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漕运通济:北京通州的重要连接

漕运通济:北京通州的重要连接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Section Ten Free Traffic with the help of Good Canal Transportaion——Tongzhou,Beijing通州,古称“潞水”“潞县”。通州京杭大运河、通惠河、温榆河、小商河、运潮减河“五河交汇处”为千年大运河北起点。通州历来在华北地区地位显赫,古时素来就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的说法。据史料记载,北京为漕运开通的大运河始于隋朝。辽代通州在萧太后主持下开挖了一条运河,后世称为“萧太后运粮河”。

漕运通济:北京通州的重要连接

Section Ten Free Traffic with the help of Good Canal Transportaion——Tongzhou,Beijing

通州,古称“潞水”“潞县”。通州作为历史上盛极一时的水路都会、皇家码头,与运河文化和漕运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通州京杭大运河、通惠河、温榆河、小商河、运潮减河“五河交汇处”为千年大运河北起点。通州历来在华北地区地位显赫,古时素来就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的说法。

据史料记载,北京为漕运开通的大运河始于隋朝。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开永济渠,以涿郡蓟为最北,上游为桑干水(即今永定河),流经蓟城城南取道今凉水河,过通州向东南出市界。

辽代通州在萧太后主持下开挖了一条运河,后世称为“萧太后运粮河”。

金迁都燕京后,漕运发展较快,并在此设立州治,以“漕运通济’而著称,因而后来称作“通州”。元代之前,通州有建制而无城市。元定都北京即大都后开通了通惠河(大都至通州),通州成了南粮北调进京的咽喉要道,逐渐繁华。江南漕粮抵通州后,再由开挖好的沿线7条坝河直接运到京城之中。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燕王迁都北京,改建北京城,通惠河圈入皇城,城内不通航,遂改大通桥为新起点。

清顺治年间,修治石坝及通惠河上五闸,恢复了漕运。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大改道,运河漕运由盛到衰。津浦铁路通车后,漕粮由铁路运输,运河漕运功能遂废。

民国时期,北运河基本没有通航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通州北运河水系进行了多次治理,使其成为现今北京的重要排水系统和景观河。通州境内有大小河流13条,运河蜿蜒,势若游龙;潮白河碧波千顷,渔歌唱晚;三河三路两侧百米绿色通道颇为壮观,形成天然生态屏障。

大运河不仅给通州带来了繁华与兴盛,也给通州营造了不少美景,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运河两岸分布了燃灯塔、大光楼等重要遗址。踱步在运河广场公园水岸,犹如走进江南水乡。

大运河的繁荣创造了通州的繁荣,通州文化亦为运河文化。通州代表性的文化皆与运河相关,像通州八景、漕运仓储、运河之子刘绍棠,还有“通州三宝”(小楼的烧鲇鱼、大顺斋的糖火烧和中华老字号通州腐乳,世称“通州三宝”)、面人汤面塑艺术、运河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通州的运河文化是可以独立于京城文化而存在的,是京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7月11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州正式成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

2015年11月30日,北京市规划委也对外发布,行政副中心规划已经基本确定。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如今北京行政副中心办公楼群鳞次栉比,雄立在大运河岸边,与古代的燃灯塔遥相呼应,蔚为壮观。

运河名城北京通州运河胜迹

大光楼

通州张家湾萧太后河上明代通运桥

通州段运河遗产点永通桥

北京通州运河博物馆

张家湾老城墙遗址

燃灯塔

京杭运河、通惠河等“五河交汇处”(大运河北起点)

运河名城北京通州采风

◇漕运兴城,惠河通——北京通州运河巡礼

通州作为历史上盛极一时的水路都会、皇家码头,与运河文化和漕运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通州京杭大运河、通惠河、温榆河、小商河、运潮减河“五河交汇处”为千年大运河北起点。

2016年10月20日,行走隋唐大运河考察组来到了北京通州。作为此次运河文化考察的最后一站。临行前考察组仔细研究了隋唐大运河永济渠北段流经的路径。据史料记载,北京为漕运开通的大运河始于隋朝。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开永济渠,他以涿郡蓟为最北,上游为桑干水(即今永定河),流经蓟城城南取道今凉水河,过通州向东南出市界。

