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4.3.4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4.3.4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3砖基础的一般施工顺序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遇到地下障碍物或者古河道及软弱土层时,应该采取技术进行处理,确保地基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无论采用何种降水方法,均应连续到基础施工完毕,且土方回填后才可停止降水。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4.3.4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4.3.4.1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1.施工顺序的确定

基础工程施工是指室内地坪(±0.000)以下所有工程的施工,基础的类型有很多,基础的类型不同,施工顺序也不同。

(1)砖基础。砖基础的一般施工顺序,如图4-3所示。

图4-3 砖基础的一般施工顺序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遇到地下障碍物或者古河道及软弱土层时,应该采取技术进行处理,确保地基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如果土方开挖深度较大,项目所在地地下水水位较高,在挖土前应进行基坑支护和降低地下水水位的工作,确保土方开挖施工安全。

基础施工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各施工工序应紧密结合,当基坑开挖深度达到设计深度时应立即进行垫层施工,避免坑底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下,影响坑底承载力回填土施工过程中尽可能选择最佳含水率的土质进行回填,回填过程中要分层填实,确保填土密实,保证压实率符合设计要求。相关设备的管道安装和预埋件的埋设可与基础工程施工平行搭接完成。

(2)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包括独立基础、土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基础等,但其施工顺序基本相同,如图4-4所示。

图4-4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顺序

箱形基础工程的施工顺序,如图4-5所示。

图4-5 箱形基础工程施工顺序

高层建筑的基础因设置地下室所以都属于深基础,在施工场地有限、工期要求高、施工技术可行的条件可采用逆作法施工,施工顺序如图4-6所示。

图4-6 逆作法施工顺序

(3)桩基础。桩基础根据施工工艺不同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

1)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是一种先预制桩构件,然后将其运输至桩位处,用成桩设备将桩沉入土中形成桩。预制桩施工顺序如图4-7所示。

图4-7 预制桩施工顺序

预制桩沉桩完成后,进行桩承台和承台梁的施工,施工顺序如图4-8所示。

图4-8 桩承台和承台梁施工顺序

2)混凝土灌注桩是一种直接在现场桩位上使用机械或者人工方法成孔,并在孔中灌注混凝土而形成的桩。灌注桩施工顺序如图4-9所示。

图4-9 灌注桩的施工顺序

2.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

(1)土石方工程。土石方工程包括土石方的开挖、运输、填筑、平整和压实等主要施工过程,以及排水、降水和土壁支撑等准备工作和辅助工作。

1)确定开挖方法。土方工程面广量大,人工挖土不仅劳动繁重,而且生产效率低,工期长,成本高,因此土方工程施工中尽量采用机械化施工方法,以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人工开挖只适用于小型基坑(槽)、管沟及土方量少的场所,对大量土方一般均采用机械开挖。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原则。开挖基坑(槽)按规定的尺寸,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连续施工,尽快地完成。当采用机械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保留200~300mm厚的土层,待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再行开挖,避免坑底长时间暴露导致坑底承载力下降。基坑(槽)挖好后,应立即做垫层,不得超挖,如超挖,须经勘察设计院进行现场取样,提出坑底加固技术方案,确保超挖回填满足原有设计强度。

2)土方施工机械的选择。选择土方机械时,应根据现场的地形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工程量大小、工期要求、土方机械供应条件等因素,合理比较。选择机械,应充分发挥机械性能,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机械种类与数量,以保证施工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①常用的土方施工机械。土方施工中常用的土方施工机械有推土机铲运机和单斗挖土机。

②选择土方施工机械的要点。在场地平整施工中,当地形起伏不大(坡度<15°),土方的面积较大,平均运距较短(1500m以内),土的含水量适当(≤27%)时,采用铲运机较为适宜,如果土质坚硬或冻土层较厚时,必须用其他机械翻松后再铲运,当含水量较大时,应疏干水后再铲运。

地形起伏较大的丘陵地带,当挖土高度在3m以上,运输距离超过2km,土方工程量较大且集中时,一般应选用正铲挖土机挖土,自卸汽车配合运土,并在弃土区配备推土机平整土堆,也可以采用推土机预先把土堆成一堆,再用装载机把土装到自卸汽车上运走。

开挖基坑根据下列原则选择机械,当基坑深度在1~2m,而基坑长度又不太长时可采用推土机,对深度在2m以内的线性基坑,宜用铲运机开挖,当基坑较大,工程量集中时,如坑底干燥且较密实,可选用正铲挖土机挖土。如地下水水位较高,又不采用降水措施或土质松软,可能造成正常挖土机和铲运机陷车时,则采用反铲、拉铲或抓铲挖土机配合自卸汽车较为合适。移挖作填以及基坑和管沟的回填土,当运距在100m以内时可采用推土机施工。

3)确定土壁支护方式。土方开挖时,如果地质和场地周围条件允许,采用放坡开挖比较经济,但在建筑物布置密集的地区施工,有时不允许按规定的放坡宽度开挖,或基坑放坡开挖土方量过大,需要用土壁支护结构来支撑土壁,以保证施工的顺利和安全,同时减少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当需设置土壁支护结构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开挖深度、地质条件、地下水水位、施工方法、相邻建筑物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土壁支护结构必须牢固可靠,经济合理,确保施工安全,常用的土壁支护结构有钢支撑、板桩、灌注桩、深层搅拌桩、地下连续墙等。

4)确定降低地下水的方式。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当基坑管沟底面低于地下水水位时,由于土的含水层被切断,地下水会不断地流入坑内,雨期施工时地表水也会流入基坑中,如果不采取降水措施,把流入基坑的水及时排走或降低地下水水位,不仅会使施工条件恶化,而且地基土被水浸泡后容易造成边坡塌方,并使地基的承载力下降。同时,当基坑底部有承压水时,若不降低地下水水位进行减压,基底可能被冲破。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在基坑开挖前或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水位,保持基坑底部的干燥。降低地下水水位的方法有集水坑降水法和井点降水法。集水坑降水法一般适用于降水深度较小,且土质为粗粒土,或渗水量小的黏性土层。当基坑开挖较深,并且采用刚性基坑支护结构挡土并形成止水帷幕时,基坑内降水多采用集水坑降水法。如降水深度较大或土层为细砂、粉砂或软土地区时,宜采用井点降水法。无论采用何种降水方法,均应连续到基础施工完毕,且土方回填后才可停止降水。

5)确定土方回填的方法。基础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回填土要在基础两侧同时进行,并分层夯实。为了保证填方工程的质量,必须正确选择填方用的土料和填筑方法。

①填方土料的选择。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可用作各层填料。碎石土、石渣和砂土,也可用作表层以下填料,在使用碎石土和石渣作填料时,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以及硫酸盐含量大于5%的土均不能作填料用,淤泥和淤泥质土不能作填料,但在软土地区经过处理使含水量符合要求时,可用于填方中的次要部位。对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所用的土料,不受上述限制。

②土方填筑方法。土方应分层回填,并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如填方中采用不同透水性的土料填筑时,必须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层,放置在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将各种土料混合使用。

③填土压实方法。填土的压实方法有碾压法、夯实法、振动压实法。碾压法是利用沿着土的表面滚动的古桶或轮子的压力,在短时间内对土体产生挤压作用,在压制过程中作用力保持常量,不随时间延续而变化,碾压机械有平碾、羊足碾和振动碾三种,主要用于场地平整和大型基坑回填工程。夯实法是利用夯锤自由落下的冲击力,使土体颗粒重新排列,以此压实填土,其作用力为瞬时冲击动力,有脉冲特性。夯实机械主要有蛙式打夯机、夯锤和内燃夯土机,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面积的回填土。振动压实法是将振动压实机放在土层表面,借助振动设备使土粒发生相对位移而达到密实,其作用外力为瞬时周期重复振动,其主要适用于振动非黏性土。

