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朝官员王寂的仕途与挫折

金朝官员王寂的仕途与挫折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寂看到姑娘年轻貌美,不禁言语挑逗,姑娘不怒反笑,后来两人发生了关系。王寂几天后抵达上京,果然中第。王寂正是在这一年科举中第的,时年二十四岁。正是在户部侍郎任上,王寂遭遇了他人生中的最大挫折。但是王寂没有将抢救百姓的生命财产和赈济灾民放在第一位,而是派人用渔网打捞洪水中漂流的官府物资,结果激起了灾民的怨愤。王寂也确实是金代文学阶段性的代表人物。

金朝官员王寂的仕途与挫折

王寂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县(今河北省玉田县)人,属于金代文学家中的一员。其先世为大名府莘县(今山东莘县)人,源出北宋三槐王氏。王寂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王础,字镇之,是金朝前期的名士,官至归德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判官

王寂年少时就很聪明,很早就开始读书,并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王寂读书时,还留下了一件十分荒诞的人鬼恋的传说,后来被元好问写成笔记小说《京娘墓》,被收入《续夷坚志》中,这则故事颇有传奇性,其艺术魅力不下于后世《聊斋志异》中的作品。故事内容梗概如下。

王寂二十多岁时,其父王础任平山县(今河北省平山县)县令,他跟随父亲赴任,在平山县官府的后花园中埋头苦读。一天晚上,在结束了一整天的学习后,王寂在花园散步,偶然看到一位姑娘,询问其姓名,姑娘回答说是以前杨县令的女儿。王寂看到姑娘年轻貌美,不禁言语挑逗,姑娘不怒反笑,后来两人发生了关系。寒食节时,王寂与朋友在花园西边的空地玩击丸的游戏,有仆人指示一处荒坟说是京娘墓。王寂问谁是京娘,朋友们都知其事,说是以前杨县令的幼女,名字叫京娘,十五岁就病死了,葬在此地。王寂听说此事,心里开始疑惑。回到书房后,一会儿,姑娘就来了,想要上前却又止步,对王寂说:“你已经知道我是谁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生死异路,你我很难长久相处。如今试期将至,你一定会中第的。但中间有些小麻烦,如果生了病,也一定要带病赴试,我会与你在到辽阳的路上相见。”说完就走了。不久,王寂果然生病,父母不想让他参加考试,但是王寂锐意前往金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赴试。由于生病,只能坐车前去,途经辽阳淀时,适逢大雨,路上泥泞,车不能行。一同赶考的骑马先走了,王寂的车子又走了几里,车轴就断了。王寂忧虑万分,不知该怎么办。这时,忽然有一个农夫打扮的人,怀里揣着斧子,肩上扛着车轴而来,一问,果然是个工匠。王寂惊叹:“此地前后二百里没有人烟,如今正好与工匠相遇,难道不是鬼神保佑吗?”车轴修好,将要走时,突然又出现一辆车子,车中坐的正是京娘。王寂惊喜地问道:“你怎么也来了?”京娘说:“你不记得我说过辽阳道上相见的话了吗?知道你有危难,特意前来慰问。”王寂又问:“我的前途如何,能知道吗?”京娘已经上了车,只是说“尚书珍重”就离去了。王寂几天后抵达上京,果然中第。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短暂代理了礼部尚书,几天后就去世了。京娘的预言应验了。

在这个人鬼相恋的传说故事中,王寂始终没有害怕身为鬼的京娘,但对京娘好像也没有太深的感情,只是屡次打听自己的前途。相反,身为鬼的京娘却对王寂一往情深,并在关键时刻现身帮助他渡过难关。京娘的形象无疑要比王寂高大许多。

