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学:书法让学问回归本源

原学:书法让学问回归本源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书法,让学问成为一种具体的生活内容,让身心状态的自我觉知和调适成为学问的具体内容。因为书法是心灵的,也是身体的,是身心一体的,而学本来也应该是这样。在学术被高度专业化和片面智性化的时代,重新找回书法之于学的本源意义,可以成为一种活生生的当代实践。借助书法,学问可以回归生命的本源;借助学问,书法也可以回归艺术的本源。

原学:书法让学问回归本源

柯小刚(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学”愈益脱离身体之体,片面成为智性之用。如何重新找回学问之体,是未来学术还能否切身的关键。我的书法实践即源于这一问题意识。近年常有朋友问我不做学问了吗?怎么朋友圈里尽发书法呢?我说,因为书法好拍图啊。认真想起来,应该还有更深的原因。朋友们如果耐心读一下我发的图片,会发现那些书法并不是临摹,也不是抄书,而是日常阅读和思考的记录。

对我来说,书法不是专业,也不是业余爱好,而是学问的实践方式。我是想在毫端舞蹈,在舞蹈中思考。毛笔今天不再是实用的写字工具,但书法仍然可以成为日常工夫习练的修身之具。在书法中把思想给予身体,把感受给予思想。通过书法,让学问成为一种具体的生活内容,让身心状态的自我觉知和调适成为学问的具体内容。

书法为什么可以成为学的方式?因为书法是心灵的,也是身体的,是身心一体的,而学本来也应该是这样。在学术被高度专业化和片面智性化的时代,重新找回书法之于学的本源意义,可以成为一种活生生的当代实践。借助书法,学问可以回归生命的本源;借助学问,书法也可以回归艺术的本源。自学术以至艺术,“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但以书法修身,这是如何发生的呢?关键在于,毫端的舞蹈首先是笔锋觉知力的练习,而觉知力是顶纸而书的纸笔对话练习、身心对话练习,以及与古代法帖和先贤法言对话的练习。尤其是,当我恢复左手悬空斜持纸的古法书写时,书法也成为左右手的对话练习。一言以蔽之,这些都是“仁”的工夫练习。虞世南《笔髓论》辨应章论之详矣,我曾逐句注疏以发明此义。通过书法修身的工夫习练,可以让毛笔的毫端成为能感善应的触角,身体感受的触角,思想触及事物的触角。如此写出的点画,也可以成为身心收放卷舒的触须。(www.xing528.com)

其次,这是“听之以气”的工夫习练。听觉比视觉在书法修身实践中有更重要的作用。书法自然是一种“视觉艺术”,但以书法来修身的工夫实践却要求更精微更整全的身心投入。勿视之以眼而视之以心,勿视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的书法是时间性的、生命律动的空间运动,更像是一种音乐和舞蹈。视觉仍然重要,只不过看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学会用耳朵来看,用眼睛来听,是书法对身心的自我教化。如果听不到康定斯基从一个点中听到的声音,书法就不可能会有帮助。在庄子、书法、巨然和康定斯基之间,肯定有一种深刻的关联。

最后,很巧合的一点,日常书写的碎片化与移动网络的碎片化,竟然可以合拍。而且,这是一种充满批判张力的合拍。因为,作为一种修身工夫的日常书写,背后是整全的生活世界理想。这个理想来自往圣先贤的经典文本和历代法帖的伟大书迹。所以,每一次只言片语的书写,每一张零余便条的涂鸦,都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实践整全的理想,是以朝向整全的碎片书写给碎片化的生活以整全的辉光。我给我的公众号取名“寓诸无竟”,就有这方面的考虑。无竟而寓,零余而全。《论语》开篇为什么并列学而时习之悦、有朋远来之乐,值得反复深思。

(作者书法作品见书中彩色插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