6)确定场地平整土方量调配方案。场地平整施工一般应安排在基坑、管沟开挖之前进行,以使大型土方机械有较大的工作面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并可减少与其他工作的相互干扰。大型工程场地平整前应首先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其次计算挖填方的工程量,进行土方平衡调配,并根据工程规模、工期要求、现有土方机械设备条件等,拟定土方施工方案。合理确定场地的设计标高,对于减少挖填土方总量,节约土方运输费用,加快施工进度等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因此必须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方案。场地设计标高一般应在设计文件中规定,若设计文件无规定时,可采用“挖填土方量平衡法”或“最佳设计平面法”来确定。在地形复杂的地区进行大面积平整场地时,除确定场地平整土方量调配方案外,还应绘制土方调配图表。

(2)基础工程。

1)混凝土基础。

①模板施工方案。根据基础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质、施工设备等条件进行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并确定模板类型、支模方法以及拆除时间和顺序、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②钢筋工程。选择钢筋的加工(调直、切断、除锈、弯曲、连接)、运输、安装和质量检测方法,确定钢筋加工所需要的设备的类型和数量,预应力钢筋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③混凝土工程。明确混凝土供应、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的施工方法,流水施工明确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和处理方法,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质量要求。

2)桩基础。

①预制桩的施工方法。预制装的施工过程主要有桩的预制和桩的沉入两个阶段,桩的预制包括制作、起吊、运输和堆放等过程。桩的沉入包括预制桩打设的方法,选择打桩设备。

预制桩的制作有并列法、间隔法、重叠法和翻模法等制桩方法,工地预制桩多数采用重叠法制作,当采用重叠法制作时桩的重叠层数一般不超过4层。桩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由桩顶向桩尖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成。混凝土预制桩在达到设计强度75%后方可起吊,达到100%后方可运输。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吊点应符合设计规定。预制桩在打桩前应先做好准备工作,并确定合理的打桩顺序,其打桩顺序一般有逐排打设、分段打设、从中间向四周打设3种情况,如图4-10所示。打入时还应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和桩的规格,宜采用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的施工顺序。预制桩按打桩设备和打桩方法,可分为锤击法、振动法、水冲法和静力压桩等。

图4-10 打桩顺序

(a)逐排打设;(b)分段打设;(c)从中间向四周打设

②灌注柱的施工方法。根据灌注柱的类型确定施工方法,选择成孔机械的类型和其他施工设备的类型及数量,明确灌注桩的质量要求,拟定安全措施等。

灌注柱按成孔方法可分为泥浆护壁灌注桩、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套管成孔灌注桩等。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是利用钻孔机械在桩位处进行钻孔,当钻孔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后,立即进行清孔,并在孔内放入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成桩。在钻孔过程中为了防止孔壁塌陷,应在孔中注入一定成稠度的泥浆护壁进行成孔。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适用于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含水黏土层,或夹砂、流砂和风化岩等各种土质的桩基成孔,施工使用范围较广;干作业成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是先利用钻孔机械在桩位处进行钻孔,待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立即进行清孔,然后吊钢筋笼入孔中,再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桩,适用于地下水水位以上的干土层桩基的成孔施工;套管成孔灌注桩是用锤击或振动的方法,将带有预制混凝土桩尖的钢套管沉入土中,待沉入规定的深度后,立即在管内浇筑混凝土或管内放入钢筋笼后再浇筑混凝土,随后拔出钢套管,并利用拔管时的冲击或振动使混凝土振捣密实。套管成孔灌注桩桩长可随实际地质条件确定,经济效果好,尤其在地下水、流砂、淤泥的情况下,可使施工大大简化,但其桩承载能力较低,在软土中易于产生缩颈,且施工过程中仍有挤土振动和噪声造成对周边建筑物的危害,目前较少采用该法施工。

4.3.4.2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1.施工顺序的确定

(1)砌体结构。砌体结构主体的楼板可预制也可现浇,楼梯一般采用现浇。

若楼板为预制构件时,砌体结构工程的施工顺序一般如图4-11所示。

图4-11 砌体结构施工顺序(预制楼板)

当楼板现浇时,其砌体结构工程的施工顺序一般如图4-12所示。

图4-12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顺序(现浇楼板)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当楼层不高或工程量不大时,柱、梁、板可一次整体浇筑,柱与梁板间不留施工缝。柱浇筑完成后需等待1~1.5h,待柱混凝土初步沉实后,再浇筑其上的梁板,以避免因柱混凝土下沉在梁、柱接头处产生空隙。柱宜在梁板模板安装后钢筋未绑扎前浇筑,以便利用梁板模板作横向支撑和柱浇筑操作平台用。在每一个施工段中应连续浇筑到顶,每排柱子由外到内对称顺序进行浇筑,以防柱子模板连续受侧推力而倾斜。与墙体同时浇筑的柱子,两侧浇筑的高差不能太大,以防柱子中心移动。梁板柱整体现浇时,框架结构主体的施工顺序一般如图4-13所示。

图4-13 框架结构主体工程施工顺序(梁板柱整体现浇)

2)当楼层较高或工程量较大时,柱与梁、板间分两次浇筑,柱与梁、板间施工缝留在梁底(或梁托下)。待柱混凝土强度达1.2N/mm2以上后,再浇筑梁和板。梁高大于1m时,可先单独浇筑梁,其施工缝留在板底以下20~30m处,待梁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时再浇筑楼板。无梁楼盖浇筑时,在柱帽下50mm处暂停,然后分层浇筑柱帽,待混凝土接近楼板底面时,再连同楼板一起浇筑。先浇筑后浇梁板时,框架结构主体的施工顺序一般如图4-14所示。

图4-14 框架结构主体工程施工顺序(先浇筑后浇梁板)

3)浇筑钢筋混凝土电梯井的施工顺序一般如图4-15所示。

图4-15 钢筋混凝土电梯井施工顺序

(3)剪力墙结构。主体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可采用大模板或滑模工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采用大模板工艺,分段组织流水施工,施工速度快,结构整体性、抗震性好。其标准层的施工顺序一般如图4-16所示。

图4-16 剪力墙标准层施工顺序(大模板工艺)

采用滑升模板工艺时,其施工顺序一般如图4-17所示。

图4-17 剪力墙标准层施工顺序(滑升模板工艺)

(4)装配式工业厂房

1)预制阶段的施工顺序。现场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如图4-18所示。

图4-18 现场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

现场预制预应力屋架的施工顺序如图4-19所示。

图4-19 现场预制预应力屋架的施工顺序

2)结构安装阶段的施工顺序。装配式工业厂房的结构安装是整个厂房施工的主导施工过程,其他施工过程应配合安装顺序,结构安装阶段的施工顺序如图4-20所示。每个构件的安装工艺顺序如图4-21所示。

图4-20 结构安装阶段的施工顺序

图4-21 每个构件的安装工艺顺序

构件吊装顺序取决于吊装方法,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安装法有分件吊装法和综合吊装法两种。分件吊装法的构件吊装顺序如图4-22所示,综合吊装法的构件吊装顺序如图4-23所示。

图4-22 分件吊装法构件吊装顺序

图4-23 综合吊装法构件吊装顺序

(5)装配式墙板结构。装配式墙板结构标准层施工顺序如图4-24所示。

图4-24 装配式墙板结构标准层施工顺序

2.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

(1)测量控制工程

1)轴线控制。

2)标高的控制。

3)垂直度控制。

4)沉降控制。

(2)脚手架工程。脚手架应在基础回填土完工之后,配合主体工程搭设,在室外装饰之后、散水施工前拆除。对脚手架的基本要求是构造合理,受力和传力明确,与结构拉结可靠,杆件的局部稳定和整体稳定都要确保,同时搭设脚手架的架子工要有建筑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证。

