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瑶族的耍歌堂传统与节日庆祝

广东瑶族的耍歌堂传统与节日庆祝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耍歌堂,瑶语又称“挨歌堂”。另一说是为了告慰鬼魂,祈求人丁平安、六畜兴旺而“耍歌堂”。新中国成立后增添了新歌舞及电影等文娱活动,更加丰富了“耍歌堂”节的内容。盘古是排瑶的“最高统治神”,“耍歌堂”的目的亦是为了祭祀祖先盘古王。这一天,也是全瑶族共同的节日——“耍歌堂”。“耍歌堂”的日期确定后,从当年九月二十日起开始“打旗号”。

广东瑶族的耍歌堂传统与节日庆祝

耍歌堂,瑶语又称“挨歌堂”。秋收五谷满仓的季节,人们满怀喜悦庆贺丰收,敬奉祖先,预祝来年更丰收,这便是“耍歌堂”节的新意。而其原意相传是纪念瑶族人的祖先盘古王逝世的日子。另一说是为了告慰鬼魂,祈求人丁平安、六畜兴旺而“耍歌堂”。每3—5年举行一次,日期一般选在秋收后的夏历十月十六日或其前后,历时3—5天不等。据《广东新语》载:“岁仲冬十六日,盖田野功毕也,诸瑶至庙为会,名曰‘耍歌堂’。”耍歌堂包含了祭祖、游神、过九州、对歌、舞长鼓等内容,故简称为“”或“”(瑶语,汉意为“耍歌堂”),排瑶的“耍歌堂”集宗教祭祀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文化特质于一身,集成为复合的文化形态,是排瑶民间最大最隆重的传统文化活动。

耍歌堂以铳炮三声拉开序幕,第一个仪式是祭祖游神,人们在大庙里齐齐敬祭了神位上的祖先,又将祖公木制神像从大庙抬出游村串寨,游神队伍领队者一定是村上最有权威的人,身后跟着打竹幡队。竹幡上吊挂有玉米、谷穗、彩条以示五谷丰登。竹幡之后是抬神像队伍,继后分别是长鼓队、铜锣队、唢呐队、男歌队、女歌队、少年儿童队以及扛着大刀长矛、三齿叉、鸟枪的狩猎队,浩浩荡荡,逶迤而行。进入歌堂场地,仍要祭祖一次,以告慰先人丰收了生活好了歌堂耍起来了。整个耍歌堂活动都穿插有缅怀先人的内容,从跳长鼓舞——重温过去斫山烧畬、刀耕火种的生活到过九州——铭记祖先流离迁徙、漂洋过海的历程以及追三怪——反映过去与邪恶做斗争的史迹,法真显灵——纪念民族英雄;最后一个仪式是送神,即把祖公神像送回大庙神坛上,再做一次还愿仪式,歌堂结束。耍歌堂期间,山寨上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在牛角和锣鼓声中,头插鸡毛的小伙子跳起了欢快的长鼓舞,身穿五彩绣衣的姑娘跟在身后翩翩起舞。周围的人们或是举杯畅饮,开怀叙谈,或是引吭高歌,场面十分热闹。“歌堂”会期,每户都要准备二三十斤糍粑招待亲友,还准备几桶水酒,放在歌堂场上,任人饮喝。新中国成立后增添了新歌舞电影等文娱活动,更加丰富了“耍歌堂”节的内容。

油岭歌堂——请祖先

排瑶崇拜盘古王为始祖,但又有自己的王公王婆,真正把盘古、盘瓠合二为一祭拜,统称为盘王。过去瑶族每个大的山寨均建有盘古王大庙,旧俗以“大庙”为单位举行。每个大庙3—5年主持一次,反复轮流,连续不断。

油岭歌堂——抬祖宗像(王公王婆)

歌堂游行

据民间歌谣《八排来源传说》反映:排瑶先人从道州迁来连南,最早定居在涡水黄埂。见邻近汉人在庙里“打道篆”的场面非常热闹,便商定在黄埂建立自己的“盘古庙”,不仅可以祭祀供奉先祖盘古,还可让众多的兄弟姊妹团圆相聚,所以传说排瑶最早的“盘古庙”建在涡水黄埂。不久,黄埂发生了天灾人祸,只剩下住在寨边的八户人没有死,他们重新寻找新的住地后,便把黄埂盘古庙堂的大树砍成八段,把盖庙宇的茅草斩成八块,八户人分别到了南岗、油岭、横坑、大掌、军寮、马箭、里八洞、火烧坪八个山头,(亦说八兄弟分八排)年复一年,八大排各自人丁兴旺,住地亦不断向小排、小冲(小村子)扩散。由于山高路远,各排冲的人们难以相见,便在各大排上建立盘古庙,好让分散的子孙回来祭祀先祖,与宗族同胞聚会,并定卜三五年耍一次歌堂。

