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年大学生爱情观误区及恋爱关系维持秘诀

青年大学生爱情观误区及恋爱关系维持秘诀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有的青年大学生对于爱情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没有心跳加快的爱情就不是爱情,没有了爱情,就应该终止恋爱关系。恋爱是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部分,但学业仍然是主要部分,正确处理学业和爱情的关系,学习知识和技能,完善自我人格,才能为爱情提供有力的保障,让其稳定。社会交换是普遍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在爱情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中仍然存在。

青年大学生爱情观误区及恋爱关系维持秘诀

1.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培养爱的能力

恋爱观引导恋爱行为。当恋爱观出现偏差,出现世俗性、功利性的恋爱动机,对恋爱的道德责任感必定是不足的。纠正存在偏差的恋爱观念倾向,树立积极向上的恋爱观,才能在处理恋爱冲突问题时理性分析,理解、宽容对方,用道德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恋爱动机上,本着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不从众,不随波逐流,以平常心对待。

根据哈特菲尔德的观点,爱情分为两种形态——激情爱和伙伴爱。激情爱往往是爱情最初的样子,伙伴爱是爱情持续几年后的样子。当然,也有的爱情一开始就是伙伴爱状态。如果青年大学生能清楚认识到爱情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形态,那么对于恋爱行为也有约束作用。在爱情经历了激情阶段之后,逐渐进入平静阶段,也就是从多巴胺起主要作用转变为内啡肽起主要作用,爱情变得不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而是温馨安逸给人以恬静的感觉。但有的青年大学生对于爱情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没有心跳加快的爱情就不是爱情,没有了爱情,就应该终止恋爱关系。殊不知,这种状态也是爱情的另一种状态,它在提示恋爱双方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可以为毕业几年后进入婚姻状态做准备了。

爱的能力是发展爱和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塑造完善的人格,发挥性格优势。在恋爱中互相尊重,积极沟通,积极表达爱意,遇到问题理性平和的处理,而不是任由情绪左右自己的行为。

2.正确处理学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

青年大学生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卓有成效地完成学业是其主要的任务。恋爱是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部分,但学业仍然是主要部分,正确处理学业和爱情的关系,学习知识和技能,完善自我人格,才能为爱情提供有力的保障,让其稳定。青年大学生不能把精力全部投入爱情,荒废学业。不能在大学的求学期间获得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技能,爱情就像荒漠中的花朵,终将枯萎凋谢。

爱情是美好的,在爱与被爱中,会经历过欣喜、愉悦、幸福,也可能会体验痛苦、恐惧、焦虑、思念,积极情绪与负面情绪交织其中。青年大学生期待渴望永恒真挚的爱情,但爱情涉及双方,需要双方的经营与努力,需要彼此认可的价值观,一段美好的爱情并不总是能够圆满永恒。活在当下,品味当下的爱情,努力经营这份亲密关系,当亲密关系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宣告结束时,能够坦然接纳恋情失败,收拾心情,调整自我,重新准备迎接新的亲密关系。

目的性太强、控制欲太强的爱情总是让对方窒息,也时刻让自己处于负面情绪中患得患失。接纳对方的不完美,同时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在不断地积极主动地沟通中维护每一段亲密关系。

3.认识戒断反应,助你更好应对失恋

美国叶史瓦大学的科学家对15名被深爱的恋人抛弃的青年进行脑部磁共振成像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当这些青年看到前恋人的照片时,他们的大脑皮层上与毒品成瘾症相关的区域、产生痛苦和失落等感情的区域都会产生反应。恋爱中的人都或多或少有“戒断反应”,无论他们的爱情生活是否幸福,恋人的爱已经成为心理上和生理上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旦被恋人抛弃,失去“爱情”来源的人会因戒断症状感到痛苦。所以,当失恋后感到伤心难受,不要否定自我,认为自己很差很糟糕,也不要认为是因为太爱对方而产生的强烈的负性情感,那可能只是错觉。建立正确的认知:失恋的过程确实是痛苦的,但痛苦的情绪情感反应大部分是由亲密关系破裂、旧的习惯被打破带来的不适感造成的。