1)依据以下4个因素选择脚手架。

①工程项目外形、高度、结构形式和工期要求。

②脚手架组成材料供应情况。

③脚手架施工方法。

④安全和经济要求。

2)确定脚手架搭设方法。脚手架按平面搭设部位分为外脚手架和里脚手架,外脚手架按建筑物立面上设置状态分为落地、悬挑、吊挂、附着升降4种基本形式。落地式脚手架搭设在建筑物外围地面上,主要搭设方法为立杆双排搭设。在砖混结构中,该脚手架兼做砌筑装修和防护之用,在多层框架结构施工中,该脚手架用作装修和防护使用;悬挑式脚手架搭设在建筑物外边缘向外伸出的悬挑结构上,将脚手架荷载全部或部分传递给建筑结构。该脚手架作为装修和防护使用,应用在市区需要做全封闭,以防坠物伤人。吊挂式脚手架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为外挂脚手架,随主体结构逐层向上施工,用塔式起重机吊升,悬挂在结构上,该形式脚手架适用于高层框架和剪力墙结构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将自身分为两大部件,分别依附固定在建筑结构上,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随着升降脚手架以电动或手动提升设备使两个部件互为利用,交替松开、固定、交替爬升,适用于高层框架和剪力墙结构的快速施工。为了保证脚手架的稳定,要设置连墙杆、剪刀撑、抛撑等支撑体系,并确定其搭设方法和设置要求。里脚手架搭设在建筑物内部,用于砌墙抹灰及其他室内装饰工程。

3)脚手架的安全技术要求。脚手架工程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为了确保脚手架搭设使用和拆除过程中的安全性,对脚手架的安全技术要求如下:

①对脚手架的基础构架结构,连墙件必须进行设计复核,确保其承载力满足施工要求。

②脚手架按规定设置斜杆、剪刀撑、扫地杆、连墙件。

③脚手架连接节点可靠稳定。

④脚手架的基础应平整,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⑤脚手架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

(3)垂直运输机械的选择。

1)垂直运输体系的选择。高层建筑施工中垂直运输作业具有运输量大、机械费用大、对工期影响大的特点。施工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所需物料的垂直运输速度。

垂直运输体系一般有下列组合:

①施工电梯+塔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负责吊送模板、钢筋、混凝土,电梯运送人员和零散材料。其优点是供应范围大,易调节安排;缺点是集中运送混凝土的效率不高,适用于混凝土量不是特别大而吊装量大的结构。

②施工电梯+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带布料杆)。混凝土泵运送混凝土,塔式起重机吊送模板、钢筋等大件材料,人员和零散材料由电梯运送。其优点是供应范围大,供应能力强,更易调节安排;缺点是投资和费用很高,适用于工程量大、工期紧的高层建筑。

③施工电梯+高层井架(带摇臂拔杆)。井架负责运送混凝土,拔杆负责运送模板,电梯负责运送人员和散料。其优点是垂直输送能力强,费用不高;缺点是供应范围和吊装能力较小,需要增加水平运输设施。适用于吊装量不大,特别是无大件吊装的情况且工程量不是很大、工作面相对集中的结构。

④施工电梯高层井架+塔式起重机。井架负责运送大宗材料,塔式起重机吊送模板、钢筋等大件材料,人员和散料由电梯运送。其优点是供应范围大,供应能力强;缺点是投资和费用较高,有时设备能力过剩,适用于吊装量、现浇工程量较大的结构。

⑤塔式起重机+普通井架。塔式起重机吊送模板、钢筋等大件材料,井架运送混凝土等大宗材料,人员通过室内楼梯上下。其优点是费用较低,且设备比较常见;缺点是人员上下不太方便,适用于建筑物高度50m以下的建筑。

选择垂直运输体系时,应全面考虑以下三方面:

a.运输能力要满足规定工期的要求。

b.机械费用低。

c.综合经济效益好。

从我国的事故现状及发展趋势看,一般采用“施工电梯+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方案。

2)塔式起重机的选择。

①选择方法:根据结构形式(附墙位置)、建筑物高度、采用的模板体系、现场周边情况、平面布局形式及各种材料的吊运次数,以起重量Q、起重高度H和回转半径R为主要参数,经吊次、台班费用分析比较,选择塔式起重机的型号和台数。

②塔式起重机的平面定位原则:塔式起重机施工不留死角;塔式起重机相互不碰撞(塔臂与塔身不相碰),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确保安全可靠。

③施工电梯的选择。

a.选择方法:以定额载重量、最大架设高度为主要性能参数满足本工程使用要求,可靠性高,经济效益,能与塔式起重机组成完善的垂直运输系统。

b.平面定位原则:布置便于人员上下及物料集散,距各部位的平均距离最近,且便于安装附着。

(4)混凝土及砌筑工程施工设备。

1)混凝土搅拌机械的选择。当工程采用自拌混凝土时,必须认真考虑选择适宜的混凝土搅拌机械。

混凝土搅拌机械主要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小选择搅拌机的类型,按工程量的大小及工期的要求选择混凝土搅拌机的型号。

干硬性混凝土宜选用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塑性混凝土宜选用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工程量较大、工程紧的工程宜选用大容量的混凝土搅拌机或选用多台搅拌机,当工程量较小时,可选用小容量的混凝土搅拌机。

2)混凝土振捣机械的选择。混凝土振捣机械的类型主要根据建筑结构选择,薄型结构(如楼板、平板)可选用平板振捣器,现浇混凝土墙可采用外部振捣器,混凝土梁、柱、基础及其他混凝土结构可选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器的型号、数量按工程量的大小或工期要求选择。

3)钢筋加工机械的选择。

①钢筋焊接机械选择。一般情况下,焊接少量、零星钢筋时,可选用电弧焊;当钢筋加工数量较大,在下料前进行连接时,一般选用对焊机;框架结构钢筋进行竖向连接时,可采用电渣压力焊或钢筋挤压连接或螺纹套筒连接。

②钢筋下料机械和弯曲成型机械选择。当加工少量、小直径钢筋时,可采用人工下料和弯曲成型;当钢筋加工数量较大时,应选择钢筋下料机和钢筋成型机进行钢筋下料成型。

4)砂浆搅拌机的选择。工期紧、工程量大的工程应选用生产效率高的搅拌机或多台搅拌机,建筑工地如没有配备砂浆搅拌机时,也可以采用混凝土搅拌机来搅拌砂浆。

(5)砌筑工程。砌筑工程是一个综合的施工过程,包括砂浆制备、材料运输、搭设脚手架和墙体砌筑等。

1)明确砌筑质量和要求。砌体一般要求灰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厚薄均匀,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接槎牢固。

2)明确砌筑工程施工组织形式。砌筑工程施工采用分段组织流水施工,明确流水分段和劳动组合形式。

3)确定墙体的组砌形式和方法。普通砖墙的砌筑形式主要有一顺一丁、三顺一丁、两平一侧、梅花丁和全顺式。普通砖墙的砌筑方法主要有“三一”砌砖法、挤浆法、刮浆法和满口灰法。

4)确定砌筑工程施工方法。

①砖墙的砌筑方法。砖墙的砌筑一般有抄平放线、摆砖、立皮数杆、挂线盘角、砌筑和勾缝清理等工序。

②砌块的砌筑方法。在施工之前,应确定大规格砌块砌筑的方法和质量要求,选择砌筑形式,确定皮数杆的数量和位置,明确弹线及皮数杆的控制方法和要求,绘制砌块排列图,选择专门设备吊装砌块。

③砖柱的砌筑方法。矩形砖柱的砌筑方法,应使柱面上下皮砖的竖缝至少错开1/4砖长,柱心无通缝,少砍砖并尽量利用1/4砖。

④砖垛的砌筑方法。砖垛的砌法,要根据墙厚不同及垛的大小而定,无论哪种砌法都应使垛与墙身逐皮搭接,切不可分离砌筑,搭接长度至少为1/4砖长。根据错缝需要可加砌3/4砖或半砖。当砌完一个施工层后,应进行墙面、柱面的勾缝和清理,以及落地灰的清理。

⑤确定施工缝留设位置和技术要求。施工段的分段位置应设在温度缝、沉降缝、防震缝或门窗洞口处。

(6)钢筋混凝土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由模板、钢筋、混凝土三个工序相互配合进行。

1)模板工程。模板安装的全过程如图4-25所示。

图4-25 模板安装的全过程

2)钢筋工程。钢筋加工工艺流程如图4-26所示。

图4-26 钢筋加工工艺流程

3)混凝土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27所示。

图4-27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4.3.4.3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

屋面防水工程对施工工艺要求高,主要是人工操作,占用时间长,为了避免雨水渗漏,主体结构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屋面防水施工,为了节省工期,屋面工程与装饰工程平行搭接施工。屋面防水层可分为柔性防水层和刚性防水层,防水层的下方设置找平层

