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万燕呼燕子洞|建水史话

百万燕呼燕子洞|建水史话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燕子洞整个洞分前、中、后三大洞,泸江河伏流贯穿其间,全长2.7千米。如今改悬书法名师的题额,有楚图南书的“燕子洞”、欧阳中石的“亚洲第一溶洞”等。始刻于清代乾隆年间,基本与燕子洞的早期开发同步。1985年6月3日,燕子洞摩崖题刻被建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外洞穴专家考察后,称赞燕子洞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壮观、最大的洞穴”之一。

百万燕呼燕子洞|建水史话

由县城驱车东行30千米,到面甸镇马王庄附近,便是滇南著名的岩溶风景名胜——燕子洞。这个洞古来就有“南徼奇观数第一”的称谓。洞在公路国道323线下方泸江河流经的一个盲谷里,为林木所遮蔽。周围石芽丛生,石骨嶙峋。如今洞口筑起了东、西两道大门,其内广植花木。洞口上方架起钢缆吊桥,建造了高低错落的爬山长廊,未入洞即令人心旷神怡,目爽气舒。

燕子洞

整个洞分前、中、后三大洞,泸江河伏流贯穿其间,全长2.7千米。但是,洞中有洞,主洞连支洞,总长达10千米,前洞景色最佳。

前洞又分水、旱二洞。旱洞实际上是座天生桥式的巨大穹窿,状似大厅,两面透光,宽敞明亮,可容千人。厅内原来有一座三层阁楼,楼间一树穿堂而过,称“一箭穿三楼”。今楼已毁而树犹存。

由洞厅左侧沿石级而上,穿过一小石巷,即进入一间石屋,内有石床、石帐、石幔,铸有观音铜像,称观音殿。有出口通洞外,便又明亮起来。石殿下临绝壁,原有木栈道与左方倚危壁而立的吊脚楼相通连。栈道下临泸江洪波,高十余丈,其下原来仅有一根细圆木柱支撑在突兀的岩石上,犹如吊篮累卵,岌岌可危,因栈道枯朽,已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的“空中游廊”。凭廊下望,绝壁深渊,似悬岩普陀临江渚,令人目眩。

“空中游廊”对面山岩下方,又有一个巨大的溶洞,就是水洞。洞高50余米,宽30余米,泸江河水注入洞中。洞顶钟乳石悬垂如帘,象倒生的玉笋。自明末清初以来,人们把自己对神的一片诚心的字匾,如“保我子孙”“佛光普照”“诚求必应”等,请附近彝族村寨中凭着在采燕窝时练就的一身飞檐走壁硬功夫的小伙子悬挂于洞顶的钟乳石上,以期有求必应,蔚成钟乳悬匾的旷世奇观。如今改悬书法名师的题额,有楚图南书的“燕子洞”、欧阳中石的“亚洲第一溶洞”等。

洞中那幽暗的钟乳石间,栖息着数十万只白腰雨燕。每年立春之后,雨燕按时由南洋一带迁飞而来,在这里筑巢产子,繁衍后代。立秋后又携儿带女迁飞而去。群燕翻飞,如万箭齐发,呢喃之声和由洞腔引起共鸣的流水声,如雷霆贯耳,经久不绝。古人有“百万燕呼淝水战,一条浪吼浙江潮”的诗句,以比喻水声燕声之振聋发聩。现在洞内筑堤拦水,便于行船,已听不到流水奔腾的轰鸣声,但是燕声依然聒噪如故。此处可观赏触目惊心攀岩采燕窝绝技表演,在国内洞穴中绝无仅有,只此一处。当地农民徒手攀登上50多米高、450米长的洞顶,在钟乳丛中采集燕窝,无任何保险措施,观者无不心惊胆战。洞内所产燕窝,为传统滋补珍品。

洞口陡峭的石壁上,生长着一些小树,它们扎根在石缝中,枝干苍劲,风来婆娑,疏影横斜,让人惊叹它们的生命力如此刚毅顽强。就在洞顶石笋悬匾的正上方,有一处岩石的纹理像一只大手,五指蜷曲可辨,手前的石笋上恰有一株小树长在其间,似乎一伸手就可摘到其枝叶,古人称为“仙掌摘桂”,并有诗云:“岩高仙掌攀丹桂,殿外小楼起半空。”“岩间现出拈花手,桂折蟾宫香满轮。”

水洞为泸江河的伏流通道,暗黑幽深,昔日人们视为畏途,非燃炬架桥不能入内。现已开辟出1.5千米的水陆游览复线,彩灯广布,龙舟游弋,入内可观赏“龙泉探幽”“天街撷美”“梦幻世界”三个景区,钟乳石奇形异状,似人似兽,如莲如瀑,有“琼瑶仙宫”“双象啜饮”“天鹅戏蟾”“南极仙翁”等景观相比美。第二景区中,有一尊高达50多米、被称为“擎天玉柱”的巨大钟乳石柱,以挺拔的雄姿直指洞顶,据称此柱已有约300万年的高龄。第三景区内,有一处广约1.3万平方米的“梦幻世界”,状似一座无柱的宽广舞厅,奇巧的是,稍加修饰厅内就呈现出一个舞台,在这里演出民族民间歌舞,真是又粗犷又古朴,别有一番情趣。(www.xing528.com)

燕子洞还有一处重要人文景观——摩崖题刻。题刻分布于燕子洞干洞石厅内石壁高崖之上,距地5~10余米。始刻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基本与燕子洞的早期开发同步。伴随着燕子洞的道教历史发展,以后历朝都有题刻,最晚为民国年间,面积约500平方米。题刻有“洞锁三天”“境绝人寰”“胜景无双”“别有洞天”“灵谷涵春”“窈窕深谷”“空谷燕音”“吞月饮泉”等,总数有30余方,分横、直两种题匾形式,大小规格不一,有正、草、隶、篆等多种字体。大部分题刻为地方名人所题并选址,再由当地匠人刻石于摩崖之上。燕子洞摩崖题刻书法结构严谨,字体刚劲有力,笔力雄浑遒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985年6月3日,燕子洞摩崖题刻被建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洞内还有不少记事碑刻和楹联,记载了燕子洞作为滇南道教胜地的发展历史和相关情况,镌刻着历朝文化名人游览燕子洞后所作的赞颂题诗等,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给古洞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1962年6月,朱德委员长视察滇南途中曾到燕子洞小憩,观赏了洞景,赞叹“万燕栖一洞,一树穿三楼”,并作《燕子洞》诗一首:

满岩燕子窝,燕儿舞婆娑。春来秋去也,唯尔子孙多。

游客题诗话,农夫禁网罗。洞内新天地,贯通建水河。

二十公里远,开远露伏波。前曾为匪窟,肃匪动干戈。

道人称百岁,香客信无讹。临安风景地,避暑气温和。

中外洞穴专家考察后,称赞燕子洞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壮观、最大的洞穴”之一。它具有“河流、燕子和巨大空间”这三大特点,因而它在世界级的溶洞群中也是突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