虽然这个传说荒诞不经,但确实如其所言,王寂的科举道路一帆风顺。王寂成长于金海陵王时期,正是金朝各项制度建立完善的阶段,科举制度此时也得以完善。天德二年(1150),金朝开始增设殿试;天德三年(1151)并南北选为一,科举的科目上则取消了经义、策试两科,专以词赋取士。王寂正是在这一年科举中第的,时年二十四岁。王寂后来在一首诗中回忆了中第后春风得意的少年意气:“忆昔登科正妙年,鞭笞龙凤散神仙。金钗贳酒春无价,银烛呼卢夜不眠。”(www.xing528.com)

王寂中第后,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并未出仕,而是跟随在父亲身边,直到正隆二年(1157),才到吏部等候分配官职。大定二年(1162),任河东北路祁县县令。大定五年(1165),改任方山(今山西省方山县)县令。大定十年(1170),入朝为谏官。大定十二年(1172),任大理评事,曾往泰安审理案件,开始了他一生主要担任司法官员的历程。大定十四年(1174),任平州(今河北省卢龙县)观察判官,审理冤狱。大定十五年(1175),受命前往大定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审理案件。大定十八年(1178)春,任真定府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大定十九年(1179),任通州刺史。大定二十三年(1183),任中都副留守。大定二十六年(1186),任户部侍郎

正是在户部侍郎任上,王寂遭遇了他人生中的最大挫折。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给沿岸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损失,在金代也是如此。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十一月,宋东京留守杜充为了迟滞金军的进攻,掘开了濮州西南的黄河堤坝,从而使黄河下游由东北流向改为东南流向,造成了此后金代黄河泛滥的灾害。世宗大定八年(1168)、大定十一年(1171)、大定十七年(1177)、大定二十年(1180)、大定二十六年黄河都决过口。大定二十六年八月这一次,黄河于卫州决堤,洪水冲毁卫州城,造成房屋大量倒塌,众多百姓无家可归。金世宗派时任户部侍郎的王寂和都水少监王汝嘉急速前去治理水灾。但是王寂没有将抢救百姓的生命财产和赈济灾民放在第一位,而是派人用渔网打捞洪水中漂流的官府物资,结果激起了灾民的怨愤。金世宗得知后恼怒不已。后来洪水又泛滥至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金世宗命令王寂的上司户部尚书刘玮代行工部尚书的职责,前往救灾,而将王寂贬黜为蔡州防御使。为此,到蔡州后,王寂深居简出,“终日兀然,如坐井底,闭门却扫,谢绝交亲,分为冻蛰枯枿,无复有飞荣之望”,觉得自己的前途无望了。但是,随着金世宗于大定二十九年(1189)去世,其孙金章宗登基,王寂又时来运转,于当年被任命为提点辽东路刑狱。

明昌元年(1190)和第二年,王寂先后到辽东和鸭绿江处理案件,并撰写了日记,集结成《辽东行部志》和《鸭江行部志》两书。明昌二年(1191),王寂任中都路转运使。由于他在司法方面有丰富经验,明昌三年(1192),在金朝编成法律汇编《名例篇》及其他各篇后,王寂受命审校。明昌五年(1194),王寂在短暂代理礼部尚书后病逝,享年六十七岁,谥文肃。

王寂的著作《拙轩集》《鸭江行部志》《辽东行部志》都存世,其中《拙轩集》主要收录他的诗词与文章。《四库全书总目》对他的文学成就评价是:“寂诗境清刻镵露,有戛戛独造之风;古文亦博大疏畅,在大定、明昌间卓然不愧为作者。”王寂也确实是金代文学阶段性的代表人物。元好问认为他“专于诗”,他的很多诗当时流行一时,如《涿郡先主庙》:“当年竹马戏儿曹,笑指楼桑五丈高。故国神游得无恨,坏垣风雨夜萧骚。”不过元好问也认为他的诗模仿宋人苏舜元[1]的痕迹太明显了。王寂今存三十五首词,是金代大定年间存词最多的词人。他的词作虽然题材众多,但写得比较平淡,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艺术成就也不算太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