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资料揭示:祁山堡,礼县文史资料第10辑

历史资料揭示:祁山堡,礼县文史资料第10辑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沃衍传》所记的“金将杨沃衍攻入西和州岐山堡”指今礼县祁山堡,这是史料中首次将祁山以“祁山堡”称之。今祁山堡却为一座“土筑的小城”。随着元帝国礼店元帅府的建立以及西汉水流域长期割据战乱的结束,祁山堡城渐失其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祁山城名称几经变异,初称“祁山城”,北魏时为“祁山军”,宋代称“祁山寨”,南宋中期后称“祁山堡”至今。

历史资料揭示:祁山堡,礼县文史资料第10辑

《金史·杨沃衍传》载:“是冬,诏陕西行省伐宋,沃衍与元帅左都监内族白撒……将兵五千出巩州盐井,至故城,逢夏兵三百,击走之。又入西和州岐山堡,遇兵六千,凡三队遣军分击,逐北三十余里,斩四百级,生获十人,马二百疋,甲仗不胜计寻,复得散关。”[6]《礼县志》载:“金将杨沃衍攻入西和州祁山堡,败宋守兵六千人,斩四百人,获马二百匹,金人又攻破白环堡。”《杨沃衍传》所记的“金将杨沃衍攻入西和州岐山堡”指今礼县祁山堡,这是史料中首次将祁山以“祁山堡”称之。该宋金祁山之战发生在1217年的冬天,说明了以前的“祁山寨”名称可能已被“祁山堡”替代,故“祁山堡”之名最晚应该出现在南宋中期,距今800多年。

考察“堡”之词意,现代意义上的“堡”泛指军事上的防御建筑,比如小小的碉堡也可称“堡”。在古代,“堡”的语境比现代要宽大的多。《晋书·苻登传》载:“徐嵩、胡空各聚众五千,据险筑堡以自固。”[7]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的祁山之战,六千宋军据守祁山堡,而徐嵩、胡空所筑的古堡却能容纳参战将士1万人,可知过去“堡”词之宽大语境。《辞海》曰堡:土筑的小城。今祁山堡却为一座“土筑的小城”。可见,今日祁山堡,虽比古代的祁山城要小,但还不失为一座防御意义上的“土筑的小城”。

1217年的宋金祁山堡之战,因金将杨沃衍“攻入西和州祁山堡,败宋守兵六千人”致使祁山堡城墙损毁,房屋破坏,四百生灵在此战中惨遭涂炭,也是祁山历史上最后一次参战双方投入兵力逾万人的规范较大的祁山之战。此后,祁山堡城作为冷兵器时代西汉水流域最重要的军事防御重心的地位开始下降,且以白环堡(今礼县盐官镇白关坡村)暂时取而代之。随着元帝国礼店元帅府的建立以及西汉水流域长期割据战乱的结束,祁山堡城渐失其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

图9 关陈堡遗迹

图10 关陈堡北城墙

另外,有部分学者认为今祁山城为郦道元水经注·漾水》篇记载的诸葛亮故“垒”,笔者在《祁山考》一文对此早有论证,认为诸葛亮故“垒”即距祁山堡城南约3华里的祁山乡何台村南山坪台地的何家堡子,[8]亦称关陈堡遗址。这个观点符合诸葛亮座帐关城堡故“垒”遗址指挥大军从南向北攻打西汉水北岸祁山城的战场环境,也与郦道元的故“垒”距祁山城“南三里”方位、里程距离基本完全吻合。如果将祁山堡城确定为诸葛亮故“垒”,那北面三里处应该有一座祁山城?而现今祁山堡城的北面三里处为后沟,只有东北山梁有一座建于明清时期的赵家堡子,附近地形复杂,笔者实地考察了多次,十多年来至今在祁山堡以北之山数公里的范围内未发现一座汉魏时期的古城遗址,故将今祁山城堡确定为诸葛亮故“垒”与郦道元之说不符,不能成立。

图11 关陈堡内景

综上所述,祁山古城地扼陇蜀要冲,为九州之名阻,中国历史名城,位于礼县城东45华里处西汉水北岸的祁山之上,西距唐宋时期长道县治十里,东距盐官古城二十里,始建于西汉时期,最有可能建于汉文帝时期,距今2100多年,今名祁山堡,堡城顶部建有“祁山武侯祠”,建城背景与西汉王朝防备匈奴南侵有关。祁山城名称几经变异,初称“祁山城”,北魏时为“祁山军”,宋代称“祁山寨”,南宋中期后称“祁山堡”至今。据史料记载,从东汉建安中期至1949年的1700多年期间,祁山城历经大小战事15次,最著名的为汉末曹魏郡将赵昂两次守祁山城抗马超三国诸葛亮六出祁山两次率蜀军攻祁山城,姜维出祁山,南宋吴璘提兵至祁山抵御金兵等。可惜当代不少学者研究祁山却无视今祁山堡古城遗迹,模糊了祁山古城是为祁山文化根基所在的历史认知。在此,笔者有必要提醒:祁山堡古城遗迹为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地理权威史料记载中的唯一“祁山城”历史遗迹,是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所在,除此,无论何人,别无选择。

作者简介:马建营,笔名西秦,甘肃礼县人,甘肃秦文化研究会理事。专著《秦西垂史地考述》,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另外著有《礼县历史》《礼县人物》等,在各级刊物发表秦文化等文史类论文50多篇。现供职于礼县公安局。

图12 关陈堡北城墙孔俯瞰祁山城(www.xing528.com)

【注释】

[1]马建营.祁山考[J]。甘肃文史.2005(2):31。

[2]西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西和县志:古城堡[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646。

[3]侯宏伟.《礼县发现周代城址蠡测》.早期丝绸之路暨早期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兰州.2012。

[4]早期秦文化五方联合考古队.西汉水上游考古调查报告[C]。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55。

[5]脱脱等.宋史:吴璘传(第366卷)[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458。

[6]脱脱等.金史:杨沃衍传(第123卷)[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207。

[7]唐房玄龄等.晋书:苻登传(第115卷)[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589。

[8]马建营.祁山考[J].甘肃文史.2005(2):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