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献忠:崇祯王朝优势者

张献忠:崇祯王朝优势者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这一时期的李自成相比,张献忠占有绝对优势。关于张献忠的家庭出身,可谓是众说纷纭,大相径庭。长大后,张献忠更加无赖。还有一种说法称,张献忠为肤施人,隶延安卫籍,将门之后。总之,张献忠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至今仍如谜一般令人难解。在军中,张献忠勇敢善战,立功受赏,获得了不少财物。此次投降,是张献忠多次投降中的第一次。至七月,高迎祥在陕西被俘,张献忠成为势力最大的首领,活跃在河南、湖广一带。

张献忠:崇祯王朝优势者

与这一时期的李自成相比,张献忠占有绝对优势。在闯王高迎祥死后的几年中,张献忠独执牛耳,成了群雄中的第一号人物。

张献忠,字秉吾,又号敬轩,陕西延安人(一说延安卫柳树涧人,属军籍),出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九月,与李自成同岁。

关于张献忠的家庭出身,可谓是众说纷纭,大相径庭。

有人说,他的父亲是做鞋的,母亲是织席的。张献忠幼时读书不成,便随逃兵为盗。

也有人说,张献忠的父亲是做小生意的。有一次,他随其父贩枣至四川内江县。他父亲顺手把驴系在一乡绅的石牌坊上,没想到驴粪弄脏了石柱。乡绅家的恶奴跑出来痛骂、鞭打其父,并逼其父用手把驴粪捧走。年幼的张献忠目睹了这一情景,怒火中烧却又不敢争,便暗暗发誓:今后必来此地,赶尽杀绝此辈。后来张献忠入蜀至内江,果真大开杀戒。

又有记载说,张献忠是肤施人,阴险狡猾。其父名快,是一位屠夫,其母姓沈,早亡。张献忠依乞丐徐大过活。他有一次偷吃邻居家的鸡,不巧被撞见遭骂。他愤愤不平地说:我一旦得志,也要让此地人像鸡一样。其残忍之心,少年时代已萌。长大后,张献忠更加无赖。正逢王嘉胤作乱,张献忠便投其帐下,号称八大王,又号黄虎。

甚至还有人称,张献忠本是铁匠之子,从小刚狠。他一度以承造军器为生。当时虽有种种陋规,但煤铁等原料却有余,尚能维持生计。到后来不仅煤铁越来越少,而且工食也遭克扣,生产期限更是越来越急,工匠不堪重负,纷纷破产,而官府追逼却更是变本加厉。张献忠活不下去,便追随王嘉胤造反。

还有一种说法称,张献忠为肤施人,隶延安卫籍,将门之后。年轻时从军犯法,因总兵陈洪范救助而幸免于难,等等。这种说法至今广泛流传,为人采用。

总之,张献忠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至今仍如谜一般令人难解。现在看来,张献忠早年大概是读过一点书的,并能粗通文字。据说,在崇祯十五年(1642)五月十三日,张献忠率部攻下河南宝丰县后,曾把读书人都集中到城东河仄龙王庙,一一问过姓名,并劝慰大家不要惊慌。之后,张献忠竟用陕北方言说了一句:“咱是斯文一气,老子学而未成。”说完之后,不语良久,最后把这些文人放回城中,拔营而去。这件轶事说明张献忠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的,不完全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莽夫。

按通常的说法,张献忠在造反之前,先是做过延安府的捕快。张献忠之所以去做捕快,是因为他与同学斗殴,一拳打死了同学,家里为他消灾,几乎是倾家荡产。他父亲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家门,于是他便去做了公差。

在延安府做公差时,张献忠常受同事的欺负。据说张献忠曾叹道:

大丈夫安能久居人下耶?”

依其性格,张献忠大概是会讲出这种话来的。据称,张献忠身材高大,状貌魁伟,脸上有些许麻子,其性情也是不同一般,常常以豪杰自居。像他这样既有抱负,一心想出人头地,又极具逆反心理的不安分之人,往往是乱世魔王,不会安于现状,久居人下的。

既然捕快做得不舒心,又不见得能出人头地,于是张献忠便去投军。在军中,张献忠勇敢善战,立功受赏,获得了不少财物。邻居们见财眼红,常向他借贷。只要他稍有不肯,邻居便以告官来威胁,由此也可见他的财物来得也有些不明不白。县衙的吏胥,也经常向他敲诈勒索。不巧张献忠的族人去做了强盗,县官便把他拿去拷问。张献忠大怒,说道:

“我的资财得之于战阵,是以身家性命去搏来的,不曾做过有负于人的事情。族人被胁迫去从乱,我怎么能知道?你们逼迫如此,是驱虎入山耳!”