据老人传说:很久以前,一位仙人向排瑶的一位老祖宗法宝公传授法术,其中一项法术是杀一只鸡祭祖,先人吃上三年方可吃完。于是人们在祭祀之前先杀一只雄鸡敬供在神案上,三年以后再宰杀一只,如此循环形成了三年一次的祭祖活动。另一些老人又说:“耍歌堂”是为了祭祖敬神送鬼,若三年不作一次敬送,鬼神就会作祟人间,世上人丁六畜将不得安宁,故“耍歌堂”通常三年举办一次,每次的时间选择在农历十月十六日及以后的几天日子,因为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盘古大王逝世的日子。盘古是排瑶的“最高统治神”,“耍歌堂”的目的亦是为了祭祀祖先盘古王。

鸣炮,仪式开始

“耍歌堂”举办的具体年限,首先在前一次“耍歌堂”活动结束时,由先生公们商量定出下一届的“耍歌堂”年期;而“耍歌堂”的具体日期,则在选好“耍歌堂”年限的当年“六月初六”(盘古王母忌日祭祀之时),由负责宗教事务的掌庙公及先生公到盘古庙占卜选定,一般定于农历十月十六日或以后几天的某一个日子,然后择吉日向排内民众公布,以便人家做好准备。“歌堂”的规模取决于参加活动的人数,故歌堂的时间长短不一。大排内姓氏多需要的时间亦多,歌堂期间每个姓氏房族均安排一次时间到入庙祭祖,所以歌堂有的长至5天、7天,一般不少于3天。耍歌堂可分为大歌堂和小歌堂,大歌堂历时7天,每10年举行一次;小歌堂历时1—3天。何时举行大歌堂或小歌堂,由各排民众商议决定,但时间都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或几天后。这一天,也是全瑶族共同的节日——“耍歌堂”。节前在六七月间,各家各户就开始积蓄粮食、大豆,催肥猪、牛、鸡、鸭等。“天长公”“头目公”“先生公”等长辈必须预早聚会,商定歌堂开支款项,然后各家捐款捐物,用以修缮排里的庙宇,油漆翻新盘王和各房姓的祖先塑像,购买酒肉、香烛等歌堂用品。各家各户事先告知亲戚朋友,邀请他们届时上排玩耍。同时,宰牛猪、杀鸡鸭、磨豆腐、做糍粑、酿米酒,招待四方宾客。如今,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瑶胞的“耍歌堂”也推陈出新,赋予新的内容。耍歌堂之日,瑶家户户早起,清晨先鸣土铳三响,接着铜锣叮当、牛角嘟嘟、长鼓梆梆,迎来传统的节日。

“耍歌堂”活动的基本程序有以下几个部分:

择日:“耍歌堂”当年,先要择定举行“耍歌堂”活动的具体日期。择日一般在六月初六(南岗是二月初),由掌庙公和先生公商量决定,然后把日期通知大家,以便筹备并通知亲朋。每届日期不尽相同,但多择在农历十月十六日或在此后几日。接下来就是修葺大庙,将祖公偶像重塑。每户要编织两张茅草排,以将大庙上盖重新换掉。木刻的神像油漆时,如发现有霉烂破损的,还得请先土公择日,用樟木重新雕刻。“耍歌堂”的日期确定后,从当年九月二十日起开始“打旗号”。所谓“打旗号”,即是用一根长竹竿,顶端绑一稻草扎成的假人,外穿姑娘们用红绒绣成的衣服,然后竖立在大庙高处显眼的地方,以便让大家都知道当年本排要“耍歌堂”。

