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头山考古发现:揭开三苗古国经济基础

城头山考古发现:揭开三苗古国经济基础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城头山遗址确实代表了洞庭湖区域三苗古国时期高度的文明水平。这又证实“宗教”在三苗古国的先民观念和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1992年和1997年,城头山古城址的考古发掘成果曾两度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6年,城头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头山遗址的发掘,更加充实了三苗古国丰富的历史内涵,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与之一衣带水的巴陵历史文化的厚重。

城头山考古发现:揭开三苗古国经济基础

值得钦佩的是,“三苗集团”的先祖们不仅与华夏集团、东夷集团一样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而且社会发展水平也毫不逊色于黄河流域

据现代考古发现,洞庭湖及江汉流域一带的先民,在65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水稻的种植,并且具备了较为先进的制陶和纺织技术。最具代表性的是1991年11月—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常德澧县考古发掘出来的“城头山文化遗址”。

这里为何要说澧县的城头山?一是城头山遗址确实代表了洞庭湖区域三苗古国时期高度的文明水平。二是自巴陵建郡之后,澧县在明代一直是巴陵郡的管辖之地。因此,她即是洞庭湖文明的代表,又是古代巴陵文明的代表。

澧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湖南常德澧县县城西北约10公里处,属车溪乡南岳村。城头山古遗址占地18.7公顷[10],属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文明遗迹。约在6500年前的大溪文化早期,这里的人们开始在城头山掘壕沟,筑城墙。城头山古城略呈圆形,城垣外圆直径340米,内圆直径325米,围绕城垣的护城河宽30—50米。考古专家们在城内发掘出大片台基式的房屋建筑基础、设施齐全的制陶作坊、宽阔的城中大路、密集而重叠的氏族墓葬。

1996年冬至1997年冬,中国考古学家们将城头山城墙从内至外解剖贯通,经取文化地层中的木炭标本作碳十四年代测定,由此判断第一期城墙筑造年代当为大溪文化第一期,距今6000年之前。(www.xing528.com)

专家们在解剖城头山城垣时,于城垣外坡又发现了大溪文化早期的壕沟,以及壕沟内留存的100多种动植物骨骸和籽实、竹苇编织物、船桨、船艄、船板和大批卯榫结构的木构件等。围壕长1000多米,宽10米、深3—4米,比西安市半坡遗址围壕大得多。在城头山古城未确证之前,中国已知最早的一座城为仰韶文化晚期筑造的河南郑州西山古城,距今约5300年。而城头山将中国古城出现的时间推前了700—800年。这说明在洞庭湖平原,古代“城邑”这个概念,比现有历史研究中国古代“城邑”这个名称早出现700—800多年。也就是说,在6500年以前,洞庭湖三苗古国区域就已形成了雄踞一方的中心大部落。这表明洞庭湖区域上古文明发展的水平,与素称中华文明摇篮的黄河流域相比毫不逊色,而且时间更早。

1997年冬,城头山东城墙发掘时,发现平行排列着三丘古稻田,灌溉设施已初步配套。用碳十四和光释测年的方法测定,农田中的泥土下层距今6000—6600年,上层距今6300—6200年。它的发现,最终使“中国水稻是由南亚传来的”这一传统观点失去了立足之地,奠定了中华民族在驯化和栽培稻谷这一伟大事业中的历史功勋。城头山的考古发掘,揭示出了在洞庭湖区域有着6500年前的水稻田,它比世界上任何一处已揭示的远古稻田都要早。证实了洞庭湖区域是世界稻作农业主要的发源地,并成为了世界许多历史考古专家所确认的观点。

此地在考古挖掘时,还发现了两座时代最早的完整祭坛和众多的祭祀坑。1998年冬发掘东城墙,发现呈椭圆形、面积达250平方米的古祭坛和大量祭祀坑。里面发现了大量的殉葬品。在祭坛和城墙附近的墓葬中都发现有用活人祭祀和殉葬的现象[11]。这又证实“宗教”在三苗古国的先民观念和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经过1991—2001年连续11次考古大挖掘,城头山现已出土各类精美文物5000多件。1992年和1997年,城头山古城址的考古发掘成果曾两度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6年,城头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城头山遗址又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城头山考古发掘成果被记载到了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写进了大学中学的历史教科书。可以说,“城头山遗址”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宝库,同时也是弥足珍贵的人文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会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城头山遗址的发掘,更加充实了三苗古国丰富的历史内涵,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与之一衣带水的巴陵历史文化的厚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