张献忠竟然敢采取这种态度,结果自然是被重处,坐淫掠罪而被判死罪。幸而他命不该绝,据说正要行刑之时,主将陈洪范至,见其奇伟状貌,便替他向总兵王咸求救,最后张献忠被鞭打一百后释放,捡了性命。(www.xing528.com)

崇祯三年(1630),王嘉胤占据府谷,攻下河曲,张献忠在米脂以十八寨应之,从此开始了他的造反生涯。因他身材高大,面长而黄瘦,加上作战勇敢,便得了个“黄虎”的名号,又称“八大王”。与他一起造反的,还有罗汝才。罗汝才足智多谋,人称“曹操”,其军队也被命名为曹营。

至崇祯四年(1631)王嘉胤战死,王自用起而代之,率部攻掠山西时,张献忠已是“三十六营”中之一营的首领,已能算作一位人物。此年冬天,洪承畴督三边军务,张献忠、罗汝才曾率两千人投降了朝廷,不久又重新叛逃,进入山西。

此次投降,是张献忠多次投降中的第一次。在后来的造反生涯中,张献忠又多次向朝廷投降,并在渡过难关后,又无一例外地重新叛乱,让其对手吃尽了苦头。由此也不难看出张献忠的性格。相比较而言,李自成投降朝廷的次数则要少得多了。

崇祯六年(1633)十一月,张献忠追随高迎祥,用行贿、诈降之法,偷渡黄河天险,逸出山西进入河南,窜入卢氏山区,然后突至内乡,经邓州(今河南邓县)等进入湖广的郧阳(今湖北郧县)、襄阳(今湖北襄樊)两府,把湖广西北部搅得天翻地覆。

崇祯七年(1634)春,五省军务总督陈奇瑜,一度曾把张献忠等部围在汉中栈道(也有人称之为兴安境内车厢峡),几乎可不费吹灰之力而全歼之。在万分危急之下,张献忠又用行贿、投降之法,骗过陈奇瑜,死里逃生。

崇祯七年(1634)底八年初,在新任兵部尚书、总督七省军务的洪承畴的追杀之下,张献忠随高迎祥再次杀入河南,并于正月中旬攻下了明中都凤阳,大震天下。

据说,张献忠与李自成在凤阳还闹下了点不愉快。两人为争中都的那些唱曲阉人,伤了和气。据说后来李自成落难时,曾两次去投张献忠,张献忠都没有接纳,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攻下凤阳后,张献忠率部南攻,围庐州、掠舒城安庆,陷庐江。屠戮巢县、无为、潜山、太湖宿松诸城,然后从皖西英山等地进入湖广境内,弄得罗田麻城黄安等地,处处报警,最后又借道河南,转回陕西。

在崇祯八年(1635)底至九年(1636)上半年,张献忠追随高迎祥,转战于河南、安徽、湖广,主要对手是刚刚由湖北巡抚升任总督五省军务的卢象升

崇祯九年(1636)正月,张献忠随闯王高迎祥东下安徽,一度曾围攻滁州,大震留都南京,逼得卢象升火速来救。农民军转而攻打凤阳,未果,便又进入河南。至七月,高迎祥在陕西被俘,张献忠成为势力最大的首领,活跃在河南、湖广一带。

至秋天,张献忠曾与其他各部合攻过襄阳城,没有成功。于是,张献忠便与罗汝才等向东移动。至崇祯十年(1637)正月,诸部顺江而下,与久踞在皖西英山、霍山一带的贺一龙、贺锦合营,烽火直达淮扬,搅得江北一片惊慌。

张献忠等部先攻安庆,未果。三月,农民军复攻蕲州、黄州等地,并在安庆附近重创官兵后,连下数城。

不久,张献忠重回湖广,杀向郧阳地区。六月,滇将龙在田、楚将许名世援郧,击败张献忠。张献忠被迫北撤,进入河南的南阳地区。在南阳,张献忠吃了大亏。

此年八月,张献忠部伪装成官军,想骗开南阳城的大门,不战而取之。没想到正遇上悍将左良玉率部前来,识破了张献忠之计。张献忠被左良玉部将一箭射中了肩膀,幸部将孙可望力救,才幸免于难。

吃了亏的张献忠,把部队拉到了湖北麻城、蕲州一带,与射塌天刘国能等合营。此时朝廷在军事攻势的同时,也展开了强大的招抚攻势。而张献忠、刘国能等,最终未能抵得住诱惑,于崇祯十一年(1638)纷纷投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