“抢公”:是耍歌堂的头一项内容。“耍歌堂”的第一天活动就是“抢公”。所谓“抢公”,即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从零时至早上八时),各房、姓的人把本房的祖先偶像从大庙抬回本房祠堂内。同时也可以把其他房或姓的祖先偶像抢先抬回。按惯例,当其他房、姓的偶像被抬到本房祠堂后,若未放铳炮,则可抢回;如已鸣炮,被抢的一方便不能用强硬手段夺回,只能老老实实地用酒肉和糍粑向对方赎回。为避免祖公被别人抢走,故各房、姓的人都尽早把自己的祖公抬回来。一般来说,“抢公”仅是一种喜剧性的谐趣活动,目的在于增添节日的热闹气氛,未闻有因“抢公”而引起纠纷的。由排内或房内户内各自派人到盘古大庙集中,参加由先生公、掌庙公主持的祭祀活动。主要仪式有杀鸡奉神(神案上立着盘古王公、王母及各姓氏先祖公的木制神像,不必俏其人)、跳长鼓(四先生公在神台前绕圈主跳,以告慰先人“耍歌堂”开始)、诵经、祭幡(幡上挂五谷,以示五谷丰登坐歌堂)。告慰先祖时由先生公领两小童(俗称歌士仔)吟经诵词(有歌堂专用的《歌堂书》又称《十二本书》)。

a.排瑶歌堂请神

b.排瑶歌堂祭祖

出歌堂

祭祖:又称“告祖公”。“耍歌堂”第一天,主持仪式的先生公、掌庙公齐集大庙。大庙的神龛上,供奉着盘古王及各房、姓始祖的偶像及历代祖先牌位。神龛前有一拜桌,上摆有鸡、肉、酒、五谷及一个水牛头等祭品。到了择定的时辰,在大庙门口鸣放三声铳炮,便开始“告祖公”。先白掌庙公点燃香烛,总先生公(公认道行最高的先生公)祷告祖先,祈求保佑村寨平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然后由四位先生公在神龛前念诵《歌堂书》,数名长鼓手则在大庙内击鼓舞蹈。

“游神”:“告祖公”仪式完毕后,便开始“游神”大典。三声十铳炮响开道,接着由瑶排一老人,即村上最权威族长先生公,鸣锣率众过街串巷游行。两名双手擎举一株带枝带叶毛竹(碗口粗大,三丈多长,所谓“幡竹”)的幡竹手走在最前面。竹枝上吊着五米包、稻穗、花纸条、彩绸丝带等。四位先生公跟在竹幡后面,分别拿着经书、神杖、道鞭、邪刀、铜铃、钱格印子等法器。随后是一罗伞幡和一面大红旗,旗上书“××年××排耍大歌堂敬祖先”等字样,后面“游神”队伍在先生公的带领下,从盘古大庙中请出盘古王公王婆(母)以及其他重要祖公的木制神像,由若干人抬着,走在游神队伍的最前面。继而分别是长鼓队、铜锣队、唢呐队、男歌队、女歌队、小孩队,以及扛着长矛、大刀、三齿叉、鸟枪等武器的猎手队,浩浩荡荡,鼓乐喧天,载歌载舞,周游全排的大街小巷。游行队伍凡是经过巷口、田边拐弯处,都有人在那里发放糍粑饼果、赐酒犒劳。游行者挂备瑶袋领收这些物品,酒即每人一碗,一饮而尽。此刻,瑶排山寨,人流舞长龙,盛装显缤纷。歌舞队跳着刚健粗长鼓舞,龙腾虎跃,非常壮观。而“当当、呜呜、嗡嗡、乒乓”的鼓角之声,此起彼伏,响彻群山,人们沉浸在欢歌曼舞之中。

a.1929年油岭歌堂妇女游行队伍

b.2012年油岭妇女游行队伍(www.xing528.com)

油岭耍歌堂——过九州

过九州:过州过府是“耍歌堂”的一个中心环节。目的是怀念祖先迁徙到瑶山的漂洋过海的艰苦历程。瑶族人们在歌堂坪上插3—6支竹签,签上用色纸写上雍州、道州、荆州等标志,竹签每隔两米插一支,成方块形。届时,由族长、先生公接着铜铃、念着经书在前面开路,接着长鼓队、牛角队、铜锣队、男歌队、女歌队等排成长龙,围着竹签(州府)转来转去,每个州府都绕转九周,好比古代战争行军列阵,场面十分壮观。“过九州”是耍歌堂的一项重要内容。“九州”以九面小旗杆插在歌堂坪上,分别表示:豫州、雍州(幽)、青洲、官州、寅州、良(梁)州、润州、徐州扬州九个州,传说是瑶族古代先人曾流离迁徙的地名,以后到达的道州、连州未列入九州之内。游神的队伍抵达“歌堂坪”后,凡已经在宗教仪式“担堂”上收了法名的人及将要取法名的人都要环绕这九面小旗来回巡游两番。“过九州”主要是缅怀祖先流离迁徙、漂洋过海所经历的艰难历程,人们经此仪式后,生前死后都将得到九州十府的“神灵”庇护。

