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赤壁市革命老区农业稳步发展,产值增长71.3%

赤壁市革命老区农业稳步发展,产值增长71.3%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08万元,较1978年增加8704万元,增长71.3%,其中第一产业5763万元,与1978年持平;第二产业11184万元,较1978年增加5990万元,增长22.8%;第三产业3961万元,增加2118万元,增长115%,各产业发展都有较大变化。这一年全县产粮75万吨,虽比上年略有下降,但由于多种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村人平均收入仍比上年增长4元。在特产生产上,根据蒲圻历史习惯,着重抓了茶叶、苎麻、猕猴桃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赤壁市革命老区农业稳步发展,产值增长71.3%

农业通过贯彻“八字”方针,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1980年,全县共建有水库186座,其中大、中型水库4座,小(1)型水库24座,小(2)型水库158座,水库蓄水总面积11万亩,总库容8.7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5.4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8万亩。全县共有大小堤垸54处,堤长217.4千米。其中民堤民垸30处,挡洪堤长67千米,保护农田10万亩。兴建排水涵闸50座,负担农田排水面积16万亩。排水泵站54处,湖区19万农田具有基本排涝能力。通过对黄盖湖、柳山湖、东港湖和沧湖的治理,增加耕地7.7万亩,消灭钉螺6.28万亩。蒲圻有“九港十八畈”之称,实有20条港,全长372千米,流域面积817平方千米。为保护溪港行洪畅通,至1980年,先后整治了白石、赤马、八蛇、独山、白羊、西湾、柳林、羊楼洞、益阳等港道,完成土石方155万立方米,治理长度61.8千米。是年,全县旱涝保收面积30.50万亩。

1980年是国民经济调整的第二年,这一年蒲圻县虽然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国民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08万元,较1978年增加8704万元,增长71.3%,其中第一产业5763万元,与1978年持平;第二产业11184万元,较1978年增加5990万元,增长22.8%;第三产业3961万元,增加2118万元,增长115%,各产业发展都有较大变化。(www.xing528.com)

种植业。蒲圻县主产粮棉油,盛产茶麻果。水稻生产:全县每年种植面积约60万亩,占粮食总面积80%左右。20世纪70年代末期,提倡扩大复种指数,双季稻年种植面积由50年代的几千亩扩大到20万亩左右;扩大良种,中稻扩大691(杂交稻)约4万亩,占中稻面积40%左右。粮农说:红花草籽(绿肥)加691,一季超纲要(每亩产稻400千克)。1980年全县遭受仅次于1954年的严重水灾。这一年全县产粮75万吨,虽比上年略有下降,但由于多种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村人平均收入仍比上年增长4元。在特产生产上,根据蒲圻历史习惯,着重抓了茶叶苎麻猕猴桃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茶叶生产:1980年蒲圻县有922个茶叶生产单位,有茶园面积5.28万亩,产茶2941吨。全县22个公社、镇、茶园面积在4000亩以上的有新店、赵李桥、茶庵、益阳、神山、杨家岭6个公社和国营蒲圻羊楼洞茶场。著名的万亩茶园位于107国道北新店、赵李桥、茶庵岭交界处,种植在一百多个山头上,面积1.4万亩,成为京广铁路线上独一无二的茶园景点。苎麻生产:1980年全县有苎麻面积2018万亩,总产量1840吨。主产地有车埠公社皂潭等6个大队和车站公社公安泉、神山公社凤凰、杨家岭公社周画岭、洪山公社花山岭和泉口公社腊树铺共11个大队。猕猴桃生产:1980年开始引进定植栽培100亩,后逐步扩大,成为当地名果。水产养殖:全县总水面25万亩,可养水面18万亩。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家为了解决京津沪吃鱼难的问题,在湖北投资兴建商品鱼基地,蒲圻乘借这一契机,争取国家投资,兴建商品鱼基地36处,建精养鱼池7400亩。1980年产鱼795吨,较1979年增产190吨,增长31.4%。畜牧养殖:1980年全县生猪饲养量198935头,较1970年增长84.6%,能劳役的耕牛20万头,较1970年增长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