝。

不久,广州绍武帝被擒的消息传来,永历帝惊吓非小,开始了他长达十六年“闻警即逃”的流浪生涯。

当时,只有忠臣瞿式耜坚持死守肇庆,但永历帝要瞿式耜带兵与自己同行护驾。无奈,瞿式耜赶忙在肇庆部署防守阵地,然后飞速赶往梧州与已经逃亡的永历帝相会。不料,永历帝早就在几天前溯流北逃,奔往桂林。急赶数日,瞿式耜才追上这位脚底抹油的皇帝。

此时的永历帝身边众臣零散。当初他在肇庆上船准备逃跑时,大学士丁魁楚、李永茂以及兵部尚书王化澄、工部尚书晏日曙都各携家眷财物上船,表示说准备和永历帝一起出逃护驾。走到半路,这些人和他们的船全都不见了踪影。

永历帝刚在桂林喘息两天,就有消息传来,李成栋属下兵将已经攻下肇庆、高州、雷州、廉州、梧州等重地。永历帝任命的广西巡抚曹烨,已经“肉袒牵羊”,向李成栋投降。这帮人书读得很多,礼义廉耻记不住,古书里讲的投降礼节倒是都依式做足全套。

最工于心计,最富于表演才能,最能走一步看三步,最善于给自己留退路而下场又最为悲惨的,当属永历帝的武英殿大学士丁魁楚。

丁魁楚,河南永城人。万历年间中进士,有吏才,崇祯九年官至河北巡抚。此公胆小,当时的后金兵进攻河北时,他弃军而逃。由于他“善事权要”,崇祯朝执政的大学士温体仁百般周旋,使他免于重罚。弘光在南京称帝时,丁魁楚被重新起用,为兵部右侍郎。永历帝继位后,封他为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

自恃有拥戴之功,丁魁楚整日只知受贿卖官,派军士在肇庆灵羊峡一带挖掘端砚老坑石头,制作、玩赏、珍藏精美砚台。

李成栋攻陷广州后,丁魁楚第一个获知消息。他不慌不忙,隐匿不报,派亲信家仆携黄金三万两及大量奇珍异宝向李成栋示好,随时准备降清。李成栋很高兴,写信给丁魁楚让他一切放心,表示“到时自有安排”。因此,当永历众臣大溃逃之际,丁大学士成竹在胸,把几年来搜刮受贿的财物装满四十艘大船,在江面缓缓而行,有如太平时节的太平宰相游江行乐。

李成栋攻下梧州后,丁魁楚得到李成栋亲笔信,要他过来主持两广政务。丁大学士大喜过望,命船夫加紧赶路,往梧州进发。李成栋骑马赶至岸边迎候,设大宴款待丁魁楚父子(丁魁楚本有三子,因战乱、病亡死掉两个,现只剩一子)。

欢饮之间,李成栋搂着丁大学士的肩膀,亲热地说:“东南半壁江山,就靠老先生您与我两人支撑啊。”他还表示,转天早晨,清军要择一吉时举行封授仪式,向丁魁楚正式交付两广总督的印信。丁魁楚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宴饮临别时老泪纵横。

当夜,丁魁楚正做统管两广的美梦,忽然被兵士叫醒,让他下船入李成栋营帐议事。老东西匆忙赶入帅帐。挑起帐帘,看见李成栋居中端坐,两旁士兵个个立目横眉,刀剑出鞘。

这位明朝大学士知道事情有变,忙双膝下跪,叩头不止:“望大帅只杀我一人,饶过我妻儿。”李成栋一笑,问:“你想我饶你儿子一死吗?”他一挥手,身边卫士上前一刀,就把丁魁楚身边唯一儿子的脑袋砍下,血淋淋放置于他的面前。哀号未得一两声,兵士拎起这位老谋深算的大臣,一刀结果性命。

接着,李成栋尽杀丁魁楚一家男丁,并把他一妻四妾三媳二女均押入自己帐中,待来日慢慢享用。同时,老匹夫四十艘大船所载的八十四万两黄金和珍宝奇物,尽归李成栋所有。仅这黄金一项,如果拿来招买人马,就足以为南明永历政权抵挡清军两三年。

