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公殿主之塔,金代河南古塔研究成果

德公殿主之塔,金代河南古塔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塔身背面阴刻“德公殿主之塔”。内部形制及结构德公殿主之塔为青石叠砌而成。德公殿主之塔系保存较完好的金代石构喇嘛塔,其须弥座采用罨牙石、合莲石、仰莲石等做法,较为符合宋代《营造法式》须弥座制度的特征,沿袭了唐、北宋须弥座的建筑遗风,在河南现存金塔中较为少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德公殿主之塔,金代河南古塔研究成果

1.建筑及结构现状勘测

(1)外部形制及结构

德公殿主之塔位于塔林北区,石构喇嘛塔,坐北面南,南偏东20°。青石叠砌,由基座、塔身、塔刹组成,通高2.115米。塔铭漫漶不清,尚可辨识“大定三年春”等文字,据此推测该塔可能建造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

基座为须弥座做法,做法为底层牙脚石、罨牙石平面0.950米×0.950米,高0.250米。目前,此两层部分埋入泥土中,西南角可看到牙脚石角部反叶足饰。罨牙石上置下罨涩石、束腰石、上罨涩石,总高0.120米,素面无雕饰。再上为涩平石,平面0.950米×0.950米,高0.085米,四边素面。涩平石上为圆形合莲石、仰莲石。合莲石雕刻覆莲一周,下部直径0.880米,上部直径0.780米。仰莲石坐于合莲石之上,雕刻3层仰莲,下部直径0.780米,上部直径0.880米,仰莲石上为竖长鼓形塔身。

德公殿主之塔塔身为鼓形,高0.930米,上下直径0.540米,中间圆鼓直径0.665米,南侧塔身阴刻塔铭,遗存“嵩山少林禅寺殿主德公塔铭并叙”“大定三年春”等文字,其余文字风化、漫漶不可识。塔身背面阴刻“德公殿主之塔”。按照前额后铭的常规,该塔目前塔背刻文显然应为塔额。据调查,1980年之前,该塔长期淹埋于泥土中,仅露塔尖,1980年修缮时挖出全塔。该塔目前情形,应为建塔或者修缮时前后颠倒所致。

塔身上为塔檐、塔刹。塔檐采用八角形亭阁式,坐于塔身之上,雕刻有脊、瓦饰。塔檐高0.270米,伸出塔身0.190米,各翼角微微翘起。塔檐幽頁度明显。塔刹遗失。(www.xing528.com)

(2)内部形制及结构

德公殿主之塔为青石叠砌而成。

2.建筑形制、价值研究

依德公殿主之塔残存的塔铭文字,结合有关文献,可知塔的主人法名道德,俗姓李,河南孟州人,出家少林寺,曾任殿主。殿主是僧职,是寺院掌管神佛殿堂的职事人员。

德公殿主之塔系保存较完好的金代石构喇嘛塔,其须弥座采用罨牙石、合莲石、仰莲石等做法,较为符合宋代《营造法式》须弥座制度的特征,沿袭了唐、北宋须弥座的建筑遗风,在河南现存金塔中较为少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塔檐雕刻脊、瓦饰,瓦垄清晰。塔檐幽頁度明显,与河南现存唐塔、北宋塔塔檐平缓、深远有较大的不同。其须弥座、塔身、塔檐具有中原喇嘛塔的显著特征,是研究喇嘛塔建筑形制的实物例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