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汉时期陶缶的形制、演变及器用功能初步认识

西汉时期陶缶的形制、演变及器用功能初步认识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上述分析,关于西汉时期陶缶这一日用陶器的形制、演变及器用和功用现象有了初步认识,但仍然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课题需待进一步思考,如陶缶西汉中期后消失不见的原因和有无替代器的问题,以及为何陶缶这类器物多见刻字,而其他类陶器此种情况较为少见的问题,都需要更加详细的资料搜集和研究。[7]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南郊秦墓》,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北郊秦墓》,三秦出版社,2006年。

西汉时期陶缶的形制、演变及器用功能初步认识

综合上述分析,关于西汉时期陶缶这一日用陶器的形制、演变及器用和功用现象有了初步认识,但仍然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课题需待进一步思考,如陶缶西汉中期后消失不见的原因和有无替代器的问题,以及为何陶缶这类器物多见刻字,而其他类陶器此种情况较为少见的问题,都需要更加详细的资料搜集和研究。

【注释】

[1]雍城考古队、吴镇烽、尚志儒:《陕西凤翔高庄秦墓地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1期。

[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尤家庄秦墓》,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3]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塔儿坡秦墓》,三秦出版社,1998年。

[4]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西安龙首原汉墓》,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韩国河、张翔宇:《西安地区中小型西汉墓的分期与年代研究》,《考古学报》2011年第2期。

[6]孙伟刚:《临潼新丰秦墓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7]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南郊秦墓》,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www.xing528.com)

[8]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邰城汉墓》,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9]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长安汉墓》,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10]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北郊郑王村西汉墓》,三秦出版社,2008年。

[11]咸阳市文物考古所研究所:《任家咀秦墓》,科学出版社,2005年。

[1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北郊秦墓》,三秦出版社,2006年。

[13]邰城墓地命名的小缶在部分报告中称之为“小口大罐”,即腹最大径在27—34厘米之间。

[14]王洋:《西汉陶缶赗赙说》,《考古》2016年第11期。

[15]张建锋:《两汉时期陶囷的类型学分析》,《江汉考古》1995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