晚明时代,商品经济发达,政治高压,人欲横流。士大夫以诗词歌赋往来,看似萧散、疏远、清远、放达,其实一肚子的势利、浮躁、竞取和焦虑。数十年仕宦浮沉,这些人变得十分世故,而纵欲享乐的积习又使得原本清晰的道德感和君臣大义在生死面前变得苍白甚至可笑。

文人士大夫危急关头的卑俗和狡诈,真的让人瞠目结舌,就连贩夫走卒在某些时刻都会比他们高尚得多。他们的高尚庄严变成轻薄无耻,豪气凌人变成臣妾意态,悲怆豪放变成奴颜婢膝,壮士情怀变成鹰犬谄媚。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朝代更迭、出生入死之际,虽不乏抛掷头颅的书生豪气,但我们更多见到的,是明代士人的“中年世故”和混乱年代的诡谲奸诈。观其结果,一场空忙!

且战且行抵抗重重
李成栋在两广战场连遭挫折

逃至桂林的永历帝一直坐卧不安。在太监王坤等人的撺掇下,他想往湖南方向逃跑。瞿式耜极力谏阻,指出广西乃战略要地,一旦轻易委弃,就会进退失据,后患无穷。永历帝倒没有架子,亲写御书给瞿式耜,辩解说自己去湖南,完全是为了长久的恢复大计,并命瞿式耜以兵部尚书、太子太傅身份总管兵马,留守广西待变。

君命难违,无奈之下,瞿式耜只得上书乞求永历帝先驻跸全州,不要闻警即逃。因为,皇帝逃跑一次,臣民之心就涣散一回,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永历帝跑到全州,何腾蛟属下的定蛮伯刘承胤迎驾。此人貌似精忠,实际上是个挟主自重、骄横跋扈的武将。见到永历帝,他马上破口大骂太监王坤误国奸逆,逼得永历帝贬放了王坤。王坤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可这手中握兵的刘承胤更坏,他和永历帝身边的佞臣马吉翔等人一拍即合,获封安国公,由伯爵成公爵,立刻蹿升一级。

桂林方面,自永历帝一行离开,上至总督侍郎朱盛浓,下至桂林知府王惠卿,个个“三十六计走为上”,大小官员一转眼逃个精光,唯有瞿式耜和县丞李世荣等几个当地下级官员连同兵民一起困守孤城。

李成栋部下清兵猛烈进攻,桂林军民拼死抵抗。清军倚恃兵精器良,一时间竟登上西门城墙。危急时刻,刚刚护驾永历帝至全州又急忙赶回的平蛮将军焦琏从阳朔急急杀回,他率军入文昌门,与冲入城的清兵拼死巷战,苦斗两日,杀敌数百,终使进攻清兵落败而逃。此战,明军缴获了战马、甲胄以及许多武器,取得了振奋军心的“桂林大捷”。

艰难困境之中,取得如此殊功,永历帝竟发旨:“俟平、梧克复,即与伯爵”,只给焦琏将军一个红萝卜,告知他日后取下平州、梧州,再赐伯爵。与此同时,永历帝对身边无尺寸之功的马吉翔等三人却立赏伯爵,借口是他们有“护驾之功”,其实,可称是“一起逃跑之功”。

此种做法,真正混账。如说护驾之功,焦琏鞍马劳顿,从桂林一直护送永历帝至全州。焦将军未解征衣,马上星夜兼程赶往桂林浴血死战,获得大捷,兼有护驾以及战胜之功,而马吉翔等人不过是跟从永历帝逃跑,竟能轻易获此高爵,不能不让南明臣下失望。

马吉翔等人封爵,完全是刘承胤的意思,他借此笼络这几个近臣。果然,几个人一齐劝谏,让永历帝移跸武冈——刘承胤的老根据地。如此,刘承胤就完全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武冈位于群山之间,地势逼狭,根本就不是什么战略要地。刘承胤、马吉翔等人硬是胁迫永历帝下旨,与众臣一起转移到武冈。这样,永历帝完全落入刘、马的掌握之中。(www.xing528.com)

