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智能建筑是高科技、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集成,其智能化程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各国在各时期对智能建筑的定义至今尚未统一。日本智能大厦建筑业认为,智能大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其内部设施的作用,向大厦用户提供舒适、方便和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美国智能大厦建筑业认为,建设智能大厦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使大厦内的任何设施都能被计算机控制,而是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

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智能建筑是高科技、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集成,其智能化程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各国在各时期对智能建筑的定义至今尚未统一。

日本是最早提出智能大厦思想的国家,其建筑结构工业协会在1987年提出智能大厦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1)大厦必须能够随时“知道”其内部发生的情况,并且必须能够立即向外部报告;

2)大厦必须能够立即“选择”最有效的途径,为大厦用户提供方便、舒适和适宜工作、生活环境

3)大厦必须能够迅速“满足”大厦用户提出的任何要求。

日本智能大厦建筑业认为,智能大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其内部设施的作用,向大厦用户提供舒适、方便和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在这种思想指引下,日本在以后时期内不断发展楼宇自动化控制技术,建成以楼宇自动化系统为主体的大厦智能化管理系统。

美国智能大厦建筑业提出的智能大厦必须具备三个组成部分: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局域网系统以及综合通信系统。这三个组成部分在统一的管理和平台上发挥作用,提高大厦办公效率和改善生活环境,促进相互之间信息交换,最终达到提高大厦运行效能的目标。

美国智能大厦建筑业认为,建设智能大厦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使大厦内的任何设施都能被计算机控制,而是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智能大厦,首先是为了提高大厦在工作、生产、商业金融活动中的价值,其次才是应该作为信息交互的中心。尽管美国在能源管理和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方面,拥有世界著名的Honeywell公司和Johnson公司,但是贡献最大的却是AT&T公司、IBM公司和其他一些计算机和通信公司。

欧洲是世界上第三大智能大厦建筑市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也较早提出了对智能大厦的定义,认为智能大厦是具有各种智能化系统的综合性办公大厦,应该具有以下特点:(www.xing528.com)

1)高度智能化的办公环境,包括本地计算机网络、内部信息高速公路、信用卡电子档案、电子日记和其他高技术办公设备,供大厦用户、业主和管理者使用;

2)优秀的远程通信能力,包括综合业务数字网、宽带远程服务、多媒体通信系统、传真,以及电话会议、可视会议和计算机会议系统;

3)综合的大厦自动化管理能力,包括管理系统、安全系统、能源控制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

4)灵活的系统扩充和移动能力,可具有超越时间因素、大厦使用者个性独特要求因素和组织结构因素的能力。

到1991年,各国的智能大厦建设同行汇聚在美国的华盛顿,成立了第一个世界性的智能大厦协会——“世界智能建筑协会”,同时提出了一个对智能大厦的综合性定义: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最优化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

2006年12月修订发布的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对智能建筑定义如下: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总之,智能建筑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即所谓的“3C”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结合,综合配置建筑及建筑群内的各功能子系统,形成了一个设备和网络、硬件和软件、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有机地结合于一体的综合建筑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