(1)水泥砂浆和细石混凝土找平层的施工工艺。基层清理验收→拉坡度线→做标准灰饼→嵌分隔条→铺填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刮平抹压→养护。

(2)沥青砂浆找平层施工工艺。清扫基层→喷涂冷底子油→拉线、嵌分隔条→铺筑沥青砂浆→滚压密实、平整。

(3)普通沥青卷材柔性防水层施工工艺。检查验收基层→涂刷基层处理剂→测量放线→铺贴附加层→铺贴卷材防水层→淋水蓄水试验→做保护层。

(4)涂抹柔性防水层施工工艺。清理验收基层→涂刷基层处理剂→施工缓冲层及附加层→施工涂膜防水层→淋水蓄水试验→施工屋面保护层→检查验收。

(5)刚性防水层施工工艺。结构基层处理→隔离层→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养护→嵌缝。季节温差大的地区,混凝土受温差的影响易开裂,故一般不采用刚性防水屋面

2.屋面防水工程流水施工组织的步骤

第一步,划分施工过程。按照划分施工过程的原则,把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工期的关键施工过程单独列项。

第二步,划分流水施工段。为了组织流水施工,按照划分施工段的原则,并结合工程实际工程情况将屋面防水工程划分为若干个施工段,施工段的数目要合理,与施工过程数相对应。屋面工程组织施工时若没有高低层或没有设置温度变形缝,通常不分段施工,采用依次施工方式组织施工。

第三步,建立专业班组进行流水施工,确保主导工序的专业班组连续施工。

第四步,组织流水施工,绘制屋面防水分项工程进度计划,通常采用横道图表示方式。

4.3.4.4 装饰工程施工方案

为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完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美化建筑物,采用装饰装修材料或饰物,对建筑的内外表面及空间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称为装饰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的种类有抹灰工程、门窗工程、吊顶工程、轻质隔墙工程、饰面面板工程、幕墙工程、涂抹工程、裱糊与软包工程、细部工程等。

1.内墙面装修施工

内墙面装修施工流程图为:基层清理→材料准备→机具准备→中间构造层→面层→质量评定→成品保护。

(1)石材墙面、柱面湿挂法施工。

工艺流程:板材钻孔、预下镀锌钢丝→板材安装→灌浆→嵌缝清洗→伸缩缝的处理。

(2)石材墙面、柱面干挂法施工。

工艺流程:板材钻孔、开槽→板块补强→基面处理及防线→板材安装→接缝处的处理。

(3)内墙釉面砖施工。

工艺流程:选砖→基层处理→规方、贴标块→设标筋→抹底子灰→排砖、弹线、拉线、贴标准砖→垫底尺→铺贴釉面砖→擦缝。

(4)外墙砖施工。

工艺流程:基体处理→抹找平层→刷结合层→拍砖、弹线、分格→浸砖、铺贴外墙砖→墙砖勾缝与清理。

(5)裱糊施工。

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刷防潮底漆及底胶→墙面弹线→裁纸与浸泡→壁纸及墙面涂刷胶黏剂→裱糊→清理修整。

(6)木龙骨隔断墙施工。

工艺流程:清理基层地面→弹线、找规矩→在地面用砖、水泥砂浆做踢脚座→弹线,返线至顶棚及主体结构墙上→立边框墙筋→安装沿地、沿顶木楞→立隔断立龙骨→钉横龙骨→封罩面板、预留插座位置并加设垫木→罩面板处理。

2.楼地面装修施工

(1)水泥砂浆整体式地面施工。

工艺流程:清理基层→面层弹线→润湿基层→做灰饼、标筋→洒素水泥浆→铺水泥浆→木杠压实刮平→木抹子拍实搓平→铁抹子压光→养护。

(2)陶瓷地砖楼地面施工。

工艺流程:处理、润湿基层→弹线、定位→打灰饼、做冲筋→铺结合层砂浆→挂控制线→铺贴地砖→敲击至平整→处理砖缝→清洁、养护。

(3)天然大理石与花岗石板楼地面施工。

工艺流程:基层清理→弹线→试饼、试铺→板块浸水→扫浆→铺水泥砂浆结合层→铺板→灌缝、擦缝→打蜡养护。

(4)实木地板楼地面施工。

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弹线→钻孔安装预埋件→地面防潮防水处理→安装木龙骨→垫保温层→弹线、钉装毛地板→找平、刨平→钉木地板、找平、刨平→装踢脚线→刨光、打磨→油漆→上蜡。

(5)复合木地板楼地面施工。

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弹线、找平→铺垫层→试铺预排→铺地板→铺踢脚板→清洁。

(6)地毯楼地面施工。

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弹线、套方、分格、定位→地毯剪裁→钉倒刺板挂毯条→铺设衬垫→铺设地毯→细部处理及清理。

3.顶棚装修施工

(1)木龙骨吊顶施工。

工艺流程:弹线找平→检查安装埋件和连接件→安装吊杆和主龙骨→安装木顶撑→安装次龙骨→安装饰面层。

(2)U形、T形轻钢龙骨吊顶施工。

工艺流程:弹线→安装吊杆→安装主龙骨→安装中、次龙骨→安装横撑龙骨→检查调整主龙骨系统→安装饰面板→检查修整。

4.外墙面装修施工

(1)隐框式玻璃幕墙安装施工。

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立柱、横梁安装→玻璃组件的安装→玻璃组件间的密封及周边收口处理→清理。

(2)挂架式玻璃幕墙安装施工。

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安装上部承重钢结构→安装上部和侧边边框→安装玻璃→玻璃密封→清理。

(3)金属幕墙安装施工。

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安装连接杆→安装骨架→安装金属板→板缝处理→伸缩缝隙处理→幕墙收口处理→板面清理。

(4)石材幕墙安装施工。

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安装金属骨架→安装防火材料→安装石材板→处理板缝→清理板面。

4.3.4.5 预应力结构施工方案

1.预应力结构预埋施工方案

(1)在预应力梁上下排主筋和箍筋绑扎完成后,就可以穿插进行预应力筋的制作。现场板底模可同时进行铺设,在梁的两侧需要搭设预应力铺放脚手架,梁侧模、张拉端及固定端处模板须预留,待有粘结穿筋和端部节点完成后,再进行梁侧面模板的封模。

(2)为了满足预应力筋的设计矢高要求,对于交叉梁普通钢筋的高度在铺放制作时应进行复核,确定交叉梁普通钢筋的绑扎顺序。若普通钢筋与预应力钢筋发生矛盾,应以普通钢筋避让预应力钢筋为主,同时应及时提出避让或变更方案,报送监理及有关设计单位认可。

(3)确定孔道高度,电焊支架钢筋。施工时,首先可以在绑扎完成的箍筋上(垫块完成后),确定孔道跨中高度和反弯点高度。必须注意,设计图中的预应力钢筋曲线是以孔道中心为标注。因此,在确定支架钢筋的高度时应以波纹管底部外径为基线,支架钢筋采用φ12以上钢筋,长度与梁箍筋宽度相同,水平间距一般不大于1000mm。支架钢筋制作完成后,现场质量员应及时进行复核及工序验收。

(4)端部模板必须与端部锚垫板对拉螺栓固定。同时应采用普通钢筋加以固定,以防止在浇捣混凝土时发生偏位等现象。端部锚垫板、螺旋筋由于处于支座钢筋较密处,安装比较困难,应保证其位置的准确。同时,还必须保证垫板与孔道切线相垂直。

(5)铺放波纹管。支架钢筋安装完成后,可铺放波纹管。波纹管每根长度一般为6m,套管长度300mm。在穿入波纹管前,应先将套管旋上波纹管另一端,穿入孔道后将套管倒旋与另一波纹管相连接。

(6)穿预应力筋。穿筋采用单根穿束法,穿束前先将钢绞线端部套上特制“子弹头”,然后从一端穿至另一端。要注意穿进困难时不能硬顶,以防波纹管被顶破,而应将钢绞线往复轻抽、推、转,必要时应检查波纹管是否通顺,不通顺应将其扶顺。在穿束完成后应及时对孔道进行绑扎、固定。现场质量员应对波纹管进行外观检查,若发现孔洞等现象应及时进行修理。