刘承胤进入自家地盘后,为所欲为,接连杀害了几个与他意见相左的大臣,又随意斩杀南明其他友军的来使,并想废掉永历帝,另立岷王为帝。

“屋漏偏遭连夜雨。”湖南各地的南明军纷纷落败。孔有德清军直向武冈杀来。刘承胤一面骗永历帝已大败清军,一面向孔有德暗中约降,准备献上永历帝为“见面礼”。从近处逃回的一个明朝宗室慌忙拜见永历帝,告诉他清军已在三十里开外的地方。此话如晴天霹雳,吓得永历帝不知所措。

幸亏清朝的汉人王爷孔有德怕刘承胤诈降,使得这个叛徒不得不又再次返回武冈城剃掉头发“表决心”——这一来一往,给了永历帝及其左右群臣一个机会。刘承胤的老母和兄弟还算有良心,他们向明军交出城门钥匙,永历帝才得以逃出生天。

清军与刘承胤急忙随后追杀。明朝参将谢复荣等五百多明兵拼死断后,最后全部战死,才保得永历帝一行未被清军追及。

逃到半路,永历帝遇到总兵侯性带领的五千多明军,一行人踅回广西,到达柳州。

对于降清的刘承胤,有必要交代一下。他投降孔有德后,天天和这位清朝王爷一起饮酒赌博,每次都搬出无数珍宝奇玩显摆,终于让孔王爷贪婪性起,大动杀心。于是,一天夜间宴饮,孔有德在帐中忽然跃起,用刀砍掉了刘承胤的脑袋。然后,他上报清廷,以刘承胤手下副总兵陈友龙向南明反正为借口,说刘承胤反复多端,想重新反投明朝。这样一来,刘承胤军中的无数珍稀宝贝和银两,皆为孔有德所有。更可叹的是,刘承胤一军五万多人,不久即被清廷下令全部处决。五万多人束手就戮,何如当初为国决死?

桂林方面,由于刘承胤派出的军士与焦琏的军士发生内讧,故而李成栋派出的平乐和阳朔清兵趁机对他们发动突然进攻时,这些人还没有醒过味来,就乱哄哄地溃败了。

瞿式耜等人指挥有方,准备充分,他冒大雨率军与清兵殊死拼斗,再一次大败清兵,取得第二次“桂林大捷”。

数月之间,永历帝之所以能苟延残喘,在广西和湖南之间来回奔逃,主要是因为李成栋大军在广东遇到了大麻烦,一时间脱不开身。

在广东,陈子壮、陈邦彦与先前在道滘大败李成栋的张家玉一直聚集当地民众,袭扰李成栋的军队。义军多次在广州附近与清军周旋、战斗,极大地牵制了李成栋军队的主力。特别是陈邦彦,他率两三万民军由海路入珠江,声言攻打广州城,使得当时的清广东巡抚佟养甲连发急书,命李成栋回援。这样,在广西四处奔逃的永历帝才有机会摆脱李成栋部下的穷追不舍。

张家玉方面,率民军攻陷顺德县城,与回援的李成栋清军打起了游击战。

陈子壮在南海起兵,本来已经约定花山义军一起里应外合攻入广州,不料消息外泄,佟养甲和李成栋两人联兵,把三千多花山义军全部活埋,并大败陈子壮的水军。

李成栋趁势引军猛攻陈邦彦,一路追击,一直打到清远,最终俘获了这位对明朝忠心耿耿的书生,并把他凌迟处死。临刑前,这位顺德义士赋绝命诗:“厓山多忠魂,前后照千古。”

数天之后,李成栋在增城大败张家玉义军。身中九箭的张家玉见势不可挽,放弃了逃跑的机会,慷慨言道:“大丈夫立身天下,事已至此,焉用徘徊!”言毕,遍拜共同作战的义军将领,转身投水而死。

又隔数日,陈子壮在南海被俘,拒不投降,也被清军于广州凌迟杀害。

在广东剿杀“三忠”(陈子壮、陈邦彦、张家玉)的过程中,虽然最终杀掉了这三人以及数万明朝义军,但李成栋内心深处想必也不会不为所动:同是汉族血脉,同受昔日明朝食禄,二陈一张能够以书生残弱之躯作绝望无援之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视死如归。反观自己,堂堂七尺武将,手握重兵,甘为清廷鹰犬,屠戮残杀同胞。

