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享

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享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连同在井筒工作的工人,共死亡12人,重伤7人,轻伤6人,为焦作矿区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首次瓦斯爆炸重大事故。事故后调查分析:此次事故系由井底水泵电机刀闸开关拉开时产生火花,致使瓦斯燃烧,引起瓦斯爆炸而造成的重大事故。

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享

一、常口二号井瓦斯爆炸

焦作矿务局基本建设公司,在扩建王封矿常口二号风井施工中,于1954年6月16日下午4时,发生井筒瓦斯爆炸,当井筒施工至108m左右,进入细砂岩层,确定井底壁座位置,发觉淋帮水带硫化氢臭味,停风时瓦斯大量涌出,向领导汇报后,未引起足够重视,未采取果断措施,当时由于井筒涌水量较小,而水泵排水量大,为使施工人员正常作业,水泵时开时停,刀闸开关常被电弧烧坏(烧过12次),当工程进度达120多米,距二1煤层很近,技术员王树杉等四人。乘吊桶下井检查,停止了水泵运转,吊桶在井筒停留三次。第三次停留于90.4m深度,约2分钟后(在此水泵开2次),刀闸开关引起火花,发生了瓦斯爆炸,先由井口风门处喷出黄烟,随即发生轰隆巨响,井口锁口盘崩得粉碎。井口周围设施均遭破坏。大块掉落在井筒的吊桶内,正下井检查的四人均死亡。连同在井筒工作的工人,共死亡12人,重伤7人,轻伤6人,为焦作矿区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首次瓦斯爆炸重大事故。

事故后调查分析:此次事故系由井底水泵电机刀闸开关拉开时产生火花,致使瓦斯燃烧,引起瓦斯爆炸而造成的重大事故。

二、宜洛煤矿老李沟井瓦斯爆炸事故

1950年2月27日1 8时45分,宜洛煤矿老李沟井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87人死亡、3人重伤、23人轻伤。

(一)矿井概况

宜洛煤矿老李沟井位于宜阳县城西,是新中国成立前遗留下的土窑,有两个立井和一个斜井,一号立井安装蒸汽绞车,大荆筐提煤,斜井底安装蒸汽泵排水。矿井采用自然通风,井下用硫酸蓄电池灯和手电筒照明。矿井采用房柱式采煤方法,工人用布袋将煤背运至一号立井井底,装荆筐运至地面。工人分两班工作,6时至18时为白班,18时至次日6时为夜班。

该矿井为高瓦斯矿井,但无检测人员,全井仅有的7盏瓦斯鉴定灯因缺少磁铁不能开启而未使用。井口无检查制度,工人携带火柴、纸烟下井,并在井下吸烟。事故前两天,井下工人反映,11联络巷处漏风严重,13联络巷以里温度很高,雾气大,无风。

(二)事故经过

1950年2月27日18时,夜班工人陆续入井进入工作地点与白班工人交接班。约18时45分,在二号立井口附近的工人听到巨大的爆炸声,并看见黑烟从井口冲出。井下发生了瓦斯爆炸,部分工人从斜井逃生升井,有200多人被困井下。由于事故发生时矿上主要领导都在洛阳开会,加之井下多处巷道冒顶严重,临时安装蒸汽驱动的通风机和恢复通风系统等,抢救工作比较混乱和缓慢,直到4月22日,最后一名遇难者才被找到升井。这次事故共造成187名矿工死亡。事故发生区域如图3-28所示。

图3-28 宜洛煤矿老李沟井瓦斯爆炸事故示意图

(三)事故原因

1.矿井采用自然通风,由于井口标高基本一致,通风能力微弱,井下长期处于微风状态,致使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交接班时,工人拆卸硫酸蓄电池灯或明火吸烟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矿井管理混乱,无瓦斯检测人员,无井口检查制度,对重大事故隐患的长期存在没有引起重视和没有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四)事故教训

这起事故的发生与落后的生产技术和不尊重科学有着直接的关系。矿井采用土法采煤、自然通风,井下明火照明、工人随意吸烟,全矿无人检查瓦斯等,这诸多的安全隐患最终导致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三、平顶山矿务局龙山庙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1960年11月28日17时55分,平顶山矿务局龙山庙煤矿(后改名为五矿)西翼第二盘区120配风巷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共造成187人死亡、36人受伤。

龙山庙煤矿是我国自行设计的年产120万t的现代化矿井,1956年12月25日动工兴建,1958年12月31日简易投产。该矿为立井开拓,石门、大巷电机车运输。风井安装有2台2BY-165-28轴流式主要通风机,通风方式为压入式,主要通风机设有反风装置,但井底车场及各采区均无反风设施。矿井瓦斯等级原设计按2级管理,所有的机电设备都以2级瓦斯矿井配备,1959年实际鉴定为l级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3 m3/t。各煤层的煤尘都有爆炸危险性。

