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水史话:水榭凭栏之美

建水史话:水榭凭栏之美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普梅夫一生从事革命文艺50多年,在组织和编辑文艺刊物之余,创作文艺作品300多篇(首),辑录为《磨剑集》,实为建水当代革命志士和文艺先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水文艺创作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1987年,正式成立建水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3月13日至15日召开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50人,选举产生由7名理事组成的建水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这一时期是建水文艺创作的复兴时期。

建水史话:水榭凭栏之美

建水山川毓秀,才人辈出,文艺创作可谓源远流长,千年不衰,明清以来就有“临半榜”和“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民间文艺口传创作不必讲,仅有史记载的文艺创作才子就有200多人,史传典籍不胜枚举。其中明代文人萧崇业、叶瑞、刘敬,清代文人王垂书、陈葆兴、梁之相可为代表。近代,建水文艺创作因受社会政治动荡因素影响,时落时兴,沉浮不定,直到辛亥革命后期才有所起色。

民国13年(1924年),建水人邱梦崧、萧茂园等人发起成立“莲壶诗社”,后发展成为“建水文艺研究社”,因研究社以传播文化思想、倡导文明进步生活、反对封建迷信为宗旨,为当局所封停,直到民国37年(1948年)2月才由佴元卿、周禹臣、邱梦崧等人发起恢复。

民国22年(1933年),建水人氏普梅夫与建水进步青年朱伯庸、范秋泓、王昆等人在昆明发起组织“建水旅省学会”,学会得到了“建水旅省同乡会”的关注和支持,每月拨给专项经费,于1933年1月创办《泸江月刊》,普梅夫任主编。因刊物倡导新文化、传播新思想、关注家乡民生,大量刊发了如《初春三月》等一批讴歌社会公平正义、鞭笞官僚买办统治的进步文艺作品而为当局所不容,刊物办到第十期后被勒令停刊。1946年,普梅夫在昆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协助杨绍庭编《诗与散文》刊物。1950年普梅夫和杨绍庭将《诗与散文》更名为《诗歌与散文》复刊出版,普梅夫任主编,此刊成为云南解放初期唯一的文艺刊物。普梅夫一生从事革命文艺50多年,在组织和编辑文艺刊物之余,创作文艺作品300多篇(首),辑录为《磨剑集》,实为建水当代革命志士和文艺先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水文艺创作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新时期。1972年,为适应蓬勃发展的建水文艺事业需要,建水文化馆创办《革命文化》《演唱》等油印刊物和铅印《飞霞》季刊,分别由周佐华、王培安、姚开富、熊兴祥、张绍碧编辑,先后刊登王培安创作的说唱《秀芬上北京》、刘文兴的快书《半块界碑》、姚开富相声夜校内外》《我和连长》、张绍碧的快板《拜师记》《十个鸡蛋五角钱》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戏曲文艺作品。(www.xing528.com)

1985年,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下建水文艺事业的发展需要,建水县文化馆将《飞霞》季刊改版为4版4开的文艺月报,张绍碧任主编。《飞霞》综合文艺月报的改版发行,为繁荣建水改革开放初期的文艺创作开辟了空间,提供了平台。由于《飞霞》月报坚持正确的办报导向,遵循文艺创作规律,联系群众,贴近生活,加之不定期地通过开展文艺“沙龙”,组织写作讨论活动,宣传了刊物,培养了作者,从而掀起了建水的又一波文艺创作热潮。在其影响下,全县中学、社区文艺社团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许多作者及作品从《飞霞》小报这个文艺园地起步,走出建水,有的甚至走上了全国的最高文艺殿堂。

1987年,正式成立建水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3月13日至15日召开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50人,选举产生由7名理事组成的建水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下设文学、书法美术民间文学、戏曲音乐舞蹈4个协会。这一时期是建水文艺创作的复兴时期。一是由于建立和完善了全县文艺创作的组织领导机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有效增强,文艺创作服务环境条件明显改善,经常开展文艺沙龙和采风活动,组织文艺创作研讨会和创作笔会,文艺创作人才得到了及时的发现和培养,涌现出孔祥庚、刘文兴、吴泽、吴双、姚开富、张绍碧、李广田、王子文、王若杰、满长杰、吴劲华、武德忠、李小麦等一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文艺创作人才。二是文艺创作园地建设不断加强,为繁荣建水县文艺创作提供了重要平台。1989年,建水县文化馆为了适应全县日趋繁荣的群众文艺事业发展需要,在已有《飞霞》文学小报的基础上,又创刊了由张绍碧为主编的《建水文化》双月刊,单月出版发行。以刊载群众文化理论和文学艺术作品为主,至1993年停刊时,共出版刊物10期,刊载戏曲、文学、美术作品近百篇(幅);1996年至1998年,建水县文联编辑出版第一、第二套《文笔塔》丛书,2004年编辑出版第三套《文笔塔》丛书,对建水县当代文艺创作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2002年,建水县文联创刊《文笔塔》双月刊杂志,刊物辟有“小说平台”“现在点击”“散文在线”“诗歌笔会”“小品小戏”等栏目,以写建水文艺题材、培养作者为主,每期发行量为1000册。三是改革开放的良好社会政治环境,为全县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注入新的灵感和活力。据不完全统计,至2015年止,全县文艺创作队伍已经发展到213人,其中43人为州级会员,16人为省级会员,2人为国家级会员。共在国家、省州县级报刊杂志(舞台)创作发表(上演)戏曲、文学、书法美术作品上万件,其中彝族青年女作者李小麦的诗集获中国作协扶持出版,张绍碧创作的戏曲作品《人与狗》《金剪子》《一张门票》《拿我开刀》《月光曲》《桥》等,文学作品《哈尼妹子》《停电事件》《老侯家鼠》《红色葡萄酒》《新家》等作品多次荣获国家和省州级奖项,长篇小说烟花刑》在四川《天府早报》连载。

张绍碧,建水县李浩寨小旷野人,1980年开始发表文艺作品,所创作的反映农村改革生活的花灯小戏《灵丹妙药》,广受关注和好评。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创作发表上演文学、戏剧作品100多万字。创刊复刊并主编《飞霞》《建水文化》《建水报》《文笔塔》《老家建水》等7种报刊杂志;主编《文笔塔丛书》第一、二、三辑共28种300多万字,《建水历史文化丛书》10种共300万字。创作出版小说集《美眸》《小玉的灯》《新家》《尴尬》,戏剧集《人与狗》,散文集《城市血脉》、杂文集《随言私话》;创作发表长篇小说《烟花刑》,为云南省重点扶持作品,填补了建水的长篇小说空白。

张绍碧一生坚持业余创作,成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被授予“红河州州管专家”“全国地方志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地方志工作特别嘉奖先进工作者”称号,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接见。201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首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