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说广东瑶族:渊源迁徙,形成独特文化

图说广东瑶族:渊源迁徙,形成独特文化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瑶族渊源于三苗,直溯于作为独立族群的“莫瑶”。吴教授认为,两广瑶人源于长沙武陵蛮,是从湘南直接翻越五岭,分别进入粤北和桂北的。五溪蛮是民族分布发生重大变化后出现的新族称,与武陵蛮同义。至南宋,在《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和《溪蛮丛笑》等书中,瑶一称已习见,并作为族称固定下来。广东瑶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除了来自湖南之外,还吸收融合迁徙地其他民族的因素,形成今天独特的瑶族文化。

图说广东瑶族:渊源迁徙,形成独特文化

瑶族渊源于三苗,直溯于作为独立族群的“莫瑶”。据瑶学专家吴永章教授研究:瑶人的远祖,可溯源于传说时代的“三苗”、夏商周时期的“荆蛮”、秦汉时期的“盘瓠蛮”。瑶人最早从苗瑶语族先民“盘瓠蛮”分离出来,名曰“莫瑶”。据《梁书·张缅传》附传三四载:梁大同九年(543年),张缅之子张缵,改为使特节,都督湘、桂、东宁三州诸军事、湘州刺史,缵至州,仃遣十郡慰劳,解放老疾吏役,及关市戍逻先所防人,一皆省并。州界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因此向化。(按,在当时湘州辖境内的零陵,治今湖南衡阳东北。)可见,当时甚及粤北之地,即南岭山脉两侧的山险之地居住着“莫徭蛮”。这是瑶人载诸册籍的首次记载。从“历政不宾服”的记载,更可证“莫徭”生活在当地的历史还要更加悠久。

瑶族“拜盘王”又称还“盘王愿”。2006年,瑶族“拜盘王”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过山瑶“众人堂”祭祖

排瑶歌堂祭祖

至隋代(581—618年)粤北已成为莫徭的重要地区。据《隋书·地理志下》卷三一载:莫徭除以长沙郡为基地外,武陵(治今湖南常德)、巴陵(治今岳阳)、零陵(治今永州桂阳(治今郴州)、澧阳(治今澧县东南)、衡山(治今衡阳)、熙平(治今广东连县)皆同焉。至于熙平郡的辖地,共统九县,即桂阳(治今广东连县)、阳山(治今阳山)、连山(治今连山北)、宣乐(治今阳山南)、游安(治今怀集西)、熙平(治今连县西南)、武化(治今怀集西)、桂岭(治今连县西北)、开建(治今怀集西南)。这些地方当属湘南粤北,至今依然有瑶族分布。

吴教授认为,两广瑶人源于长沙武陵蛮,是从湘南直接翻越五岭,分别进入粤北和桂北的。武陵蛮是以区划建制命族,泛指武陵郡辖内的少数民族。武陵蛮以盘瓠之后为主,此外杂有巴人和越人之后裔俚、蜒等。东汉后期,除五溪地区外,其余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部分已次第融合于汉族,因此五溪一带成了盘瓠子孙的主要聚居地,所谓“夹溪悉是蛮左”。刘宋盛弘之《荆州记》云,“武陵郡界分五溪,故曰五溪蛮”。五溪蛮是民族分布发生重大变化后出现的新族称,与武陵蛮同义。(www.xing528.com)

武陵蛮以盘瓠崇拜为重要文化特征,盘瓠传说和长沙武陵蛮、五溪蛮遂为一体,广为流传。瑶每到一处,必立庙而祀盘王,曰盘古庙,定期致祭。明确将瑶族指为“五溪盘瓠之后”者,以范成大最早。他说:“瑶,本五溪盘瓠之后。”明嘉靖间,戴璟在《广东通志初稿》中也谓:“瑶本盘瓠之种,产于湖广溪洞间,即长沙、黔中(武陵)、五溪蛮是也。”

唐代,《阮通志》载:“王晙……永徽初(650年)为连州刺史,民瑶安之。”贞元廿年(804年),韩愈任阳山县令时有“纵横瑶俗”的诗句。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任连州刺史,有《连州腊月观莫徭猎西山》的诗和《莫徭歌》。唐初著名诗人宋之问降职为泷州参军时,曾经写下描绘广东西江流域瑶民的诗作《过蛮洞》,诗云:“越岭千重合,蛮溪十里斜。竹迷樵子径,萍匝钓人家。林暗交枫叶,园香覆桔花。谁怜在荒外,孤赏足云霞。”《罗定·县志》注:蛮洞,即古蓬洞,在郁南县东六十里,昔为瑶民所住。

北宋中叶,广东瑶族已在连、韶二州一带山区生息繁衍。《宋史·蛮夷传》载:“庆历三年……郴、连、贺、韶四州,环纡千余里,蛮居其中,不事赋役,谓之徭人。”至南宋,在《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和《溪蛮丛笑》等书中,瑶一称已习见,并作为族称固定下来。

明代,《天下郡国利病书》云:“明代广东境内有瑶山的县二十个。”表明了瑶族在广东地区分布很广。清代李调元的《南越笔记》和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都有广东瑶族来自湖南的说法,这与连地瑶族民间传说和瑶经、族谱的记述一致,都说他们的祖先来自湖南长沙、道州、辰州、江华等地。瑶歌和瑶经中叙述他们祖先南来“渡海”时的艰难,所指可能是渡过洞庭湖或沅水。广东瑶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除了来自湖南之外,还吸收融合迁徙地其他民族的因素,形成今天独特的瑶族文化。

乳源必背师公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