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连环侧滑事故案例分析

连环侧滑事故案例分析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109 第一辆小车出隧道口后发生360°甩头的过程汽车专项滑水试验结果如图1-37所示。从事故的现场看,当时适逢下大雨,路面水层较厚,从位置③溅起的水花看,这段路面水层厚度不少于10mm;估计车速不小于80km/h,这就给车子提供了出现“滑水现象”的必要条件。

连环侧滑事故案例分析

2011年02月26日,雨雪天。据有关报道称:“事故位于福银高速双沟段下桃源隧道口。从高速公路的监控录像我们可以看到,下午13点零5分监控画面出现惊险一幕:一辆轿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一前一后侧滑,轿车作360°转向后停在路中,后面的大货车在180°的转车后,最终制动逆向停在了路边。两分钟后又发生险情,一辆凯迪拉克车在侧滑的过程中撞上了大货车的右前轮,原地转了360°停在了路上。13点13分,一辆红色大货车想要从两辆事故车之间通过,这时后面一辆轿车高速行驶过来,一头撞到了两辆货车之间,正当人们惊恐立住时,13点16分隧道里又冲出了一辆红旗车,发生侧滑后直接撞上了停止的凯迪拉克车。在实景里我们看到发生险情后没有一位驾驶人在隧道口摆放警示标志,导致短短12min里相继有9辆车因为路面湿滑发生侧滑,其中5辆连环相撞。”笔者是在网站上看完了这段监测录像,并从中摘取了如图4-109、图4-110这样的画面。

事故原因分析:

以第一台轿车为例(见图4-109)。从高速公路监控录像画面剪辑可知,该车刚出隧道口不远,到位置①时,后轴已开始向弯道外侧侧滑;到位置②时,车身急转近90°;到位置③时,急转了约180°;到位置④时,急转了360°,车子才停了下来。后来的轿车因见状减速,侧滑现象趋缓,但汽车仍处于失控状态,最终在坡下撞成一团(如图4-110所示)。

978-7-111-41149-9-Chapter04-248.jpg

图4-109 第一辆小车出隧道口后发生360°甩头的过程

汽车专项滑水试验结果如图1-37所示。试验表明,当路面水层厚度为7.62mm时,不论轮胎胎面有无沟槽、路面是否粗糙,当车速达到80km/h时均出现滑水现象,轮胎的最大侧偏力降至零(亦即地面给轮胎提供的侧向附着力或纵向附着力均为零)。从事故的现场看,当时适逢下大雨,路面水层较厚,从位置③溅起的水花看,这段路面水层厚度不少于10mm;估计车速不小于80km/h,这就给车子提供了出现“滑水现象”的必要条件。加上车子一出隧道口,接着是右转弯加下坡,转弯所产生的离心力便是引发汽车开始侧滑的侧向力,汽车以侧滑进入了滑水路段,滑水加剧了侧滑,出现了急转。如果驾驶人在荒乱中作了些制动,这将更使侧滑加剧。致于车轮滑水为什么造成如此的后果请参阅第1章中的相关内容。

978-7-111-41149-9-Chapter04-249.jpg(www.xing528.com)

图4-110 第2辆、第3辆小车的侧滑与连环相撞情形

若是干燥路面,同样的车速,胎地间仍保持正常的附着能力;即使是水层较浅的路面,车速不高时,胎地间的附着力也不致于为零。因此在那种情况下,不会出现像这样严重的侧滑、急转现象。

从公路设计的角度上讲,“隧道出口紧接着是弯道加下坡”是个设计上的缺陷。若不改变这种现状,该路段将成为车辆“事故多发地段”。

事故的启示:汽车驶过有积水层的路面,当水层厚度和车速均超过一定值时,会发生滑水现象,使轮胎浮于水膜上,导致汽车操纵失控。此话并非危言耸听。驾驶人若遇上了积水的路面,首先应降低车速至50km/h以下通过,绝不能抱侥幸心理

关于汽车滑水的事,还有过这样的案例:2012年4月11日某私家轿车从龙岩开回福州,在龙岩高速路段遇上暴雨,路面积水层较厚,当时以大约140km/h的速度驶过,驾驶人感觉车子似乎被抬起来,水花向四面溅开,车子一下子打起转来,于是作紧急制动。好在当时没有车追尾,车子在路上持续打转,自然停下来后,驾驶人惊呆了。

从这个案例可以知道驾驶人至少缺乏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在暴雨情况下还以这么高的车速行车,不免太过盲目;二是不知道车会滑水,路面积水能把车抬起来;三是车子已经开始侧滑急转还施以紧急制动,这简直是“火上浇油”。看来,驾驶人光会把个方向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懂得一些有关行车的安全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