(7)设置灌浆泌水孔。设置原则:二端张拉的预应力筋,一般以每跨大梁每一束预应力曲线高处设置一个泌水孔,水平间距不超过30m。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在固定端处必须设置泌水孔。具体方法:在泌水孔处的波纹管上覆盖一层海绵垫片和带嘴的塑料弧形压板,并用钢丝与波纹管绑扎,再用增强软管插在嘴上,并将其引出梁顶。

2.预应力结构张拉、锚固施工方案

(1)预应力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张拉。预应力张拉设备在使用前,应送权威检验机构采用顶顶机的方式,对千斤顶和油表进行配套标定,并且在张拉前要试运行,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理顺张拉端预应力筋次序,依次安装工作锚、顶压器、千斤顶、工具锚。

(2)张拉采用以张拉应力控制为主,伸长值校验为辅的方法。理论伸长值按下列曲线预应力筋的理论张拉伸长值ΔLT按式(4-1)计算:

式中 Fj——预应力筋的张拉力;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LT——从张拉端至固定端的孔道长度(m);

   κ——每米孔道局部偏差摩擦影响系数;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可近似取该孔道在纵轴上的投影长度;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

   θ——从张拉端至固定端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总夹角(rad)。

理论伸长值计算时,预应力筋的摩擦系数取值见表4-13。

表4-13 预应力筋的摩擦系数表

(3)张拉应力控制采用经标定后和千斤顶相配套的压力表上读数进行控制。压力表读数根据千斤顶标定书和张拉控制应力采用数值插入法计算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张拉时达到相应表读数即达到相应控制应力。

(4)张拉时要求实测伸长值与理论计算伸长值的偏差应在规范要求范围内,超出时应立即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之后再继续作业。若施工中预应力筋产生断丝和滑移,其数量不得超过表4-14的控制数。

表4-14 后张预应力筋断丝、滑移限制

(5)预应力张拉顺序及方法。确定合理的预应力施加过程及施加顺序,是预应力施工的关键所在。通常采取如下张拉方案。

1)预应力筋的张拉。每个施工段主梁的张拉应同步对称进行,张拉顺序如下:

①对每个区段而言,要求从中间向两边逐条梁依次进行,以保证整个区域变形一致。

②对每根预应力梁而言,当梁内预应力筋分段搭接时,应沿梁跨方向顺次张拉各跨预应力筋;不得在前一榀梁张拉未完成时,开始张拉后一榀梁,以防止未张拉跨内的梁截面产生受拉裂缝。

2)为防止张拉过程中梁产生较大的偏心受力,张拉次序一般为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当仅有两个平行孔时,可采取不对称张拉,即先张拉其中一束,后张拉另一束。

(6)根据设计图纸给出的位置,固定锚固端、张拉端的锚垫板、喇叭管、螺旋筋,注意锚具位置正确且牢固;波纹管及喇叭管连接处用胶带密封,以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入波纹管。排气孔位于波纹管最高点,所以排气孔与波纹管连接处同样应用胶带密封。

(7)预应力筋的锚固区,必须有严格的密封防护措施,严防水汽进入,锈蚀预应力筋。因此,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应立即对预应力筋进行封端保护。

(8)宜采用砂轮切除多余的预应力筋,预应力筋切断后露出锚具夹片外的长度应不得小于30mm。严禁采用电弧切割预应力筋。

(9)用同强度混凝土封堵张拉端后浇筑部分以保护锚具,混凝土中不得使用含氯离子的外加剂。封堵时应注意插捣密实。

(10)浇筑时,注意保护已张拉锚固的锚具,不得直接振捣锚具。

3.预应力结构灌浆施工方案

(1)灌浆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体28d标准强度不低于30MPa。(www.xing528.com)

(2)水泥浆的水胶比为0.40~0.42,搅拌后3h的泌水率控制在2%以内,水泥浆流动度以16~20s为宜。添加适量膨胀剂,但不得掺入含氯化物等对预应力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

(3)灌浆前切割外伸钢绞线,钢绞线露在锚具外的长度控制在30~50mm,然后用水泥浆密封所有张拉端,以防浆体外溢,并将排气孔部位的波纹管逐个打通,为下一步操作做准备。

(4)灌浆工作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并应排气通顺。灌浆进行到排气管冒出浓浆后,方可堵塞此处的排气孔。

(5)灌浆过程中制作3组70.7mm×70.7mm×70.7mm的立方体水泥砂浆试块,标准养护28d后送交试验室检验试块强度,其强度不应小于30MPa。

4.3.4.6 后浇带结构施工方案

1.后浇带留置及加固措施

(1)后浇带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留置。

(2)后浇带两侧支撑排架始终保留,并适当加固,以保证此处悬臂部分梁板结构安全。所有的后浇带都必须在拆模前先进行加固,禁止整片拆除后才回顶。

(3)对后浇带采取加固时,加固系统应根据模板工程施工方案中支撑系统的要求来设置,以保证加固系统能够达到支撑起上部结构恒载以及施工荷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加固区施工荷载,保证支撑系统的稳定。

(4)后浇带加固点设置。后浇带两侧板带应沿后浇带各设置一排加固点,加固点设置在后浇带边沿混凝土浇筑密实处,每条梁下面必须且至少要设置两个加固点。

2.后浇带施工方案

(1)基础底板内钢筋必须贯通后浇带,两侧用双层钢板网隔断。

(2)底板、楼板、梁后浇带之间根据设计要求增加补强钢筋。

(3)底板混凝土施工时,渗漏入后浇带内混凝土泥浆应及时清理干净。

(4)底板浇筑完毕后,在后浇带两旁用标准砖砌翻口,翻口上用七夹板覆盖,防止垃圾进入后浇带内。

(5)按设计要求时间进行封带,浇筑前将表面清理干净,用钢丝刷清除钢筋表面水泥浆,将整个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凿清形成毛面,清除垃圾及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

(6)采用比原强度等级混凝土提高一级的混凝土进行浇捣(抗渗等级相同),并增加膨胀剂。

4.3.4.7 钢结构现场安装

1.地脚锚栓安装

(1)在绑扎完毕的柱基面筋上测设出对应螺栓组十字中心线的标志,并在螺栓组对应定位钢板上定位出螺栓组十字中心线,如图4-28所示。

(2)将定位钢板置于基础面筋上,使定位钢板的十字丝与面筋上十字丝标志对齐,找正找平,初步固定,如图4-29所示。

图4-28 螺栓组十字中心线的定位

图4-29 初步固定

(3)将地脚螺栓插入定位钢板螺栓孔内,将螺杆上部用螺帽初步固定,并找正复核,把螺栓顶部全部调整到设计要求标高,如图4-30所示。

(4)待中心轴线与标高校验合格后,用直径12mm的钢筋把底部主筋和定位钢板焊接牢固。并在螺栓螺纹部分涂上黄油,包上油纸,加套管保护,如图4-31所示。

图4-30 地脚螺栓

图4-31 加套管保护

2.钢梁安装

钢梁安装时需要在钢梁上开吊装孔,吊装时卡环直接穿入吊装孔进行安装。

(1)吊点。钢梁的吊点设置如表4-15和图4-32所示(主梁捆绑,次梁吊装孔)。

表4-15 钢梁的吊点设置

图4-32 钢梁的吊点设置

(2)钢梁就位调整。钢梁对接位置的操作平台采用吊笼,吊笼采用角钢做成,在钢梁吊装之前安装在钢梁上,随钢梁一起吊装或单独吊装,如图4-33和图4-34所示。

图4-33 吊笼(一)

图4-34 吊笼(二)

吊笼使用方法如下:

1)吊笼为钢梁对接时,对接部位施工用具。吊笼在钢梁吊装前,安装在工作部位,吊装时随钢梁一起吊装,待钢梁安装完成时,采用塔式起重机取下式起重机笼。

2)工人通过楼梯或爬梯,进入吊笼施工作业。

3)在吊笼中焊接或作业时,施工人员应做好安全措施,焊接应做好三防工作。在施工人员利用吊笼操作时,安全绳不能种根在吊笼上,必须可靠地种根在吊笼以外的地方。

(3)生命线。

1)安全绳。在梁和桁架上弦上设置一道安全绳,用于施工人员的水平移动时,安全绳生根用。安全绳使用φ10的镀锌钢丝绳,两端可固定在柱子,拉紧采用法兰螺栓。安全绳应在构件吊装之前临时固定在构件,构件吊装到位后,及时拉设固定。

