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军溃败,皇帝被俘,大明帝国蒙辱

明军溃败,皇帝被俘,大明帝国蒙辱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这次御驾到达土木时,正值明军军事失利、天子“父师”“惭恚”之际,气急之下的王振毫不犹豫地将土木当作了驻营地。由此士气更加低落,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不用说,敌人开始全方位进攻大明军了。比朱祁镇成为孤家寡人更可怜可悲的是,在这场土木之役中,数十万的大明将士瞬时间变成了孤魂野鬼,大约有五六十号扈从随驾朝臣也成了这场无厘头的惨败战争的殉葬品。

明军溃败,皇帝被俘,大明帝国蒙辱

就在明军诸将迎战的间隙,御驾乘机从宣府迅速脱身,于八月十四日到达了土木堡。那时天还没有亮,正统帝御驾到达的土木堡本来是个并不有名的小地方,“土木本名统幕,姜南《叩舷凭轼录》云:‘统幕之地,在北直隶隆庆州西南八十里,相传辽主游幸,尝张大幕于此,因名统幕,俗讹为土幕,又名土墓,陆容《菽园杂记》卷四作土墓,又名土木,皆讹也。’”(黄云眉:《明史考证》,中华书局,1979年9月第1版,P113)土木到怀来县城尚有20里路程。当时随征众臣向上建议:御驾应乘着天色不亮的有利机会赶紧前行,进入怀来县城后就可凭城而守,以防不测。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正统天子的“父师”王振却在大发肝火,因为他有2 000余辆随行辎重尚未赶到,怎么说走就走了?于是他当即拒绝了众臣的建议,忿恚而令:扎营于土木,等待后面的随行辎重赶上来了再说。(《明英宗实录》卷181)

要说那时御驾亲征扎营这档子事还挺有讲究的。为了安全起见,每天晚上扎营前,先由司设监太监吴亮勘察地势,然后再作定夺。而这次御驾到达土木时,正值明军军事失利、天子“父师”“惭恚”之际,气急之下的王振毫不犹豫地将土木当作了驻营地。殊不知土木这个地方十分特别,它地势高耸,又为瓦剌追兵进军之要冲,且旁无水泉,可能是当时当地最为糟糕的驻营地。可人家正统天子的“父师”下令了,又有谁能更改呐?走了将近一夜夜路的大明军中将士现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最为基本的生理需求——喝水。土木高岗没水,赶紧打井!可令众人极度失望是,打了二丈多深还是没见到一滴水。这下如何是好?这时军中突然有人出来说话了:“听说从这里向南走15里,那个地方有条河。”众人听到这话后纷纷向着南边涌去。不一会儿,大家都耷拉着头回来,因为那条河已经被瓦剌兵占据了。本来就人困马乏,现在连水都喝不到,干渴难熬,一天一夜犹如一年,大家都难受死了。由此士气更加低落,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而就在这时,也先率领的瓦剌骑兵已循迹追到,分兵数路,对大明军形成了大包围圈,并由土木旁边的麻峪口向内逼近。负责守卫麻峪口的都指挥郭懋看到犹如蚂蚁一般的瓦剌骑兵,什么也顾不得了,只有拼死作战,杀退了一批又一批敌兵,拼杀了整整一夜,到天亮时却发现敌人愈发增多。还没让郭懋想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听得四面八方都是瓦剌骑兵的喊杀声。不用说,敌人开始全方位进攻大明军了。大明军四面楚歌,不堪一击。(《明英宗实录》卷181)

就在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也先发动全面围攻大明御营这个关键时刻,昔日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的正统帝及其“父师”王振顿时感觉末日将至,怎么办?作最后的努力——命令手下将士拼死往外杀出一条生路!可这里三层外三层的瓦剌骑兵围着,大明军想要冲出重围可比登天还难!就在这生死攸关之际,还是当年特别优渥瓦剌人的正统皇恩起了大作用吧,也先派人到明军军营里来请求议和。正走投无路的正统帝听人说瓦剌人要议和,就如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似的,毫不迟疑地命令曹鼐立即起草诏书,表示十分愿意和好。诏书写好后朱祁镇想想,光这样还不行,不足以表白自己议和态度,于是又令人挑选了两个翻译官,带上议和诏书,与瓦剌来使一起去叩见也先。(【明】刘定之:《否泰录》;【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土木之变》卷32)