非常幸运的是,戒断反应随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退,有的人需要的时间长一点,有的时间短一点,但当新的习惯建立起来,戒断反应就结束了。所以,尝试建立新的习惯模式。从有对方参与的生活模式中切换到没有对方参与的生活模式中,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人或事上,参与到一些活动中去,在活动中与其他人建立人际互动,建立联结。“负面偏差”告诉我们,我们习惯于注意到我们的损失,比如注意到恋爱中的失败。爱情结束后需要的是把注意点转移到积极的方面,建立积极的认知。

4.爱情维持要注意的几个具体要素

(1)公平。

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为青年大学生更好地维持恋爱关系提供了思路。社会交换是普遍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在爱情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中仍然存在。恋爱关系的双方总是和对方进行着交换——爱和情感的交换。双方付出的爱和情感不会绝对对等,但应基本保持平衡,也就是付出与获得的酬赏平衡。在恋爱的初期,一方可能付出比另一方多,但这种状态如果一直持续不变,是不利于恋爱关系维系的。恋爱关系中需要双方互相付出,单方面地付出与单方面地享有对方的付出是不能使恋爱关系维系下去的。

(2)归因。

幸福的婚姻有相同的原因,不幸的婚姻有一万种原因。其中幸福的原因就是情境性归因而不是进行素质性归因。虽然恋爱关系与婚姻关系有所不同,但恋爱关系中对对方行为的归因也直接影响到恋爱关系的质量和稳定性。一般来说,亲密关系中对人的行为的归因有两种类别:素质性归因和情境性归因。素质性归因是将个体行为的原因推断为其内部素质和特点。比如把下雨天男朋友不给自己送伞归因为男朋友就是一个不懂关心人的人。情境性归因是将个体行为的原因推断为环境等外部的因素。同样是下雨天不给送伞的男朋友,情境性归因会归因为男朋友一定是有其他的事耽搁了,忘记了送伞。

如果给男朋友(女朋友)发了信息,但对方没有回复,下意识你将怎样对他(她)的这一行为进行归因?你不妨试一试你脑子里最先涌现出来的原因解读。如果你归因为对方不在乎自己,会因此又气又恼;如果归因为他一定是在忙,没有看到信息或没有时间回复,待他(她)忙过一定会回复,就会比较坦然对待对方不回复信息,不但不会因此生气,反而会关心对方,让对方感到温暖和爱,有利于两人关系的进一步甜蜜地发展。毫无疑问,不同的归因造成了不同的应对方式,恋爱关系也出现不同的情况。素质性归因是一种非发展型归因,是一种负面的解释风格;情境性归因是一种发展型归因,一种积极的解释风格。

(3)沟通。

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先锋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和她的同事记录了60家公司开会时的对话,并将他们的对话以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进行编码,再计算其比例。她们发现,积极和消极比例高于2.9∶1,公司发展状态良好;低于这一比例,发展状况就欠佳。发现这个比例的是洛萨达,因此用其名字来命名这一比例。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把积极情绪比作船帆,把消极情绪比作船舵,形象说明了积极情绪过高也不是件好事,因为没有了船舵,帆再大也会失去方向,漂浮不定。

心理学家洛萨达发现,幸福的夫妻的对话中,积极与消极的比例是5∶1,如果你说了一句伤人的话,就要用5句去弥补。为了获得亲密和温馨的氛围,一句负面的话语带来的伤害,需要5句正面话语的积极影响才能抵消。