数位义士在自己眼前慷慨壮烈而死,同为人子,同为汉人,不能不令李成栋心中有所触动。

天良发现立意反正
李成栋在广州宣布归明

永历元年(1647年),趁着李成栋军在广东平灭陈子壮等人,瞿式耜把永历帝从柳州迎回桂林。

永历二年(1648年)二月,在全州驻防的郝永忠忽然率军跑回桂林,报说清军正一路追逼,劝永历帝马上逃往柳州躲避。

由于郝永忠是李自成大顺军出身(他从前的名字是郝摇旗,在姚雪垠的小说中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故与明朝诸将之间关系一直不睦。所以,无人信其所言。此次回桂林,郝永忠部的粮饷一直被拖欠供应,使得这位“流贼”出身的武夫气恼之下,竟然纵兵大掠。

乱兵冲入皇宫府堂,不仅百官被抢劫得一干二净,永历帝连龙袍也被抢走。这位帝王在慌乱中,穿着小衣逃出城外。幸亏当时郝永忠部只是愤恨抢劫,没有别的念头。

三月间,完全没有帝王尊严的永历帝逃至南宁避难。

清军杀到桂林时,瞿式耜仓皇应战。恰巧南明滇、楚两镇兵将赶到,焦琏也聚集本部人马,于是诸路明兵殊死战斗,竟又获桂林第三次大捷。

喘息、绝望之时,南明君臣忽然得到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好消息——江西总兵金声桓、副将王得仁以及广东提督李成栋三人,陆续宣布反正。他们重奉明朝正朔,宣布反击清军。

金声恒是陕西榆林人,王得仁是陕西米脂人。这两人皆是明末农民军出身,金声恒号“一斗栗”,王得仁号“王杂毛”,皆是万人敌的猛将。金声恒在明末降左良玉,是左良玉四十八营中最精锐的部队。左良玉死,其子左梦庚降清,帮助清军反击明军。金、王两人一起同刘良佐和高进库进攻江西,并长期驻兵于南昌。这两人虽是“反贼”出身,但常“邑邑思本朝(明朝)”,平时宴饮之间,言及明朝覆亡,两位前明将军常常泣下沾襟。

恰巧,清朝有个董御史巡按江西,傲慢骄横,在勒索金银的同时,又向王得仁索要一个歌妓。王得仁没有立刻应允。董御史大骂:“我可以让王得仁你老婆陪我睡觉,何况一个歌妓!”听罢此言,王得仁按剑而起,大叫:“我王杂毛做贼二十年,却也知道男女之别,知道人间大伦。人生何乐,我安能跪伏于猪狗之辈以求苟活!”于是,他提剑直趋,寸斩董御史。然后,王得仁拜见金声恒,细诉缘由,两人一起宣布反正。

这两人的兵卒数目相加,共约十万人,又有良马万匹,甲械精良。金声桓、王得仁一朝反正,天下震动。

可见,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导火索往往是一件小事情。如果没有董御史的好色,可能金、王两人只存“恢复”之心,也不一定会激起如此大的变故,二人最终极可能循规蹈矩,一直做大清顺臣。清朝的董御史扬言要睡王大将军老婆,这下倒好,淫念一起,即刻丢了性命,还掀起无数波澜!

清廷听闻二人造反,立刻四处调兵。佟养甲命令李成栋率军入援,救助正为金、王两人急攻的赣州清将高进库。但是,此刻的李成栋,不动声色,静观时变。

本来,李成栋、佟养甲两人级别相当。两广大部分地区都是李成栋一路血战夺得,隆武、绍武两帝均为他所擒杀。殊不料,论功行赏之际,清廷重用“辽人”(佟养甲一族是辽阳大族,早就有族人投效清廷),封佟养甲为广东巡抚兼两广总督,李成栋只落个两广提督(军区司令),而且一切军务大事还是佟养甲一人说了算。

