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瑶族的封建压迫与抗争历程

广东瑶族的封建压迫与抗争历程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粤北及西江流域瑶民人口聚众,凝聚了雄厚的反抗斗争力量;此时封建官府对瑶山征粮征税、封山禁盐,激起瑶族人民的强烈不满,反抗封建压迫的起义次数频繁。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封建官府对瑶族地区的征剿烽火不断。又大发兵进讨,其众“遁入郴州黄莽山,由赵峒转寇,英、韶州依山自保”。自从这个根据地被摧毁以后,其他地方的瑶寨,也相继被“犁穴”,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并导致广东瑶族大量向外流迁。

广东瑶族的封建压迫与抗争历程

唐朝宋初,是粤北和西江瑶族发展时期,劳动人民有了暂时的生息空间,人口也有了缓增迹象;以后的宋元,粤北特别是西江流域的瑶族人数越来越多,明代姚虞《岭海舆图·肇庆府图经》:“肇庆府,本汉苍梧郡高要地……唐以前皆隶广西,元再更寻复属广东,国朝为府,领州一(德庆州)县十(高要、四会、新兴、阳春、阳江、高明恩平、泷水、封州、开建),控江带山,延袤千里,据全省之上游,受湘、浔众委州邑,境内瑶峒累累。”粤北及西江流域瑶民人口聚众,凝聚了雄厚的反抗斗争力量;此时封建官府对瑶山征粮征税、封山禁盐,激起瑶族人民的强烈不满,反抗封建压迫的起义次数频繁。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封建官府对瑶族地区的征剿烽火不断。

丽日油岭

大山瑶家

宋史·蛮夷一》记载:“庆历三年(1043年),桂阳监蛮瑶内寇,诏发兵捕之。蛮瑶者,居山谷间,其山自(湖南)衡州常宁县属(连接)于桂阳、郴、连(连阳地区)、贺、韶四州……”,所谓“蛮瑶内寇”是指当时常宁一带活动的吉州人巫祝、黄捉鬼兄弟数人,诱惑蛮众数百盗贩私盐,联合数千人乱及桂阳监内的瑶峒。直至庆历四年(1044年)冬,久不能克。到庆历五年(1045年)二月,余党唐和等再度入寇,经八路入讨仍不能平。又大发兵进讨,其众“遁入郴州黄莽山,由赵峒转寇,英、韶州依山自保”。《宋史·孝宗纪》载:孝宗即位(1163年),对金战而又和;乾道元年(1165年)春,“湖南盗起,入广东焚掠州县,官军讨平之”。五月,“郴州盗李金等复乱,遣兵讨捕之”。又嘉定二年(1209年)十一月,郴州黑风峒李元砺作乱,数万众连破吉(江西)、郴(湖南)诸县,诏遣荆(江陵)、鄂(武昌)、江(九江)、池(安徽贵池)四州,军讨之。三年(1210年)四月,李元砺犯南雄洲,官军大败。

又(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晋康及泷水瑶民起义,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以泷水瑶民凤光山为首的瑶民起义,正统十一年(1446年)以泷水瑶民赵高旺、凤广山为首的瑶民起义,明世宗嘉靖初年德庆州罗旁山瑶民起义,一直坚持到万历四年(1576年)才被“剿平”。泷水、罗旁起义,声势浩大,波及粤北、粤东,雷州高州等广大地区,与广西大藤峡,湖南湘南瑶民起义互相呼应。这几次起义,在历史上都规模比较大,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其他地方被封建统治者称为“瑶贼”“瑶乱”“聚众寇掠”的小规模起义,更是此起彼伏,频频发生。封建统治者从广东、广西、湖南、江西调集重兵,封高官,赏厚禄,调兵遣将,对西江瑶民起义进行了疯狂的征剿,对瑶族聚居地进行了灭绝人性的杀戮。罗旁、泷水是西江流域瑶民的聚居中心,也是瑶民起义斗争的根据地。自从这个根据地被摧毁以后,其他地方的瑶寨,也相继被“犁穴”,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并导致广东瑶族大量向外流迁。

明“有朝一代,西江最苦瑶患,瑶之种甚繁,散居山谷间,自万历五年(1577年)征平罗旁,而近地瑶种始渐歇绝”。(www.xing528.com)

a.乳源大村瑶寨

b.秋染马头冲

a.瑶寨深秋

b.高山流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