嗨,你还真别说,想当年瓦剌人沐浴了无限之正统皇恩,今日终于见到了实效。也先在接到正统帝的议和诏书后立即下令退兵,犹如勒在大明军将士脖子上的绳索一般的包围圈就此稍稍松开了些。正统天子的“父师”王振见此立即得意忘形,就说么,俺是什么人?天子之“先生”,俺的门生是什么人?天子!天子就是上天的儿子。现在儿子有难了,天老子难道会见死不救吗?!王振心里美得很,随即下令:全军将士移营有水之处,先解决一下已经难受了一天一夜的生理大问题。将士们接到命令后立即开始忙碌起来。而就在这时,躲在不远处密切监视明军一举一动的瓦剌首领也先看到明军军营中一片忙乱相,感觉火候到了,于是一声令下,几万个瓦剌骑兵从四面八方向大明军杀奔过来。杀就杀吧,可人家也先可谓是当代一流的军事家,他老早就教好了将士们,不仅要在军事武力上击溃敌人,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最先打垮对方。这下可好了,明军四周到处都是大刀砍人的瓦剌骑兵和此起彼伏的喊杀声以及“解甲投刀者不杀!”的统战口号声。贪婪成性、闲散已久的大明将官们哪见过这等阵势,保命自顾都来不及,更别提那军队的指挥,于是“兵士争先奔逸,势不能止”,“众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宦侍、虎贲矢被体如猬”(【明】刘定之:《否泰录》;【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土木之变》卷32)。明朝“官军人等死伤者数十万”(《明英宗实录》卷181)。(www.xing528.com)

至此,读者朋友可能十分感兴趣的是,此时正统天子及其“父师”王振在哪里?要说这个曾经气势熏天的王振“王先生”可有本事了,他死了。至于他是怎么死的?历来就有两种说法:其一,死于战乱之中;其二,为护卫将军樊忠以锤击死。“先生”死了,其门生天子又将如何呢?史书说:“也先发动骑兵猛烈围攻御营之初,大明皇家护卫亲军还能护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杆子皇帝,但后来他们渐渐不支了,人数也越来越少,到最后几乎见不到什么护卫亲军将士,正统帝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怎么办?往外冲出去?死了那么多的将士都未能成功,就凭自己的花拳绣腿打打皇宫里的奴才还差不多,而要想以此来冲出重围,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到底怎么办?朱祁镇从小就在宫里头跟随老奶奶张太皇太后念过佛,学过打坐,此时这套“本领”可谓派上用场了。只见他从马背上缓缓下来,席地打坐。这时来了几个瓦剌兵,见到“打坐者”,觉得十分好奇,随即将其带走。曾经老子绝对天下第一、“一呼万应”的大明正统天子从此开始当上了瓦剌人的俘虏,可怜这位天子爷当时只有一个叫喜宁的宦官在身旁,但随后这个狗奴才也投靠了也先,由此,朱祁镇成了地地道道的孤家寡人。(《明英宗实录》卷181)

比朱祁镇成为孤家寡人更可怜可悲的是,在这场土木之役中,数十万的大明将士瞬时间变成了孤魂野鬼,大约有五六十号扈从随驾朝臣也成了这场无厘头的惨败战争的殉葬品。(《明英宗实录》卷181)他们是太师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王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棨,翰林侍读学士张益,通政司左通政龚全安,太常少卿黄养正、戴庆祖、王一居,太仆少卿刘容,尚宝少卿凌寿,给事中包良佐、姚铣、鲍辉,中书舍人俞拱、潘澄、钱昺,监察御史张洪、黄裳、魏贞、夏诚、申祐、尹竑、童存德、孙庆、林祥凤,郎中齐汪、冯学明,员外郎王健、程思温、程式、逯端,主事俞鉴、张瑭、郑瑄,大理左寺副马豫,行人司正尹昌、行人罗如墉,钦天监夏官正刘信,序班李恭、石玉等。(《明英宗实录》卷181;【明】刘定之:《否泰录》)只有萧惟贞、杨善等数人侥幸得以逃脱。(【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土木之变》卷32)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役”。土木之役,全军覆没,皇帝被俘,明之大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