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域特色的园林建筑设计

地域特色的园林建筑设计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园林建筑设计而言,上述地域性特征往往表现得更为鲜明。因此,强调园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使其成为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成为时代赋予设计者的责任。园林建筑的地域性特征通常表现在以下方面:回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吸收包括当地建筑形式在内的建筑文化成就;有其他地域没有的特异性并具明显的经济性。

地域特色的园林建筑设计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它是经济、技术、哲学艺术等要素的有机综合体,具有时空性和地域性。斯蒂文·霍尔就曾经提出“建筑不像音乐、绘画、雕塑电影文学那样,是受地域限制的产物,并总是与某一个地区的经历纠缠在一起的”。对园林建筑设计而言,上述地域性特征往往表现得更为鲜明。不同时代的经典园林建筑作品通常都是那些能够恰当地体现各个特定地域特征的建筑,它们在塑造多样而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中往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建筑的地域性,或称地方性,是指建筑与所处地方的自然条件、经济形态、文化环境社会结构的特定关联,它是建筑的基本属性。建筑的地域性从建筑产生之日起就有,是建筑与生俱来的属性,它们同时也是一个地区建筑形式与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相互作用并取得平衡的结果。然而,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园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艺术、科技、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地域文化均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开创了世界各地景观大发展的局面,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景观文化地缘的消失,景观模式的大量雷同,外来物种的引入,均在不断地威胁着地域景观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往往对当地的景观文化系统的独特性及原有生态平衡造成巨大的冲击,这样的状况已经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人们逐渐感受到建筑和城市所在地区、民族的艺术审美上的差异逐渐消失的危机。随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经济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充分意识到单一文化模式的危害性,认识到只有保持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才能维持文化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和生态平衡,促使世界文化的多元构成,成为时代的必然需求。地域性建筑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因此,强调园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使其成为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成为时代赋予设计者的责任。一般而言,地域性是人类各种活动过程的产物,它客观、真实地记载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是人类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结晶,表述了在不同历史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园林建筑的地域性特征通常表现在以下方面:回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吸收包括当地建筑形式在内的建筑文化成就;有其他地域没有的特异性并具明显的经济性。

从认知学派的角度讲,地域性即是在强调园林建筑的可解与可索性。认知学派是景观分析与评价的学派之一,它把包括风景园林建筑在内的景观作为人的生存空间、认识空间来评价,强调建筑对人的认知及情感反应上的意义,试图用人的进化过程及功能需要去解释人对风景园林建筑的审美过程。该学派认为“崇高”感和“美”感是由人的两类不同情欲引起的,其中一类涉及人的“自身保存”,另一类则涉及人的“社会生活”。前者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才表现出来,与痛苦、危险等紧密相关,是“崇高”感的来源;后者则表现为人的一般社会关系繁衍后代的本能,这是“美”感的来源。在对风景园林建筑的审美过程中,既要具有可被辨识和理解的特性——“可解性”,又要具有可以不断被探索和包含着无穷信息的特性——“可索性”,如果这两个都具备则风景园林建筑的质量就高。就像人们总是习惯以一个人的口音来判断他来自哪里一样,人们也习惯以一个地方的气候、环境以及建筑来判断自己身在何处;同样也习惯以建筑的屋顶形式、坡度大小、空间布局、建筑用材等来判断这个建筑的所在地。从人们的一贯判断习惯不难看出,在我国历史上,建筑的地域性特征是比较强的,这才有了我们较常提到的江南水乡、岭南建筑文化、四川山地建筑、客家建筑文化、干阑式建筑文化、蒙古包、新疆维族民居、西藏的碉楼、北方的四合院纳西族的井干式木棱房、西北的窑洞等等。人们也正是依靠这种可解与可索的地域性特征来对个人、民族及国家的认同进行定位。

在依照注重地域性进行园林建筑的设计时,尤其要尊重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尊重历史、尊重当地生活习俗、满足现代生活需求、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在这个原则下,或是探寻地方建筑技术、地方建筑材料在现代条件下的运用;或是运用现代材料、技术、构造方式加以创造性的发挥、发展,定能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的地域建筑创作之路。

每个地域都有各自的历史,自然就会有历史的积淀。它存留在建筑和城市中,或融会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形成当地的建筑文化。作为文化结晶和凝聚的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同时,地域建筑及其产生的地域建筑环境(包括城镇聚落环境)一旦形成,就会对置身其中的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生活方式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造就一种新的文化情景。因此,在进行地域性建筑创作时,我们要把地域文化特征作为设计依据,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地域自然条件,因为建筑只有适应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巧妙地结合自然环境,才能创造出具有宜人空间和强烈地域特征的建筑形态。

中国在历史上有着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遗产,但是在近两个世纪里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严重地滞后了,园林建筑文化也不例外,这使我们至今在国际竞争中仍明显地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今天的全球化进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有一种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自尊的态度、文化自强的精神,面对强势文化的挑战,要像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对建筑文化的多样性进行必要的保护、发掘、提炼、继承和弘扬;另一方面更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批判的精神,认真学习和吸收全世界优秀的园林建筑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自觉地融入全球化的现代进程。惟其如此,我们古老的园林建筑文化才有可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中国园林建筑的现代化。

■推荐阅读书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www.xing528.com)

2.[意]布鲁诺·塞维著;张似赞译.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刘福智,佟裕哲等.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讨论与思考

1.请抄绘苏州拙政园中部平面(A3幅面),试分析其山水布局、建筑特色与空间组织。

2.请结合本章所讲述的“园林建筑设计原则”,对你所喜欢的园林建筑进行评价。

3.请列举2~3个你认为最具个性的园林建筑设计作品,并分析其“个性”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