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朝的采石之战和瓜洲渡的变迁

金朝的采石之战和瓜洲渡的变迁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军共有十七只小船从西采石杨林渡口渡江,其余二十余只小船因为渡口江沙淤积,未能驶出。完颜亮从采石渡江的计划失败了。关于采石之战的史料甚多,虽然完颜亮的失败是确凿无疑的,但是宋人的记载大多夸大其词,虞允文战后甚至汇报说金军“溺水死者以万数”,可金军是在和州仓促造出一些小船的,充其量也不会超过一百只。采石之战很可能只是金军一次较小的失利。之后,完颜亮移军扬州,准备从瓜洲渡渡江。

金朝的采石之战和瓜洲渡的变迁

正隆六年九月,完颜亮在一切备战措施就绪后,将征发的军队编为神策、神威、神捷、神锐等三十二军,每军设都总管、副总管、巡察使、巡察副使各一人,将军队部署为四路伐宋,东路主力由完颜亮亲自带领。西路以河中尹徒单合喜为西蜀道行营兵马都统制、平阳尹张中彦为副都统制,由凤翔进攻散关,然后驻军待命。中路以太原尹刘萼为汉南道行营兵马都统制、济南尹仆散乌者为副都统制,由蔡州进攻荆襄。海路则以工部尚书苏保衡为浙东道水军都统制、益都尹完颜郑家为副都统制,从海上直接进攻临安。经过一系列战斗后,完颜亮所率金军主力抵达长江北岸的采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准备渡江。

十一月初二,世宗在东京即位的消息传到了前线。右司郎中完颜兀不喝得到消息,向完颜亮汇报,完颜亮沉思良久,让完颜兀不喝不要泄露消息。终究纸包不住火,世宗即位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军心开始动摇。完颜亮召集将领想要北归,并且分兵渡江。但是李通建议说:“陛下亲师深入异境,无功而还,若众散于前,敌乘于后,非万全计。若留兵渡江,车驾北还,诸将亦将解体。今燕北诸军近辽阳者恐有异志,宜先发兵渡江,敛舟焚之,绝其归望。然后陛下北还,南北皆指日而定矣。”完颜亮采纳了李通的建议。十一月初七,完颜亮在江边筑起祭坛,“杀黑马以祭天,以一羊一豕投于江中”,以祈求顺风,准备第二天渡江。完颜亮为了试探军心,召集左领军大都督完颜昂和右副领军大都督乌延蒲卢浑,对他们说:“舟楫已具,可以济江矣。”但是蒲卢浑认为宋军船大,金军船小,不可轻易渡江,被完颜亮严厉斥责。

此前,由于天气干旱,梁山泺干涸,完颜亮所造的战船不能前进,于是他命令李通在和州建造战船。由于工期紧急、材料缺乏,造出来的战船只是小舟而已。而宋军的战船则是高大的楼船,由几十名水手脚踏转轮来行驶。宋军统帅虞允文也不畏完颜亮的恐吓,积极备战。

十一月初八,完颜亮“在坛上建黄绣真珠旗四面,亮擐渗金铁甲坐旗下”,命令武平军都总管阿怜、武捷军副总管阿撒、宿直将军温都奥剌、国子司业马钦、武库直长习失率军登舟渡江。“海陵置黄旗、红旗于岸上,以号令进止,红旗立则进,黄旗仆则退。”金军共有十七只小船从西采石杨林渡口渡江,其余二十余只小船因为渡口江沙淤积,未能驶出。虞允文急令宋军出击,“官军以海鳅冲十七舟,舟分为二。官军呼曰:‘官军胜矣。’遂皆并杀金人。(金人)舟底阔如厢,极不稳,且不谙江道,皆不能动手。其能施弓箭者,五七人而已”。金军“两舟先逼南岸,水浅不得进,与宋兵相对射者良久,两舟中矢尽,遂为所获,亡一猛安、军士百余人”。完颜亮从采石渡江的计划失败了。关于采石之战的史料甚多,虽然完颜亮的失败是确凿无疑的,但是宋人的记载大多夸大其词,虞允文战后甚至汇报说金军“溺水死者以万数”,可金军是在和州仓促造出一些小船的,充其量也不会超过一百只。采石之战很可能只是金军一次较小的失利。

之后,完颜亮移军扬州,准备从瓜洲渡渡江。途中路过乌江县,完颜亮游览了项羽祠,看着项羽的塑像,他不禁英雄相惜,感叹道:“如此英雄不得天下,诚可惜也。”完颜亮到扬州后,首先部署切断逃兵的退路,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人违抗命令,投奔金世宗。完颜亮下令,“军士亡者杀其蒲里衍,蒲里衍亡者杀其谋克,谋克亡者杀其猛安,猛安亡者杀其总管”。如此,军心更加不稳。虞允文得知完颜亮移军的消息,立即驰赴镇江。他先看望了病已垂危的刘锜,刘锜拉着虞允文的手,不禁感慨地说:“朝廷养兵三十年,我辈一枝(技)无所施。今日成大功,乃一中书舍人,我辈愧当死矣。”虞允文接着又积极备战,“时江上止有二十四舟,显忠所遣船亦至。虞公命战士踏戈船上下中流如飞。北岸虏酋皆凭垒纵观,骇愕相谓曰:‘南军有备。’亟遣人扬州报亮,亮驰至,立问诸酋以必渡之策。有酋跪前曰:‘南军有备,未易图也。向观所用舟楫迅驶如飞,宁能当之。且采石渡方此狭甚,而我军犹不利,请徐为之谋,以伺其隙。’”完颜亮非常生气,命令军队十一月二十七日必须渡江。很多将领因处此严逼之下,再加之此时完颜雍登基的消息已遍传军中,决心谋反投归完颜雍。(www.xing528.com)