2)高空操作平台:采用全钢结构,在柱对接位置设置操作平台,以便施工。操作平台设置如图4-35所示。

(4)次梁串吊。楼层次梁质量较小,为加快施工进度,可以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串吊,如图4-36所示。

图4-35 高空操作平台

图4-36 次梁串吊

3.钢柱安装

(1)安装操作平台及钢爬梯。吊装前将钢爬梯安装在钢管柱的一侧,同时在柱顶往下1.3 m处焊接固定装配式安装操作平台的临时槽钢,钢爬梯和临时槽钢应安全、牢靠,便于作业人员上下和安装钢梁时操作,如图4-37所示。

(2)钢柱吊点设置及起吊方式。吊点设置在预先焊好的连接耳板处,为防止吊耳起吊时的变形,采用专用吊具装卡,采用单机回转法起吊。起吊前,钢柱应垫上枕木以避免起吊时柱底与地面的接触;起吊时,不得使柱端在地面上有拖拉现象,如图4-38所示。

(3)首节柱柱脚定位。钢柱吊到就位上方200mm时,应停机稳定,对准螺栓孔和十字线后缓慢下落,使钢柱四边中心线与基础十字轴线对准,如图4-39所示。

图4-37 安装操作平台及钢爬梯

图4-38 钢柱吊点设置及起吊方式

图4-39 首节柱柱脚定位

(4)钢柱临时固定及调整。在吊机松钩前,采用钢丝揽风绳进行固定,同时在钢柱的两条垂直的轴线方向设置经纬仪,对钢柱进行初步测量校正,如图4-40所示。

(5)钢梁安装。在吊装前挂好吊笼,如图4-41所示。

图4-40 钢柱临时固定及调整

图4-41 钢梁安装

4.3.4.8 装配式建筑吊装工程施工方案

1.吊装顺序

深化设计单位,根据构件的吊装流程对构件进行编号。厂家根据编号给每个构件贴上二维码及编码,运输和卸货时应充分考虑楼层构件吊装顺序。吊装顺序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吊装,原则上从每栋单体的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吊装。

2.吊装施工工序流程

吊装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42所示。

3.吊装前工作准备

(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①项目技术负责人提前做好专项施工安全及技术交底,并根据施工方案及图纸认真地做好楼层的现场安装计划。

②相关技术施工人员要详细阅读施工图纸及规范、规程,熟练掌握图纸内容,列出施工的难点和重点。图纸不明确的地方及时与建设单位工程部及设计院沟通。

2)现场准备。

①施工现场内设施工道路,并在施工道路边上做好排水沟。为方便平板车的进出,保证运输道路满足构件运输车辆承载能力,做好现场道路硬化工作,并在施工现场四周空地布置预制构件堆放场地。

②在施工现场设置预制叠合板、填充墙、楼梯、阳台等专用的堆场。为了方便吊装,必须在楼侧边靠近塔式起重机处设置构件临时堆放场地,并做好场地硬化。在堆放场地四周做好排水处理,避免堆放场地积水,影响构件堆放及吊装。构件堆放场地要做好安全围挡,悬挂标识,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前按照施工顺序由运输车辆将构件运至施工处。

③预制叠合板、预制阳台、预制楼梯采用平放运输,放置时构件底部设置通长木条,并用紧绳与运输车固定;预制填充墙采用竖放设置,底部固定牢靠。预制板可叠放运输,叠放层不得超过6层。预制楼梯板不得超过3层。运输车运输预制构件时,车启动应慢,车速应匀,转弯变道时要减速,以防止冲撞预制板造成损坏。

图4-42 吊装施工工序流程

3)材料准备。

①支撑体系:立杆采用钢管脚手架,顶部设可调顶撑,横肋采用40mm×90mm木方。

②安装工具:水准仪、塔尺、水平尺、冲击钻、橡胶垫、专用吊钩、铁锤、撬棍、扳手、锚固螺栓等。

(2)交底。

1)按照二级技术交底程序要求,逐级进行技术交底。特别是对不同技术工种的针对性交底,要切实加强和落实。

2)重视设计交底工作,每次设计交底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召集各相关岗位人员汇总、讨论图纸问题。设计交底时,切实解决疑难和有效落实现场碰到的图纸施工矛盾。

3)切实加强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沟通与信息联系,深化设计单位和预制构件加工制作单位的联系。

(3)测量放线。

1)PC正式吊装前1d,用测量仪器在该楼层上放出PC构件进出控制线(黑线)和左右控制线(红线)作为平面位置调节的依据,在柱钢筋上放500mm标高线(红油漆线)作为标高调节的依据。

2)每层楼面轴线垂直控制点不应少于4个,楼层上的控制轴线应用经纬仪由底层原始点直接向上引测,轴线放线偏差不得超过3mm。放线遇有连续偏差时,应考虑从建筑物中间一条轴线向两侧调整。测量放线人员将该工程的控制点引到地楼面板底模上,将引入的控制点用墨线弹出,形成该楼层的纵横控制轴线。

外墙板放线要求:根据各块板的长度放出控制边线,每块外墙板板缝必须控制在15~25mm(±5mm),并保证相邻的板缝相对均匀。

3)在预埋件准确位置全部校准后,将埋件预先焊好的钢筋与梁板钢筋点焊在一起,临时固定预埋件的位置,再反复校正预埋件的精确位置,确保预埋件的位置固定不变。

4)待楼层所有工序完成以后,进行该楼层混凝土浇筑。

(4)吊装施工技术要求。

1)正式吊装前,应进行试吊,首先将构件吊起离开地面200~300mm后,停止提升,检查塔式起重机的刹车等性能,吊具、索具是否可靠,确认无误方可进行正式吊装工序。

2)PC板平面位置的调节主要是其在平面上进出和左右位置的调节,平面位置误差不得超过2mm。

3)PC板的上口与下口应分别进行调节,而且应以上口水平面控制为重点。若PC板下口平面位置与下层板的上口不一致时,应以后者为准,且在保证垂直度的情况下,尽量使外观保持一致。

4)调节标高必须以PC板上口标高作为控制的重点,标高的允许误差为2mm,每层PC板吊装完成后必须整体校核一次标高、轴线的偏差,确保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若出现超出允许的偏差应通知项目技术负责人共同研究解决,严禁蛮干。

5)PC构件本身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现场吊装施工能否顺利进行,优良的构件质量是PC吊装质量的一个前提与保障。为了加强PC构件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施工单位应派出一名管理人员进驻构件厂,同时建设单位派出一名监理作为驻厂监理代表,参与构件的生产进度协调与质量把控,所有构件出厂时必须经过总承包单位与监理驻厂代表验收签字后才能发货到现场,构件到现场后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与总承包单位质检员检查验收后才能开始吊装。对不符合要求的构件坚决予以退场处理,严格控制构件质量三级质检制度。

6)吊装质量的控制是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的重点环节,也是核心内容,主要控制重点在施工测量的精度上。为达到构件整体拼装的严密性,避免因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值而使后续构件无法正常吊装就位等问题的出现,吊装前须对所有吊装控制线进行认真的复检,构件安装就位后须由项目部质检员会同监理工程师验收PC构件的安装精度。安装精度经验收签字通过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7)预制构件吊装所用吊具材质、规格、强度必须满足国标要求;吊具须有专人管理并做使用记录,每次使用前应检查损坏情况,吊点位置及吊钩设置必须严格按图纸要求设置,吊装顺序应严格按照安装图纸标明的顺序进行吊装,如图4-43所示。