因地表已很难发现永济渠的踪迹,领队张秉政教授又专门电询了通州地方文史专家,确立了“从今天津市至古涿郡为永济渠的北段,系改造古潞河、桑干水两条自然河道的下游而成”的说法。考察组开始对通州段运河遗产点永通桥、通州博物馆、燃灯塔,以及五河交汇处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由此画上了行走运河的句号。

◇通州与北运河

根据资料记载,北运河是流经北京市东郊和天津市的一条河流,为海河的支流。干流通州至天津也即京杭大运河的北段,古称“白河”“沾水”和“潞河”。其上游为温榆河,源于军都山南麓,自西北而东南,至通州与通惠河相汇合后始称“北运河”。

北运河出土的大木

北运河出土的瓷器

历时三年隋唐大运河文化考察,终于到达通州北终点(www.xing528.com)

考察组了解到,京杭大运河北端在通州,早在清雍正四年(1726年)就已形成。当年怡贤亲王允祥在受命治理京东水利和京杭大运河时已经将京杭大运河分成数段,而处在大运河最北面的一段命名为“北运河”,其北端就在如今通州永顺镇范庄村南的温榆河和小中河(古潮白河,即1939年改道前的潮白河)相会之处,并已于2007年设立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保护标志。

通州运河的历史就是通州的历史,通州是依运河而生,依运河而繁荣的。通州的北运河自通州北关的拦河闸至通州西集镇,全长42公里,秦代称“沽水”,隋代称“潞水”,元代称“潞河”,清代称“北运河”。

据考证,自秦代开始,就有了用北运河运送军粮的历史。此后,隋代炀帝开通永济渠,可说与通济渠相当,也是一条可通龙舟的运河。大业七年(611年),炀帝自江都乘龙舟沿运河北上,带着船队和人马,水陆兼程,最后抵达涿郡。全程2000多公里,仅用了50多天,足见其通航能力之大。

北运河一直作为北方最重要的漕运河段。到了明、清两代,北运河的漕运最为繁荣,大量的漕船、官船、商船、民船来往于北运河,使北运河终日一派繁忙的景象,其两岸也呈现一派江南水乡的特色。

北运河的繁荣创造了通州的繁荣,通州文化亦为运河文化,通州代表性的文化都与运河相关,像通州三宝、通州八景、漕运仓储、运河之子刘绍棠、“面人汤”面塑艺术、运河号子等。同时通州的运河文化是可以独立于京城文化而存在的,是京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永通桥、运河博物馆与燃灯塔

京通高速路八里桥收费站路北端就是八里桥,即永通桥。永通桥建于明代,为三孔拱券石桥,坐落于京通地铁八里桥站附近,出站即能看到。

北京有两处河道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一是通惠河的通州段,永通桥就是通州运河河道的西端起点,因为当时距离通州最高行政长官的官署有八里,故俗称“八里桥”。

永通桥横跨通惠河上,建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南北长50米,宽6米,33对石狮子雕刻得形态各异,为一大特色。分水尖护桥,三孔,中孔跨6.7米,高8.5米,桥面已经铺上柏油,坡度变得平坦。

当年,运河繁忙之时,桥下驳船排列前行,桥上人流穿梭,好不热闹。“入夜霜清一轮坠,凌寒征铎去萧萧”便是最生动的写照,著名的通州八景之一“长桥映月”,就位于此处。

离开八里桥,向东穿过新华大街,路南侧高台阶上有一栋即将翻修一新的古建院落,这就是通州博物馆,要想了解大运河的历史,博物馆是必须去的地方。

通州博物馆原为清末建筑,正厅为古代通州展览,展厅内大量的实物、照片、图表都记载着大运河的历史,通州扼守京城的东大门,又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这就决定了通州在中国漕运史上的重要地位。

博物馆馆舍原为清末建筑,南向二进,大门三间,硬山筒瓦箍头脊,明间为通道,垂带式石阶四级。耳房各一间,东西配房各一间,苏式彩绘。博物馆展厅共四个,其中三个为临时展厅,一个为固定陈列展厅。1991年建馆至今共举办各类临时展览百余场。

