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养浩事件:抒发战乱哀思的珍贵诗作

陈养浩事件:抒发战乱哀思的珍贵诗作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养浩事件佥事陈养浩感于战乱,作诗吊时,内有“城南有嫠妇,夜夜哭征夫”之句。明太祖得知,下令把陈养浩拘到湖广,投入水中溺杀。元明之际天下大乱,百姓饱受兵燹之灾。陈养浩作诗哀民,诗德可贵。太祖料想他此行必定诗兴大发、真情坦露,待徐贲回京后派人检查他的行囊,见只有几首平平淡淡的纪行诗,这才放心,授予给事中之职。布袋佛即五代以来家喻户晓的布袋和尚,传说其人负一布袋游方天下。

陈养浩事件:抒发战乱哀思的珍贵诗作

陈养浩事件 佥事陈养浩感于战乱,作诗吊时,内有“城南有嫠妇,夜夜哭征夫”之句。明太祖得知,下令把陈养浩拘到湖广,投入水中溺杀。元明之际天下大乱,百姓饱受兵燹之灾。陈养浩作诗哀民,诗德可贵。然而太祖不喜欢这类为民请命的作品,大概觉得这类作品煞风景或煽惑人心。洪武九年(1376),“吴中四杰”之一的徐贲奉使山西、河北,廉访官风民情。太祖料想他此行必定诗兴大发、真情坦露,待徐贲回京后派人检查他的行囊,见只有几首平平淡淡的纪行诗,这才放心,授予给事中之职。如果不是徐贲聪明,很可能又是一起诗祸。

钱宰事件 临安钱宰,字子予,吴越武肃王钱镠的后裔,元末老儒。洪武二十二年(1389),太祖礼征,同诸儒修纂《尚书会选》、《孟子节文》。闲时赋诗一首自吟:“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不意隔墙有耳,察事随即报告太祖。第二天,太祖把诸儒召集到文华殿告谕说:昨日有人作了好诗,可我什么时候“嫌”过你们晚了呢,不如换用“忧”字更恰当。钱宰等既羞愧又恐惧,担心得祸,连连叩头谢罪。或许因这点事治诸耆儒的罪,影响太坏,不久,太祖把他们统统遣返回家,总算没有酿成诗祸(见叶盛《水东日记》)。

事件 洪武二十六年(1393),大将军蓝玉坐谋反罪被诛。案件株连浩繁,杀15000人,士大夫凡有片言只字关联的都坐罪从死。诗人孙蕡曾为蓝玉作过一首题画诗,以此被处死,临刑口占一绝云:

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

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

孙蕡是广东南海人,洪武初年中进士做官,几次因事下狱,案发时正谪戍辽东,死刑在戍地执行。他诗才敏捷,太祖对他曾有印象。据说事后太祖问监刑官:“孙蕡死时有何话说?”监刑官禀奏所赋绝句。太祖发怒道:“他有这等好诗,你为何不及时报告?”于是杀监刑官。

张信事件 洪武末,浙江定海人张信为翰林修撰,奉命教韩王朱松(太祖第二十子)读书,取杜甫《绝句六首》中的一首为习书字式。其诗云:

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

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前二年,成都发生兵乱,杜甫举家离别成都草堂漂泊梓州等地。两年后乱平重返成都,草堂已是荒芜不堪,即诗中所写情状。太祖认为张信有意取荒败景象讽刺当今盛世,况且“笋”就是竹,附会便是“朱”,“穿壁”又使人想起“穿窬之盗”。但太祖当时没有发作。洪武三十年发生一起科场大案(详后文),张信为案犯之一,到底被处死。

同年,左都御史杨靖因替乡人代改诉冤状,为御史所劾,被赐死。这是一起官僚违纪案,附记于此。

僧来复事件 高僧来复字见心,江西丰城王氏子,洪武初年应召入京建法会。据说一次赐膳,来复呈诗谢恩云:

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

阙下彩云明雉尾,座中红芾动龙光。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

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

诗中“殊域”是异国之意,太祖用街头算命先生的拆字法读为“歹朱”,以为是咒骂朱家天子;“无德”明写着是作者“自惭”,太祖却曲解为讽刺他无德,于是诛来复。(www.xing528.com)

僧守仁事件 四明(今浙江宁波)高僧守仁,字一初,洪武间应召入京,逢南粤献翡翠鸟,作《翡翠》诗云:

见说炎州进翠衣,网罗一日遍东西。

羽毛亦足为身累,那得秋林静处栖。

太祖读后对守仁说:“你不想见我,说我法网繁密吗?”于是以谤讪罪把他处死

僧德祥事件 钱塘(今浙江杭州)高僧德祥,字止庵,洪武间应召入京,闲中作《夏日西园》诗云:

新筑西园小草堂,热时无处可乘凉。

池塘六月由来浅,林木三年未得长。

欲净身心频扫地,爱开窗户烧香

晚风只有溪南柳,又畏蝉声闹夕阳。

太祖读罢把德祥传来责问道:“你说热时无处乘凉,是讽刺我刑法太严吗?又说池塘水浅,林木不长,是讽刺我立国规模促狭而不能兴礼乐吗?所谓‘频扫地’、‘不烧香’,是说我为了躲避世人议论,以免污了名声,所以杀人像扫地一样,却不修善吗?”于是诛德祥。

以上六事除孙蕡事件属于“党附”外,其余五件的罪名都是所谓“谤讪”,僧人占其三。元明之际不少士人为避乱而遁入空门,如守仁、德祥便曾经是有抱负的文士。太祖虽然做过和尚,却不大顾念同类。浙江兰溪高僧孟月庭知天文地理,迷信星象的太祖把他收在身边,曾得其指授。后随太祖入京,与刘基等人议论不合,有“犯上”言论,谪和州居住。后被劾有“毁谤”之言,太祖派校尉把他杖杀。野史笔记上常有太祖私游寺院的记载,留下许多疑信难决的故事。例如郎瑛《七修类稿》载朱元璋游某寺,见壁上有人题布袋佛诗云:

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装。

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何妨。

布袋佛即五代以来家喻户晓的布袋和尚,传说其人负一布袋游方天下。这首通俗诗兼有讽刺和劝诫的意思,据说太祖读了认为是讽刺自己,竟把全寺僧侣都处死

明初宗室贵族也有罹诗祸的,即靖江王朱守谦。此人是太祖从孙,开藩桂林,有暴恶之行,太祖召还戒谕。朱守谦于是作诗怨恨,以此被废为庶人,谪居凤阳7年。后恢复王爵,徙藩云南,暴恶如故,仍谪居凤阳,终犯法幽禁京师而死。其父朱文正随太祖征战有大功,官至大都督,因赏赐一时未及而有怨恨语,因此被免官安置桐城而卒。

明初文祸,史官一般讳而不书,蛛丝马迹载于野史,往往有一事多说、差互歧异的情况,有的明显出于附会虚构。如徐祯卿《翦胜野闻》载,某年元宵,太祖微服出游,见街上有人出一灯谜,是一幅漫画,画一妇人怀抱大西瓜坐在马上,马的蹄子特别大。太祖回宫后命人查出灯谜作者,押来即时杖死,众人都摸不着头脑。当时刑部奏请开恩赦宥,太祖发怒说:“此人侮辱皇后,大不敬,岂能宽宥!”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幅画被认为是讽刺马皇后脚大(马皇后出身微贱,自幼未经缠脚),怀抱西瓜是暗示太祖和马皇后都是淮西人(“怀”与“淮”同音)。这无疑是民间杜撰的故事。如果实有其事,那么文祸史上继郑侠《流民图》之狱后又有新的“绘画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