该矿开采4组煤层,事故前全矿井共有4个采区、7个回采工作面、22个掘进工作面。

(一)事故经过

11月28日事发当班,120配风巷正在掘进。约12时,因电煤钻电缆与101开关接线漏电造成两相带电,电煤钻无法使用,电工检查后找不到故障原因就升井叫来大班电工维修。大班电工也未修理好,后将开关拆掉,把电煤钻电缆直接接到电源上,接头呈“鸡爪子”状。

约17时55分,120配风巷的工人有的在攉煤,有的在卸矿车运来的背板和楔子,爆破员在小川口处。这时突然发生了瓦斯爆炸,并引发煤尘爆炸。

(二)事故原因

1.120配风巷退后60m掘进第4小川,将前段风筒断开,形成了60m的盲巷,聚集了大量的高浓度瓦斯。工人将风筒改向,把盲巷内的瓦斯吹出,电煤钻电缆“鸡爪子”接头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爆炸冲击波荡起了煤尘,又引起煤尘爆炸。

2.矿井通风管理混乱,系统不合理,西翼第二盘区内的2个回采工作面和4个掘进工作面采用大串联通风,局部通风管理混乱,盲巷恢复通风不检查瓦斯,没有排放瓦斯措施。

3.瓦斯、煤尘管理混乱,爆破前后不检查瓦斯,最严重的是7~10天检查一次;没有测过煤尘,对大量的煤尘堆积不处理,对西翼第二盘区120配风巷、1418轨道巷内严重堆积的煤尘未采取措施。

4.电气设备管理不严,井下开关大部分失爆,矿灯大部分不完好,电缆“鸡爪子”接头现象严重。

(三)事故教训

由于通风管理混乱,采区通风大串联,一处发生爆炸事故,必然扩大灾区范围,造成伤亡惨重,教训极其深刻。经深入分析,事故的发生与矿领导忽视安全生产工作、不负责任、不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有直接的关系,也是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干部违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造成的恶果,是对干部严重官僚主义作风、工人组织纪律松弛的必然惩罚。血的教训告诫人们:在煤矿生产中,必须坚持党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特别在“一通三防”上管理更要严格,对事故隐患必须立即处理,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只有这样,才能杜绝重特大瓦斯、煤尘事故的发生。

四、平顶山矿务局五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1981年12月24日17时许,平顶山矿务局五矿二水平戊二采区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共造成133人死亡。

(一)矿井概况

平顶山矿务局五矿是我国自行设计的年产120万t的现代化矿井,1956年12月25日动工兴建,1958年12月31日简易投产。该矿为立井开拓,石门、大巷电机车运输。风井安装有2台2BY-165-28轴流式主要通风机,通风方式为压入式。该矿为高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9 m3/t。煤尘有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为27%~38%。

该矿开采煤层有戊组的戊8和戊0,己组的己16~17,丁组4层煤。事故前全矿井一、二水平同时开采,共有3个采区、6个回采工作面、l 7个掘进工作面。发生事故的二水平戊二采区有2个回采工作面、4个掘进工作面,1个已结束的回采工作面在回收。

(二)事故经过

12月24日8点班约11时,矿车将戊0~266风巷掘进工作面使用的装煤机七芯屏蔽电缆挤坏长约20cm,发生漏电接地,使戊二采区变电所一号电源总开关跳闸断电,造成戊0~266风巷掘进工作面停电停风。掘进五队队长安排跟班电工去接电缆,跟班电工在没有剥去七芯屏蔽电缆芯线上的导电橡胶层的情况下,多次接上电源后,都送不上电。约14时30分,瓦斯检查员测得戊0~266风巷掘进工作面迎头处瓦斯浓度达到4%,向外15m处瓦斯浓度达到3%,再向外20m处瓦斯浓度达到2%,就令人员撤出。电工也匆忙离开现场,但未把控制装煤机的开关置于断电位置,也未将防爆接线盒盖上,装煤机电源线裸露,向戊0~266风巷掘进工作面送风的局部通风机和风电闭锁开关都未置于断电位置。约15时40分当班工人升井后,掘进五队队长到调度室汇报了戊0~266风巷掘进工作面瓦斯超限的情况。

