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做好氧气瓶爆炸事故分析报告?(案例分享)

如何做好氧气瓶爆炸事故分析报告?(案例分享)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使用10年后,按13.5MPa压力进行充装,充装完毕后半小时内发生了爆炸,氧气瓶炸裂成3块。检查检验1)氧气瓶炸裂成3块,爆炸导致局部瓶壁内外反卷,瓶壁内表面严重锈蚀导致瓶壁厚薄不均。表7-20 测厚结果 3)断口分析。用电子探针和能谱仪对氧气瓶碎片中的氧含量进行了测定,氧含量为0.0023%,说明该气瓶选用材料的韧性较好。表7-21 化学成分分析7)碎片的强度校核。3)应对使用年限较长的气瓶,增加测厚点,尽可能测出最小剩余厚度。

如何做好氧气瓶爆炸事故分析报告?(案例分享)

答:[案例7-5]

(1)事故概况 湖北1只由上海某厂制造的氧气瓶,材质为40Mn2,公称壁厚6mm,公称容积41.2L,内径210mm。使用10年后,按13.5MPa压力进行充装,充装完毕后半小时内发生了爆炸,氧气瓶炸裂成3块。

(2)检查检验

1)氧气瓶炸裂成3块,爆炸导致局部瓶壁内外反卷,瓶壁内表面严重锈蚀导致瓶壁厚薄不均。断面已生锈,但仍可分辨出爆炸过程中裂纹发展的几个区域:纤维区、放射区、剪切唇区。

2)用精度为0.1mm的DM4测厚仪从外表面对钢瓶碎片进行抽查测厚,共抽查18点,测得厚度值范围为3.0~5.9mm,具体数字见表7-20。

7-20 测厚结果 (单位:mm)

978-7-111-58419-3-Chapter07-50.jpg

3)断口分析。断口经稀盐酸清洗去锈,进行电镜显微分析。电镜分析表明:纤维区呈塑性断裂韧窝状,放射区呈准解理花纹,剪切唇区呈抛物线状的韧窝,显微特征与宏观分析相符。

4)金相分析。取试样打磨后用3%的硝酸酒精溶液清洗表面。测得钢中硫化物A1.5级,氧化物B1.5级。从金相磨面上测得断口最薄处厚度为1.28mm。金相组织观察结果为钢瓶壁薄处、厚处组织均无明显变形,组织均为珠光体+铁素体,但外壁表面含碳量偏低。

5)碎片的含氧量测定。用电子探针和能谱仪对氧气瓶碎片中的氧含量进行了测定,氧含量为0.0023%,说明该气瓶选用材料的韧性较好。

6)从3块碎片中各取一个试样,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均见表7-21。从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看,该氧气瓶的材质为40Mn2。(www.xing528.com)

7-21 化学成分分析

978-7-111-58419-3-Chapter07-51.jpg

7)碎片的强度校核。根据使用单位提供的氧气瓶使用日期,决定按“65规程”对该气瓶进行强度计算:

978-7-111-58419-3-Chapter07-52.jpg

已知:σb=885MPa,故[σ]=σb/3=30.07kgf/mm2(1kgf/mm2=9.81MPa),δ=δmin=3.0mm,计算得p=97.41kgf/mm2=9.6MPa,充装压力p=13.5MPa,pp完,强度校核不合格。

(3)原因分析及建议

1)从以上检验分析结果来看,氧气瓶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为钢瓶内壁受腐蚀严重,导致壁厚减薄不均,最大腐蚀坑深2.9mm,最大蚀坑直径4.0mm,使得钢瓶局部有效承载面积大大变小,从而使钢瓶承载能力下降,不能满足气瓶的充装压力而引起的爆炸。

2)由于氧气瓶只有一个瓶口,单凭肉眼是不可能检查到瓶内情况的,为搞清楚瓶内状况,建议增加视屏内窥镜检验项目,借助视屏内窥镜,可以观察到瓶内腐蚀状况。

3)应对使用年限较长的气瓶,增加测厚点,尽可能测出最小剩余厚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