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晏跋山涉水勘测漕运路线,开通京城漕运

刘晏跋山涉水勘测漕运路线,开通京城漕运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情况下,刘晏跋山涉水到全国各地筹集粮食,勘测漕运路线。他又来到河阴、巩、洛等地,见到宇文恺的梁公堰,分黄河之水的通济渠。他还视察了李杰的新堤,分析、摸清了这些江河漕运的利弊得失、要害之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治,通往京城的漕运很快就开通了,天下的物品开始输入京城。通过漕运,每年输往京城的货物达四十万斛。

刘晏跋山涉水勘测漕运路线,开通京城漕运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今河北东明县东)人。唐玄宗登临泰山封禅的那一年,刘晏正好八岁,虽然乳臭未干,但写得一手好文章。刘晏来到行官,向玄宗献上一篇颂词。玄宗看罢,对眼前的这个天才少年甚是惊奇,命宰相张说出题考他。考试结束,张说高兴地告诉玄宗:“这个小孩很有才华,是国家兴盛的好兆头!”

天宝年间,刘晏担任夏县令。任职期间,从未亲自督促交纳赋税,但由于他善于用人,善于管理,夏县上交赋税从来没有超过朝廷规定的时间。之后,他又被荐举为贤良方正,补温县县令的职务。每到一处,他都重视生产,努力使老百姓生财厚利。为此,有很多百姓刻石赞颂他。不久,他又升任侍御史。

之后,刘晏又升任御史大夫,统领东都、河南、江淮等地区的转运、租庸、盐铁、常平使。当时,战乱刚刚结束,社会稍稍安定下来,粮食十分短缺,京城里一斗米竟然卖到一千钱,即便是宫廷里也不能同时吃到两个季节的东西,常常是庄稼还没有完全成熟,农民们就提前收割送到京城。

在这种情况下,刘晏跋山涉水到全国各地筹集粮食,勘测漕运路线。他乘船漂过淮河、泗水,到达汴水,又进入黄河,巡视底柱(今河南陕县一带)、硖石(今河南境内)等地,查访三门(今河南陕县一带)的遗迹。他又来到河阴(今河南河阴县东)、巩(今河南巩县)、洛(今河南洛宁县内)等地,见到宇文恺的梁公堰,分黄河之水的通济渠。他还视察了李杰的新堤,分析、摸清了这些江河漕运的利弊得失、要害之所在。

刘晏的胸中已勾勒出了一幅清晰的漕运路线图,然而他又怕其他官员会阻挠、牵制计划的实施,就给宰相元载修书一封,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漕运计划。

刘晏认为:“总的看来,漕运的利表现为四个方面:如果淮河、湖州等地的粟米能通过漕运到达京城,可以大大减轻三辅地区老百姓的徭役与赋税,这是第一利。东都等地在大规模的战乱之后,人口锐减。如果我们将漕运的水路疏通,那么,这一地方因战乱而逃亡的人民就会渐渐回来,重建家园,这是第二利。现在有些将领并不臣服中央,少数民族也不断对边境地区骚扰、侵夺。如果我们的漕运开通,吃、穿、用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输入京城,我们的军粮供应充足,无形中会对各地拥兵自重的将领和周边的少数民族产生一种震慑作用,这是第三利。水陆交通畅行无阻,车船人马往来如梭,四面八方的货物汇集京城,这种繁华的景象可以与贞观、开元时代的盛世相媲美,这是第四利。”(www.xing528.com)

刘晏跋山涉水到全国各地筹集粮食,勘测漕运路线。

接着,刘晏也论述了不利于漕运的四个因素。他指出:“从宜阳(今河南宜阳县内)、熊耳(今河南洛宁县东北)到虎牢(今河南汜水县西北)、成皋(今河南境内)之间有五百里左右。在这一片广阔的区域内,居民总共才千余户,并且大多是岩居穴处,茹毛饮血,而且这里时常有野兽出没,鬼哭狼嗥,这是第一不利;其次,黄河、汴水流域自从安禄山大乱天下以来没有修治过。河坡上的土崩塌了,两岸的树木也遭到严重破坏,河床里泥沙淤积得相当厉害,这是第二不利;从东垣(今河南孟津县)、底柱(今河南陕县一带)到渑池(今河南渑池)、北河(今河北境内)之间有六百余里,很长时间没有设置专门巡逻的武士了,因此土匪、盗贼横生,这是第三不利;最后,从淮阴(今江苏淮阴)到蒲坂(今河南境内)往来三千里的路程,驻扎的将士都是朝廷骄兵,平常总是叫嚷‘穿不暖、吃不饱’,如果我们满载粮食、棉花的船只经过这些地方,驻地的将士肯定要把货物截留下来,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仅凭一纸公文是难以制止的,这是第四不利。”

宰相元载看了刘晏的上书后,就将全国的漕运事务全权委托刘晏来管理。刘晏实权在手,充分施展自己出众的理财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治,通往京城的漕运很快就开通了,天下的物品开始输入京城。皇帝闻讯,愁眉大展,喜笑颜开,专门派遣卫士在东渭桥这个地方吹奏乐曲,隆重欢迎第一批满载粮棉的船只到达京城。皇帝还派遣使臣前去慰问远道而来的刘晏,并对刘晏说:“刘爱卿,你真是寡人的萧何啊!”

通过漕运,每年输往京城的货物达四十万斛。从此,关中地区即使遭遇水灾旱灾的年景,物价也不上涨,物资照样充足。这一切,都是理财能臣刘晏的功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