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61年宁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贯彻八字方针及具体措施

1961年宁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贯彻八字方针及具体措施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1年1月召开的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表明三年来造成严重后果的“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经停止,国民经济步入调整的新轨道。宁明县委按照自治区党委、地委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八字方针”,实实在在地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刚结束,立即召开县委工作会议,研究贯彻“八字方针”的具体措施。

1961年宁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贯彻八字方针及具体措施

由于“反右倾”斗争造成严重后果,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庐山会议后继续“大跃进”的错误,加上自然灾害,党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三年困难时期)。在严重困难面前,全党上下决心调查研究,纠正错误,调整政策。1960年11月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要求全党用最大的努力来纠正各种“左”的偏差。1961年1月召开的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表明三年来造成严重后果的“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经停止,国民经济步入调整的新轨道

宁明县委按照自治区党委、地委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八字方针”,实实在在地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刚结束,立即召开县委工作会议,研究贯彻“八字方针”的具体措施。二是抽调县直机关的主要领导组成几个调查工作小组分别深入全县各个公社进行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的方法是每个公社都要一个情况较好和一个情况较差的生产队。三是调查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主要突出的错误及问题,了解社队干部和社员群众对解决这些错误及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通过这次大调查研究,宁明县委上下达成了共识:一是宁明县和全国、全区一样出现了严重经济困难,导致劳动力缺乏,1959年至1961年,全县农业生产力受到严重影响。二是粮食紧缺,供应紧张。三是猪、禽、蛋、菜等副食品紧缺。由于限制家庭副业生产,造成农副产品供应紧张。四是通货膨胀,求大于供。宁明县委在掌握以上状况后认为,要全面落实好“八字方针”,就必须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宁明县委决定把农业放在首位,使生产、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在后来贯彻落实“八字方针”工作中,县委重点抓了几个大调整:一是调整工业,停办了在办的亭亮钢铁厂、耐火材料厂、北江炼油厂、马瓯煤矿、宁明陶瓷厂等14个厂矿,对于原来从手工业和社队过渡到公社所有制的企业一律退出集体所有制,并对集体所有制企业开展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加强经营管理,使集体企业得到巩固、充实、提高。二是调整农业,落实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各项制度。同时,恢复社员自留地,允许开荒种植,鼓励社员家庭大养猪、鸡、鸭、鹅,提倡集体建窑烧砖瓦,发展工副业。宁明县委还及时调整1961年的粮食征购任务,比上一年减少56.6%。三是调整各项社会事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学教育文化等条例,促进了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www.xing528.com)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会议的目的是进一步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统一认识,增强团结,动员全党更坚决地执行调整方针,为战胜困难而奋斗。精神传达到宁明县后,各公社党委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掀起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高潮。经过1962年至1965年三年的艰苦奋斗,全县经济困难局面基本得到扭转,农业生产开始回升,1965年与1957年比,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81.4%,粮食总产量增长11.04%,农业总产值增长10.1%,财政收入增长2.6%。全县农副产品上市逐年增多,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农村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好景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