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代河南古塔建筑形制研究:海公禅师塔的独特之处

金代河南古塔建筑形制研究:海公禅师塔的独特之处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门上嵌砌石质塔额,隶书“海公禅师之塔”。另据考证,该塔塔额“海公禅师之塔”(隶书)由金代少林寺名僧、书画家祖昭题写。海公禅师之塔基座由基台和须弥座组成,须弥座形制、做法与《营造法式》须弥座制度吻合。海公禅师之塔塔刹的青石质刹座雕覆莲覆钵,上为腰鼓受花、雕刻仰莲的露盘及葫芦宝瓶,刹件遗存较完好,在河南现存金塔中较为少见。

金代河南古塔建筑形制研究:海公禅师塔的独特之处

1.建筑及结构现状勘测

(1)外部形制及结构

海公禅师之塔位于塔林北区,建于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坐北面南,南偏东23°。平面呈六边形,由基座、塔身、塔刹组成,系五层叠涩密檐式砖塔,塔内实心,采用0.345米×0.175米×0.065米的青砖卧砌,通高7.270米。

基座由基台和须弥座组成,基台平面每边长1.520米,高0.260米,上承托做工精美的须弥座,基台顶为单混肚砖,上承牙脚砖。牙脚砖四角为砖筑反叶足饰,每面中间部位砖雕反叶装饰图案,牙脚砖每边长1.440米、高0.190米。牙脚砖上置罨牙砖。罨牙砖上为二层单混肚砖,高0.130米,层层内收。其上3层分别为合莲砖、束腰砖、仰莲砖,总高0.195米。合莲砖、仰莲砖素面,皆未雕饰莲瓣。仰莲砖上为壸门柱子砖层,高0.250米,壸门柱子砖层每面镶嵌有3块素面壸门砖,砖与砖之间槏柱分隔,6个转角立竹节形角柱。壸门柱子砖上为3层罨涩砖,高0.195米。再上为涩平砖层,高0.110米。涩平砖层上为2层混砖,层层内收,高0.130米。混砖上为一层塔身。

一层塔身平面为六边形,边长1.100米,高1.040米,塔身下部由1层高0.650米的单混砖层作为莲台。莲台为斜面,无雕刻,上为一层塔身。塔身采用顺砖不岔分砌筑,无收分。南侧塔身辟有青石多叶拱券门,门宽0.500米,高0.703米(直高0.512米),深0.260米,门内嵌石质实榻门,门楣素面无雕饰,两扇门扉雕刻门闩,各扇门有4路门钉,每路4钉。门上嵌砌石质塔额,隶书“海公禅师之塔”。北侧塔身嵌砌石质塔铭,书“少林禅寺海禅师塔铭并序……”等文字。其余各面无门、窗。塔身顶部施2层砖拔檐,高0.130米,平出0.020米。拔檐砖上6层正叠涩,正叠涩上为檐口砖,高0.085米,下平出0.120米,上平出0.106,檐口砖各转角部位略有起翘,檐口砖上4层反叠涩砖。反叠涩砖上坐二层塔身。

二层塔身平面为六边形,边长1.194米,高0.260米,采用顺砖不岔分砌筑,无收分,各面均无门、窗洞口。塔身顶为单层拔檐砖,出挑0.040米,高0.065米。拔檐砖上4层正叠涩,正叠涩上为檐口砖,高0.085米,下平出0.065米,上平出0.090米,各转角檐口砖上部略有起翘,檐口砖上3层反叠涩砖。反叠涩砖上坐三层塔身。

三层塔身平面为六边形,边长1.149米,高0.195米,采用顺砖不岔分砌筑,无收分,各面均无门、窗洞口。塔身顶为单层拔檐砖,出挑0.025米,高0.065米,拔檐砖上3层正叠涩,正叠涩上为檐口砖,高0.085米,下平出0.065米,上平出0.120米,各转角檐口砖上部略有起翘,檐口砖上2层反叠涩砖。反叠涩砖上坐四层塔身。

表2-3 海公禅师之塔一、二层正、反叠涩尺寸表(单位:厘米)