李成栋的家属在从江南入广东的路上,肯定也目睹了金声恒、王得仁等人反正后各地“反清复明”的大势,可能多多少少对他进行过劝说。各种史料中记载最多的,当属李成栋一个宠妾自杀激劝的事迹。连号称考据严谨的美国历史学家Wakeman也曾提及这一深明大义的美妇人。查继佐的《国寿录》记载,此烈女名张玉乔;王夫之所著《永历实录》,只讲这位美妇人是松江院妓出身,没有言及其姓名;江日昇《台湾外记》,讲她本是陈子壮的侍妾;而钱澄之《所知录》等笔记,又称这名美妇姓赵,是李成栋的侧室。

本来,降清的明臣袁彭年一直知道李成栋怏怏不快,两人关系又好,酒宴言谈间,常常以言辞挑之。李成栋的养子李元胤也常常劝他反清。一次,爷儿俩登上越王台,密谋三天之久。李元胤纵论天下大事,涕泣陈说大义,劝说义父反正。最后,李成栋拔刀而起,发狠言道:“事即不谐,自当以颈血报本朝!”(此言也是一语成谶)

袁彭年为明朝大文学家袁中道之子。袁中道,字小修,是“公安派”三袁兄弟中最小的一位。袁中道的两个哥哥袁宏道、袁宗道都是二十多岁中进士,唯独袁中道四十七岁才中举,因此牢骚满腹。此人天性狂放,年轻时饮酒纵欲,疏狂不羁,特别佩服大哲学家李贽。袁彭年的人品性格,想必半是遗传其父,半是自幼受这位轻狂老子的影响,积习所致,导致他后半生的行为反反复复。

回家后,李成栋那位美貌的爱妾也不断劝他趁机反正。由于怕妇人嘴碎泄露大计,李杨栋佯装发怒,对美人大声责骂。不料,这美人是个烈性妇人,她一刀在手,慨然说:“明公如能举大义反正,妾请先死于前,以成君子之志!”言毕,美人横刀在颈,用力一挥,登时香消玉殒。李成栋来不及解救,抚尸恸哭。从此,他感愤益甚,决意反清。

根据南明永历帝大学士何吾驺等人的笔记资料,此美人应该姓赵。因为何吾驺在李成栋广东反正后,为赵姓美人写过颂扬其事迹的歌诗。总之,无论美人姓张还是姓赵,红颜玉碎,以死相激,这件事情肯定发生过。正是这位美人,激使一代枭雄李成栋拍案而起,下定反清复明的决心!

永历二年六月十日,李成栋变易冠服,奉永历正朔,发兵逮捕佟养甲属下辽籍亲兵一千多人,全部杀掉。然后,他裹胁佟养甲一起向永历帝递降表。广东十郡七十余县,共十多万兵士,一时间归附南明。

永历帝喜极。李成栋获封惠国公,李元胤获封锦衣卫指挥使,袁彭年为都御史,就连迫不得已投降的佟养甲,也被永历帝封为襄平伯。

在此,笔者为行文方便,完整交代一下袁彭年。这位名士之子,文人习气不轻。他于崇祯甲戌年中进士,年轻时即有才名。在南明的弘光朝,袁彭年获封礼部给事中。由于生性亢直,在南京他上疏揭发马士英、阮大铖的罪恶,立刻被弘光帝罢官。隆武帝立,诏复原职。清军入福建,袁彭年降清。听说金、王两人在江西反正,又闻何腾蛟等明将在湖南湖北连胜,家乡在湖北公安的袁彭年自然心动,便与李承胤一起鼓励李成栋反清。入永历朝后,袁彭年卷入与马吉翔等人的争权夺利之中,后被永历帝冷淡,出居肇庆。清军再次攻陷广东后,袁彭年墙头草,再次去清朝官署自首,声言当初是李成栋逼自己反清。估计他的名气大,又是文人,加上奉送金银,没人追究,特别是因为此人对清朝统治没有大威胁,清政府竟饶他一命。回老家后,袁彭年四处旅游,以诗自娱。后来,此公病死于旅途之上。袁公子性情反复,也算是明末无行文人的一个典型。

否极泰来。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等大片地区一时遍竖明朝旗帜,尽复明朝衣冠,正所谓“乌纱吉服,腰金象简满堂,如汉宫春晓”。不久,靖州、沅州、梧州、金川、宝庆等地相继入明,对于永历朝廷来说,“形势一派大好”。