积极的话给人以力量,让人变得更好,更完美,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可以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源于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古希腊一个国王名叫皮格马利翁,他酷爱雕塑。有一天,他雕塑了一位美丽的女性,身材婀娜多姿,脸庞迷人,他天天对着雕塑祈愿:如果她能够活了,成为我的妻子该多么美好啊!每天这么虔诚地祈祷,爱神被他感动了,赐予雕像生命。最终,国王和他美丽的妻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心理学家用这个故事说明只要人对另一个人有着美好的期待,他(她)的期待就有可能成真。因此,在恋爱关系中,多说积极的话,多做正面的评价,你的男(女)朋友就可能朝着你所期待的样子发展,你对他(她)的积极评价就是一种积极的暗示。积极心理学认为人都有向上向善的潜在意愿,所以当被给予积极的暗示时,个体大部分时候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变。

沟通中也要注意觉察自己的情绪,采用积极主动的方式给予回应。青年大学生在恋爱中要好好说话,好好沟通,经营幸福。

(4)品味。

兰格(Langer,1989)认为品味是人们专注的知觉和归类体验的新方法。布莱恩特(Bryant,2003)认为品味包括4个方面的含义:① 留意快乐和欣赏积极体验;② 发生在当下的即兴感觉;③ 从主要的社会和自尊的需要中解放出来;④ 关注和留心一些体验,不局限于关注享受愉快感和各种自我满足感的体验。[7](www.xing528.com)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品味是一种积极情绪的自我调节方式,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幸福感知。在恋爱关系中,不定时地细细品味恋爱中的幸福瞬间,储蓄幸福的瞬间和感受,不但可以提升幸福感,还能在恋爱双方出现矛盾冲突时,让愉悦的回忆帮助双方有沟通及维系改善关系的意愿。Bryant和Veroff(2007)把品味方式按照一个人反应的不同分为行为表达、与人分享、记录幸运、自我满足、建构记忆蓝图、感知觉锐化。在品味方式上,男性与女性有明显的差异,女性更多地喜欢与他人分享、行为表达和细数幸运。[8]

布莱恩特(Bryant)认为不同的品味方式会导致积极或消极情绪。从积极事件中增强积极情感的认知和行为反应就是增强品味反应,从积极事件中抑制积极情感的认知和行为反应就是抑制反应。品味不一定增强积极体验,有可能是抑制积极感受。

双方在一起共度美好时光的照片、共同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的纪念品、一起看过的一部浪漫温情的电影……都可以成为品味的对象。

(5)积极错觉。

“情人眼里出西施”是恋爱中普遍出现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Sandra L.Murray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将这一现象界定为“积极错觉”。恋爱中的个体把心目中理想对象的特点投射到现实中恋爱对象身上,将其理想化。积极错觉有助于增强恋爱双方的满意度。

王玮(2007)认为积极错觉对发展恋爱关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事实上,个体也期待得到真正的理解(如自我确认)以准确预测更好的满意度,因为亲密关系的人最终会知道、了解相互的真实优点和缺点(Swann W.B.etc,1994)。Robins等(Richard W.Robins, Jennifer S.Beer, 2001)发现,短期内的积极错觉对个体是有利的,而长期而言它需要个体付出一定代价。[9]恋爱关系随着时间的增长,可能变得平淡,恋人开始变得对对方百般挑剔,当初美好的特点现在都变成了缺点。这时,考虑你当初被他(她)吸引的因素是什么。除了一些原则性的缺点外,比如暴力、自私自利、狭隘等,如果要维护恋爱关系良性发展,需要积极错觉在恋爱的平淡期给予能量。但值得注意的是,积极错觉并不是要恋爱中的青年大学生忽视对方的缺点,而是指在恋爱关系进入稳定发展期双方开始对彼此挑剔时使用,而且挑剔的问题都是无伤大雅的小问题。

在恋爱关系建立初期,双方希望得到对方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得到赞美。在积极错觉影响下,双方的判断力受到干扰,虽然能提升自我自尊水平,又能给予自我验证,但由于建立在幻觉和美好的想象基础上,知觉存在偏差,因此恋爱初期的积极错觉要尽量避免,尽量全方位地了解对方,了解最真实的对方。

青年大学生如何对待自己?

