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怀柔防御战略:明政府成功卡住蒙古部落

怀柔防御战略:明政府成功卡住蒙古部落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蒙古铁骑对明朝北疆造成的威胁依然严重。永乐初年,持续四年的靖难战争使南北经济遭到破坏,整个国家经济较为脆弱,在这种形势下,明政府要对北部蒙古发动攻击战,显然是不可能的。有鉴于此,朱棣决定对蒙古采取怀柔防御战略。再次表示了招抚怀柔之意。对东北、西北地区的成功经营,使明政府拥有了一把卡住蒙古部落的铁钳,蒙古部落的东、西、南三面为明政府包围,明政府对蒙古部落的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

怀柔防御战略:明政府成功卡住蒙古部落

元朝灭亡后,蒙古贵族北寻,在开平建立了“北元”。朱元璋虽然在洪武年间对“北元”政权进行过打击,但没取得明显效果,蒙古军队对明朝仍构成严重威胁。洪武末年,蒙古北元政权陷入内部纷争之中,形成兀良哈、鞑靼、瓦剌三部。朱棣登位后,与兀良哈关系甚好,但鞑靼、瓦剌不愿与明通好,并杀死明使臣郭骥。两部骑兵经常往来塞下,并与明军发生冲突。蒙古铁骑对明朝北疆造成的威胁依然严重。

永乐初年,持续四年的靖难战争使南北经济遭到破坏,整个国家经济较为脆弱,在这种形势下,明政府要对北部蒙古发动攻击战,显然是不可能的。另外,朱棣当时最为迫切的是巩固刚登上的皇位,维护朝廷稳定,不可能将全部精力用于对付蒙古贵族。加之此时明廷对蒙古两部不甚了解,明军也不敢贸然进攻蒙古。有鉴于此,朱棣决定对蒙古采取怀柔防御战略。

主动招抚是朱棣优先考虑的对策。为了能与蒙古各部平安相处,朱棣决定派使臣到蒙古各部进行晓谕。

永乐元年(1403)二月,朱棣派人送书给鞑靼可汗鬼力赤,言道:

“元运既衰,我皇考太祖皇帝受天下,抚有天下。朕太祖嫡子,奉藩于燕,恭承天眷,入继大统,嘉兴万邦,同臻安乐。比闻北地推奉可汗正位,特差指挥朵儿只恍惚等赍织金文绮四端,往致朕意。今天下大定,薄海内外,皆来朝贡,可汗能遣使往来通好,同为一家,使边城万里烽堠无警,彼此熙然,共享太平之福,岂不美哉!” (《明太宗实录》卷十七)

由于蒙古方面没有回复,朱棣于当年七月又一次致信鬼力赤,信中将元世祖与明太祖并列,表达了“遣使往来,讲好修睦”的愿望。

永乐元年(1403)春,鞑靼内部发生内讧,阿鲁台杀鬼力赤,迎元后裔本雅失里为汗。朱棣闻知后,又致书本雅失里。朱棣言道: “尔元氏宗嫡,当奉世祀,吉凶二途,宜审思之。如能幡然来归,加以封爵,一原以赐赉,俾于近塞,择善地以居,惟尔所欲。”再次表示了招抚怀柔之意。(www.xing528.com)

朱棣于永乐初年的招抚之策,虽然没有得到蒙古方面的积极回应,但不断地遣使,增加了对蒙古的了解,对后来的反击战争起了积极作用。

朱棣不愧为著名政治家,在实施招抚政策的同时,他积极整顿边防,加强防御。撤掉北部藩王后,他选派有经验的武将戍守边关,同时,加强边地的武装力量。朱棣对蒙古各部保持着高度警觉,他经常告诫守将: “动静之间,常加警省,不可轻率。”鉴于当时的形势,朱棣决定采取守势。他告诫边将道:“严固边防,审度事机,可发军则发,不可即止,务在万全,慎毋轻率。”

朱棣的守御不是被动的死守边镇,而是带有战役性的大防御。其集中体现是经营东北、西北,以形成对蒙古的夹击之势,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策略。

辽东地处蒙古各部之东,如果能够控制辽东,则就掣制了蒙古政权的一翼。从永乐初年开始,朱棣就开始了经营辽东的工作。永乐元年(1403),朱棣派人宣谕女真各部,表明朝廷的怀柔政策,要各部与朝廷遣使通贡。十一月明廷设建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以阿哈出为指挥。此后,在女真地区大规模设置卫所,到永乐末年共设卫一百八十四,所二十。在众多卫所中,最为著名的是奴尔干都司的设置。永乐七年(1409),明政府在原奴尔干卫的基础上设立奴尔干都指挥使司,治所在特林。任命康旺为都指挥同知,其管辖范围西起鄂嫩河,北至外兴安岭,东南抵大海,东北达库页岛。奴尔干都司建立后,朱棣常派宦官前去巡视,太监亦失哈就多次到奴尔干都司巡视,并立有永宁寺碑,记载其事。都司官员也常来朝廷报告情况。通过设立卫所、通贡派使,明成祖控制了东北局势。

在西北地区,针对蒙古鞑靼部常骚扰畏兀儿地区、当地畏兀各部落与鞑靼矛盾较深的情形,朱棣决定以畏兀人牵制鞑靼。在统一维吾尔地区后,朱棣于永乐四年(1406)设立哈密卫,以马哈麻火者为指挥,使之与鞑靼抗衡,同时又利用它控制西域地区。后来,明太宗在哈密卫基础上,又相继设立沙州、阿端、曲先等卫所。

对东北、西北地区的成功经营,使明政府拥有了一把卡住蒙古部落的铁钳,蒙古部落的东、西、南三面为明政府包围,明政府对蒙古部落的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