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湿地监测规划及资源环境动态监测

湿地监测规划及资源环境动态监测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2.2湿地资源及环境动态监测1.湿地生态系统动态监测水环境动态监测目的:掌握张掖的水文、水质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水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湿地监测规划及资源环境动态监测

为了全面掌握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尤其是水生动植物、鸟类资源)的详细情况,加强水动力、环境湿地生态特征变化、湿地植被演替、以水禽为代表的湿地保护类群的种群动态变化过程的监测,适时监测张掖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定期提供监测数据和报告,并进行分析研究,为张掖湿地的管护以及生态保育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规划的监测内容主要有湿地面积、湿地水文系统、湿地水质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湿地管护情况,周边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湿地保护效果等。根据监测内容设置了如下监测项目:

8.2.1 本底调查

1.湿地气象和大气环境化学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国家环保总局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对张掖湿地气象要素和大气环境化学进行调查。

2.湿地土壤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和《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以及《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监测规范》等,对张掖湿地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进行调查。

3.湿地水环境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国家环保总局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对张掖湿地及其周边水环境进行调查,建立本底数据库,为研究张掖湿地水环境动态变化及其与周边区域的水文联系积累资料。

4.湿地生物多样性

对张掖湿地的动植物区系、动物群落、植被类型、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以及物候等内容进行调查;建立动植物名录和绘制动植物分布图

5.湿地综合要素

对张掖湿地的类型、面积和分布、自然灾害、周边社区经济状况及其对湿地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周边社区经济情况调查主要包括社区人口的数量、结构和文化程度,社区农民收入和收入结构,社区粮食产量和粮食结构,社区居民对建立湿地公园的认知程度,及社区居民的需求情况等。

8.2.2 湿地资源及环境动态监测

1.湿地生态系统动态监测

(1)水环境动态监测

目的:掌握张掖的水文、水质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水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目标:评估水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

内容和方法:调查湿地公园内的河流、水库以及进出湿地公园水体水质,每年协同水利、环保等部门进行监测,监测周期为一年。

(2)鸟类、鱼类资源动态监测

目的:掌握鸟类和鱼类的数量、食性等因子,为湿地公园动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目标:为动物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内容和方法:观测鸟类和鱼类的数量、习性等。适时记录、统计以上数据,提供监测报告,监测周期为四年。

(3)水生植物动态监测(www.xing528.com)

目的:掌握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种类、数量变化情况,完善植物名录和区系特征,为水生植物和陆地植物的保护与保育提供科学依据。

目标:更新植物名录及区系组成,并绘制植被分布图,提供监测报告。

内容和方法:对水生植物进行一次定位抽样调查,采集标本并进行鉴定;每年春夏秋冬四季收集未记录到的种类,制作标本并进行鉴定,监测周期为四年。

(4)外来物种动态监测

目的:掌握湿地公园外来陆生动植物、有害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分析它们的生活和生长习性、有害特征、危害程度,为公园动植物的繁衍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目标:绘制有害生物分布图,提供有害生物监测报告。

内容和方法:对有害生物进行一次定位抽样调查,调查有害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采集标本并进行鉴定;分析有害生物的生活、生长习性和危害程度,编写调查报告。监测周期为四年。

2.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动态监测

目的:掌握目前的旅游活动和今后的旅游开发对公园环境的影响情况,为湿地公园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公园环境保护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游客数量实行动态管理。

目标:总结湿地公园旅游业运行情况及对环境的影响情况,提供分析报告。

内容和方法:每年在黄金周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各进行一次调查,主要调查旅游者的数量、文化程度、旅游收入,抽样调查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的垃圾数量、水体污染、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等情况。

8.2.3 社区生产与人口监测

目的:掌握湿地公园周边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文化结构等情况,掌握湿地公园的人口变动情况,为社区共管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目标:每年提供一份湿地公园居民的主要生产指标、人口变动情况等数据,编写分析报告。

内容和方法:通过同生产单位、政府、当地群众合作,每年统计人口、文化程度、水浇耕地、粮食、蔬菜、水果、牲畜、鱼类等产量、收入等数据编写统计报表。

8.2.4 湿地生态监测站及设备

规划在张掖市滨河新区生态文化展示小区建立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站,建筑面积为210平方米,砖混结构。湿地生态监测站设置办公室、实验室,配置办公和生活基本设施以及专业的水文水质、动植物监测与分析设备及实验仪器设备。

8.2.5 鸟类环志站

项目区湿地的鸟类资源丰富,每年有大量候鸟来此栖息、繁殖、越冬,仅国家I、Ⅱ级保护的珍稀鸟类就达十几种之多,不仅是鸟类重要的停歇地、取食地和越冬地,也是研究鸟类生物学和生态学,开展鸟类环志工作的理想基地。根据科学研究的实际需要,与救护站结合建设,采用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并配备环志设备。观测和记载每年鸟类环志的情况,分析、比较、研究迁徙鸟类的动态变化。

8.2.6 湿地监测信息系统建设

为了更好地管理湿地公园监测数据,分析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规律,并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不断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优化湿地公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环境与环境之间的组合设计模式服务,更好地服务湿地公园建设,并为了便于数据共享,起到示范作用,因此,应该建立湿地公园监测信息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