悦纳自己,自信乐观,不看低自己。每个人的相貌、性格脾气、能力都不一样,我们无须一味随大流去改变自己,你就是最独特的存在。思考五个关于自身的问题:我的能力、我的个性、我的兴趣、我的优点、我的缺点,并与身边的同学积极交流,从多方面重新认识自己,进而悦纳自己。在恋爱关系中只有悦纳自己,才能在恋爱中不迷失方向,不失去自我,散发自我独特的光芒。

青年大学生如何对待恋人?

第一,感恩,善良,对待恋人要有回馈、报答。

恋爱关系仍然遵循社会交换理论公平理论的原则,恋爱双方对待彼此需要真诚付出,感恩对方的付出并报答回馈对方的付出,而不是把对方的付出当作理所应当,一味索取不回报。恋爱初期,也许主动追求的一方付出会多于另一方,但随着双方关系日趋稳定,需要彼此互相付出,互相关心,才能让恋爱关系继续发展下去。

第二,能够理性看待性别差异,与恋人相处求同存异。

男性、女性由于生理上的差异、社会文化的差异,在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上表现出诸多不同。青年大学生在恋爱中要理性看待性别差异,不放大、夸大性别差异,尽量做到求同存异,换位思考,尝试站在性别差异的角度分析并理解对方的言行。比如,对于恋爱中的冲突,女性、男性在处理方式上会有所差异。女性天生爱表达、情感细腻、感性,男性却不爱表达、理性,面对冲突更愿意冷静思考。青年大学生如果能够明确男女两性的差异,就能更好地理解双方在面对冲突时的反应,而不至于对对方的反应火冒三丈,觉得不可理喻。

第三,尊重对方,双方留有各自的空间。

尊重,是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准则。在恋爱关系中,尊重也不可或缺。恋爱中的尊重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话的方式、自我表露的程度。适当的自我表露是增进亲密关系的催化剂,但需要把握好度。过度的自我表露会让对方无所适从。“水至清则无鱼”,恋爱关系中的青年大学生也需要谨记。双方需要留有各自的空间,“没有秘密”不是真诚,是对对方的精神控制,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第四,沟通时减少优越感、控制感。

个体的认知通常带有“自利”倾向,体现出“以自我为中心”,普遍地认为自己的观点、行为要比其他人更加“正确”。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在沟通难免暴露出优越感,不仅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还总是说别人身上有许多问题。可想而知,在这种状态下沟通,谁也无法说服谁,最终两人不欢而散。人们基于潜意识里对安全感的需求,总是想方设法地控制周围的人和事。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在沟通时难免暴露出对他人的干涉。我们希望对方这样做而不要那样做,好像是为对方着想,归根结底事情正在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在恋爱中,尤其是女性容易体现出对对方的掌控欲。当个体意识到自己被他人管控时,很显然会产生逆反心理,最终沟通失败。

注意几个不好的沟通习惯:

把事实和评价混淆。沟通中,讲述事实就简述事实,不要提升高度,进行泛化评价。比如,你忘记了我的生日=你一点也不关心我。忘记生日的原因很多,把它草率地归因为“不关心”就是典型的评价与事实混淆。

把事实和推论混淆。你昨晚睡得很晚=你昨晚又打游戏到深夜。“你昨晚睡得很晚”是事实,“你昨晚又打游戏到深夜”是推论。青年大学生注意沟通中,就事论事,不要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进行推论。

使用“总是”“一直”字眼进行静态的评价。“总是”“一直”给对方传递的信息是:你一直都是这样,而且永远不会改变。这种评价具有永久性,内在化特点。比如:“你一直只会想到自己”“你总是自以为是”。看待对方的不足也尽量用积极乐观的方式解释,用暂时性、外在化代替永久性、内在化,不对对方做静止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对方和对方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