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军溃败!松锦之战揭示清朝统治东北的力量巩固

明军溃败!松锦之战揭示清朝统治东北的力量巩固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松锦之战以明军完败告终。松锦之战后,明军在关外的据点几乎被拔除殆尽,至次年,清军破松山,擒洪承畴、祖大寿等明军统帅。松锦之战后,明朝在关外的军事力量、军事据点几乎被扫除干净,清朝彻底稳固了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大批明朝兵将投诚清朝,进一步壮大了其军事、政治力量。尤其在火器使用方面,经过多年的积累,清朝八旗汉军炮兵实力大增,已经能够在松锦之战这种大规模战役中与明军抗衡,奠定了入关后攻城略地的基础。

明军溃败!松锦之战揭示清朝统治东北的力量巩固

经过多年提高实力的准备和对明朝的不断打击后,皇太极终于在1641年对山海关宁远锦州一带的明军主力发起进攻。

在明朝这边,大凌河之战后,明军将领祖大寿退守锦州。1641年,清军在多尔衮、济尔哈朗等人的指挥下,对锦州城展开猛烈攻击。当时明朝在锦州城中精锐尚存,粮饷也较为充足,因此祖大寿一面向宁远的明军主力告急,一面指挥城中军民发挥火器威力,竭力抵抗。清军虽然将锦州分三层包围,但面对奋力抵抗的明军,损伤惨重,一时间也无计可施,双方处于对峙状态。此前,明朝派洪承畴驻守宁远,总督关外军事。洪承畴沿袭袁崇焕利用坚城利炮进行防守的思路,筑松山城、杏山城,与宁远城三地互为犄角,彼此呼应,易于防守。同时,洪承畴判断,清军围困锦州,战线太长,粮饷不济,很难持久,所以他力主坚守不出,以逸待劳。当时清军的确粮饷紧缺,骑兵每日两餐,步兵每日仅能一餐。然而,明朝兵部尚书陈新甲认为锦州危在旦夕,洪承畴守城不出,十几万军队劳师糜饷,因此坚请崇祯皇帝逼洪承畴出师迎战清军。崇祯帝本来对洪承畴之策充满信心,但禁不住陈新甲在跟前反复说,转而密敕洪承畴出兵。洪承畴无奈,只得移师杏山、松山一带,寻机与清军决战。

清朝方面,皇太极高度重视锦州之战,看到前线战事长时间没有进展,他御驾亲征,并下令征召各旗青壮年。八旗军倾巢出动,必欲下锦州。于是,明、清双方精兵猛将尽集于松山。明军约13万,清兵或与之相当。八月二十日,两军接战,胜负未分。皇太极命自锦州西往南,穿越松、杏间大道,直抵海口,掘大壕三道,各深八尺,宽丈余,人马不得过,断绝明军饷道。二十一日,明军进攻不利,撤退。皇太极对诸将说:敌军人数众多,见我断其饷道,必然丧失斗志,我军需做好伏击对方的准备,则敌人必将全军覆没。果然,至此日夜间,明军总兵王朴率部下首先逃离战场,引发多米诺效应。明军各将领争先恐后率军逃窜,以至于自相蹂践,弓甲遍野。清军趁机在黑夜中对明军展开截杀,十几万明军一败涂地。松锦之战以明军完败告终。是役,清军斩杀明军五万三千余,缴获马匹七千四百余,军资器械堆积如山。明兵赴海死者数万,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

松锦之战后,明军在关外的据点几乎被拔除殆尽,至次年,清军破松山,擒洪承畴、祖大寿等明军统帅。昔日孙承宗、袁崇焕倾心打造的关宁防线仅剩下宁远一座孤城,明朝花巨资训练而成的十几万关宁铁骑,在清军的屡屡攻击下,几乎丧失殆尽。除了山海关和吴三桂所领三万余人,明朝京畿几乎丧失了所有的防线。

现在看来,皇太极部署攻明战争的策略是非常有效的。与努尔哈赤不同的是,他不再一味追求正面战场上的胜利,而是避其锋芒,乘虚而入,攻略防守薄弱的关内京畿地区、山东地区,因为清军机动性强,而明军难以集结优势兵力应对清军。从明朝角度来看,天启、崇祯时代朝政混乱、党争严重,严重影响关外前线战略、战术的实施。谋略出众的熊廷弼传首九边,宁远之战屡立战功的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孙承宗蒙冤退休,明朝一时间难以找到出色的将帅。可以说,政治上的混乱,导致明朝的战争组织能力大打折扣,而临阵斩杀主帅又加大了前线明军的离心力。祖大寿等将领正是看到袁崇焕被抓下狱才溃逃出关,最终叛明降清。直到松锦之战,洪承畴本可以像袁崇焕那样,坚守城池,以逸待劳,或可挽狂澜于既倒。但在皇命屡催之下,他不得不出城应战,终被皇太极一举攻破。因此,明亡清兴,不是明朝没有翻盘的机会,而是浪费太多机会,一再自毁长城、损兵折将。相反,清朝皇太极一方则越战越勇,一再叩关攻城,扫荡内地,步步进逼。(www.xing528.com)

松锦之战后,明朝在关外的军事力量、军事据点几乎被扫除干净,清朝彻底稳固了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大批明朝兵将投诚清朝,进一步壮大了其军事、政治力量。尤其在火器使用方面,经过多年的积累,清朝八旗汉军炮兵实力大增,已经能够在松锦之战这种大规模战役中与明军抗衡,奠定了入关后攻城略地的基础。

然而,似乎是命运弄人,正当皇太极按部就班筹划,实施不断打击、削弱明朝的计划时,他的生命却戛然而止。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未及安排任何后事的皇太极猝死于沈阳宫中,将正在冉冉升起的大清帝国留给一群在山海关前厉兵秣马的八旗将士。

皇太极执政27年,剪除异己,排除了潜在的分裂力量,并在充分吸收汉人制度的基础上,推动八旗制度降低私属性质,向官僚制度转变,实现了由八王共治到皇帝集权的转变。他改革了八旗制度,扩充八旗蒙古与八旗汉军,增强了后金-清的军政实力。皇太极左击朝鲜,右征蒙古,又联络藏区,不但稳定了清朝的大后方,而且极大增强了实力。在与明朝对峙的战场上,皇太极虽然没有占领更多土地,但他步步为营,逐渐拔除明军在关外的几乎所有力量,实现了力量对比的反转,将后金—清政权打造为一个地域辽阔,融满、蒙、汉等各族为一体的国家政权,为清朝入主中原做出军事、政治和意识形态各方面的准备。然而,此时的清朝内部,八旗旗主实力仍然强劲,皇权初建,尚无一个稳定的传承规则。此外,政治、军事力量虽然迅速扩充,经济基础脆弱仍是清朝无法摆脱的一个短板。因此,当时的清朝还需要借助大规模的对外扩张来解决内部的政治、经济矛盾。随着皇太极的突然去世,一场新的政治斗争、一系列新的整合,将随着清朝入关的步伐、围绕帝位之争而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