“重新做人”之后,李成栋忠心耿耿,一心事明。他不仅派人把桂林永历帝父亲的陵寝整修一新,还派兵迎永历帝移跸肇庆。

势穷节见杀身成仁
李成栋的最后岁月

有刘承胤挟帝自重的前鉴,瞿式耜上书请永历帝到桂林。出于偏见,瞿式耜对李成栋和其属下一直心存疑窦。不过,瞿式耜这份担心纯属多余,李成栋对永历帝,确实保有一份纯诚之心。他在肇庆修治宫殿,重建官署,修复城防,填充仪卫,使得“(永历)朝廷始有章纪”。1648年11月,永历帝驾临肇庆。

李成栋“贼”军出身,复与高杰被明军招安,接着又降清军。先前,他只见过隆武帝的尸身和那个登基不到一个多月即被擒的绍武帝的尸体。现在,他奉永历为正朔,确实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面见明朝新君。觐见之前,他向一帮儒臣、宾客学习面君时的进退礼节和应对之语。待陛见之时,永历帝温颜接之,和声赐坐,慰问再三。李成栋跪伏在地上浑身乱颤,没有一句答言,最后叩头趋出。

出殿后,他的参谋很奇怪,问他为何没有与皇上对话。李成栋回答说:“吾是武将出身,容止声音,虽禁抑内敛,犹觉勃勃高声,恐怕回言时惊动皇上,有失人臣礼节。”至此,从前杀人如麻、嗜血成性的李将军,一番真心剖白,真令人刮目相看。

不过,永历帝确实有人君之威仪。永历十六年(1662年),他最后被吴三桂抓住关进监狱,清军、汉军各级官将出于好奇谒见这位爷,都不自觉地“或拜或叩首而退”。吴三桂本人前往,永历帝问:“来人为谁?”吴三桂竟然双腿打晃,伏地不能起,惊惶得色如死灰,汗流浃背。这应是永历帝具有帝王的尊贵和堂皇仪表带来的威仪所致。

为了表示对李成栋的尊宠,永历帝特敕拜李成栋大将军、大司马,并效刘邦拜韩信故事,对他封坛拜将,一时间殊荣无比。为报知遇信赖之恩,李成栋马上返回广州,募兵治军,准备入江西声援金声恒等人,恢复大明江山。

在肇庆时,李成栋对永历宠臣马吉翔的熏天气焰已有所见。回到广州,他出于耿耿忠心,上疏永历帝,表示说:“恩威不出陛下而出旁门,小人滥进,货贿公行……社稷存亡之大,此非小事,臣不敢不言。”

马吉翔见此疏,深恨李成栋。不久,李成栋集结兵马准备北上南雄进入江西抗清。临行前,他想入肇庆与永历帝辞别。马吉翔闻讯,连忙于宫中造谣,说李成栋想仿效董卓和朱温,要趁入见时解散皇帝亲兵,以他的旧部替代,把皇上当傀儡。由于李成栋昔日疯狂屠杀明军的旧恶,永历帝不能不疑。永历帝派遣鸿胪卿吴侯去安抚李成栋,告诉他不必面君。

李成栋一片赤诚,对此一无所知,直到他见到在朝中任官的养子李元胤,才知道自己被马吉翔冤枉的实情。为此,他叹息说:“我初归附国家,诣阙面君是正常的礼节。此次出行,誓死岭北!我只想与皇上辞别,交付公卿大臣后事,不想小人辈汹汹如此,恨吾不能剖心示诚!可叹的是,我坐受无君之谤,徒以血肉付岭表耳!”

行至三水,永历使臣驰至,仍敕其不得入朝。李成栋望阙大恸,就地拜辞。然后,他从清远顺流而去。临行之时,李成栋长叹道:“吾不及更下此峡矣!”