馆内固定陈列为“古代通州展”,共展出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114件套,其中一级品2件,体现了通州区自新石器时代、战国时代及西汉置县以来2200年的悠久历史,既起到了保护文物的作用,又宣扬了大运河悠久的历史。

一间展馆中堆放了十几个锈迹斑斑的铁锚,大部分都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另外有个元代的铁锚让人印象最深,大约长1.4米,重50公斤,用熟铁锻打而成。展馆里的工作人员特别介绍,出土的时候铁锚上沾满了贝壳瓷片、绳子等杂物,这些见证了通州水路运输盛况

“一只塔影认通州。”燃灯塔原是通州八景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巍峨高耸。从南方来的漕运船只,很远地方就看到塔尖,于是知道通州就在眼前了。它是通州的标志,是漕船老大们漫漫旅途中望眼欲穿的终点。

燃灯塔建于北周,坐落于通州大成街。原名“燃灯佛舍利塔”,矗立于三教庙内。三教庙、文庙、佑胜寺和紫清宫,代表了释、道、儒三家。大殿后左侧是燃灯塔,塔身中间束腰,在不远处有立佛一座。

考察组看到,第一层塔身很高,正四面辟门,其余则辟直棂假窗。每层每檐每角都悬有铜制风铃,共计2224个,成为国内古塔中悬挂风铃最多的一座,而且每个铜制风铃上都镌刻“善男信女”的姓名,真、行、隶等书体兼有,与众不同。塔顶还有铜镜,也是至今古塔中发现的最大铜镜。

根据三教庙工作人员介绍,燃灯塔有七个特色。一是风铃繁多,全塔悬挂风铃2000余枚,每枚刻有捐献者的姓名,而且形制多样.二是神像众多,全塔共镶嵌的砖雕塑身像400余尊,内涵丰富,形态各异。三是塔刹顶端的铜镜大,重达5公斤。铜镜为圆形弧面,凹弧面有子弹射击的擦痕(是八国联军对古塔的破坏)。四是第十三层正南面放置一块刻有七律诗的石碑。五是塔心柱长,砖砌的中心,原有一根巨大的锻铁塔心柱,长9.5米,保证了它的稳定性。六是塔顶有榆树一株,生命力极强。七是塔影能垂映在数百米外的北运河中,是罕见的奇观异景。

据《燕山记游·盘山异记》载:“每逢除夕佛灯出通州塔上,数千百光远绕盘山诸寺,至定光佛塔而止,或云塔中舍利光也。”燃灯舍利塔已被列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该塔与佑胜教寺相邻,成为京杭大运河北端之胜景,亦是通州古城之象征。

◇五河交汇处 行走终结点

行走隋唐大运河考察组在通州考察的最后一个遗产点就是五河交汇处,这里是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北运河、通惠河五河交汇的750亩水域,并有一座岛屿镶嵌其中。

考察组来到通州区大光楼附近,走上七孔桥,向北放眼望去,五条河流交汇形成的广阔水面近在眼前。脚下流动的是千年历史的北运河,迎面是温榆河、小中河,西侧是穿越半个北京城的通惠河,东侧是流向下游的运潮减河。五河交汇的中心,还有一座小岛,京榆旧路、通燕高速跨岛而过。

通州被明确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2015年6月,在多位文史专家的见证下,通州于五河交汇处立下了“京杭大运河北起点”标志碑,正式确立了通州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

考察组领队张秉政教授走在这片土地上,抚摸着运河标志牌,看着不远处莽莽苍苍的运河水,松了一口气。

因通州即将成为北京的副中心,这里摩天大楼林立,沿着古运河是一片片大工地。在通州工作的张教授弟子李元驾车穿行于其间,兜来兜去,在夜幕降临前又转到雄立于大运河边的燃灯塔后面,终于找到运河标志牌。

“每考察一个地方就像是进行一场战役,这一仗应当说打得漂亮。”站在北京通州“京杭大运河北起点”标志碑旁,领队张秉政教授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喊出了自己的心声。

这一天,随着最后一个遗产点北京通州的考察结束,历时3年,以洛阳为中心,以通济渠、永济渠为半径,西至洛阳,北到北京,南至扬州的“行走隋唐大运河”大型文化考察活动正式宣布收官。

行走隋唐大运河文化考察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