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汉末年政治斗争、宦官权力与董卓进京的影响

东汉末年政治斗争、宦官权力与董卓进京的影响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鸩杀汉质帝。张俭和宦官做斗争,于是宦官通缉他,他只能逃亡。这都是当时东汉的典故。这是东汉士人精神的鼓舞。可是平息之后,东汉奄奄一息,这个时候宦官还在作祟,于是有了董卓进京。曹操发展生产,恢复社会经济,也赢得了人心。《三国演义》书影[1]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六汉纪三十八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七年:“宋贵人有宠于马太后,太后崩,窦皇后宠盛,与母沘阳公主谋陷宋氏,外令兄弟求其纤过,内使御

东汉末年政治斗争、宦官权力与董卓进京的影响

清朝史学家赵翼的《廿二史札记》里头提到,汉朝有个非常罕见的现象,东汉时候皇帝的寿数都不长,他比较了前汉,除了后来成、哀、平三氏没有儿子,其余东汉君主寿数都不长。年幼的皇帝登基只能靠着皇帝的母家,也就是外戚。强大的外戚对皇权形成干涉,所以皇帝等亲政之后就要依据宦官的势力打杀外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东汉就在这种恶性循环里展开。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过著名的外戚窦宪。我们知道还有一个著名的人物蔡伦,蔡伦事实上也卷进这场斗争了。蔡伦算是非常忠诚的宦官,但他必须站队,站在窦太后这一头,帮助窦太后迫害对头宋贵人,宋贵人就被弄死,没想到宋贵人的孙子就是后来的汉安帝。等汉安帝主政,还有蔡伦的好吗?所以反攻倒算,蔡伦别瞅原先很显赫,都当了中常侍,是皇帝身边机要秘书首领,可是后来死路一条,只能自尽。[1]

《廿二史札记》书影

除了窦家之外,还有后来的邓家、梁家都不可一世。尤其是梁家,有一个著名的典故,“跋扈将军”。安帝、顺帝、冲帝、质帝都和梁家有关系,小皇帝汉质帝九岁就被梁冀给毒死。因为小皇帝说了,此跋扈将军。梁冀一听,你才多大?九岁就恨我,等你二十九,我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所以鸩杀汉质帝。[2]但是到了汉桓帝的时候又一次用宦官的力量,剪除了梁家的势力,梁家倒台万民欢腾,但把一堆宦官推向了前台,成为汉朝的中枢力量。[3]

蔡伦像

三国演义》里头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十常侍专政。张让、赵忠等太监权倾朝野,甚至当时皇帝曾经说,某个宦官是我的父亲,某个宦官是我的母亲,形容宦官对自己有再造之恩,反正他也不男不女。汉朝的宦权还没有到诛杀皇帝,这跟唐朝还不一样。宦官、外戚,这两种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都是皇权的牌,但都制约了皇权。刘备诸葛亮说,后汉亲小人而远贤臣,一潭浑水。当时出现了著名的党锢之祸。一批忠正的士大夫,为了儒家的道义,为了朝廷的体统,和宦官集团做殊死斗争,付出性命,蹈死不顾,非常讲气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里头也说过汉朝党人讲气节。这个“党”是一个中性词。当时出现了名臣比如说范滂、张俭等等。

咱们知道后来谭嗣同在戊戌政变后写过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望门投止”说的就是张俭。张俭和宦官做斗争,于是宦官通缉他,他只能逃亡。没想到各家破家相容。你来吧,没关系,你看上我们家是我们家的荣耀。[4]“忍死须臾待杜根”,杜根曾经劝过邓太后还政,邓太后勃然大怒,要杖毙他,没想到行刑的人有恻隐之心,把他放在口袋里,没有把他打死,然后把他扔出去了,杜根装死躲过一劫。[5]谭嗣同希望身边的人能躲过这一劫,我就从容赴死吧,有变法赴死的大无畏精神。这都是当时东汉的典故。

范滂也很有名,范滂不想连累他人,从容投案赴死。[6]宋史·苏轼传》载,后来到了宋王朝,苏轼的母亲程氏夫人给苏轼讲书,讲到《范滂传》的时候,苏轼突然问一句,说“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如果日后您家儿子当了革命烈士,您答应吗?咱们都是做家长的人这个话,如果各位朋友您的孩子问您,您会怎么说?您一般不会答应,闭嘴,写作业去。人家程氏夫人怎么说?说的是“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也?”你觉得你能当范滂,我当不了范滂的母亲吗?多么崇高的精神啊!这是东汉士人精神的鼓舞。

太监迫害党人,不是死,就是把他终身监禁,[7]直到公元184年,著名的“黄巾起义”暴发。黄巾起义跟道教有关系,张梁、张角张宝这一支头裹黄巾,《三国演义》开篇就是刘关张桃园结义(“桃园结义”这个故事是虚构,但刘关张关系很好),他们斩黄巾给汉廷立过功。

这个时候道教成为农民起义的工具,可是很快黄巾军就被平息,朝廷用的是凉州兵,凉州在今天甘肃武威这一带。

可是平息之后,东汉奄奄一息,这个时候宦官还在作祟,于是有了董卓进京。大将军何进对宦官丧失了警惕,被宦官给弄死,而袁绍曹操这些人打击宦官,袁绍还联合了凉州的大军阀董卓。董卓进京之后诛杀宦官,可是朝廷引狼入室。一个著名的文学家蔡文姬,被匈奴兵给掳走了,后来给左贤王生儿育女,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就把蔡文姬接回来,有著名的“文姬归汉”。而蔡文姬写过著名的《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控诉这种恶劣的社会环境,说为什么我生活在这个乱离的处境之中,老天爷你为什么这么不公。不是把蔡文姬给逼急了,她绝对不会这么讲。董卓胡作非为,杀掉何太后,杀掉汉少帝,立了傀儡汉献帝,汉献帝也很倒霉,原先是董卓的傀儡,后来成为曹操的傀儡,被曹丕废黜,好在没杀他,把都城迁到长安,哀鸿遍野。[8]这时候一批军阀打击董卓,咱们都知道三英战吕布的故事(也是虚构)。

