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混合学习模式设计原则与差异化教学研究

混合学习模式设计原则与差异化教学研究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灵活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其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在开展混合学习时,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混合学习模式设计原则与差异化教学研究

(一)双主性

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少数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过分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控,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但是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则会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缺少教师的控制,可能会造成教学的无序状态,这样也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而混合学习结合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这两种学习方式,一方面,发挥教师对学习的指导、组织、管理、监督作用,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探究、协作等形式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其主体性。混合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必须要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确保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要“主导—主体”相结合,体现“双主性”。[1]

(二)目标导向性

混合学习要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把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有机地融合,实现学习目标最优化。混合学习的本质就是为了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在进行混合学习时要注重目标的导向作用。

在进行混合学习时,不能盲目跟风,为了混合而混合,出现滥用、误用,而是应该从始至终服务于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发挥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各自的优势,选择最合适的混合学习模式。目标导向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清楚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实现哪些目标,并且以目标的完成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另外,教师应该通过课堂讲解、示范或是网络通知、沟通交流等方式将这些目标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www.xing528.com)

(三)整体性

虽然从宏观上来说,混合学习模式包含了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学习模式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这两者并不是相对立或各自独立着的,也不是简单的“1+1”整合,而是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学习理论的支撑下,综合、细致、完善考虑各方面要素,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这种整体性要囊括学习目标的统一性、学习内容的系统性、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等。

(四)灵活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其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在开展混合学习时,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在学习资源方面,教材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来源,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师精心准备的资源或是学生彼此发现分享的资源使得学习资源是生成性的、灵活多样和充满活力的。同时,依靠网络平台或是社交工具,教师既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灵活改变接下来的教学,也可以在一个阶段的教学完成后,实现动态的考核和评价。总之,利用网络可以实现教师灵活地引导、启发和调控教学,学生可以自主、灵活地学习和建构知识、提高技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