清军方面,在中原聚集满、蒙、汉大军数万人,一支军队由孔有德、济尔哈朗指挥,逼向湖广;另一支军队由谭泰、尚可喜、耿仲明率领,直扑江西南昌。

金声桓、王得仁起事后,得知隆武帝遇难的消息,就赶忙和新立的永历帝联系上,表示尊奉。如果他们在占领九江后马上奇袭南京,攻取安徽和江苏,会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反清大局发生极大的有利变化。不料,军事会议中,有人认为赣州有清将高进库驻守,一定要首先拔除。由此,没有远略的金声桓、王得仁做出了南下而不是立刻北上的决定,指挥主力军队进攻赣州。

战略决策的失误,决定了日后他们二人失败的命运。二十万水陆大军,合攻赣州,竟然在一个多月内困于城下,对城中不到一万的守兵束手无策。再后,得知清军攻占九江的消息,金、王二人心慌,立刻率军回保南昌,败势顿显,时机全失。

清军虽然在得胜后围困南昌,但他们非常畏惧王得仁的勇武。王得仁脸上有胡子长出腮边,故有“王杂毛”之称。屯军城下,谭泰等人十分害怕城内明军会杀出,清营内一连几天都夜间炸营,士兵惊呼:“王杂毛来也!”可惜,王得仁再无昔日神勇,没有敢出城劫营。

清将谭泰派人在南昌城外掘壕沟,筑土城,逼迫附近的数十万民众来挖工事,掘冢挖墓,强迫当地人民不分昼夜干活,溽暑湿蒸,十多万人累死或者中暑而死,还有十多万人在章江上修桥被淹死,死后就弃尸沟中、河中,臭闻数十里,致使白天苍蝇和食腐尸的鸟类盘旋蔽空。同时,被驱赶去干活的妇女,晚上全部还要遭受清军的蹂躏,致死者无数。

日久,食尽,南昌城中出现人相食的惨象。开始是“择人而食”,后来是“父子夫妇相啖”。1649年(永历三年,顺治六年)3月,被围半年多的南昌陷落。

金声恒杀妻子,焚厩舍,自刎而死。王得仁与清兵巷战,被执不屈,惨遭肢解而死。数十万南昌人民,被清军屠戮殆尽。而附近郡县剩余的百姓,皆为清军掠劫,在回军途中,论斤卖到外地。弘光朝的大学士姜曰广,投水自杀殉国。

在此之前,清军在湖南忽然包围了湘潭,俘杀明朝督师何腾蛟,并杀尽了湘潭县城数万百姓,尸骨纵横,血流遍野。清军劝何腾蛟投降,何督师不从,从容就义。

再讲李成栋。

李成栋提师北上,屡战屡败。也真是天不祚明,当他为清朝从北往南打杀时,一路势如破竹。反正以后,由南往北打,他却连连败绩,十多万大军沿路伤亡殆尽。

进军之初,李成栋挥师赣州,他从前的老同事、清将高进库(曾与李成栋同为明将高杰部下)屡屡使缓兵计,表示自己要反正,致使李成栋兵行迟缓。1649年4月,待南昌金、王两人败亡后,高进库再无北顾之忧。于是,他从赣州忽然出击,以少胜多,把立足不稳的李成栋军打得大败。

李成栋心慌,竟然撤军南安,他本人返回广州。其实,此战受挫,李成栋军力并无大损,实力依旧。他往后撤,清军的援军却陆续赶到赣州,李成栋再无攻取赣州的可能。

休整之后,李成栋重新率军北上,度过梅岭,进入江西。清军得知消息后,聚集全部精锐部队,先发制人,在江西信丰大举进攻李成栋部。鏖战一天,李成栋部下大将多战死,士卒溃逃,粮食吃完,处境十分不妙。丧败之余,部下将领请李成栋退师,寻找机会再图重兴。已经十分绝望的李成栋索酒痛饮,投杯于地,大言道:“吾举千里效忠迎主,天子筑坛以大将拜我,今出师无功,何面目见天子耶!”言毕,他竟不带随从,控马持弓渡水,直冲清宫大营。

估计加上饮酒过量,伤心欲绝,李成栋竟于中途摔入水中溺亡。由此,这位刽子手名将终于结束了他令人费解、充满杀戮、反反复复又不失波澜壮阔的一生。南明朝廷震悼,赠太傅、宁夏王,谥忠烈。

