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东坡:藤县遗留的诗文传世

苏东坡:藤县遗留的诗文传世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人们便称他为苏东坡。苏东坡从被贬海南到三年后遇赦北归,期间一往一返两次路过广西藤县,留下了诸多诗文轶事,被一代代藤县人口耳相传。苏东坡得知后,立即赶赴藤州。在藤州江月楼相会后,东坡三人便从陆路经容县、玉林至雷州前往海南。苏东坡在海南三年,至宋元符三年正月,哲宗崩,徽宗即位,五月宣布大赦,65岁的苏东坡奉命回京。苏东坡两次经过藤县,留下不少诗文,被世人传颂,千古流芳。

苏东坡:藤县遗留的诗文传世

往返藤州吟诗多

苏东坡,即苏轼,四川眉州眉山人,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诗人。仁宗嘉佑年间,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进京赴试,同中进士,并以诗文传世,世人称他们为“三苏”。苏轼后因政见与上级不合,先后被贬至杭州湖州等地。其后又因诗文被御史李定陷害,被捕入狱。幸得神宗皇帝爱才,被下放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后,苏轼先后担任过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和礼部尚书等职。

元丰二年(1079年),46岁的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生活非常艰苦。后来苏轼得到好友马正卿帮忙,得到一块几十亩的荒地,于是他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靠种植粮食维持生计。由于这块地位于城东的一个山坡上,苏轼便给自己起了东坡居士的别号。后来,人们便称他为苏东坡。

苏东坡画像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62岁的苏东坡从惠州再被贬到海南省的儋县。苏东坡从被贬海南到三年后遇赦北归,期间一往一返两次路过广西藤县,留下了诸多诗文轶事,被一代代藤县人口耳相传。

当时他的弟弟苏辙从江西省高安县再被贬到广东海康。苏东坡与幼子苏过于四月十九日辞别了家人从惠州出发,五月初到梧州。他思念弟弟,想到苏辙从江西至海康路程,也应从梧州经过,便向附近的乡亲打听。有人记起日前确有一个“白发黄颊”和他长相差不多的人从梧州经过,听说要去藤州。苏东坡得知后,立即赶赴藤州。五月十一日与弟弟苏辙相会于藤州江月楼。苏东坡说:“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知。”诗曰:

九嶷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梅里,落日未落江苍茫。

幽人拊枕座叹息,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白须黄颊如君长。

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

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古真吾乡。

在藤州江月楼相会后,东坡三人便从陆路经容县、玉林至雷州前往海南。

苏东坡在海南三年,至宋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哲宗崩,徽宗即位,五月宣布大赦,65岁的苏东坡奉命回京。九月七日至玉林经北流河乘竹筏下容县,由容县都峤山邵道士陪同,第二次经过藤州,他们得到藤州太守徐畴元及其子徐瑞常热情接待,大家畅游了东山浮金堂。苏东坡诗兴大发,写下《浮金亭戏作》:

昔与徐使君,共赏钱塘春。

爱此小天竺,时来圣中人。

松如迁客老,酒似使君醇。

系舟藤城下,弄月镡江滨。

江月夜夜好,山云朝朝新。(www.xing528.com)

使君有令子,真是石麒麟

我子乃散材,有如木囷轮。

二老白接篱,两郎乌角巾。

醉卧松石下,扶归江上津。

浮桥半投水,揭此碧粼粼。

诗中苏东坡回忆了与徐太守的友谊,感谢太守的盛情款待,对藤州的青山绿水,发出了“江月夜夜好,山云朝朝新”的赞叹,同时表达了“醉卧松石下,扶归江上津”的复杂心境。

游浮金亭后,东坡由邵道士陪同,月夜乘船下苍梧。当晚晴空万里,月明如镜,苏东坡邀约邵道士对月弹琴,吟诵了一首《送邵道士彦甫还都峤》:

江月照我心,江水洗我肝。

端如径寸珠,堕此白玉盘。

我心本如此,月满江水湍。

起舞者谁与,莫作三人看。

峤南瘅疠地,有此江月寒。

乃知天壤间,何人不清安。

床头有白酒,盎若白露团。

独醉还独醒,夜气清漫漫。

乃呼邵道士,取琴月下弹。

相与乘一叶,夜下苍梧滩。

苏东坡两次经过藤县,留下不少诗文,被世人传颂,千古流芳。

(整理/黄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