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夏第一城·记忆深处澧县城头山

华夏第一城·记忆深处澧县城头山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城址源头·城头山位于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城头山村,地处澧阳平原西北部,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城”。目前保护完好,并立有五幅壁雕讲述其传说。岁月沧桑·铁经幢铸造于北宋初期,用白口生铁铸成,用于宗教祭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道光皇帝准予建坊,资金自筹。在整个常德会战中牺牲的中国将领共有八位,其中八千守城将士生者只有百余人。

华夏第一城·记忆深处澧县城头山

人类城址源头·城头山 位于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城头山村,地处澧阳平原西北部,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城”。据发掘考证,距今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聚居,夯土为墙,建立城池,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对研究人类文明的起源、早期城池的建立以及阶级、国家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六千年名片城头山 戴峰摄

世界上最早的城池——城头山,中华农耕文明的第一缕炊烟从这里升起。

城头山遗址 丁为先摄

先祖故园城头山 廖可喜摄

稻作源头 俯瞰城头山,宛若一座坚固的圆形城池,这是我们祖先的家园。考古人员在城头山遗址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的人工栽培稻实物标本,并且发掘出有人工开凿的水塘、水沟等初步配套的灌溉设施,距今6000-6600年,这是现存灌溉设施完备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

资料图片

四眼古井 周剑平摄

市井名胜·四眼井 西汉初年开凿的古井,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原井壁刻有“张飞重建”字样。目前保护完好,并立有五幅壁雕讲述其传说。

岁月沧桑·铁经幢 铸造于北宋初期,用白口生铁铸成,用于宗教祭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的风雨拂不走历史的尘埃,犹记得乾明古刹的晨钟暮鼓,体悟当头棒喝之妙义含章。(现保存在滨湖公园内)

铁经幢 周剑平 摄

桃花源·桃川宫 资料图片

桃花源·桃川宫 即桃川万寿宫,始名桃源观,为桃花源最早建筑之一。历代诗人词家纷纷泼墨于宫墙,万千香客信徒日日膜拜于观中,一时香火之盛,独步天下,致使桃花源成为我国古代道教圣地之一,为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

古德禅院 位于常德德山东麓,孤峰顶上,始建于唐初,宣鉴禅师在此弘法三十年,留下了“当头棒喝”的美谈。钟声已越千年……站在寺旁那棵古树下,在月朗风清的夜晚,抬头仰望星空,或倚靠在廊下大红的柱子边上于时光交替的瞬间赏烟雾缭绕,听禅钟悠扬。

古德禅院 周剑平 摄

津澧遗韵·孟姜女庙 丁为先摄

津市嘉山·孟姜女庙 位于“洞庭天下水,嘉山天下秀”的嘉山胜境,明嘉靖年间重修。孟姜女寻夫哭长城的传说将根植于人间的那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诠释得淋漓尽致,它与牛郎织女梁山伯祝英台白蛇传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

人是渺弱的,但皆因内心有爱,于是故事得到长存,生生世世,不熄不灭。

刻木山·观音洞 位于临澧国家级生态乡镇刻木山乡,这里有“画由人造,宛如天开”的官亭湖,延绵起伏的万亩桃花,奇石林立的黎家溶洞

观音洞 于二彩摄

茶禅祖庭 夹山寺又名灵泉禅院,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夹山开山祖师善会在此讲禅说法。北宋高僧圆悟克勤大师驻锡夹山灵泉禅院时,悟出“茶禅一味”真谛,并在此编著了10卷本的《碧岩录》,此书成为中国禅学临济宗的主要典籍,在中国及东南亚国家影响深远,尤其对禅宗文化在日本的普及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誉为“宗门第一书”,而夹山寺也被尊为茶禅祖庭。

茶禅一味 皮平摄

李自成归隐之地 夹山寺中有一座闯王陵,李自成兵败后,在此隐姓埋名,称奉天玉大和尚,蛰居夹山寺终老,这是夹山寺最大的秘密。

闯王陵 谭明摄

德山文峰塔 位于与常德城隔江相望的德山孤峰岭上。原名文峰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与北岸笔架城遥相映衬,象征常德人杰地灵,文运昌盛

德山文峰塔 周剑平摄

笔架城 清同治《武陵县志》载:崇祯十一年(1638),时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奏请加修,三年竣工,拆旧易新,极其壮固,留下了“城加三尺,桥修七里,街修半边”的佳话。笔架城下的现育英小学历来为宋儒学府和元文庙所在地,传说魁星点斗后会将笔搁在笔架城上。

笔架城 周剑平摄

津澧遗韵·余家牌坊 位于湖南省澧县车溪乡的余家牌坊又名余家节孝坊,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据澧州志载:此地余继泰之妻罗氏,二十四岁夫故守节,养育二子,长子早卒,次子余日禀任州同(五品)官时,为感母养育之恩,要求为母亲建节孝坊。道光皇帝准予建坊,资金自筹。余家多方募捐,从奠基到竣工共费时十二年。每一座牌坊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扼腕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曾深深浅浅地落在人们心间。

津澧遗韵·余家牌坊 丁为先摄

常德——一座英雄之城 资料图片

常德会战 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3年11月2日,国民党陆军第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八千虎贲之师,在师长余程万的率领下,与数倍入侵常德的日寇对峙,先后在河洑、水星楼等地顽强阻击了由陆路、水路进犯的日军,坚守常德城十六昼夜。在整个常德会战中牺牲的中国将领共有八位,其中八千守城将士生者只有百余人。

