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籍研究第66卷:标点问题及其商榷

古籍研究第66卷:标点问题及其商榷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三藏法数》之“华严宗七祖”条所云,贤首为五祖,清凉乃六祖。“全集”讹作“六种震动,宝塔高广劫,日长短等论”。“全集”在《与释幻人书二》中出现该句时,标作“劫日长短”,亦见前后不一。[4](清)杨文会撰,刘静娴、余晋点校:《杨仁山居士文集》,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6](清)杨文会撰,王志远:《杨仁山德文汇》,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年。

古籍研究第66卷:标点问题及其商榷

如“遗著”第二册《一种金刚道路大抉择分第三》注文:“贤首、清凉疏《华严经》,阐扬一时一处帝纲无尽法门,正合此位。”“文集”断成:“贤首《清凉疏》、《华严经》”。

按:“文集”不识贤首与清凉以致破句。检下文《金刚宝轮山王大抉择分第四》即有释“贤首”“清凉”之文:“若明此义,则知古今弘法大士……有兼阐二门三门者,有俱转五门者,如天台、贤首、清凉、永明诸公”云云,可知“贤首”“清凉”当是“诸公”之一,二人均为《华严经》作过疏解,释一如《三藏法数》、近人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均有词条介绍。贤首《华严经疏》凡二十卷,全称《华严经探玄记》,又称《华严探玄记》《探玄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清凉所撰《华严经疏》有十卷本与六十卷本二种,十卷本全称《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又称《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疏》《华严经行愿品疏》,收于《卍续藏》第七册;六十卷本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又称《新华严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据《三藏法数》之“华严宗七祖”条所云,贤首为五祖,清凉乃六祖。

又如“遗著”第九册第11页《与释幻人书一》:“《或问》篇中,六种震动、宝塔高广、劫日长短等论。”“全集”讹作“六种震动,宝塔高广劫,日长短等论”。

按:且不论“动”“广”之后用逗号或顿号那个更合适,仅就将“劫”上标便有破句之嫌。“全集”在《与释幻人书二》中出现该句时,标作“劫日长短”,亦见前后不一。

观《杨仁山居士遗著》,不难看出居士一生均在践行其“教在贤首,行在弥陀”的宏愿。其所刊刻或整理的每一部著作,都是这位老人走在这条艰辛路上的心血总结。沈鹏龄先生称誉居士“不仅为内学大师而已,实整理内学之功臣也”,其“内学得弘扬于震旦而复哲人辈出之今日者,先生力也”(《杨仁山居士年谱》)。不管是搜集古德佚书还是创刻书本全藏、培养人才,这些都是居士弘法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于是隋唐诸宗大德之章疏复归于中国,百年之绝学焕然中兴,中国之佛教自是进入一新时期”[11]。后之学人热衷于居士遗著之刻印流通,这对居士自是一种告慰。但在整理遗著之时,自当以崇敬之心、谨严之风来虔诚工作才是,至于或因本身之学力或工作之松懈而导致传本之讹误者,其于后之学者均当引以为戒。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注释】

[1](清)杨文会撰,周继旨点校:《杨仁山全集》,合肥黄山书社,2000年。以下引用该书将随文夹注篇名。

[2]《杨仁山居士遗著》,民国八年(1919)金陵刻经处刻本。

[3](清)杨文会撰,黄夏年主编:《杨仁山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www.xing528.com)

[4](清)杨文会撰,刘静娴、余晋点校:《杨仁山居士文集》,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5](清)杨文会撰,麻天祥主编:《杨仁山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6](清)杨文会撰,王志远:《杨仁山德文汇》,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年。

[7](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以下引《说文解字注》均出此本,不注。

[8]杨伯峻:《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9]陈士元:《名疑集》,《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10](宋)邓名世撰:《古今姓氏書辩证》40卷目2卷,《岱南阁丛书》,嘉庆七年(1802)敦礼堂刊本。

[11]《杨仁山全集》,第62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