图4-43 预制构件吊装示意图

(a)预制墙板吊装示意图;(b)预制楼梯吊装示意图;(c)预制板

8)PC吊装采用的吊具须进场后将资料报与监理及相关单位验收通过后方可安装,相关技术要求如图4-44所示。

图4-44 吊装施工技术要求

4.吊装注意事项

(1)吊装前准备工作应充分到位。

(2)吊装顺序合理,班前质量技术交底清晰。

(3)构件吊装标识简单易懂。

(4)吊装人员在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协调合作意识强。

(5)指挥人员指令清晰,不得含糊不清。

(6)工序检验到位,工序质量控制必须做到有可追溯性。

5.预制墙板施工

(1)工艺流程。预制墙板安装准备→弹出控制线并复核→选择吊装工具→挂钩、检查构件水平→吊运→安装、就位→调整固定→取钩→连接件安装。

(2)安装准备。

1)根据施工图纸,检查预制墙板构件类型,确定安装位置,并对构件吊装顺序进行编号。

2)根据施工图纸,弹出预制构件的水平及标高控制线,同时对控制线进行复核。

(3)选择吊装工具。根据构件形式及重量选择合适的吊具,当墙板与钢丝绳的夹角小于45°时或墙板上有4个(一般是偶数个)或超过4个吊钉时应采用加钢梁吊装,也可以根据构件的特点采用钢丝绳外加5T型号鸭嘴吊具起吊。

(4)吊运。每个施工区放置一台装满构件的平板拖车箱,构件直接从车上起吊,避免二次吊装,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5)就位、安装。

1)在距离安装位置50cm高时停止构件下降,检查墙板的正反面应该和图纸正反面一致,检查地上所标示的垫块厚度与位置是否与实际相符。

2)根据楼面所放出的墙板侧边线、端线位置使墙板就位。

3)根据控制线精确调整外墙板底部,使底部位置和测量放线的位置重合。

4)安装固定墙板支撑。

预制墙板吊装就位后,每块墙板需要两个斜撑来固定,在每块预制墙板上部2/3高度处有事先预埋的连接件,斜撑通过专用螺栓与墙板预留连接件连接,斜撑底部与地面用地脚螺栓进行锚固;支撑与水平楼面的夹角在40°~50°。

安装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在确保两(四)个墙板斜撑安装牢固后方可解除起重机吊钩;垂直度的调整通过两个斜撑上的螺纹套管调整来实现,且两边要同时调整。所有的墙板都应按此顺序进行快速安装就位。

(6)调整、固定。

1)根据标高调整横缝,横缝不平直接影响竖向缝垂直,竖缝宽度可根据墙板端线控制。

2)预制墙板安装垂直度应以满足外墙板面垂直为主。

3)预制墙板拼缝校核与调整应以竖缝为主,横缝为辅。

4)预制墙板阳角位置相邻板平整度校核与调整,应以阳角垂直度为基准调整。

5)用铝合金挂尺复核外墙板垂直度,旋转斜支撑调整,直到构件垂直度符合要求。

6)斜支撑调整垂直度时,同一构件上所有构件应向同一方向旋转,以防构件受扭。如遇支撑旋转不动时,严禁用蛮力旋转。旋转时应时刻观察撑杆的丝杆外漏长度(丝杆长度为500mm,旋出长度不超过300mm),以防丝杆与旋转杆脱离。

7)用斜支撑将外墙板固定,长度大于4m且小于6m的外墙板用3个斜支撑;长度大于6m的外墙板用4个斜支撑;长度小于4m的外墙板用2个斜支撑。

(7)取钩。操作工人站在人字梯上并系好安全带取钩,安全带与防坠器相连,防坠器要有可靠的固定措施。

(8)墙体构件吊装要点如图4-45所示。

图4-45 墙体构件吊装要点

(9)墙体构件吊装过程如图4-46所示。

(10)斜撑预埋。斜撑预埋严格须按照图纸预留预埋。由于后打膨胀螺栓存在打穿楼板或预埋管线的风险,因此,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浇混凝土前全数验收埋件数目及位置。

图4-46 墙体构件吊装过程示意图

2)根据各户型首层经验调整预埋件位置。

3)预埋位置距预制墙边约2m位置。

(11)吊装顺序选择。根据施工需要,将每栋楼划分流水段,每个流水段预制墙板的吊装遵循先吊外墙后吊内墙的原则。

根据吊装专业工人施工习惯,可选用绘制吊装顺序平面布置图的方式,与构件厂家沟通到位,从构件装车、卸车时即形成一致,但这样对生产、装车及卸车等各环节要求较高。

(12)外墙板检验和验收。

检验仪器:靠尺、塔尺、水准仪。

检验操作:吊装墙板吊装取钩前,利用水准仪进行水平检验。如果发现墙板底部不够水平,可通过塔式起重机提升加减垫块进行调平,偏差在±1mm以内即可。落位后再进行复核,落位垂直度在±3mm以内即可验收合格。

6.预制叠合楼板施工

(1)工艺流程。预制叠合板安装准备→支撑搭设→弹出控制线并复核→选择吊装工具→挂钩、检查构件水平→吊运→安装、就位→调整固定→取钩→板带支设。

(2)安装准备。根据施工图纸,检查叠合板构件类型,确定安装位置,并对叠合板吊装顺序进行编号。

(3)支撑搭设。构件安装前应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支撑架体采用扣件式排架支撑系统。支撑架体的地基必须坚实,架体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叠合板底支撑间距纵横向均不大于1.2m,每根支撑之间高差不得大于2mm,标高偏差不得大于3mm,悬挑板外端比内端支撑尽量调高2mm。

(4)根据施工图纸弹出叠合板的水平及标高控制线,同时对控制线进行复核。

(5)叠合楼板吊装。

1)本工程楼板的吊装和叠合墙板吊装一样,分两个班组进行。叠合楼板的安装铺设顺序按照板的安装布置图进行,安装示意图如图4-47所示。

2)吊装前与构件供应厂家沟通好叠合楼板的供应,确保吊装顺利进行。

3)楼板吊装前应将支座基础面及楼板底面清理干净,避免点支撑。

图4-47 叠合板吊装示意图

4)吊装时先吊铺边缘窄板,然后按照顺序吊装剩下的板。

5)每块楼板起吊用4个吊点,吊点位置为格构梁上弦与腹筋交接处,距离板端为整个板长的1/4到1/5之间。

6)吊装索链采用专用索链和4个闭合吊钩,平均分担受力,多点均衡起吊,单个索链长度为4m。

7)楼板铺设完毕后,板的下边缘不应该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也不应出现空隙,局部无法调整避免的支座处出现的空隙应做封堵处理,支撑柱可以做适当调整,使板的底面保持平整,无缝隙。

(6)调整、取钩,线盒线管埋设。

1)复核构件的水平位置、标高、垂直度,使误差控制在本方案允许范围内。

2)检查下面支撑及板的拼缝,使所有支撑杆件受力基本一致,板底拼缝高低差小于3mm,确认后取钩。

3)各种集电线盒线管埋设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埋设,避免出现错埋、漏埋的现象。

(7)板带支设。叠合板间板带大于等于300mm采用独立钢管支撑体系搭设,间距不大于1200mm。模板采用12mm厚多层木模板,如图4-48所示。

图4-48 板带支设示意图

(8)叠合板验收和检验。

检验仪器:靠尺、水平激光仪、水准仪。

检验操作:楼板吊装取钩前,首先使用水平激光仪放射出1m标高线,利用水准仪在楼板底部进行水平检验。如果发现板底部不够水平,通过调节可调顶托,直到偏差在±3mm以内即可验收。落位后再进行复核,落位水平度在±5mm以内即可验收。

7.预制阳台施工

(1)工艺流程。预制阳台安装准备→支撑搭设→弹出控制线并复核→选择吊装工具→挂钩、检查构件水平→吊运→安装、就位→调整固定→取钩。

(2)安装准备。根据施工图纸,检查阳台板构件类型,确定安装位置并对吊装顺序进行编号。

(3)支撑搭设。预制阳台板支撑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搭设,同时根据阳台板的标高位置将支撑体系的顶托调至合适位置处。