常德会战烈士陵园 高怀陵摄

远去的帆船 佘惠君供图

“由天处理,照书行事,比较心安,也少纠纷,船只出事时有所借口。酉水流域每个县分的船只,在形式上又各不相同,不过这些船不出白河,在常德能看到的白河油船,形体差不多全是一样。”

——摘自沈从文《常德的船》

常德人拥有柳叶湖,是一种奢侈。

——余秋雨

扬帆柳叶湖 江霞供图

那斑驳年老的鳞甲

是五千年来的象形文字

招魂,每年的端午那天

咚咚的鼓敲响历史的洪钟

万舟齐发

穿过时间的屏障

我们和踏水而逝的楚国大夫完成心的对话

龙舟,用一种黄色文明的符号

进行一次没有尽头的摆渡

万舟待发 张万祥摄(www.xing528.com)

全运会柳叶湖龙舟赛 向荣富摄

屈子纵身一跃的美丽弧线,划过历史的天空,从此,每一条江流就再也没有停止过呜咽。

常德的船 佘惠君供图

黄永玉为常德河街题名 资料图片

常德河街 因十多处码头的繁荣而被沈从文先生赞誉为“湘西大码头”。当年沈从文离开湘西到外面闯世界就是顺沅江而下,来到他经过的第一个大城市常德,和他表哥(黄永玉的父亲)在河街的平安客栈住了半年,后来写下了众多反映常德的文章。

河街旧影 裴勇摄

我有一课水上教育受得极离奇,是二十七年前在常德府那半年流荡。这个城市地图上看,即可知接连洞庭,贯串黔川,扼住湘西的咽喉,是一个在经济上军事上都不可忽略的城市。……常德沿河有四个城门,计西门、上南门、中南门、下南门。城门外有一条延长数里的长街,上边一点是年有百十万担“湖莲”的加工转口站。此外卖牛肉狗肉、开染坊糖坊和收桐油朱砂、水银、白蜡、生漆五倍子的大小庄号,生产出售水上人所不可少的竹木圆器及大小船只上所必需的席棚、竹缆、钢钻头、大小铁锚杂物店铺……这条河街某一段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东西,发出什么不同气味,到如今我始终还记得清清楚楚。

——摘自沈从文《一个传奇的本事》

久远的记忆——河街码头扛包人

河街新生 刘汉华摄

老河街码头 裴勇供图

大片的月光顺着水波铺过来

闪烁着

那些麻阳船泊在岸边

像某种有联系的烟火人间

明亮而飘忽不定

常德河街 蒋世元摄

常德河街 刘禹锡、杨嗣昌、沈从文、黄永玉等文化名人浓墨重彩描绘过的繁华河街码头,如今得以真实再现,青石板街道、精美的明清建筑,湘西北特有的“窨子屋”,一个个常德老字号商铺经幡飘动,仿佛回到过去的岁月。

河街一角 龚光平摄

璀璨穿紫河 刘图强摄

常德是一座水上之城,穿紫河是最美的金腰带。

七里桥 常德市摄影家协会供图

七里桥1550年左右,由荣藩王府出资,宋贵“修建七里桥”。并非桥有七里,是将桥头连接古城北门外的七里低洼路段都砌上条石,成为连通北城的康庄大道。2015年重建后的七里桥为继承其文化元素,桥面走廊采用具有明代风格的风雨廊桥,廊道设计与七里桥自然风光浑然一体,达到“不知桥上走,已到对岸来”的意境

天空升高大地俯首,被风吹散的流云有了栖身之所。

晓岛夜色 廖嫣摄

民居典范——窨子屋

大群飞檐栖在老西门

旧时的坡瓦在屋面上再次聚集

垂直的青砖托出古韵

常德民居——窨子屋 郭道义摄

西门旧事 刘双模摄

闪烁的光点在水波里说话

阴影里的民居

幽静地开着清凉的门

低飞出淡绿色的方言

小河悠悠 廖坤林摄

老街的记忆 李佑喜摄

用我的脚步度量老街的记忆 谭佳亮摄

老西门新貌 李红华摄

老西门 千年城市必然有千年历史,这些历史汇聚于宗卷,却不能随时翻阅。但是老西门,放眼望去就可见斑驳历史,步履间即可阅千年古城。

林伯渠故居 临澧县摄影家协会供图

林伯渠 临澧县人,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早年追随堂兄林修梅加入同盟会,参加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并称“中共五老”,参加过南昌起义、长征等,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1960年林伯渠去世,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2013年4月2日,林伯渠同志骨灰回归故乡临澧。

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位于桃源县城东北14公里,是除新疆外中国维吾尔族最大的聚居地,被誉为维吾尔族的“第二故乡”。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翦伯赞的故居位于风景优美的枫林花海,成为南来北往游人的主要参观景点

参观翦伯赞故居 江霞摄

常德城旧貌 裴勇供图

沅江流到这里,突然拐了个弯,像母亲伸出胳膊将自己的孩子紧紧揽在怀中。常德,这座平原上的宜居城市,每天都在母亲的拥抱中迎着朝阳醒来。

大美常德 陈照华摄

常德德山山有德,沅有芷兮澧有兰每个城市都有不一样的地方文化文明的传承总伴随历史的沉淀千百年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