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元《春秋》诠释学探究优秀传统文化

宋、元《春秋》诠释学探究优秀传统文化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左传》解《经》,或以义视事,或以事求经,曲而通之,触类而长,堪与《春秋》相表里。李明复《春秋集义》,推崇程颐、朱熹,谓《春秋》见诸行事,乃经世之大法,传心之要典。吕大圭《春秋五论》称:《春秋》有特笔,有达例。元代吴澄《春秋纂言》,以为属辞所以合,比事所以析。[25]宋元之《春秋》诠释,看似无所依仿,其实多运化属辞比事之《春秋》教,作为经典诠释之系统,以之金针度人而已。

宋、元《春秋》诠释学探究优秀传统文化

孔子之论次《春秋》也,先定调于“何以书”之义,再丝牵绳贯、脉络潜通于“如何书”之法:举凡尽心于史事之编比,致力于辞文之连属,无论源流本末,自始至终,百川归海,皆脉注绮交于孔子“窃取”之义。孔子《春秋》如此做成,左丘明博采百二国宝书著为《左氏传》,以历史叙事而解释《春秋》,亦然。司马迁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以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要亦如此。推而至于班固著《汉书》,陈寿作《三国志》,就历史编纂学而言,其事之排比、其文之连属,因笔削以见其义,要不例外

推而广之,中唐啖助、赵匡辈,摆落《三传》,独尊遗经,所以倡言“无传而著”者,不过持属辞比事之法,以经治经而已!宋代《春秋》学,如孙复《春秋尊王发微》之不惑传注,王皙《春秋皇纲论》之发明夫子笔削之旨,刘敞《春秋权衡》与萧楚《春秋辨疑》之弃传从经,刘敞《春秋传》之集众家说断以己意,孙觉《春秋经解》之所以褒善去恶,程颐《春秋传》之考求微辞隐义,时措从宜。苏辙《春秋集解》说经,主《左氏》,兼取《二传》。本杜预文缓旨远、原始要终之说;复据史为断,驳斥以意说经。张大亨《春秋通训》称《春秋》:文直而义深,事简而理尽。《左传》解《经》,或以义视事,或以事求经,曲而通之,触类而长,堪与《春秋》相表里。[23]

叶梦得《春秋传》,斟酌《三传》,求史与经:其不得于事者,则考于义;不得于义者,则考于事,事与义更相发明。胡安国《春秋传》,以《春秋》为孔子就加笔削,乃史外传经之要典;仲尼因事属辞,智者即辞可以观义。高闶《春秋集注》,宗法程颐《春秋传》,阐发抑纵、与夺、进退、微显之经世义理。陈傅良《春秋后传》深究经旨,详阅世变;参考经传之或书或不书,以考求孔子如何假笔削以行权。章冲《春秋左传事类始末》,原始要终,捃摭推迁,各从其类,备事本末,信乎史法与考史法相为表里。其他,如刘朔(一作沈棐)《春秋比事》之类事见义,属辞显义;张洽《春秋集注》之沈潜书法,体认史外传心。李明复《春秋集义》,推崇程颐、朱熹,谓《春秋》见诸行事,乃经世之大法,传心之要典。吕大圭《春秋五论》称:《春秋》有特笔,有达例。《春秋》之义,在明分义,正名实、著几微、观世变。家铉翁《春秋集传详说》,以《春秋》主乎垂法,其或详或略,或书或不书,大率皆予夺、抑扬之所系;宏纲奥旨,绝出语言之外。赵鹏飞《春秋经筌》以为:善学《春秋》者,当以经明经,无惑乎异端;以无传明《春秋》,不可以有传求《春秋》。[24]凡此,皆宋人经典诠释之可取者,多出于创造性诠释之宋学系统。(www.xing528.com)

元代吴澄《春秋纂言》,以为属辞所以合,比事所以析。程端学《春秋本义》发现:“《春秋》一事为一事者常少,一事而前后相联者多。其事自微而至著,自轻而至重,始之不慎,至卒之不可救者,往往皆是。”于是楬橥《春秋》有大属辞比事,有小属辞比事。解读之法,在始终绾合而比观之。赵汸《春秋师说》,述其师黄泽推求《春秋》书法之见:“须考究前后、异同、详略,以见圣人笔削之旨。”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宗师胡安国,关注始终未未,融贯旁通,留心于笔削、增损、同异之分际。以为直书而义自见,乃圣人作《经》之大旨。赵汸《春秋属辞》,探索《春秋》之笔削,直指不书之例有五:或略同以显异,或略常以明变,或略彼以见此,或略是以著非,或略轻以明重。或笔或削,以为皆孔子借以行权者。于是发扬南宋陈傅良之说:“以其所书,推见其所不书;以其所不书,推见其所书”;以为或笔或书之际,可借以互发其蕴,互显其义。[25]宋元之《春秋》诠释,看似无所依仿,其实多运化属辞比事之《春秋》教,作为经典诠释之系统,以之金针度人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