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汉研究第十三辑:环形附耳与字体特征的两器差异

秦汉研究第十三辑:环形附耳与字体特征的两器差异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籍田鼎从两代昌邑王存在的时间分析,铸造时间为西汉中晚期。籍田鼎为环形附耳,器壁相对较薄,腿较细长,足端蹄形特征不甚突出,腹部素面。第二次和第三次刻字“今(?)二斗一升,乌氏”“今二斗一升,十一斤十五两”,字体相对较方、较直。从重量与容量对比,朝那鼎第一次校验“重十二斤四两”“容二斗二升”。西汉时1斤为16两,约今250克,该器重约今3025克。

秦汉研究第十三辑:环形附耳与字体特征的两器差异

朝那鼎和籍田鼎最大区别在于,铸造时间不同。从器型分析,朝那鼎具备战国晚期秦鼎的特征,最晚铸造时间为西汉早期。而籍田鼎从两代昌邑王存在的时间分析,铸造时间为西汉中晚期。

铸造艺术方面,朝那鼎附耳呈方形,整器敦厚,腹部饰一周凸弦纹,腿足较粗短,三足蹄状特征显明。籍田鼎为环形附耳,器壁相对较薄,腿较细长,足端蹄形特征不甚突出,腹部素面。

铭文书体风格不同。朝那鼎书体和款式具有战国秦汉之际的基本特征,书法风格不是一次铸刻。第一次刻字“第廿九。五年,朝那,容二斗二升,重十二斤四两”,书体有战国晚期小篆风格,字体笔画肥,字形圆。第二次和第三次刻字“今(?)二斗一升,乌氏”“今二斗一升,十一斤十五两”,字体相对较方、较直。籍田鼎铭文书体笔划瘦、直,字呈长形方,为汉篆,字体有1976年甘肃镇原县博物馆征集的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铸字意韵[11]

从重量与容量对比,朝那鼎第一次校验“重十二斤四两”“容二斗二升”。西汉时1斤为16两,约今250克,该器重约今3025克。秦汉时一斗约2000毫升,一升约200毫升,“二斗二升”约合今4400毫升。第三次校验约今4200毫升,重约今3125克。籍田鼎重约7500克,容约今2万毫升。

附:朝那鼎与籍田鼎部分铭文文字体对比表

续表

【注释】

[1][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与历史文化资源整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ZH022)。

[2]参考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编:《陕西出土商周青铜器》;张天恩、吴镇烽、张懋镕在国家文物局信息中心于陕西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青铜器鉴定提高班”授课学习内容,2017年4月16日—20日。

[3]《也论肥西小八里出土青铜器》,浙江省博物馆编:《东方博物》2017年第63辑,第41页,图一、二、三、五。(www.xing528.com)

[4]邬文玲:《朝那铭文鼎小议》,《丝绸之路暨秦汉时期固原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年8月,待出版。

[5]蔡红艳:《西汉晋阳铜鼎铭文考略》,《文物》2015年第4期。

[6]朱华:《西汉安邑宫铜鼎》,《文物》1982年第9期。

[7]阿尔丁夫:《关于蒙古族传说中的马及其原名考证》,《内蒙古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

[8]蔡运章、蔡梦柯:《西汉马社宫铜鼎及相关问题》,新浪收藏文化”博客,2013年5月。

[9]晋文、丁佳伟:《乌氏名人乌氏课》,《丝绸之路暨秦汉时期固原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年8月,第36—39页。

[10]王彬:《乌氏陶文与“朝那佐尉印章考”》,《丝绸之路暨秦汉时期固原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年8月,第40—44页。

[11]甘肃省博物馆编:《丝绸之路对话与交流》,甘肃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第5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