此前在和州,神武军都总管耶律元宜被升为新设的浙西道兵马都统制,而完颜亮的亲信郭安国被任命为副都统制。耶律元宜的父亲耶律慎思在辽末降金,为金军擒获辽天祚帝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赐姓完颜氏,因此耶律元宜也改姓完颜。但是天德三年,完颜亮下令,被赐姓的人复用自己的本姓,于是元宜又重新姓了耶律氏。耶律元宜是契丹人,因而他对完颜亮针对契丹人的歧视、压迫政策不可能不产生反感。而且在契丹人发动叛乱时,完颜亮曾下令屠杀金军中的契丹人将领,这也不能不使耶律元宜心有余悸。此时,完颜亮又对他说:“尔所将胜兵,我明日自点数。少,必诛无恕。”耶律元宜的部队这时已经逃亡过半,他不得不图谋行弑以求自保。于是,以耶律元宜为中心,金军中短期内就形成了谋弑完颜亮的集团。猛安唐括乌野第一个向耶律元宜建议说:“前阻渡淮,皆成擒矣。比闻辽阳新天子即位,不若共行大事,然后举军北还。”耶律元宜于是将其子骁骑副都指挥使耶律王祥召来,三人定下计策。

十一月二十七日黎明,乘着完颜亮的贴身侍卫换班之际,耶律元宜、耶律王祥、唐括乌野及武胜军都总管徒单守素、谋克斡卢保、娄薛、温都长寿等率领众人进犯龟山寺旁的完颜亮御帐。完颜亮听到嘈杂之声,以为是宋军来袭击,随手拿起衣服从床上站了起来。这时,已有箭射了进来,完颜亮拾起箭,“愕然曰:‘乃我兵也。’大庆山曰:‘事急矣,当出避之。’海陵曰:‘走将安往。’方取弓,已中箭仆地。延安少尹纳合斡鲁补先刃之,手足犹动,遂缢杀之”。完颜亮时年四十岁。骁骑指挥使大磐率兵来救,耶律王祥对他说:“已经来不及了。”大磐才放下武器。这时,完颜亮行营中的一切用品都被士兵抢劫一空,众人只得用大磐的衣服包住完颜亮的尸体,就地火化。对于完颜亮的死,很少有人伤心。只有蒲察通深感悲痛,“是夜,海陵遇弑,有来告者,通欲执而杀之,续闻其实,哀闷仆地,众掖而起,径入营门哭之”。正因蒲察通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后来的史家从表彰“君臣大义”的角度赞扬他说:“蒲察通之哭海陵,君臣大义,死生一之,其志烈矣。”这也正说明,完颜亮当时确实已经成了孤家寡人。叛将们又将完颜亮的心腹尚书右丞李通、浙西道副都统制郭安国、监军徒单永年、近侍局使梁珫、副使大庆山一并杀死。耶律元宜自领左领军副大都督,派人到南京杀太子光英,然后率领大军北还。

综观完颜亮的一生,其功与过都十分突出。他的一生与女真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完颜亮继承了中国封建社会绝大多数统治者的优良传统,那就是以统一中国为己任。不管他的主观愿望如何,统一毕竟有利于各族人民和平相处,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兴旺强盛。完颜亮对统一中国有强烈的愿望,而且他也确实制定了统一的进程表,那就是先灭南宋,再灭西夏高丽等周边政权。可惜的是由于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压榨以及失去了宗室贵族的支持,他最终死于非命,他的统一事业也功败垂成,导致五代以来中国的分裂局面延续下去,直至蒙古族建立另一个少数民族王朝—元朝,最终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举凡完颜亮的种种措施,无论是迁都、迁陵、南迁猛安谋克,还是改革官制、完善种种制度,都使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基础较为落后的金朝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使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得以进行充分的交流,也使金朝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原王朝。完颜亮的所作所为,更为金世宗时的大定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说完颜亮是奠定金朝兴盛局面的一个君主,是不为过的。然而,完颜亮的为政之失在中国历代帝王中也是较为突出的,不管有何种理由,他的残暴和荒淫都难逃指责。他对人民尤其是对契丹人的剥削压榨所引发的社会动荡也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金朝的统治基础。在完颜亮的身上,可以看到北方民族在与汉族封建王朝相互碰撞、交融时所产生的种种重负,这是他个人不能选择的,是历史赋予他的重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