图4-49 阳台吊装就位示意图

(4)阳台吊装就位。预制阳台采用预制板上预埋的四个吊环进行吊装,确认卸扣连接牢固后缓慢起吊;待预制阳台板吊装至作业面上500mm处略作停顿,根据阳台板安装位置控制线进行安装。就位时要求缓慢放置,严禁快速猛放,以免造成阳台板震折损坏。阳台板按照弹好的控制线对准安放后,利用撬棍进行微调,就位后采用U形顶托进行标高调整,如图4-49所示。阳台吊装就位后根据标高及水平位置线进行校正。阳台部位进行机电管线铺设时,必须依照机电管线铺设深化布置图进行。

(5)预制阳台验收和检验。

①检验仪器:靠尺、水平激光仪、水准仪。

②检验操作:阳台板吊装取钩前,首先使用水平激光仪放射出1 m标高线,利用水准仪在板底部进行水平检验。如果发现板底部不够水平,通过调节可调顶托,直到偏差在±3mm以内即可验收。落位后再进行复核,落位水平度在±5mm以内即可验收。

8.预制楼梯梯段施工

(1)工艺流程。预制楼梯梯段安装准备→基层清理→休息平台支撑搭设→选择吊装工具→挂钩、检查构件水平→吊运→安装、就位→调整固定取钩→拼缝支模注浆。

(2)安装准备。根据施工图纸检查阳台构件类型,确定安装位置并对吊装顺序进行编号。

(3)休息平台支撑搭设。梯段就位前,休息平台施工完成基地并清理干净,因平台板需支撑梯段荷载。检查梯段支撑面下部支撑是否搭设完毕且牢固。梯段落位后可用钢管加顶托在梯段底部(梯段底部一般会有4个脱模吊钉,可将钢管支撑于此)加支撑固定。

(4)楼梯吊装安装校正调整。待楼梯吊装至作业面上500mm处略作停顿,根据楼梯板方向调整,就位时要求缓慢操作,严禁快速猛放,以免造成楼梯板振折损坏。楼梯板基本就位后,根据控制线,利用撬棍微调、校正,如图4-50所示。

图4-50 楼梯吊装调整楼梯校正示意图

(5)预制楼梯板与现浇部位连接灌浆。楼梯板安装完成,检查合格后,在预制楼梯板与休息平台连接部位采用灌浆料进行灌浆,灌浆要求从楼梯板的一侧向另一侧灌注,待灌浆料从另一侧溢出后表示灌满,如图4-51所示。

(6)楼梯验收和检验。

1)检验仪器:靠尺、水准仪。

2)检验操作:楼梯吊装取钩前,利用水准仪在楼板底部进行水平检验。如果发现楼板底部不够水平,则应通过撬棍加减垫块进行调整,直到偏差在±5mm以内即可验收。落位后再进行复核,落位水平度在±8mm内即可验收。

图4-51 拼缝支模注浆示意图

9.PC构件注浆施工

(1)工艺流程。预制构件注浆施工准备→人员准备→材料准备→机具准备→基层检查清理→坐浆封堵→灌浆施工。

(2)竖向连接方式:浆锚连接。浆锚钢筋搭接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竖向连接形式之一,即在混凝土中预埋波纹管,待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钢筋穿入波纹管,再将高强度无收缩灌浆料灌入波纹管养护,以起到锚固钢筋的作用。这种钢筋浆锚体系属多重界面体系,即钢筋与锚固材料(灌浆料)的界面体系、锚固材料与波纹管界面体系以及波纹管与原构件混凝土的界面体系。

纵向钢筋采用浆锚搭接连接时,对预留孔成孔工艺、孔道形状和长度、构造要求、灌浆料和被连接钢筋,应进行力学性能以及适用性的试验验证。

(3)灌浆施工准备。

1)现场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应深入地学习相关技术规范及施工工艺,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报送总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审批后,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在施工现场设置灌浆施工样板,经现场总包单位、监理单位确定后,方可进行大面积灌浆作业。

2)灌浆前应检查套筒,螺纹盲孔内是否阻塞或有杂物,灌浆路径过长时应做分仓处理,宜3~4个套筒为一个仓格,灌浆时间为同层现浇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才能施工,灌浆时由下孔灌入,上孔冒浆即为灌满,及时用皮塞塞紧。

(4)人员准备。作业工人在构件加工厂进行工艺试验培训考核,经监理、总承包单位确认后方可上岗,掌握熟练的灌浆技术操作水平,并持有相应作业考核合格证。

(5)材料准备。灌浆料:使用钢筋套筒连接用专用灌浆料。材料进场使用前应提供出厂合格证及质量证明文件,并进行抽样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本项目采用收缩水泥基灌浆料,1d龄期强度不宜低于35 MPa,28d龄期的强度不应低于85 MPa,其余条件应满足《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2019)中规定,见表4-16。

表4-16 《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2019)相关规定

底部坐浆料。底部坐浆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的要求进行检验;底部坐浆材料可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预制构件的无收缩砂浆。

(6)机具准备。相关机具见表4-17。

表4-17 相关机具

(7)检查。

1)波纹管内是否有异物(水泥浆或其他建筑垃圾),如有需及时清理。

2)墙体坐浆面是否有浮浆及其他异物,如有需及时清理。

(8)PC预制墙板注浆部位的空腔外坐浆封堵。

1)PC构件吊装就位校正后及时进行界面清理。

2)量测、记录坐浆层厚度。

3)封堵施工机具及专用封堵料准备就绪。

4)界面浇水湿润。

5)按要求称量、搅拌专用封堵料。

6)用专用封堵工具按施工要求进行封堵施工,封堵时每隔1 m左右预埋直径15mmPVC管,用于灌浆时导出界面湿润时的残留水。

7)单次搅拌的封堵料需在30min内完成,封堵料内除搅拌水外,不得掺入其他材料。

8)封堵完成后浇水养护至少12h。

(9)灌浆。

1)灌浆开始前所有机具、水电及灌浆料材料等均应就位并运至现场,准备工作如图4-52所示。

2)灌浆前现场用空压机检查疏通套筒及坐浆空腔。

3)当气温超过30℃时,应对灌浆机坐浆部位墙板表面进行浇水湿润,并用空压机经预埋PVC管排出残留水。

4)根据量测记录的坐浆层厚度、长度及波纹管个数估算单次灌浆用料量并按需要备料(可考虑10%的富余)。

5)现场派专人按施工记录表格要求记录灌浆详细过程(包括影响资料等),监理旁站、施工技术负责人员需到场监督记录,灌浆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熟悉灌浆流程及操作要领。

6)严格按要求配合比称料、拌制灌浆料并按工艺要求开始灌浆,搅拌均匀后静置2min排气,检测灌浆料的流动度,初始流动度不小于300mm。

图4-52 灌浆准备工作

(a)搅拌灌浆料;(b)流动度测试;(c)标准试模制作

7)单次灌浆需连续完成,中间不允许停顿,如图4-53所示。

图4-53 灌浆料

8)灌浆过程中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反映并力争现场采取措施解决。

9)灌浆时,所有进/出浆孔均不进行封堵,当进/出浆孔开始往外溢流浆料,且溢流面充满进/出浆孔截面时立即塞入橡胶塞进行封堵,如图4-54所示。

图4-54 灌浆过程

(a)封仓封边;(b)灌浆作业;(c)胶塞堵漏

10)待所有出浆孔均塞堵完毕后,拔除注浆管。封堵必须及时,避免灌浆腔内经过保压的浆体溢出灌浆腔,造成注浆不实,拔除注浆管到封堵橡胶塞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s。

11)全数检查进/出浆孔,确保灌浆应密实、饱满。

12)及时清理溢流浆料,防止灌浆料凝固,污染楼面/墙面。

(10)冬季灌浆施工措施。

1)温度高于5℃时,灌浆工作可正常进行,但需密切关注温度的变化,在灌浆完成24h内,保证温度不低于5℃,否则需采取保温措施。

2)温度在0℃~5℃范围时:

①浆料搅拌时采用温水搅拌,搅拌用水温度在22℃~28℃。

②灌浆保压封堵完成后,在墙体靠近室内一侧灌浆缝向上延伸30cm,水平延伸30cm范围内覆盖防火棉被,防火棉被上再覆盖一层彩条布进行保温。

③用木枋、钢管对防火棉被加以固定。

④防火棉被覆盖保温时间持续24h。

3)温度低于0℃时,停止一切注浆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