12月24日4点班,矿调度室根据掘进五队队长汇报戊0~266风巷掘进工作面瓦斯超限的情况,准备安排通风队制定排放瓦斯措施,但瓦斯超限的情况一直没有向值班矿长汇报。约l 6时40分,井下瓦斯检查员向调度室汇报说:戊0~266风巷瓦斯超限,需排放瓦斯,要求救护队下井。调度值班人员要求其再到戊0~266风巷掘进工作面检查一下瓦斯浓度。约17时,井下发生了瓦斯爆炸,冲击波荡起了煤尘,又引起煤尘爆炸。

(三)事故原因

1.戊0~266风巷掘进工作面使用的装煤机七芯屏蔽电缆被挤坏,接地跳闸,停风停电,造成瓦斯超限;处理电缆接地时装煤机防爆接线盒未盖,操作线裸露,铜线搭接;人员撤出时未把装煤机控制开关、局部通风机开关和风电闭锁开关置于断电位置;4点班工人违章送电,短路的电缆产生电火花,引起了瓦斯爆炸,冲击波荡起了煤尘,又引起煤尘爆炸。

2.矿井管理混乱,调度指挥不力。局部通风机无专人看管,工人随意开停现象严重;调度室值班人员从15时40分得知戊0~266风巷掘进工作面瓦斯超限到事故发生的一个多小时中,没有督促瓦斯的排放工作。

3.职工素质低下,不能及时排除事故隐患。当班电工不会处理电缆漏电接地,当班工人撤离时,不执行电气设备断电措施等。

4.矿井综合防尘制度不健全,措施不落实,洒水防尘系统不完善。采煤工作面不执行煤体注水降尘措施,爆破不使用水炮泥,不定期冲刷巷道积聚的煤尘。

(四)事故教训

这起事故与矿领导长期忽视安全生产工作、不负责任、不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不认真抓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分不开的,也是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劳动纪律松 弛、干部违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造成的恶果。血的教训告诫人们:在煤矿生产中,必须坚持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管理必须严字当头,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总体推进和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改善矿井安全条件,提高矿井抗灾能力,坚决杜绝重特大瓦斯煤尘事故的发生。

五、1987年5月11日陕县支建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1987年5月11日2时10分,陕县支建煤矿东风井23011准备工作面运输巷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6人死亡。

(一)矿井概况

支建煤矿始建于1957年,1970年简易投产,核定生产能力为21万t/a。主要开采二1煤层和一4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86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36m3/min,属低瓦斯矿井,煤尘爆炸指数为21.52%。

该矿采用斜井开拓,共有3个斜井,分别是主井、副井和风井。主、副井采用串车提升,井下大巷采用架线式电机车运输,采区用带式输送机运输,采煤工作面用刮板输送机运输。风井安装一台型号为4-72-ll№16B离心式通风机。

该矿因资金困难,开拓工程量大,采掘失调,全矿井大串联通风,加之通风距离长、巷道断面小,通风困难,风量不足。

(二)事故经过

1987年5月11日0点班,掘进队15名工人在23011准备工作面贯眼和开切眼内掘进作业,开拓队工人在23011准备工作面运输上山砌碹材料。2时10分许,正在副下山车场内的开拓队副队长贺某忽然听到一声巨响,他立即带领在车场内的开拓队工人进巷救人。先后救出2人后,发现巷口抛出断路器、防爆开关、电缆,局部通风机防护罩被抛离原来位置,他断定发生瓦斯爆炸了,就让工人停电,自己打电话向井上矿调度室汇报井下出事了。得知发生事故后,矿领导立即赶到调度室,通知井下生存人员迅速撤出,并向三门峡市救护队、义马矿务局救护队求救。7时40分,救护队赶到矿井后,立即入井开展抢救,至12日21时,15名遇难工人全部升井。事故发生区域如图3-29所示。

(三)事故原因

1.矿井总进风量不足,主要通风机无人看管,时常有停风现象,事故前停过风;向23011准备工作面贯眼和开切眼内供风的唯一一台局部通风机安装在距回风口5 m处,形成循环风,造成贯眼掘进工作面内风量不足,致使瓦斯积聚。工人携带不完好的矿灯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图3-29 陕县支建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示意图(www.xing528.com)

2.矿井领导安全意识淡薄,对该矿通风系统混乱、风量不足、矿井长期大串联通风、机电设备失爆严重等重大事故隐患没有采取措施整改,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矿井领导重生产、轻安全,安全检查人员严重不足,在矿井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情况下,仍组织工人大干快上创高产,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四)防范措施

1.矿井必须以风定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严禁大串联通风。

2.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严禁失爆的机电设备和不完好的矿灯人井使用。

六、伊川县半坡乡白窑村办二矿瓦斯爆炸事故

1993年5月16日8时30分,伊川县半坡乡白窑村办二矿上副巷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2人死亡、2人受伤。