董卓身边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就是吕布。我们知道《三国演义》里吕布戏貂蝉,但是《三国志》里没提到有个人叫貂蝉,只知道吕布和董卓是因为一个女的产生了矛盾,后来吕布杀掉董卓。这个情节被罗贯中添枝加叶,成了现在看到的样子。董卓一死,群雄林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统一北方。[9]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了袁绍,朝局出现了转机。曹操发展生产,恢复社会经济,也赢得了人心。即便是他的对头,也刮目相看。比如像孔融(咱们都知道孔融让梨,孔融后来死在曹操手里),也说过“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建安七子中的陈琳,非常有才华,原先给袁绍服务过,讨曹操的檄文是陈琳写的,曹操看到这个檄文告诫手下人,你们做错了,没有把这路高人给争取过来,是你们的过失。《三国演义》里演的更神奇,曹操犯了头风病,手下人正好给曹操读陈琳骂他祖宗八代的檄文,曹操大吼一声,所有人吓坏了,没想到头风病好了。后来曹操就真把陈琳给争取过来了。曹操说,你骂我一个就行,别骂我祖宗。[10]这说明曹操能够获得人心。鲁迅先生、郭沫若先生都给曹操平过反,鲁迅说的最典型,认为曹操不应当是《三国演义》里头那个带着髯口的奸雄形象,曹操至少说是一个英雄。如果没有曹操,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11]今天看事实应当如此。(www.xing528.com)

《三国演义》书影

[1]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六汉纪三十八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七年:“宋贵人有宠于马太后,太后崩,窦皇后宠盛,与母沘阳公主谋陷宋氏,外令兄弟求其纤过,内使御者侦伺得失。”《资治通鉴》卷第五十汉纪四十二孝安皇帝中建光元年:“初,长乐太仆蔡伦受窦后讽旨诬陷宋贵人,帝敕使自致廷尉,伦饮药死。”

[2]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三汉纪四十五孝质皇帝本初元年:“帝少而聪慧,尝因朝会,目梁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闰月,甲申,冀使左右置毒于煮饼而进之;帝苦烦盛,使促召太尉李固。固入前,问帝得患所由;帝尚能言,曰:‘食煮饼。今腹中闷,得水尚可活。’时冀亦在侧,曰:‘恐吐,不可饮水。’语未绝而崩。固伏尸号哭。”

[3]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四汉纪四十六孝桓皇帝上之下延熹二年:“是时,事猝从中发,使者交驰,公卿失其度,官府市里鼎沸,数日乃定;百姓莫不称庆。收冀财货,县官斥卖,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诏赏诛梁冀之功,封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皆为县侯,超食二万户,璜等各万余户,世谓之五侯。”

[4]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六汉纪四十八孝灵皇帝上之上建宁二年:“张俭亡命困迫,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连引收考者布遍天下,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5]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汉纪四十二孝安皇帝中建光元年:“上始亲政事,尚书陈忠荐隐逸及直道之士颍川杜根、平原成翊世之徒,上皆纳用之。忠,宠之子也。初,邓太后临朝,根为郎中,与同时郎上书言:‘帝年长,宜亲政事。’太后大怒,皆令盛以缣囊,于殿上扑杀之。既而载出城外,根得苏;太后使人检视,根遂诈死,三日,目中生蛆。因得逃窜,为宜城山中酒家保,积十五年。”

[6]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六汉纪四十八孝灵皇帝上之上建宁二年:“(范滂)母曰:‘汝今得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7]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六汉纪四十八孝灵皇帝上之上建宁二年:“凡党人死者百余人,妻子皆徙边,天下豪桀及儒学有行义者,宦官一切指为党人;有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党中。州郡承旨,或有未尝交关,亦离祸毒,其死、徙、废、禁者又六七百人。”

[8]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汉纪五十一孝献皇帝甲初平元年:“丁亥,车驾西迁,董卓收诸富室,以罪恶诛之,没入其财物,死者不可胜计;悉驱徙其余民数百万口于长安,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卓自留屯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卓获山东兵,以猪膏涂布十余匹,用缠其身,然后烧之,先从足起。”

[9]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汉纪五十四孝献皇帝丁建安元年:“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操乃遣扬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

[10]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汉纪五十六孝献皇帝己建安十年:“官渡之战,袁绍使陈琳为檄书,数操罪恶,连及家世,极其丑诋。及袁氏败,琳归操,操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身,何乃上及父祖邪!’”胡三省注:“按《文选》,琳为绍檄豫州。盖帝都许,许属颍川郡,豫州部属也,故选专以檄豫州为言。琳檄略曰:‘操祖父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害人。父嵩,乞匄携养,因臧买位,窃盗鼎司。操奸阉遗丑,僄狡锋侠,好乱乐祸。’又数其残贤害善,专制朝政,发掘坟陵之罪。文多不载。”“琳谢罪,操释之,使与陈留阮瑀俱管记室。”

[11]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六汉纪五十八孝献皇帝辛建安十五年:“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