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水史话》:王垂妙笔,描绘知府传奇

《建水史话》:王垂妙笔,描绘知府传奇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的贵州一带,兵荒马乱,灾民遍野,土匪横行,黑帮欺压百姓,刚刚上任的王垂书面临诸多考验。王垂书先后在印江、威宁、贵阳、仁怀等地任职。辛亥年初夏,已在贵州任职10余年的王垂书奉母亲之命,辞官回家。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及爱乡之念,王垂书积极为建水政事建言献策,倡导发展实业,巩固城防,减轻地方重苛。光绪二十五年,王垂书由贵州威宁返乡。今天,建水部分老房子中仍存有王垂书书法遗迹。

《建水史话》:王垂妙笔,描绘知府传奇

王垂书,字柄文,号著臣,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1897年他与建水著名乡绅朱渭卿同时参加全省乡试,被同科录取。第二年再进京参加会试,亦以优秀成绩被录取,随即到贵州任职。

当时的贵州一带,兵荒马乱,灾民遍野,土匪横行,黑帮欺压百姓,刚刚上任的王垂书面临诸多考验。王垂书一边废寝忘食清理如山的积案,一边开仓赈粮、接济灾民,很快便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在调任威宁县期间,一名当地土司为笼络王垂书,不惜以重金行贿,遭到王垂书的严词拒绝;当地黑帮“哥老会”四处扰民,无所不为,王垂书无所畏惧,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打击,最终消灭了“哥老会”,一时民心大快。

王垂书先后在印江、威宁、贵阳仁怀等地任职。他每到一地,均以百姓生命安危为己任,抚慰冤民,兴修水利,惩恶扬善,清理政治恶弊,社会秩序得到极大稳定,受到了朝廷的表彰。在贵州更是政声显著,当地百姓感念他的功德,赠给他“惠政”之匾,并立“去思碑”以表示对他的怀念。

辛亥年(1911年)初夏,已在贵州任职10余年的王垂书奉母亲之命,辞官回家。就在这年十月,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湖北革命党人发动了武昌起义,这给具有反帝爱国传统的云南人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武昌起义成功后昆明即爆发了著名的“重九起义”。“重九起义”的战火尚未完全熄灭,“临安”起义又紧随其后爆发。建水乡绅朱渭卿等人积极响应,清军被打得丢盔弃甲,起义军很快光复了临安城,清军滇南总兵兼临安知府吴昌祀见大势已去,落荒溃逃。王垂书随即被推举为临安知府兼建水县事,担当起了建水政务大任,第二年又调任文山,以致“治范远彰,贤声迭播”。

王垂书草书中堂

之后,王垂书又任临安富滇银行经理、参议会议长等职。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及爱乡之念,王垂书积极为建水政事建言献策,倡导发展实业,巩固城防,减轻地方重苛。生平行事则“事亲则孝,交友则信,持身则谨,临事则知,牧民则仁,见义则勇”,有着旷达的胸怀,深受地方士庶景仰。(www.xing528.com)

辛亥革命后不久,云南爆发了以反对袁世凯称帝捍卫民国的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王垂书在运动结束后谢绝了云南都督唐继尧的委任,并于1926年辞去了各种职务,隐居于昆明湖畔,潜心于书法研究。

10余年的潜心研究,成就了王垂书深厚的书法修养。他的书法字体上兼容各家,楷、隶、行、草各体皆通。其草书更是飘逸秀美,变化无穷。也许是大自然所赋予的神韵,也许是情感的由衷抒发,让人在欣赏之余,获得无尽的美感;而其晚年的蝇头小楷,精细工整,俊秀雅致,更是人们争相收藏的精品。

说起书法艺术,最让建水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朝阳楼上的“飞霞流云”四字狂草。其形体洒脱奔放,行如流水,传为唐代草圣张旭所书,作于开元九年(721年)。至于为什么会悬于朝阳楼上,则与王垂书有关。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垂书由贵州威宁返乡。路经曲靖时,无意中看到了刻于曲靖城上的“飞霞流云”四字。相传这四字是清代嘉庆进士、著名书法家广东人宋湘任曲靖知府时,由外省拓印来的。狂放的字体,非凡的神韵,深深吸引了王垂书的目光。他当即在随从的帮助下,顾不上旅途劳累,亲自将它拓印下来。回到建水后,王垂书请建水制匾名家刘凤将其刻制在了四块方形木匾上。光绪辛丑年(1901年),他亲自率领建水乡绅士官,将四块匾悬挂于朝阳楼西面顶檐之下。直到现在,“飞霞流云”仍是建水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

今天,建水部分老房子中仍存有王垂书书法遗迹。如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书写的建水诸葛庙白衣楼西侧的石碑,还有王知府自家大门木刻联“北国恩光荣两晋,南都春色映三槐”,建水城内东林寺街曾家大院前厅屏门联“拔贡三贤,沂水春风狂老志”“薪传一贯,尼山时雨圣人施”等,均是他楷、行草的代表之作。而保存王垂书书法作品最多的,当数建水茭瓜塘住户李三银匠家,其收藏的作品隶、楷、行、草俱全,可谓琳琅满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作品越加显示出其珍贵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