(一)矿井概况

白窑村办二矿始建于1981年7月,采用一对斜井开拓,主斜井进风,副斜井回风。该矿属高瓦斯矿井,事故发生时正在准备采煤工作面,在主斜井360m处向东开掘上副巷,已掘进120m;在主斜井396m处向东开掘下副巷,已掘进80m。

(二)事故经过

5月15日8点班,上副巷掘进时遇到煤层变薄,安全矿长李某决定4点班上副巷停止掘进,并将向上副巷掘进工作面供风的局部通风机关停。5月16日0点班,李某下井跟班,约6时,下副巷掘进工作面迎头发现有透水征兆后,李某让停止掘进、工人升井,并安排副班长升井后叫电工下井到上副巷安设电煤钻。约7时,机电班长张某与另外2名电工到达上副巷口,李某安排张电工在上副巷铺设电缆、安装电煤钻,但局部通风机没有开启。7时40分,8点班工人陆续入井,根据安排,8人在上副巷掘进,3人在主斜井清煤,1人负责开局部通风机,1人在溜煤眼处放煤,6人在绕道处干杂活,2名修理工跟随李某。约8时l 5分,工人根据分工进入工作地点,机电班长张某叫另外一名电工出来送电。约8时30分,负责开局部通风机的工人听到干式变压器有响声,就将局部通风机启动,启动后,起身下行,刚走四五步被气浪吹倒。事故发生后,经抢救有13人生还、12人遇难。事故发生区域如图3-30所示。

图3-30 伊川县半坡乡白窑村办二矿瓦斯爆炸事故示意图

(三)事故原因

1.该矿是高瓦斯矿井,上副巷停风达16h,造成瓦斯积聚;在没有排放瓦斯的情况下,电工违章带电安设电煤钻产生电火花,引起了瓦斯爆炸。

2.矿井没有制定瓦斯管理制度,矿领导及工人安全素质差。矿长不签阅瓦斯日报表,对瓦斯检查员空班漏检、工人在瓦斯超限的情况下作业等重大事故隐患没有采取措施整改,最终酿成事故。

3.该矿除矿长经过安全培训取得矿长资格证外,其他管理人员、特殊工种、新工人都未经培训。

(四)防范措施

1.煤矿要加强“一通三防”工作,长期停风的地点恢复作业前,必须制定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并严格按规定排放瓦斯,严禁“一风吹”。

2.煤矿井下安装电气设备时,严禁带电作业

3.煤矿要加强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矿井各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新工人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矿长和特殊工种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七、宝丰县大营镇娘娘山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1993年11月15日2时40分,宝丰县大营镇娘娘山煤矿庚组下山+98 m水平南大巷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9人死亡。

(一)矿井概况

娘娘山煤矿始建于1957年,属镇办集体企业,生产能力为15万t/a,矿长、法定代表人为王某。该矿共有10个井口,分4个独立的生产井区,实行矿、井、基层队三级承包管理。

发生事故的是该矿的主要生产井,原设计生产能力为6t/a,1985年改造为9万t/a,2个立井开拓,阶段平巷下山开采,高落法采煤,主要开采己16~17煤层,煤层倾角12°~45°,平均厚度5.9m,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3 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18 m3/min;煤尘有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为37%;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自然发火期为2~3个月。该井的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主井进风、风井回风,总进风量1032m3/min,总回风量1227 m3/min。庚组下山+98 m水平南、北大巷是该矿自行设计的主井延深接替工程,没有向有关部门报批,1993年8月开工,到8月14日南大巷已施工310m,北大巷已施工360m。在施工过程中,局部通风机管理混乱,经常因电缆破损、机电设备没有接地保护等造成停电、停风、局部通风机烧坏。在事故前的十几天里南、北大巷掘进工作面共烧坏局部通风机7台,因无备用局部通风机,北大巷从13日4点班开始停风达24h,14日4点班才更换好局部通风机。