四层塔身平面为六边形,边长1.079米,高0.195米,采用顺砖不岔分砌筑,无收分,各面均无门、窗洞口。塔身顶为拔檐砖,出挑0.030米,高0.065米,拔檐砖上2层正叠涩,正叠涩上为檐口砖,高0.085米,下平出0.075米,上平出0.110米,各转角檐口砖上部略有起翘,檐口砖上2层反叠涩砖。反叠涩砖上坐五层塔身。

表2-4 海公禅师之塔三、四层正、反叠涩尺寸表(单位:厘米)

五层塔身平面为六边形,边长1.000米,高0.195米,采用顺砖不岔分砌筑,无收分,各面均无门、窗洞口。塔身顶为拔檐砖,出挑0.030米,高0.065米,拔檐砖上2层正叠涩,正叠涩上为檐口砖,高0.085米,下平出0.075米,上平出0.155米,各转角檐口砖上部略有起翘,檐口砖上3层反叠涩砖。反叠涩砖上坐塔刹。(www.xing528.com)

塔刹由覆莲覆钵、腰鼓受花、仰莲露盘及葫芦宝瓶等青石构件叠垒而成,其中覆钵高0.290米,2层腰鼓分别高0.180米、0.240米,仰莲露盘高0.210米,刹尖高0.190米。该塔塔刹雕工精美,保存完好,具有浓郁的金代塔刹特点。

表2-5 海公禅师之塔五层正、反叠涩尺寸表(单位:厘米)

(2)内部形制及结构

海公禅师之塔内部为实心砌筑。

2.建筑形制、价值研究

图2-3 1936年的海公禅师之塔(引自刘敦桢《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

海公禅师之塔的主人是法海禅师。据该塔塔铭介绍,法海禅师俗姓王,“宁州襄乐县人也”,于“(大)定十八年二月十五日于灵泉寺权示微疾俨然而去”,“春秋四十七,僧腊十有五”,而后“门人弟子焚收灵骨来于寺西古坟之内建兹塔”,该塔于“大定岁次己亥丁卯朔戊戌日建”。由这些信息可知,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二月十五日,47岁的法海禅师在灵泉寺因病圆寂,门人弟子将其火化后,于“大定岁次己亥”,也就是大定十九年(1179年)携其灵骨来少林寺塔林建塔瘗葬。与法海禅师相关的历史文献较少,由该塔的形制、体量推测,其应是门人众多、影响广泛的一代名僧。法海禅师圆寂于灵泉寺而在少林寺塔林造塔瘗葬,其间缘由、过程暂不可考,应含有研究金代少林寺对外交流等活动的线索。另据考证,该塔塔额“海公禅师之塔”(隶书)由金代少林寺名僧、书画家祖昭题写。祖昭书画俱佳,书法尤擅隶书,金大定时期来少林寺为僧,曾任少林寺都维那等僧职。现存少林寺的《观音赞像》《三教圣像》《达摩只履西归图》《二祖慧可禅师像》等画作,三教圣像碑中的唐肃宗赞文、崇公禅师之塔塔铭等书作[6],均见其手笔。塔铭由少林寺住持悟鉴撰文、书丹。该塔由法海禅师的门人宗朗等建造。“少林武学”名扬天下,海公禅师之塔塔额、塔铭等则是研究“少林文脉”乃至嵩山文化的珍贵文献。

海公禅师之塔基座由基台和须弥座组成,须弥座形制、做法与《营造法式》须弥座制度吻合。塔身一至五层均采用叠涩密檐式形制,叠涩檐幽頁度明显,沿袭了唐塔、宋塔的建筑形制,与唐代登封永泰寺塔、金代登封三祖庵塔等有较多类似,具有河南唐宋密檐式砖塔的建筑特征。

海公禅师之塔塔刹的青石质刹座雕覆莲覆钵,上为腰鼓受花、雕刻仰莲的露盘及葫芦宝瓶,刹件遗存较完好,在河南现存金塔中较为少见。塔的拱券门采用多叶拱券做法,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西北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

海公禅师之塔塔身用青砖砌筑,用黄泥白灰浆为黏合剂,用白灰浆勾缝,塔身光洁平整,灰缝细腻,工艺精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