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魂:古国三苗的崛起与灭亡

楚魂:古国三苗的崛起与灭亡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筛选我国的古国,其结果以三苗国最恰当。三苗国,又称苗、有苗、苗蛮、或苗民。三苗国的辖地在长江中下游,原为炎帝所统治的腹地。郑樵《氏族略》第57页:“三苗氏姜姓,炎帝之后,为侯国,因氏焉。”可是三苗并没有因此而衰弱,仍积极反抗。直至夏禹联合各诸侯国,彻底灭亡了三苗。

楚魂:古国三苗的崛起与灭亡

27.三苗[59]

前面所谈的都是有关祝融历史。祝融只是一个氏族和姓的名称,至于其国名,古籍上尚无明显的记载,现根据时间、地点和人文多方面的记载来探讨。筛选我国的古国,其结果以三苗国最恰当。

三苗国,又称苗、有苗、苗蛮、或苗民。《晋书·地理志》:“昔黄帝旁行天下,方制万里,得百里之国万区,则《周易》所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者也”。[60]又“见于《春秋经、传》者,百有七十国焉,百三十九知其所居,三十一国尽亡其处”,知其所居的139国中,包括了三苗国。

三苗国的辖地在长江中下游,原为炎帝所统治的腹地。《战国策·魏策一》:“昔者,三苗之居,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持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史记·吴起列传》:“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亦同。另外还有相同记载的古籍《说苑·君道》:“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川”;《说苑·贵德》:“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郑樵《氏族略》第57页:“三苗氏姜姓,炎帝之后,为侯国,因氏焉。”

指出具体地点的是《史记·五帝纪》:“三苗在江淮荆州”;唐代张守节《正义》:“洞庭,湖名,在岳阳西南一里,南有青草湖连;彭蠡,湖名。在江州浔阳县东南五十二里。以天子在北,故洞庭在西为左;彭蠡在东为右。今江州、鄂州、岳州,三苗之地也”。现在的行政区划是属湖北、江西、湖南三省。

三苗国是鱼米之乡,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矿产丰富。司马迁已经概括地总结了:

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此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地小人众,数被水旱之害,民好畜藏。[61]

这段楚越之地社会经济的概述,不到100字,就全面概括了这一地区的富饶。

三苗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向来就被穷困的国家或民族所觎觊,自从黄帝战胜炎帝统一长江(见前《炎帝神农氏》)其后的尧、舜、禹三代,接连南侵三苗:“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却苗民,更易其俗”;“窜三苗于三危”。可是三苗并没有因此而衰弱,仍积极反抗。舜又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执戈戚舞,有苗乃服”。直至夏禹联合各诸侯国,彻底灭亡了三苗。在古籍《尚书》、《战国策》、《墨子》中,均有记载,现摘录如下:

《尚书·吕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62]杀戮无辜……

皇帝哀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63]

《尚书·大禹谟》:禹乃会群侯,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www.xing528.com)

《墨子·非攻下》: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苗师大乱,后又遂几(孙治让注:后世遂衰微也)。

又《兼爱下》:禹曰:“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禹之征有苗也,非以求以重富贵,干福禄,乐耳目也;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即此禹兼也。[64]

以上所引各节是古籍中侵略三苗的主要论述,意义大同小异。伐三苗主要的“罪状”,除天命迷信[65]和“大帽子”[66]外,唯一的罪状就是实施了“五虐之刑”。上古刑法的建立,正标志着古代社会文明的进步,法治比人治、神治进步得多。并且,三苗被灭亡后,殷商治国继承了五刑,在甲骨文中都有五刑的反映;到了周代,五刑还发展为3 000多条,因此,三苗的灭亡是衔冤负屈的,誓师讨伐掩盖了侵略的本质。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古籍上所记三苗的历史,都是儒夫子们“炒”出来的。

三苗之国被禹灭[67]之后,遗民中健壮的逃往西南山区,老弱跑不动的仍留江汉,成为土著先民。总之,三苗之国形成于炎帝世族被黄帝消灭后,灭亡于夏禹在位之时,存国跨公元前26—22世纪。文字记载都经过历代文人篡改,社会文化仍保留在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石家河文化遗址中。

石家河文化是1955年在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发现并发掘的,是与黄河流域龙山文化年代相当而特征并不相同的另一类遗存,最能反映江汉平原土著文化。其范围北至郧县大寺、青龙泉,南至湖南临澧大山庙、华容车轱山、安乡划城岗、湖北通城姚家林,东至麻城栗山岗,西至三斗坪白庙。它的绝对年代为距今4 600—4 000年。

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已经进入铜石并用的时期;玉器的加工已经使用了金属;制陶工艺发展到快轮成型,缸和瓮可高达近1米的大型陶器的出现,说明家庭手工已发展到专业作坊。出现了许多陶塑工艺品,其中有羊、狗、鸭、鹅、鸟、鱼、龟等形象品,出土数以百千计;还有陶人,一般高10厘米,头戴圆帽,身穿长袍、宽裙,细腰、修颈,或坐或跪[68];还出现了陶祖。

石家河文化时期,还出现了土城垣,周长1 000多米,内住居民,有防水和战争防御作用。《淮南子·原道》:“昔者夏鮌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可以互相印证。

石家河文化,说明了尧、舜、禹觊觎三苗的富饶而不断地征伐,最后被禹彻底灭亡,其部分土著民众,则立为“南国”。详见后节。

img33

图28 三苗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