(二)事故经过

该矿南大巷正前已与平顶山矿务局高庄煤矿采空区掘通,造成南、北大巷风流紊乱,北大巷回风通过绕道缓慢进入南大巷,通过高庄煤矿采空区漏风流走。向北大巷掘进工作面供风的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风筒用直径400mm和300mm混接,且破损、漏风严重,掘进工作面一直处于微风状态,且自13日4点班开始北大巷又停风达24h。11月15日0点班,生产股副股长王某和安全股副股长宋某值班,王某向采煤一队队长陈某交代任务:+98 m水平北翼4点班所下风机已安装好,正常生产。根据分工,采煤二队工人分别进入南、北大巷掘进工作面作业。北大巷恢复通风后,没有按规定排放瓦斯,高浓度的瓦斯缓慢进入南大巷。约2时40分,在南大巷中部破损的电缆短路产生电火花引起了瓦斯爆炸,爆炸冲击波将正在主井底的电机车负责人吴某推倒。吴某赶快升井汇报井下发生爆炸了。矿辅助救护队下井抢救,发现在庚组煤下山有8名矿工晕倒在地,即抢救升井,经抢救,其中7人脱险、1人死亡。接到求救电话后,宝丰县矿山救护队、韩庄矿务局救护队、梁洼矿务局救护队先后赶到该矿参与抢险救援。经抢救,当班人井的119人有70人生还、49人遇难。事故发生区域如图3-31所示。

(三)事故原因

1.北大巷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风筒用直径400mm和300mm混接,且破损、漏风严重,掘进工作面一直处于微风状态,且自13日4点班开始又停风达24h,造成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15日0点班,北大巷恢复通风,没有按规定排放瓦斯,高浓度的瓦斯缓慢进入南大巷。南大巷中部破损的电缆短路产生电火花引起了瓦斯爆炸。

图3-31 宝丰县大营镇娘娘山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示意图

2.矿井领导重生产、轻安全,未进行正规设计擅自开拓延伸,且巷道布置不合理,造成局部通风系统紊乱。

(四)防范措施

1.煤矿要加强“一通三防”管理,严格瓦斯检查制度,消灭不符合规定的串联通风,严禁老空区漏风,各采掘地点必须配足有效风量,严禁在瓦斯超限的情况下作业。

2.煤矿要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井下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和破损的电缆,杜绝失爆电气设备人井,机电设备必须设置各种保护,并保持完好、正常使用。

八、安阳县善应镇天喜镇村宝山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1995年6月3日19时10分,安阳县善应镇天喜镇村宝山沟煤矿发生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4人死亡。

(一)矿井概况

安阳县善应镇天喜镇村宝山沟煤矿始建于1993年5月,生产能力为l万t/a,属村办集体企业,由李某承包经营。该矿开采石炭纪下夹煤层,煤层厚度2~3m,倾角l 5°~30°,属高瓦斯矿井。矿井采用双立井开拓,主井直径2m、井深43m,副井直径1.5m、井深27 m,副井口安装有一台4-72№12C型离心式主要通风机,抽出式通风。矿井采煤方法为高落式巷采。

(二)事故经过

1995年6月3日l 7时30分,宝山沟煤矿电工李某接到善应供电所“18时至20时停电两小时”的电话通知后,立即安排井口工通知井下人员撤出。约17时40分,接到撤出通知的井下跟班电工赵某沿下山向下去通知撤人,在五平巷口遇到了跟班安全员张某,继续向下走了约5m,碰到了当班队长王某,随将停电通知告诉了王某。王某说要上去换起爆器,于是赵某和王某一起来到井底乘罐笼升井。约18时20分,当罐笼提升了约3m时,因停电罐笼又回到井底。约18时55分,供电所恢复矿上供电,电工李某先给地面送电,并开动主要通风机。约19时10分,跟班安全员张某在未检查瓦斯的情况下,启动二下山内的局部通风机,引起了瓦斯爆炸。当时井下共有19人,除了在井底附近的5人安全升井外,其余14人全部遇难。事故发生区域如3-32所示。

图3-32 安阳县善应镇村宝山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示意图

(三)事故原因

1.该矿属于高瓦斯矿井,停电后,造成井下停风,二下山底部掘进工作面释放的瓦斯和五平巷东部30m长的盲巷内积存的大量瓦斯沿着二下山向上涌出。矿井恢复送电后,跟班安全员在未检查瓦斯的情况下,启动二下山内的局部通风机,由于该局部通风机失爆,引起了瓦斯爆炸,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该矿是单回路供电,没有备用电源,没有可行人的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矿井停电后,井下工人无法及时升井。当班队长和安全员严重不负责任,矿井停电停风后,没有及时通知各工作地点的人员撤到安全地点,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该矿领导安全意识淡薄,规章制度不落实,矿井值班领导脱岗,停送电管理和通风管理、瓦斯管理混乱,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四)防范措施

1.煤矿要加强“一通三防”管理,严格执行通风、瓦斯和停送电管理制度。

2.煤矿要加强井下电气设备管理,杜绝失爆电气设备入井。

3.煤矿必须采用双回路供电,必须设置不少于2个能行人的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

矿井停电后,要及时将井下工人撤到安全地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