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秋》诠释学中属辞比事的明、清解读

《春秋》诠释学中属辞比事的明、清解读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称《春秋》“甚幽而明,无传而著”,持此属辞比事之书法,以检验《春秋》之叙事传人,足以破译解读其中之微言隐义。事、文、义三者,为属辞比事之三要素,《孟子·离娄下》早已提示。[30]凡此,皆运用属辞比事之书法,以诠释《春秋》经之微辞隐义者。上述宋、元、明、清《春秋》学四十余大家名家,可作代表。

《春秋》诠释学中属辞比事的明、清解读

明代石光霁《春秋书法钩元》、湛若水《春秋正传》、熊过《春秋明志录》、姜宝《春秋事义全考》、季本《春秋私考》、高攀龙《春秋孔义》、傅逊《春秋左传属事》诸书,要皆持属辞比事之《春秋》教,以破译《春秋》经之微辞隐义者。[26]其不假外求,以经治经之诠释方法,即所谓“求圣人之意(义),于圣人所笔之书”。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称《春秋》“甚幽而明,无传而著”,持此属辞比事之书法,以检验《春秋》之叙事传人,足以破译解读其中之微言隐义。

清代毛奇龄《春秋属辞比事记》称:夫子之《春秋》,仍以属辞比事四字为之解;其《春秋传》,以礼例、事例、文例、义例概括《经》文。事、文、义三者,为属辞比事之三要素,《孟子·离娄下》早已提示。“《春秋》以礼法修辞”,则赵汸《春秋属辞》卷四固已言之矣。万斯大《学春秋随笔》,亦运用比事属辞之法,推求《春秋》之微辞隐义。康熙御定《日讲春秋解义》、惠士奇《春秋说》、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张自超《春秋宗朱辨义》,皆以“爰始要终,张本继末”作为解经要法。方苞《春秋通论》《春秋直解》,则按其所属之辞,核以所比之事,俾通考全《经》,而始终相贯。庄存与《春秋正辞》以为:《春秋》之义,或不可书、不忍书、不足书、不胜书,故有辟之、隐之、去之、省之诸笔削书例。孔广森《春秋公羊通义》以为:经主义,史主事;辞不属不明,事不比不章。姜炳璋《读左补义》则称:彼此相形,而得失见;前后相絜,而是非昭。(《左传》)触处,皆属辞比事之旨。[27]

清乾嘉文史学家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上》称:“载笔之士有志《春秋》之业。固将惟义之求。其事与文,所以借为存义之资也。”《史德》云:“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28]章氏出以宏观视野,直指属辞比事之法,可用以诠释书法、史学、叙事、古文咸丰间,张应昌著《春秋属辞辨例编》,为斯学集大成之著作:综考历代《春秋》学论著,总挈全经比属之义、屡书不一书比属之义、前后一事或事异义同比属之义、前后二事或事同义异比属之义,前后六卷,以阐发其中之书法义蕴。[29]晚清钟文烝《春秋谷梁经传补注》称:《春秋》之义,是是非非,皆于其属合、比次、异同、详略之闲见之。皮锡瑞《经学通论·春秋》谓:借事明义,是一部《春秋》大旨。廖平《公羊何氏解诂三十论》指《春秋》:记事必有终始,纂词尤详本末。[30]凡此,皆运用属辞比事之书法,以诠释《春秋》经之微辞隐义者。(www.xing528.com)

要而言之,历代儒者硏治《春秋》,考索《春秋》之微辞隐义,其方法与途径大抵有四:或借笔削以观义,或按比事以显义,或凭属辞以见义,或爰始要终、张本继末以求义。自孔子作《春秋》,左丘明著《左传》,董仲舒说《春秋繁露》,司马迁成《史记》,《三传》解释《春秋》,啖、赵鼓弃传从经,追求无传而著;乃至于孙复、王晢、刘敞、萧楚、孙觉、程颐苏辙、张大亨、叶梦得、胡安国、高闶、陈傅良、吕祖谦、章冲、刘朔、张洽、李明复、吕大圭、家铉翁、赵鹏飞、汪克宽、程端学、黄泽、赵汸诸家之创造性诠释,继往开来,要皆灵活运用属辞比事之《春秋》教,而蔚为《春秋》宋学之辉煌成就。

其后,明、清《春秋》学者继起,持续发扬光大斯学,如明之石光霁、湛若水、熊过、姜宝、季本、高攀龙、傅逊,清之毛奇龄、万斯大、惠士奇、顾栋高、张自超、方苞、庄存与、孔广森、姜炳璋、章学诚、钟文烝、皮锡瑞、廖平诸家,亦皆运用属辞比事之书法,以之诠释《春秋》之微辞隐义,时措从宜者。由于有门可入,有法可循,故多能深造有得,自成一家,不让宋元学者专美于前。世所谓《春秋》宋学,尽心于义理、性理之精微阐发,较诸汉学之专主章句训诂、名物考据,堪称创造性诠释,另类之经典解读。上述宋、元、明、清《春秋》学四十余大家名家,可作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