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武帝开疆拓土再审视-《秦汉研究第十三辑》

汉武帝开疆拓土再审视-《秦汉研究第十三辑》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武帝的开疆拓土有着深受自然灾害的时代背景。严重的自然灾害威胁着粮食安全,加深了人地矛盾,并且造成大规模流民,影响社会安定。及至汉武帝之时,出于对国防和缓解自然灾害的多重考虑,进行了开疆拓土的对外战争。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自然灾害也是刺激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动因之一。

汉武帝开疆拓土再审视-《秦汉研究第十三辑》

武帝的开疆拓土有着深受自然灾害的时代背景。严重的自然灾害威胁着粮食安全,加深了人地矛盾,并且造成大规模流民,影响社会安定。这迫使汉武帝君臣必须思考解决的途径。在单位面积产量不高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耕地是一个十分不错的选择。当时就有人建议“郡国多被灾害,贫民无产业者,募徙广饶之地”[67]。而汉武帝时期也确实大规模的迁移受灾农民去开发新土地,如元鼎年间,“山东被河灾,及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一二千里,天子怜之,诏曰:‘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遣使冠盖相属于道,护之,下巴蜀粟以振之”[68]。实际上,汉初诸帝在面临自然灾害问题时,就常有“弛山泽”等措施,按史书记载,这种措施就是指将山野之地开放并“与众庶同其利”[69]。这是一种获取粮食资源的途径。在武帝之前,晁错就提出了以防备匈奴为核心的移民实边政策,通过移民实边,不仅可以解决一些因各种原因不事农业生产的“罪人”“奴婢”“贫民”等人的生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还能提高保卫边疆效率[70]。及至汉武帝之时,出于对国防和缓解自然灾害的多重考虑,进行了开疆拓土的对外战争

从开疆拓土后的土地使用上来看,不仅加强了汉朝的国防建设,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然灾害。在北方,元朔二年(前127)的河南之战后,不仅解除了匈奴对于都城所在地关中的威胁,而且新夺回的河南地有着很大的开发价值,此地“地肥饶,外阻河。”[71]汉朝于战后在此设立了朔方郡,并多次移民至此,所徙之人很多都是关东的受灾贫民,“徙关东贫民处所夺匈奴河南、新秦中以实之,而减北地以西戍卒半”[72],后“其明年,山东被水灾……乃徙贫民于关以西,乃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73]。在西北,元狩二年(前121)的河西之战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的漠北之战后,汉对河西地取得了彻底的控制并大规模移民开发,“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渡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74]“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75]。汉对匈奴的河西之战深刻改变了河西地区的地理面貌与植被面貌,其结果使“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为川谷以溉田”[76],将本是匈奴的牧场变为汉朝丰饶的农业用地,极大地扩展了汉朝的生存空间。在南方,解决了南部边患的同时,汉武帝还不断的移民于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进行开发,如“募豪民田南夷”[77],这对西南地区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78]。南越国所处的岭南地区虽然因为卑湿、暑热等原因移民较少,但是汉对岭南地区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开发[79]。朝鲜亦是汉代人寻求经济扩张的地区[80],“燕北邻乌桓、夫馀、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81]。于是在征服朝鲜之后,汉武帝置郡县以开发朝鲜的资源。可以看到,汉武帝时期对外战争的胜利不仅使汉朝的安全有了保障,从征服后的土地使用上看,汉武帝的扩张同时也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在地理上得到了拓展,有利于缓解国内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地矛盾。

“到了汉代,华夏族群边缘大致已移到华夏之生产方式与社会政治组织职能存在的环境人类生态的极限。”[82]这里,汉武帝是做出了开拓式贡献的。而汉武帝时期不仅将农业生产方式推广到了当时可以认知的世界之极限,而且募集、迁徙一些受灾的贫民去开发这些新土地,这样,使一大批因各种原因失去土地的农民暂时获得了对土地的满足,缓解了紧张的社会矛盾[83],降低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粮食危机以及严重的流民问题。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自然灾害也是刺激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动因之一。(www.xing528.com)

虽然汉武帝开疆拓土的举动在当时已经饱受非议,反对汉武帝的人认为对外战争耗费了汉朝大量的资产,而自然灾害更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得“海内虚耗,户口减半”[84],以至于国民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开疆拓土的行动得不偿失。但是这种成本上的压力却不是当时汉武帝及征伐派所考虑的,如马邑之战的主角王恢认为:“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癰也,必不留行矣。”[85]其认为对匈奴的战争并不需要太大的成本。而从方法上来看,王恢也选择了较为投机的偷袭方法,最终以失败告终,自己也因此获罪。之后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出征也缺乏对于成本的完善考虑,只是最终的胜利掩盖了前期得准备上的不足[86]。实际上应该看到,汉初七十余年没有多少对外战争的例子,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战争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前期参考的,其行动具有很明显的探索性。所以,出于对自身的自信、过程的想象与结果的期待抵消了对于成本问题的考虑,甚至在最后面对结果时,依然认为“初虽劳苦,卒获其幸”[87]“用力少而功大”[88]。收获了更多的物质利益。而如果不实行征伐,那么汉朝面临的威胁只会更加严重,如汉武帝出兵闽越之前,淮南王撰写一长文论证征伐的种种困难,而在汉武帝看来,国内的自然灾害加之南夷的威胁,只会让汉朝所处的形势更加糟糕[89]。只能说,两方对于问题考虑的角度存在差异。而批评武帝政策者所说的“户口减半”等描述其实是夸大其词的,据葛剑雄的考证,汉武帝前期最高人口数为3600万,经过四十年的时间,人口减少了400万,大概是九分之一[90]。而且造成人口减少的原因并不只是战争,还有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原因[91]。所以,至少从初衷上看,汉武帝以及征伐派认为开疆拓土不仅能达到政治、军事上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缓解自然灾害以及由此造成的流民问题有着积极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