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共产党:正确抗战路线与战略方针

中国共产党:正确抗战路线与战略方针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2]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中国共产党:正确抗战路线与战略方针

1.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它确信,中国有力量进行抗战并最后取得胜利,这种力量最深厚的根源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日本敢欺负我们,是利用了中国群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我们就有了克敌制胜的基本条件。所以必须充分地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和争取抗战的胜利,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与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这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存在,“就是一切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2]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2.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抗日战争是一场弱国对强国的战争。战争的基本走势究竟怎样?应当坚持什么样的战略方针?这是必须要作出回答的又一个重要问题。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针对当时国内出现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论断,在延安简陋的窑洞里夜以继日地撰写了《论持久战》,并在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召开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的讲演。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www.xing528.com)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明:“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中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敌强我弱对比虽然注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不是速胜战;然而后三个特点又注定了日本不能横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败,中国决不会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能否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毛泽东还提出了进行持久战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和人民战争的指导路线。他指出:在抗日战争的第一、第二阶段,在战略上应实行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在战役、战斗上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以逐步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改变敌我优劣形式,到第三阶段就能实行战略的反攻。关于战争的作战形式,毛泽东指出,在战争的全体上,从解决战争的最后命运说来,正规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尤其在战争的第一、第二阶段,游击战争则具有战略地位,尤其对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必须实行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同时毛泽东强调必须坚持人民战争的路线。只要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抗战的最后胜利必定是中国的。[3]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立足中日两国的国情和实际,正确阐述了中国抗日战争尤其是敌后战场应该采取的战略战术,为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战略指导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