值得交代的,还有李成栋的养子李元胤。李元胤,字元伯,河南南阳人,原本是儒家子弟。李成栋为盗时掠良家子,养以为子。自少年时代起,李元胤一直跟随李成栋出生入死,但他稍读书,知大义。此人心思缜密,饶有器量。李成栋降清时,李元胤怏怏不乐。日后李成栋反正,李元胤绝对是首功之人。佟养甲被胁迫降南明后,一直郁郁寡欢,暗中与清廷联络,准备做内应反攻明军。他的信使为李成栋所获,恨得李成栋想马上杀掉这位老上司。李元胤劝李成栋说,一定要先禀永历帝后再杀佟养甲,不可擅自杀这么高级别的降将。得到永历帝诏旨后,李元胤自到佟养甲处,假意告知说朝廷派他屯军梧州。佟养甲大喜,本来他一直装病,听说有命派他外镇,觉得终盼到蛟龙入海之日,忙带亲兵上船,沿河而下。李元胤拿着永历帝手谕,忽然于半路邀击,遍杀佟养甲及其亲丁数百。

李成栋战死后,永历帝仍旧信任李元胤。明将杨大甫屯居梧州,常常劫掠行舟,杀戮往来军使,抢夺贡物。李元胤上疏,请永历帝召杨大甫入见,趁机诛杀这个跋扈将领。于是,君臣饮酒之间,永历帝诘责杨大甫。这位桀骜的武将不服,竟想趁势劫持永历帝。他扑向皇帝,一旁侍饮的马吉翔等人立刻趁乱跑掉。李元胤不慌不忙,一脚把杨大甫踹个大马趴,亲自把他逮住缢杀。

永历四年,清军攻梅岭,明将罗成耀弃南雄逃跑。见南明大势已去,罗成耀暗中约降清军,想攻取肇庆先立个功。永历帝知悉此情,忙派李元胤乘间杀掉这个国贼。李元胤平时和罗成耀关系不错,就相约游船饮酒。舟泛中流,李元胤忽然把正在绳床上荡悠的罗成耀掀翻在地,以利刃一刀结果了这个叛贼。众人大惊,李元胤不慌不忙,以皇帝手敕示众人:“有诏斩罗成耀。”然后,他“移尸涤血,行酒歌吹如故”。可见,李元胤三斩叛将,有忠有智有勇,确是一个人才。

清军进攻,永历帝逃跑,李元胤孤军守肇庆,领军于西南驿击败清军。由于永历帝及一帮臣下各自鼠窜,李元胤最终孤军不支,被清军重围于郁林。绝望之下,李元胤穿上大明朝服,登城四拜,哭叹道:“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言毕自刎而死。从此,广东重又尽陷于清军之手(又有说他在钦州守城被擒,被清军杀死于广州)。

至此,诸师沦亡,南明昙花一现的大好时光终于过去。

相比于一生叛君叛父叛友叛国的吴三桂,李成栋将军为“红颜”而激的“冲冠一怒”,确有让人激奋、让人信服、让人敬佩的一面!

细思明朝历史,满洲八旗在入关时只有六万兵丁,到顺治五年才不过十万余兵丁。而以区区十多万兵丁,清朝最终竟然能灭掉有二百七十多年历史、拥兵数百万、人口近两亿的大明朝,着实发人深省!

在大明王朝摇摇欲坠之时,“数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反而是被圣人归为“难养”的女子中,出现了赵氏姑娘(或张玉乔)以及众位反清英雄烈母贤妻这样的忠烈人物。她们或以义激,或以身殉,为中国历史的壮阔画卷平添了一份壮丽。

封建史家们,对女子总是吝于笔墨。对这样一个义激枭雄、舍身成仁的刚烈红颜,很少有人出于好奇心仔细分析她的身世、思想、起因,而对她愤激的原因和过程更缺乏深入细致的剖析。

扼腕叹息之余,使人想起美国作家米勒对历史中那些德义妇女的评价——“女人看似柔弱、沉默,其实她们比男人更加坚韧,道德和良知更加坚定,能够面对人生巨大的变迁和伴侣的兴衰浮沉,并能在关键时刻比男人更果决、更富有远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