过九州

“纪念法真”:这又是耍歌堂最壮观的一个仪式。传说法真是一个民族英雄,打仗时很勇敢,刀枪不入,为驱逐外来侵略、保护瑶家立过功劳,后遭朋友嫉妒而被害。他死后变鬼,经常显灵,保佑族人打胜仗,故后人把其当作神明敬奉。瑶家凡在耍歌堂时都要纪念他。这种仪式很有特色,由一个英俊威武的男青年装扮成法真,他被两人用椅子抬着。游行时,“法真”手捧一只公鸡,一口将鸡头咬断,让鸡血沿路洒滴。左手抓公鸡,右手执宝剑,挺身站在木梯上,再由数人抬起木梯,在歌堂坪上示威游行,然后由几名枪手跟着“向天鸣放鸟枪”。

英雄归寨——法真王

追打“三怪”:所谓“三怪”,即由三人用黑、黄、白三种颜色扮成黑脸公、黄脸公、白脸公,代表妖魔邪恶,每人身挂三斤猪肉在前面跑,后面群而追之。有的举刀拿斧,有的背锄拿捧,呼喊着“杀呀!追呀!打呀!”,抢他们身上的猪肉。这“三怪”顾不上道路坎坷,拼命夺路而逃,冲出密集的人群,往田野山冈逃跑。追打“三怪”的仪式,直到大家都感到精疲力竭方罢休。尔后,那三斤猪肉就归扮演者所得。

“对歌跳舞”:意味着耍歌堂节日接近了尾声。以上仪式结束后,众人先分享酒饭佳肴。痛饮一番之后,人们来到歌堂坪,进行对歌跳舞。对歌的开始是由先生公领唱《盘古歌》引子,其他先生公同声同气唱“优嗨歌”,先生公们边唱边走跳边弹手指,俗称“弹指歌”。“弹指歌”是老人向后辈们讲述先人历史、民族来源的叙事歌,有《盘占皇歌》《水淹天门歌》《八排瑶人靴理书》《分八排》《歌堂书》《十二月歌》等等。随后是在先生公的带动下,青壮年男子们跳起了欢快的《长鼓舞》。长鼓舞分36套72节,“上高山,过小溪”“烧山、砍木、狩猎”,动作主要表现排瑶先民迁徙不定的刀耕火种生活。待老人“讲古”完毕,年轻人才开始自由对歌。歌舞活动完毕后,“游神”队伍将祖先偶像抬回村寨,供奉在其中一姓的祠堂,每姓做好120斤糍粑敬祖先。第二天的活动一如头一天,仅把神先偶像供奉到另一姓的祠堂。以后数天复如是。

歌堂号角

长鼓舞前奏

长鼓表演

斗舞

送神:“耍歌堂”最后的一个仪式是送神,即把祖先塑像送回原大庙里。当夕阳西下时,集体参加的各种仪式已经结束,人们各自归家张罗晚餐。晚餐席间,宾主开怀畅饮。有的瑶老当着六亲边饮边唱,多是叙述历史或神话故事。过去的瑶歌曲调压抑低沉,就是在结婚时唱的恋歌仍有哀怨之情,可见瑶族人民千百年来所受的压迫之深重。“耍歌堂”最后一天,人们在歌堂坪载歌载舞,尽兴娱乐之后,总先生公宣布本届“耍歌堂”圆满结束,并告知下届“耍歌堂”举行的年份。此后各房、姓开始退公,把祖先偶像抬回盘王庙,按原位供奉,是谓“退公”。整个“耍歌堂”活动宣告结束。

a.过山瑶小长鼓

b.瑶老弹指歌

a.妇女歌队

b.连南过山瑶对歌

c.油岭青年男女对歌

1992年,连南瑶族“耍歌堂”被国家列入中国友好观光年100个节庆活动之一;2005年,“耍歌堂”被国家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以来,连南瑶山每年都举行“耍歌堂”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看和庆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