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西传统建筑中的自然观:和谐与超越

中西传统建筑中的自然观:和谐与超越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西方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差异,在建筑方面,主要表现在居住建筑与园林艺术两个方面。人是居于中心,主宰四方的,建筑的品格也是孤高自傲的,建筑物周围的自然景观,似乎被漠视。这种高度突出人的中心地位的建筑思想,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的自然观。西方人的园林,也具有类似的观念。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园林就是一种几何形的园林。园林占地达100 公顷。

中西传统建筑中的自然观:和谐与超越

中西方文化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差异,在建筑方面,主要表现在居住建筑与园林艺术两个方面。在西方传统建筑方面更多地彰显“神人合一”的思想内涵。当某一建筑力图表现神性或人文特征时,实际上就是在“征服自然”,用人为手段抹去自然的痕迹,使其带有更多的人造因素和人工成分。中国人看西方传统建筑,一个比较普遍的感觉是装饰豪华、气势宏大、工艺精美。比较典型的建筑如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罗马万神庙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凯旋门英国议会大厦等。这些建筑以石材为主,存在时间长久。其中到处可见具有各种规则几何图案的装饰物(檐壁、浮雕彩绘等) 以及各种人体雕塑。其整体设计严整有序、结构匀称、节奏感强。越是豪华的宫殿,其中人为雕饰的成分越多。我国学者刘天华曾分析过这种建筑风格的文化内涵。他指出,为了表示出永恒的意念和与自然相抗衡的力度,西方古典建筑每每非常强调建筑的个性,每座建筑物都是一个独立、封闭的个体,常常有着巨大的体量与超然的尺度,远远超出人们在内举行各种活动的需要。在造型上,西方建筑更体现出与自然相抗衡的态度。如强调砖石结构的体量,强调矩形、三角形或圆形的几何形,强调凸曲线或凸曲面的张力,特别是那些常见的巨大的穹顶,更是赋予建筑一种向上与周围扩张的性格。[1]

西方人对自然的征服,使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得以突出,而自然却被加以驯化,并纳入一种人工化的规则与秩序之中。例如,中世纪作为居住建筑的城堡往往凸显于山岩或旷野中,成为周围大自然的对立物。早期城堡内并不布置植物性的花园,动物也常常是以标本的形式,即以被征服者的象征物,作为室内的装饰物,也作为城堡主人勇猛征战的标志。文艺复兴时期,在意大利兴起了别墅建造的高潮,最为典型的是维晋寨别墅。这是一座中心构图的建筑,在四个立面上用四个同样的大台阶,和四个同样带有三角山花的柱廊,每个立面都呈对称的构图,中心用了穹隆屋顶。建筑的内部,在中央有一个圆形的中厅,周围环绕一般的起居型空间。这一中心构图的别墅与同是文艺复兴时设计的中心构图式的圣彼得大教堂,都表现了同样的主题,即人是宇宙和自然的主人。人是居于中心,主宰四方的,建筑的品格也是孤高自傲的,建筑物周围的自然景观,似乎被漠视。这一时期的居住建筑周围,即使设置树木花草,也只是作为由自然环境向人工环境的过渡物而创造的,人是整个环境和空间的主人。这种高度突出人的中心地位的建筑思想,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的自然观

西方人的园林,也具有类似的观念。它的园林是雕刻性的,不过不是写实性的雕刻,而是以山树石等自然为元素,强调大自然符合人工的法则所“雕刻”成的立体图案,人工斧凿痕迹十分显著。公元1 世纪的罗马园林已开始采用花坛、剪饰和迷阵。花坛是几何形的,剪饰也把树木修剪成几何形体——尖锥形、多角柱、圆球形、半圆球形和矮墙式的绿篱,甚至剪成动物的形状,被称为“绿色雕刻”。迷阵使用绿篱组成的几何形回路,有许多死胡同,易进难出,以为有趣。到了中世纪的修道院,通常只在教堂旁有一个大型的回廊院组成的花园,院子里没有多少植物、树木,只在草坪中央布置一眼清泉,作为僧人净化心灵之用。因此,中世纪修道院花园,与外界隔绝,空间是内向的,景观是单纯的,不具有休息游憩,或与自然交融的作用。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之后,渐渐出现了一些别墅花园,挤在一座建筑物周围,布置植物与水池、喷泉。水池与喷泉是经过几何化处理的,植物则经过细致的修剪,几何化和人工味十足。园林的空间布置也十分规则整齐。这种园林一直延续到现代,其中以17 世纪法国绝对君权时代的唯理主义园林最为盛行,使自然成为古典主义秩序和规则的驯化物。方正的水池、规则的喷泉、经过修剪的树木、放射性的道路等,表现了自然在人的力量面前的驯化。古典欧洲园林表现了人对生活享乐的追求。这里没有任何天然无琢的东西,所有的园林要素,都透出十足的人工趣味,所有的园林景观,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人悦目,使人享受,使人感觉到经过驯化的自然的规整与优美,从而表现了一种与中国人截然不同的园林艺术思想。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园林就是一种几何形的园林。其特点是讲究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正正。凡尔赛宫是典型代表,它是法兰西帝国和国王路易十四强大和威严的纪念碑。它的花园是整个园林的主旋律,而建筑则显得相对单薄。园林占地达100 公顷。花园的构图大量采用直线、方角、三角、长方和圆形等图案,突出了人对自然的强大征服力,整个布局严谨、古典,宫殿位于高地上,正门连通城市主道爱丽舍大街,宫殿后面有花园,在远处有园林。(www.xing528.com)

黑格尔就十分欣赏这种充分几何化、规整化的园林格局,他指出“一座单纯的院子只是一种爽朗愉快的环境,而且是一种本身并无独立意义,不只使人脱离人的生活和分散心思的单纯环境。在这种园子里,建筑艺术和它的可诉诸知解力的线索,秩序安排,整齐一律和平衡对称,用建筑的方式来安排自然事物就可以发挥作用”[2],“但是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院子,他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使用修剪整齐的篱笆来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3]。然而李约瑟却认为,在熟悉了北京的颐和园再去逛凡尔赛宫时,看到那种禁锢和束缚自然而不是随自然而流动的几何布局,就产生了一种无聊感。[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