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开启中国革命序幕

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开启中国革命序幕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中山也很赞同大家的意见,于是“中国同盟会”就这样诞生了。8 月20 日,同盟会成立大会正式举行,大家推举孙中山为同盟会的总理,从此,中国革命正式拉开了序幕。1911 年4 月27 日下午5 时30 分,黄兴率一百三十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第十次武装起义。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合葬在了黄花岗,因此这次起义在历史上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开启中国革命序幕

孙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12 岁的时候到檀香山留学,后来又转学到了香港。在他一路求学的生涯中,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让富有爱国热忱的他受到极大的刺激,心中萌生了推翻这个腐败政府的想法。1894 年,孙中山再次回到了檀香山,大力宣传反对清政府的革命主张,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5 年,孙中山正式成立了兴中会的总部,这个总部与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不同,对入会誓言和会章都做了细致的修改。有了总部基地,孙中山就开始联合各地的党会、有识之士、青年积极分子进行秘密谋划,准备发动大规模的起义行动。经过多方面的准备后,孙中山决定率先在广州发动起义,争取将广州作为起义的根据地。然而,正当孙中山准备发动起义的时候,消息却不胫而走,起义还没有正式开始就失败了。

经历了第一次起义失败的孙中山,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尽管起义失败了,但是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反响,国内外的很多仁人志士都知道了这次起义,就连外国报纸都争相贴出这样的标语:“支持革命党孙中山。”

由于这次起义的反响巨大,腐朽的清政府更加关注孙中山的一举一动,一路追踪他的下落,想要抓捕他,而孙中山只好隐姓埋名流亡于各个国家之间。1896 年,清政府掌握了孙中山在伦敦的行踪,令当地清廷特务将他拘捕,准备择时处死。孙中山写了很多封求助信件,最后终于有一封信传到了英国人康德黎手里,经过这位外国友人的四方求助和外界各方力量的施压,清政府终于妥协,放出了孙中山。

孙中山出狱以后,写了一本《伦敦蒙难记》,不久后就在英国率先出版。这本书的出版使孙中山在国外的影响力扩大,以至于当时整个英国没有人不知道孙中山的名字。此后,孙中山宣传革命的意志越来越坚定了,他克服了革命党人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推进了民主革命的进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国上下许多人都开始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国内也掀起了一股革命的浪潮。(www.xing528.com)

1905 年,孙中山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回到了日本,召集了当地兴中会的骨干成员,开始讨论建立一个统一革命组织的问题。经过紧张的讨论,大家一致决定将所有的革命团体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全新的革命组织。孙中山也很赞同大家的意见,于是“中国同盟会”就这样诞生了。8 月20 日,同盟会成立大会正式举行,大家推举孙中山为同盟会的总理,从此,中国革命正式拉开了序幕。

知识拓展

黄花岗起义

同盟会建立以后,革命党人多次策划起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革命党人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而是在广州新军、防营、民兵警察的队伍里继续做了大量的革命工作。起义前,革命党人在香港统筹召开重要会议,决定任命黄兴为总指挥,分十路进攻广州。1911 年4 月27 日下午5 时30 分,黄兴率一百三十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第十次武装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合葬在了黄花岗,因此这次起义在历史上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