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南古塔建筑形制研究.金代卷:悟公禅师之塔的形制与结构

河南古塔建筑形制研究.金代卷:悟公禅师之塔的形制与结构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门上方嵌砌半圆形石额,楷书“悟公禅师之塔”。表2-10悟公禅师之塔三层正、反叠涩尺寸表内部形制及结构悟公禅师之塔内部为实心砌筑。悟公禅师之塔采用基台和双重束腰须弥座做法,与《营造法式》的须弥座制度相吻合。悟公禅师之塔青砖砌筑,用白灰浆为黏合剂,白灰浆勾缝,塔身光洁平整,灰缝细腻,工艺精湛。

河南古塔建筑形制研究.金代卷:悟公禅师之塔的形制与结构

1.建筑及结构现状勘测

(1)外部形制及结构

悟公禅师之塔位于塔林北区,坐北面南,南偏东23°。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三层楼阁密檐式砖塔,塔内实心,采用0.345米×0.165米×0.060米的青砖卧砌,现存塔体通高5.510米。

基座由基台和双重束腰须弥座组成,基台平面边长2.710米,高0.130米,上承托雕刻美的须弥座,做法为底层单混肚砖,高0.650米。上层牙脚砖每边长2.710米,高0.130米。牙脚砖四角砖筑反叶足饰,每面中间砖雕反叶足饰、波浪纹垂幔图案。牙脚砖上盖2层罨牙砖,高0.120米。其上壸门柱子砖层高0.140米,四隅立角柱,当心用槏柱分隔,每面分砌2个壸门,壸门四角施括线纹砖雕,内心素面,壸门柱子砖上为1层涩平砖。涩平砖上为上层须弥座,做法为2层合莲砖,高0.120米。其上为上、下罨涩砖,罨涩砖每面满施砖雕缠枝花卉、仰覆莲瓣、三角填花纹等图案。壸门柱子砖层高0.150米,四隅立角柱,四面各砌4个壸门,壸门间用雕花槏柱分隔,内雕券龛饰。上涩平砖顶砌3层形似露盘的莲台,高0.150米,再上为一层塔身。

一层塔身平面为正方形,边长2.090米,高1.760米,采用顺砖不岔分砌筑,无收分。南侧塔身开长方形门洞,高1.050米,宽0.960米,门洞内砖雕2扇四抹隔扇门,每扇高0.770米、宽0.640米,隔扇门采用菱格填花格眼,腰华板雕刻残缺,障水板雕刻卷云如意头图案。门下槛高0.060米,上槛高0.160米,上槛镶砖雕花卉门簪4枚,中心2枚八边形门簪,两边各1枚方形门簪。门上方嵌砌半圆形石额,楷书“悟公禅师之塔”。东、西侧塔身各施高0.665米、宽0.970米的砖雕直棂窗,窗棂9根。北侧塔身嵌砌高0.640米、宽0.870米的青石塔铭,四周有线刻花纹,但铭文风化、漫漶不可识,故建塔时间不可直接稽考。

一层塔身四角砖筑小八边形倚柱,倚柱根部砖雕八边形抹角柱础,倚柱上阑额连接并承托普柏枋,阑额不出头,高0.120米,普柏枋出头平齐,高0.060米,二者断面呈“T”形。其上为砖制铺作,塔南壁施补间铺作1朵,做法为四铺作单抄出耍头计心造。东、西、北侧塔身无补间铺作。四隅置转角铺作各1朵,转角铺作和补间铺作的耍头均为单材蚂蚱头形,其上置齐心斗。栌斗、散斗、交互斗、齐心斗的耳、平、欹三者之比基本符合4∶2∶4的比例关系,各斗皆有明显斗幽頁。补间与转角铺作泥道慢拱间素枋上部当心各置1枚散斗,散斗上承柱头枋,散斗斗底素枋凸起长六边形砖雕装饰。令拱承托出头平齐的橑檐枋,橑檐枋上承托方椽,檐部为砖雕板瓦。由于檐口残损严重,檐椽、板瓦数量不详。塔的西南角可见翼角有明显翘起。檐椽上为4层反叠涩砖。反叠涩砖上为二层塔身。

二层塔身平面为正方形,边长1.710米,高0.140米,采用顺砖不岔分砌筑,无收分。四角砌砖筑小八边形倚柱,南侧塔身当心立小八边形中柱,角柱与中柱间施括线纹砖雕,构成2个壸门。东、西、北侧塔身未立中柱,角柱间施括线纹砖雕,为1个通壸门。塔身各侧均无门、窗洞口。塔身顶为拔檐砖,出挑0.040米,高0.060米,拔檐砖上为2层正叠涩,正叠涩上为檐口砖,高0.060米,下平出0.070米,上平出0.100米。檐口砖上为5层反叠涩砖。反叠涩砖上坐三层塔身。

图2-8 1936年的悟公禅师之塔(引自刘敦桢《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

表2-9 悟公禅师之塔一、二层正、反叠涩尺寸表(单位:厘米)

三层塔身平面为正方形,边长1.080米,高0.140米,采用顺砖不岔分砌筑,无收分。四角砌砖筑小八边形倚柱,南侧塔身当心立小八边形中柱,角柱与中柱间施括线纹砖雕,构成2个壸门,其余各面未立中柱,角柱间施括线纹砖雕,为1个通壸门。东、西、北侧塔身均无门、窗洞口。塔身顶为拔檐砖,出挑0.040米,高0.060米,拔檐砖上为2层正叠涩,正叠涩上为檐口砖,高0.060米,下平出0.070米,上平出0.050米。檐口砖上为8层反叠涩砖,顶部为正方形,边长0.880米。反叠涩砖上原有塔刹,现已不存。(www.xing528.com)

表2-10 悟公禅师之塔三层正、反叠涩尺寸表(单位:厘米)

(2)内部形制及结构

悟公禅师之塔内部为实心砌筑。

2.建筑形制、价值研究

悟公禅师之塔塔身嵌砌有石质塔铭,但铭文漫漶、风化不可识,故建塔时间不可直接稽考,但“根据仿木构的斗拱形制、雕刻手法、甃筑技艺、塔体造型、塔砖型号、门窗装修等建筑特征推断,此塔当为金代建筑”[8]。悟公禅师之塔采用基台和双重束腰须弥座做法,与《营造法式》的须弥座制度相吻合。塔身一层外檐为仿木构架建筑形制,塔身二、三层采用密檐式结构,在河南现存金塔中较为少见。

悟公禅师之塔的铺作采用四铺作单抄出耍头计心造,补间与转角铺作泥道慢拱间素枋上部当心各置1枚散斗,散斗上承柱头枋,散斗斗底素枋凸起长六边形的砖雕装饰,此做法可见于宋代建筑山西陵川礼义镇南吉祥寺前殿铺作(图2-9),该殿铺作形制为五铺作单抄双平昂计心造,铺作间素枋也上置散斗,散斗斗底素枋凸起菱形木雕装饰,散斗上隐刻扶壁拱。该做法还见于唐代建筑五台山南禅寺大殿铺作。

2-9 吉祥寺前殿铺作

悟公禅师之塔门洞内砖雕四抹隔扇门,格心采用填花格眼,腰华板雕刻括线纹装饰,障水板雕刻卷云如意头图案,与《营造法式》的规范较为一致,此做法在少林寺塔林的唐代、北宋墓塔上也较为常见。

悟公禅师之塔青砖砌筑,用白灰浆为黏合剂,白灰浆勾缝,塔身光洁平整,灰缝细腻,工艺精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