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与环境模型制作典型实例:成型工艺与形态创意说明

建筑与环境模型制作典型实例:成型工艺与形态创意说明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模型的特点是形态整体感强,并无任何拼接缝隙。机加工成型工艺 是指在符合形态房体量的大型块料表面用车床、钻床、刨床、铣床、磨床等常用机床设备进行加工的直接成型工艺。图4-4所示为机加工成型工艺制作的形态房模型。

建筑与环境模型制作典型实例:成型工艺与形态创意说明

1.块料整体成型工艺

块料整体成型工艺是指将一块大型塑料、木料、石膏等块料直接制作成型,即形态房的各个界面无须任何拼接的成型工艺,也就是减料不增料的工艺。其经济、实用的成型工艺主要有手加工成型工艺和机加工成型工艺。

(1)手加工成型工艺 又称手工雕刻工艺。此工艺选用符合形态房体量的大型块料或者棒料(特殊的用料需要委托材料生产厂家供货),表面经手工锯、锉、磨、抛光等制作工艺成型。其模型的特点是形态整体感强,并无任何拼接缝隙。但是手工操作强度大、成型难度也大。尤其石膏材料在制作过程中易破损。图4-3所示为手加工成型工艺制作的形态房模型。

(2)机加工成型工艺 是指在符合形态房体量的大型块料(石膏块料除外)表面用车床、钻床、刨床、铣床磨床等常用机床设备进行加工的直接成型工艺。其特点是形态工整,线面挺括,尺寸精确。如果在机加工过程中注机油制作,成型后的形态只需清洗,无须抛光就很光洁、光滑。但是要请有机床操作技能的熟练技工协同制作成型。此外,由于机加工的局限性,有些细部难以制作成型。图4-4所示为机加工成型工艺制作的形态房模型。

978-7-111-49643-4-Chapter04-3.jpg

图4-3 手加工成型工艺制作的形态房模型

978-7-111-49643-4-Chapter04-4.jpg

图4-4 机加工成型工艺制作的形态房模型

978-7-111-49643-4-Chapter04-5.jpg

图4-5 块料分体制作组装成型的形态房模型

2.块料分体成型工艺(www.xing528.com)

块料分体成型工艺又称积木式搭接工艺。这是因形态房各界面、各组合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主楼、副楼、群体楼、连接楼等),给块料整体成型产生困难。而采用不同体量块料,分别制作不同界面或分体,这样就能方便地搭接、拼接成型。搭接时可以黏合,也可以摆放不黏合。块料分体成型工艺可以手加工也可以机加工成型。图4-5所示为块料分体制作组装成型的形态房模型。

3.板料组装成型工艺

板料组装成型工艺是手加工制作常用的制作工艺,此工艺一般选用厚度1.5~2.5mm有机玻璃板、ABS板或木质合成板、杉木薄板、泡桐薄板(配备氯仿、ABS胶、骨胶等黏合剂)等。根据模型形态和制作便捷的需要此工艺要注意如下四点:一是板料要经平面雕刻或划线后才能拼接黏合成型;二是板料表面要先塑必要的大构件形态(多为叠合、堆积工艺造型)后,方可组装黏合成型;三是板料直接组装、黏合后,只能在相连的角、边、面处再塑大构件形态成型;四是要黏合无缝、无污渍。图4-6所示为板料组装成型的形态房模型。

978-7-111-49643-4-Chapter04-6.jpg

图4-6 板料组装成型的形态房模型

4.形态创意

形态房的模型制作,一般不需要创意新形态,而是以标准模型为原形,或以委托方认可的设计图为依据,只是对建筑原形进行提炼,进行简洁地再创意,以达到不失原形具备的外形和美感。但要达到与原形同品质、同基本形态、同美感价值,就必须对原形采用更集中、更概括、更夸张、更典型的艺术创意手法。要使再创意获得成功,必须遵从以下创意思路:一是用原形“取”与“舍”手法,即取用原形各界面显著特征的大型、大物件形态,舍去若干小型、小物件形态,对原形各界面表面细部形态“视而不见”,只透视各界面底部形态,或者只见各界面的大型构件边缘形态,从而使建筑标准模型蜕变为纯粹立体几何形的形态房模型。二是对原形要平面化,这是一种视觉心理手法,即原形各界面立体形态分别在心理中被视为“冲压成的平面线形”。模型制作时,使用模型制作图中的正视图,有意识地放弃侧视图、俯视图等。这种心理创意手法,已成为最常见的手法。这种手法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创意者心理承受力和心理驾驭形态能力,要通过长期实践,才能锻炼出这种心理能力。三是不要被原形色彩所迷惑。是指不要被原形色彩的固有性、多样性所左右。创意时只取其中单一色彩。更多的是让材料色直接显露。但是此色须与原形色调和,禁止喧宾夺主。图4-7所示是原形提炼、简洁的、色彩单一的形态房模型。

978-7-111-49643-4-Chapter04-7.jpg

图4-7 原形提炼、简洁的、色彩单一的形态房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